形而上学指的是唯心主义去分析事物的发展。而“唯心主义”的意思是凭空去分析事物或凭着的自己的主观去定论事物的是非。
唯心主义跟唯物主相反。唯物主义是根据观察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去分析情况作出的结论。
我认为“形而上学″指的是唯心主义凭着个人主观愿望去定论事物的是非,不该纳用。
“形而上学”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要问是啥意思,恐怕并不是太清楚。人们认为“形而上学”听起来高大上,有点虚幻。
“形而上学”应该是哲学范筹内的一种对事物认识的思维方式。它是以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来看研究世界的本质。形而上学最早由亚里士多德创立的,称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本质,简的说就是研究世界上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的原因及本源,它的目的是想还原事物的本质、存在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形而上学研究世界,运用的思维方式只是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形而上学突出的特点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在,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看到事物数量和地点的变化,却看不到事物本质的变化;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
“形而上学”来自英文metaphysics,古希腊文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拉丁文metaphysica。
“metaphysics”的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过来的。
后来,清学者严将这翻译为“玄学”。但“玄学”叫法慢慢被“形而上学”称法取代。因此“形而上学”一词被中国人延继下来。
形而上学,听起来高大上,神秘,但道理也简单。下面几个例子就很好阐述了什么是形而上学:
1、不经过严格思考,主观片面的看问题,凭自己想象,凭主观意识
在印度神话里,认为世界是由一只大象托着的,而大象底下又是一只乌龟,那乌龟底下是什么呢?印度人不会考虑乌龟底下是什么,但古希腊人却执着于探究乌龟底下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的就是形而上学的起源。
2、刻舟求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
《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3、脱离实践,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寺庙门口的一只石狮子被洪水冲进了河里,又过了很久很久,人们想把他打捞上来,于是有的人在掉石狮子的地方搜寻,有的人在河流的下游搜寻,结果都没有任何发现。
这时候,寺庙的长老说:石狮子应该在河流的上游,人们开始不相信,结果搜寻以后果然在河流的上游发现了那只石狮子。
图片来自网络
“形而上学”是由公元前古希腊的先哲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世界第一哲学。
“形而上学”,字面解释,就是超越具体形体以上的学问。它研究的是世界本质规律的根本问题。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指的是大、小、长、短、方、圆、深、浅等外在特性不一的各种事物,它们不但都有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状,而且还有着某一方的具体功能而不可通用。
“形而上学”,形体以上的学问,就是把各种不同事物当中共有的本质特性的东西抽取出来,加深认识和运用,以求更好的幸福生活。这种各种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就是规律。规律抽象无形,而又客观存在,是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学问,所以叫“形而上学”。
例如农学: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等,它们不但形态不同,食用功能不同,而且播种、生长、管理和成熟的周期也不同,但是它们却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都需要合适的土壤、水份、温度和气候,都需要深耕细作、加强管理和二十四节气的指导,这些共同的特性规律,就是“形而上学”的学问。
再如建筑学,不管你城市和乡村,不管你高楼和平房,它们的建筑都需要遵循着三个基本的原则:(1)、结构合理,坚固耐用。(2)、功能齐全,舒适美观。(3)、提升生活,交通方便。这三项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建筑学上“形而上学”的学问。
“形而上学”,原本是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褒义词,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就演变成了一个孤立、静止、偏面看问题的一个贬义词,成了与辨证唯物论对立的唯心主义的代名词。
“形而上学”这个哲学上的词语,也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形而上学”是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创作的著作。公元前335年前后,希腊城在马其顿的统治下,社会阶级矛盾逐步加深,人民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各城邦中有越来越多的自由民众对奴隶主的统治感到不满。希腊城邦的思想界也产生了激烈的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不断深化。形而上学在某些方面看问题是一成不变的,带着片面的观点看带一些事物发展,属于典型唯心论者。
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住宅公共场所经常有一些人为了图自己私利和方便,放置 一些自己不用了的垃圾,不管他人的行走,这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他只图自己的便利,而却没有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如果,所有的人都和这种人一样,那么他自己的权益也就没法保证了。另外,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归咎于学校不行,老师素质与教学质量差或者其他人的影响。而不是从自己 的主观去寻找原因。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没看到长远的利益,认为事情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一些私企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利益和身体健康,经常加班,从而导致员工怨声载道,纷纷离职,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喜欢上学的例子,既然知道其中的危害,就要尽量避免形而上学的观点来处理问题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上传”。宇宙万有,凡吾人眼耳鼻舌身意可测度思议之范围,即谓之“形而下”,或曰“器”。超此凡智测度器象之上者,即谓之“形而上”,或曰“道”。研究此“道”之学问,即名“形而上学”。以中秋赏月为例。目所观之明月、身所感之清风、耳所闻之雅曲、鼻舌所享之月饼、意识所思悲欢离合之事。凡此种种感受,与所感受之物事,及能感受之眼耳鼻舌身意识,皆属“形而下”,或“器”。然则赏月者若并不满足于吃完月饼洗了睡,而是仰观俯察、外照内省、进而谛思,明月、清风、雅曲、月饼、佳人,色、声、香、味、触觉,以及中秋情怀、所思之事、乃至能感能思此一切之“我”,再推之山河大地、乾坤万物,究是何质何性?何因何果?若有若无?若真若假?何所从来、去向何方?主宰此世界如此造作之总的规律若何?思虑至此,即达“形而上”之门外、将窥“道”之境界。然后修诚意正心之功,以期格于“物”而达于“理”、超于“器”而入于“道”,则可谓入“形而上学”之门矣
农民回答,(原创),
谢邀,形而上学就唯心主义的一类,他是意识为认之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他否定物质第一哲学论的科学理论,
形而上学是否定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是由物质组成的,
一是有主观性,看事物从不辩证的看待问题,主观主义的认识事物,不从物质的本质认之,
二是片面性,他把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说成是上帝,神灵主宰的,用有神论统治哲学论,否定唯物主义三是果断性,他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不用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根本变化,不从事物本质上的区别,果断的认之意识第一物质第二的谬论,
形而上学的本质,就是与辩证唯物主义是对立的,他与唯物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形而上学实际上就是唯心主义,
俺感觉“形而上学”像是一个“标准”,像追求事物极致普遍性的“标准(要求)”。既然是“形而上学”就应该不能举出“个例”这个是“形而上学”,那个也是“形而上学”。当然还是可以举个“锤子”说:“本体论”就是“形而上学”。[大笑][呲牙][祈祷]
也可以说“形而上学”就是探求事物最“最正确的”、最基本的“可能性”的认识方法。所谓的“哲学”木有不以“最正确、最基本”的普遍性为前提滴,所以“哲学”就是围绕以“形而上学”为工具展开的“学问”。[大笑][大笑][大笑][笑哭][祈祷]
答:形而上学是个哲学名词,是唯心主义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就象唯物主义,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观察世界一样,都是一个道理。
哲学看似很复杂,实际上是意识形态领域,哪些所谓哲学家,争论自己观点是正确的结果,实际上是把世界观复杂化了,总的分类也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争论的问题。
形是有,没有物哪来的形,形而上学是守旧保守死搬硬套旧的理念,不结合实际的教条主义。纸上谈兵,不会灵活运用。万物生于有,孝仿之意。有生于无,无才是需求新的观念。新观念取代旧观念成功了就是进步,所有先进的都是从无里发现发生做为出来的。没有唯心的想向就没有唯物的新生。
古希腊大哲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真正的认识是”形”之上的学问,也称物理学之后。这是对形而上学最权威的解释。我国古代的文化经典《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那形而上的事物是些什么呢?比如说:情感、意志,思′想、灵魂、道、术、势、上帝、神仙、绝对理念等等都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是精神性的事物,属于道的层面。而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是形而下的内容,是物的范围,属于器的层面。比如:金、木、水、火、土、气、牲畜,植物,以及其它一切可见之物。这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原始认知。
人类上古时期的先民们经过漫长的生产及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由形而下(客观事物)的认识,(或者说由图腾时代的认识)跨越式地转变为形而上学的认识,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大转变。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过去,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总认为,形而上学是错误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只有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的某种主义才是终极真理。从而抹杀了形而上学所具有的真理性,放大了形而上学的缺陷,实际上,形而上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承上启下的一个阶梯,它比起人类蒙昧时代的图腾认识(比如:古代人民对狮子、老虎、牛、大地、大阳等事物的神性的崇拜)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使人类由具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也就是由反映到眼罕的实物认识上升到归纳概括的认识。从此开启了民智,改变了认识观念,进化了人类的大脑。比如:东方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号称中华文化之源的《易经》,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齐物论》以及一些神仙鬼怪的著名经典,比如:《封神榜》及《西游记》等著作。而西方流传下来的形而上学的文化经典有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著作《精神现象学》,另外,还有最具代表性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圣经》等等。
上述这些中外文化典籍,都是成思想体系的形而上学方面的专著或名著,代表着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次,还有许多不成体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例如,毕达哥拉斯的和谐的数是万物的本源,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外星人光临地球留下的后代等一些现代谬论,都是形而上学这一重要哲学概念在思维上的理论表述。
最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浅谈形而上学的具体表现。
比如:天主教徒每周日都要去教堂诵经,赎罪,礼拜。希望死后见到真主,进入天堂。道教徒长年修道,不食人间烟火,以期死后成仙,羽化升天。佛教徒久居深山庙宇,吃斋念佛,修心养性,去除孽障,死后才能超生,面见佛佗,进入西天极乐世界。再如:社会上的一些土豪,每逢观音节,都要去观音庙拜见观世英菩萨,又是烧香,又是施以功德(赠送钱财),并许诺:如果菩萨保佑自已的子女考上大学,或者自已生意成功,发了大财,就会翻修庙宇,给菩萨重镀金身等等,不一而足。
上述就是有关形而上学的理论表达和通俗易懂的实际事例,还望诸位不吝赐教。期盼有兴趣的同道中人关注、评论。至于收藏和转发我已不敢奢望了。
形而上学是什么?我是不懂,看了网上有文化的人回答,我认为要有个统一认识形而上学就是人,因为人是高级动物能想象,能创造,能语言文字,对这个世界和宇宙认识研究,给它们取各种各样名称,词汇,形而上学,这就是一个词汇吧?这个宇宙万物它就是形,人类的形最复杂,从形而就开始,上学认识这个世界的一切研究,古人认识的神鬼文化信仰认识不同分了各种信仰排别,人类不段的净化创造了科学文化,这两个文化它的思想盖念就是不同的!所以说"形而上学″就是人…
网友们请原谅,这是不懂写的,请指点[祈祷]
形而上学是一种方法论,有多重含义:
1,研究纯意识的活动,相对于研究物质运动。《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比如哲学家、神学家研究的是形而上学,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的是形而下学。
2,哲学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是指脱离实际地研究和分析事物,和辩证法是相对立的。比如,辩证法认为任何物质都是运动着的,而形而上学认为物质是静止的;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有联系的,形而上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孤立的存在。
3,研究根本不存在的事物。比如研究上帝是不是存在,上帝每天吃什么,上帝能不能制造一个连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等等。
我们所说的形而上学,通常指第二种含义。就是不能全面地、联系地、变化地看待事物,而是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事物。结果往往是得出僵化、不符合实际的结论。我们说某人比较固执、某人抓住一点不放、某人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等等,都是受了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影响。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瞎子摸象”等,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形而上学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基础,不能正确地理解形而上学,就很难在科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亚力士多德的重要思想。他认为人类思维有独立的法则,形而上学就是对人类思维法则的研究。在亚力士多德的眼中人类的意识(智慧)是脱离物质的是神圣的,这跟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孑然相反。亚氏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几何都是形而上学的代表。亚氏的著作《形而上学》中记载了逻辑三段论,而毕氏则坚称“几何无用”,认为用几何计算实际问题是对几何的亵渎。
为什么亚氏和毕氏都会把人类的意识看得那么神圣呢?他们这么想有什么根据呢?这种思想并非是空穴来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现象符合这样的观点。比如,三岁的小孩天生就知道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尽管长方形跟正方形并不相同,孩子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它们归为一类。这种思维能力我们还没有从其它动物身上看到。再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智商,是指独立于人的经验和学识纯粹的智力。简单地说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三岁儿童大家都能用一样的标准衡量智商,而且大学教授的智商未必会比三岁的儿童要高。如果您承认智商的存在,那么您便承认了人的智力并非来源于生活经验。
大约十万年前,出现了智人,他们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就是前面说的区分几何形状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学会了用八卦(编故事)联络感情,八卦又发展成为原始崇拜乃至宗教信仰。共同的信仰使得智人建立起了超越血缘关系的庞大族群,这种成千上万人的合作使得智人无坚不摧,横扫地球。智人走出非洲之后,消灭了百分之九十的原始物种,这其中也包括其他人类(比如,尼安德特人)。人类看到一棵树时可以把它想象成树神并对着树膜拜,还会联想到山上的巨石跟树一样也是神。这种能力是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在其它动物眼中树就是树,石头就是石头。人类这种思维能力似乎无法用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进行解释,而形而上学则认为这种能力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是非常神圣的。
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哥白尼用毕氏数学计算出地球是圆的,有自转还围绕太阳公转。这使得形而上学成了主流哲学思想。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实验哲学的概念,认为形而上学推理出来的理论,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检证。黑格尔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辩证法的思想。黑格尔没有否认意识高于物质这一形而上学的观点,他承认绝对精神的存在,但认为绝对精神可以用实践的方法去认知。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时候,唯物主义思想占了上风,形而上学被否定了。
中国人自古就比较唯物,相信“耳目之实”,不相信形而上学。近代更是接受了马哲,全盘否定了形而上学。通常我们会把教条主义称为形而上学,比如,1930年前后,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模仿苏联搞大规模暴动,结果损失惨重。这件事被当成是形而上学的典型案例。
我们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以及很多的社会现象。但有一件事始终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智人获得了智慧,其它的生物也包括原始人类都没有得到老天的馈赠。研究人类思维的规则应该是找到答案的有效途经之一。而这种研究就是形而上学了。
行而上学谓之道,指一种思想、一个主意、一种方法,一种理念,我们无法触摸。早在《易经》中有“在天呈象,在地成形”比如水被太阳蒸发后变成云,当达到一定的云层厚度,形成冷热对流时,云变成雨落在地上而成水。再比如我们要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有一个构思谓之上;然后再去找一些具体完成事情的条件谓之下。一说形而上学必有形而下学。举例给庄稼浇水、施肥是可以看到的功夫,谓形而下学,至于庄稼每天怎么生长,生长多少我们无法看到,但总有一天会长大成熟。再比如我们的孩子,每天照顾她的吃穿,这是形而下的功夫,当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孩子忽然长高长大了,这就是形而上。即下学可上达!
形而上学(metaphysics),原为西方古老哲学一个核心门类。汉语译名"形而上学",参考了中国古老玄学《易经·系辞》中的理论"形而上者谓之道(有章无形),形而下者谓之器(具体概念)"。
问题就来了……
原本玄乎的西方哲学,再加更玄乎的东方玄学,形而上学就更让人烧脑了。《系辞》(分上下)代表着易学最高思想水平,本身就是先秦学者认识论和方法论之大成。在此影响下,西方哲学自然要变味。这搞得挺乱的……
比如,西方哲学为求知探索,中性色彩;"形而上者谓之道",就成了一种价值观。
但是,最困扰我们是下面这个问题:
恩格斯引用形而上学,并把它发展成与辩证法相对的概念。后来,"形而上学"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常用的思想Z治教科理论。
过去常说的形而上学大多沿用上述说法
①西方原始哲学之形而上学概念和举例
②思想教科理论之形而上学概念和举例
小编扣题,分别通俗地说下这两个概念,并举例。水平有限,深了咱也知不道。
"形而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形态"之上、之外。形可见,即为"现象";形之外则不可见,称"现象背后"。先要理解这俩概念。
形而上学,是西方一种纯学术研究,在具体科学范畴之外,研究那些不能被我们直接观察到的超自然事物,即现象以外,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些抽象事物。这种东西无法观察,但你可以认为自己能够"感知",比如,他们的天主,你的大神,灵魂永恒,某些意志……
现象是可见的,形而上学研究"现象背后"的东西。理论认为,现象背后的东西是现象的载体,哲学上常称为"本体",因此形而上学又叫"本体论"。据形而上学,我们眼中的世界,是建立和依附在这个"现象背后"而存在。
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的自我构建,这种构建其实是一种自我限制。一个小孩认识到"身体是我"时,空间诞生;当认识到"现在为我"时,时间诞生。
空间的诞生是自我概念的确立,时间的诞生因死亡概念的确立。所谓死亡,指任何事物或现象的起和灭,比如小孩发现奶嘴不见了。
西方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观念体系,用来判断可见现象的性质,或用某种方法来掌握所知现象的性质,是一种感性、抽象、超自然学说,是基于唯心主义范畴。
西方形而上学例子:
因果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件事发生了,是偶然孤立事件,还是背后真有原因?比如,由之前刚发生的另一件事引起的?
你祈祷,求上帝赐予食物和衣物,接着有馅饼和裤头从空中掉下……衣食落下和你祈祷有因果关系吗?还是碰巧八楼吵架扔下来的?
我们看到了祈祷和落物两个现象,但二者之间因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这两件事的因果分析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
本例中,祈祷和落物为两个现象,它们之间因果称"现象背后",也是现象的"性质"。
因为祈祷所以赐福;会赐福,所以你才祈祷。你只要认为信仰带来福祉,即存在因果,无关现实。祈祷和福祉这两件事(现象)的存在,是建立在因果(现象背后)之上。
这就是"现象依附'现象背后'而存在。"没有背后因果,就不存在祈祷和福祉之现象。
嗨哈了么?
它指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模式,比如孤立、静态、片面的思维方式。
只能看到一方,无视换位思考;只能看到局部,没有整体概念;只能看到静态,看不到动态;只能看到眼前,看不见发展;只能看到片面,看不到客观;只能看到外因,看不到内因……
这些通通属于形而上学思维,它是一种比较糟糕的低段位思维方式。
教科理论形而上学例子:
大家有没发现,鸡汤很多都是形而上学?
①爱我,一定会主动联系我。
这就是形而上学孤立看问题。对方也这么想的,人家主动100次换不来你一次主动,你对人家太不屑。不是不在乎,是无奈放弃。当然,你也不是不在乎,女人习惯了公主作派。可从来没男人认为自己是王子,怎么和公主平衡?又绕回第一句了。
②我只要我喜欢,不要你喜欢
没错,喝茶看书听音乐个人爱好,一切随你喜欢。你请我吃饭全是甜食,我会请你全部重辣,辣哭你!你要了你的喜欢,后面爽不爽?利益不只是看索取了多少,还要看后期丢多少,至少糟糕的关系没人会舒服。
上述概念常用于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它和西方哲学史上的"形而上学"毫无关系。
19世纪,在黑格尔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兴起后,哲学系统逐渐完善,西方形而上学衰落。
恩格斯引用西方哲学后,淡化原概念,引申出与辩证法对立的概念。后来流行于前苏联和中国等地区,但是含义已经完全不同。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认识论由于把事物和社会看作是静止的.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若变化,也仅仅是数量的增减;否认矛盾的存在,否认量变会引起质变。形而上学和唯心论违背客观规律,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相对立的。我们只有掌握唯物辩证法这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正确认识世间一切事物,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问题:许多公知一再宣扬美国制度的优越,但霸道侵略的本性使它快速衰落,撤离阿富汗尽显纸老虎本质。美国最富有,医疗卫生条件最先进,但新冠肺炎却将其打的现了原形。
一个国家的人民幸福与否,不单单取决于产品的多寡,物质是否丰富;更取决于分配形式是否合理。在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基础上,国家又提出了三次分配的概念,就是为了进一步缩小差距,使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一个企业要想办好,不是仅仅增加投资,增添人力就能办到的,需要有好的企业文化,需要关心职工的生活,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才行。
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好些,不取决你吃了多少苦,费了多少时间;主要取决你素质如何,动了多少脑子,机遇如何。
就是我们的庄稼,也不是仅仅多施肥多浇水就能高产,品种的选择,科学的管理同样重要。
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存在一切事物的始终,正是矛盾的对立,斗争与转化,促成了事物质的转化,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这一切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
答案里很多人把"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形而上学"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指的是与自然(客观)哲学对应的主观哲学(本义),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指的是与辩证法对应的思维方法
"形而上学"是指研究主观世界:研究人的思想、思维、观念、意识、信仰、灵魂等的哲学,即主观哲学。
至今在大学里有教授开设"形而上学"课就是指开设的是讲授主观哲学的课程。武大有个教授苏德超就开设了三十多讲的"形而上学"课而走红,他曾指出"不学形而上学就枉学了哲学"
他讲了一个源自古希腊的著名的"形而上学"悖论问题:
A)忒修斯战舰上的木板和零件被逐渐替换,当所有的木板和零件都被更换掉时,忒修斯战舰还是原来那艘战舰吗?
B)要是再把换下来的木板重新组装起来,哪一艘才是原来那一艘呢?
实际上这是个研究变化与本质的命题。苏教讲了三节课
同样大家耳熟能详的"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与"你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也是形而上学研究的著名饽论命题(悖论是哲学的分支之一)
亚里士多德:A)把自己研究主观世界哲学的文章学说集成一本书出版:取名《物理学之上》,又译《物理学之后诸卷》,现在通常的书名《形而上学》;B)他把自己研究客观世界(自然界)的学说文章集成一本书出版:《物理学》,这个物理学比今天的物理学概念要宽泛非常多,恩格斯称之为"自然哲学“
"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这个名词的翻译借用了《易经》上的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形而上学这些东西是讲大道理(主观)的,形而下学这些东西是研究工具(客观)的
所以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也叫"形而下学"
打个比方:形而上学是研究人的大脑,形而下学是研究人的脚底下
这里要讲一下黑格尓和费尓巴哈:黑格尓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把“形而上学"作为"辩证法"的反义词/对立面来用,马克思继续了这一用法。
费尓巴哈是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这两老兄是哲学大家,但互不待见。
到了马恩这里,马恩综合发展了他们的学说,即把黑格尓的辩证法+费尓巴哈的唯物主义,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
自此,"形而上学"成了"辩证法"的反义词,是指“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我国最常用的"形而上学“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死脑筋",而形而上学的本义〈主观哲学)己被人忘记。
自此,"形而上学"成了一个贬义词,大多数只知道这一点!
形而上学是流于照本宣科的形式走规律套路套用如某种公式的方法!与实际相差甚远!各种例子就太多了,就像前人的理论是研究前人的档案,已经过时失去时效性,你就不必拿在现在来套用现在的时空几何图案,否则,各种应对方法和措施就会成为泡影空谈,就比如前人用的是小木船hua子,后人已经到了大轮船军舰一样,时空变换已经没有可比性!物逝人非,环境风景已经不同了!
本文由作者:老男孩19851010 于 2023-05-23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77505862561117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