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传承和发扬?>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传承和发扬?

因为我们是中国,我们不同于西方国家,我们的历史从数千年前便一直传承至今。如果说弘扬传统文化是树立民族自信、大国自信,倒不如说是为了告诉西方,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其广袤,其深远,其浩大。
  • 王静宇律师 王静宇律师
  • 2023-04-20
  • 21
  • 共16人回复
杜家人
「杜家人 」发表看法
2023-04-22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传承和发扬?因为中华文化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年年月月,日日时时都离不开它。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我们先说什么叫文化?

1,所谓文化?从古到今,我们每个人,心里想说的话,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的。从理论到实践,也都是文字。我们将这些文字,记录在大脑和书本,代代相传。

2,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文化,以及民间的俗语,彦语,暗语等。常言道;不读哪家书,不识哪行字。都是不同文字表达不同的意思,千条万绪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文字化,所以简称了文化。

中华文字的讲究

从古老的繁体字,难认难写的缺陷。通过近代文学家们的努力,进一步发展简化,将其易懂易写。从偏旁部首,都有其讲究。比如;女和子拼到一起就念“好”。意思是人间既有女也有男,缺一不可。有子有女方为“好”。你看这多么现实?多么符合逻辑?

还有;不好则念孬。这多么有意思?白水则是泉。黑土则念墨。这想象力多丰富?KK字头下边拼个毛字则念“笔”。本来毛笔就是用竹子,和狼毫做成的。真是现实的让人佩服。还有一字多音。凡此种种,数不胜数。不用说中国人喜欢,就连无数的外国人都喜欢。

从文字的组合运用讲;

名词,形容词,正义词,反意词。词牌,动词,俗语,彦语。各种细合运用,特别是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意境来。读起来两字一顿,高低起伏,朗朗上口,苍劲有力。下面请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就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表达边塞将士,我手捧精美的夜光杯,盛满用葡萄酿制的美酒。伴随着催人出征的琵琶声,欲开怀畅饮。纵是我们醉躺在这沙场上?请君也莫笑话我们。自古以来,在这沙场上征战的将士,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

二十八个字,就省去了七八十个字。不仅如此,是作者用字的巧妙组合,艺术上的高明,呈现给读者面前。你说这是多么好的中华文化?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传承和发扬呢?

但也不凡有些人,读了几天洋文化,就说中华文化糟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终归这是极少数人的看法。绝大多数人,是喜欢中华文化的。从我个人观点认为,必须代代传承,将其发扬光大。

结束语

我们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不磨灭的。我们炎黄子孙,没有理由将其失传。也不可能失传。因为我们年年月月,时时刻都在用,自然而然的就传承和发扬光大了。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题主,同时也谢谢系统邀请!

i猫猫i咪i
「i猫猫i咪i 」发表看法
2023-04-28

中华传统文化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值得传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记录了炎黄子孙的生活智慧和传统美德。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义务和光荣使命!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智慧的记载!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到夏再到现代,中华传统文化,在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伟大智慧和无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每个人传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兴旺的力量!

“知其何来,方能知其何往”,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各族儿女之心中,凝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如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个道理!在传承中延续弘扬的传统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的魂灵、力量的源泉。

传统文化重在传承,但不是一成不变,照搬书本;而是因时而变,时传时新。让我们都加油吧,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骐说
「骐说 」发表看法
2023-04-20

必须!毋庸拿具体的点来说明,只需从宏观上证明:我们为什么自信,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为什么是中华民族?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为什么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就自信,以为我们的文化灿烂悠长,是绵延时间最长的文化,为什么会绵延悠长,因为他有着不同与其他名族的优越性。这些如果还不够有说服力,那就讲一条最基本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如果不能传承和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还是谁?

梅苑俗客
「梅苑俗客 」发表看法
2023-04-25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总结一下,大致也就是以下几个方面:语言,文字,礼仪,服饰,艺术,国术,节日,民俗,历法。

语言就是汉语。这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工具,五千年来,从未断绝。如今更是国际通用的五大语言之一,我新中国从建国到现在,特别是改开以来到最近十年,随着国力强盛,更是掀起一波学习汉语的热潮。如此看来,语言一事,我们一直在继承和发扬的路上。

文字与语言相辅相成,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有语言无文字,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早晚是要干涸、枯死的。有文字无语言,则如房屋无门,水壶无嘴,虽看似有物,实则无用。如今国际上学汉语成潮,文字和语言共借国力东风,渐有直上青云之势。

礼仪和服饰是目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左传.定公十年》,流传下来的礼仪虽有些部分不适合当今使用(比如跪拜等),但是如拱手这样的方便、卫生、大方、优雅的礼仪,却比现在流行的拥抱、握手好得多了。趁此新冠疫情之际,正是我们推行拱手礼的好机会。呼吁国家不要错过了!!!

服饰方面,却是满清剃发易服以及后来腐败无能被列强操遍,躺倒任捶之后,从上到下把西方所有一股脑子拿来的大锅。幸好自从2003年郑州王乐天首穿以来,经过将近二十年发展,各地汉服协会也都略有雏形,后续发展,就靠诸君努力了。

现代广义的艺术、国术,涵盖略广,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武术兵法都可以归入艺术国术的范畴。如今不但有继承发扬,还有光大创新,有一些以前沉寂了的东西,如今也挖掘整理继承,这些都是我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节日、民俗、历法,都是祖宗遗留宝贵遗产。历法虽用耶元纪年,但农历始终未废,双历并行。

民俗也由国初破四旧运动之中恢复过来,各地方民俗挖掘发展方兴未艾,可算好事连连。

节日如今却是问题。晚清以来,崇洋媚外之风盛行,虽国朝新立之时曾经拨乱反正一阵子,但毕竟根源尚在,所以改开之后,大门打开,引进得好处多多,同时糟粕也趁机涌入,什么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之类不伦不类的东西,却把我们自己的春龙,上巳,寒食,乞巧,盂兰等等丢之脑后,思之令人扼腕。

最古老的中华民族,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什么理由不传承发扬光大呢?

杜彩萍
「杜彩萍 」发表看法
2023-04-27

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伟大悠久的民族,其历史辉煌发展之路,必然经历了很多难以想象的曲折过程。而其中,引领中华民族渡过重重生存危机,至今繁荣强盛的,那就是依靠沿袭民族本土的文化传承,而发扬壮大的智慧根本。

现在的中国,就是一部五千年灿烂传统文化引领下的发展中国家。自古以来,中国人遵循先祖留下来的文化精髓,信守仁、义、礼、智、信的为人道德准则,逐渐发展成为今日强盛的大国。

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承前启后的伟大壮举!中华民族,最早起源,是人类始祖伏羲,无休止在探索大自然中,发现和研究,天地之间相依相辅,发生转化的关系和自然变化,而形成于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觉醒,并一直以此为准则,代代相传,规范发展,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变通适合中国民族发展的道路,成就今天,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必须坚定的,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搬砖人小K
「搬砖人小K 」发表看法
2023-04-28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价值取向、道德风貌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好比中华民族的灵魂一样,他就像中国人身份一样,没有传统文化就空有一具躯壳就不能称之为民族。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其中包含的内容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精华积淀,从小到做人、治家……大到治理国家……,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处事方式和品质。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不仅能够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更是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指导!

所以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2468balingzhi
「2468balingzhi 」发表看法
2023-04-24

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继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积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传统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我们要让青少年学习《论语》《诗经》,学习唐诗宋词,学习四大名著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还要让青少年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艰苦朴素,愚公移山,铁肩担道义,勇敢担当的精神!让青少年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让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把青少年培育成德才兼备的祖国建设者!让青少年星火传递,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为我们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而自豪,让我们的后代子孙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则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白云雁水
「白云雁水 」发表看法
2023-04-20

我是“白云雁水”,谢谢“律者恒盛”提出这样深邃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尽管显得敷浅。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以“方块字”、“儒道释”、“唐诗宋词”、“秦皇汉武”、“民俗工艺”、“中华节庆”等等内容构成的文化胞衣,使“炎黄子孙”不断地脱胎出更多、更灿烂的东方文化,薪火相传数千年而历久弥新。

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关于这个问题,建国以后,历代领导人都提出过要求,学术界也专门呼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保障。民族复兴,大致有三种含义:一是国家要振兴、要现代化;二是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是要为人类文明多做贡献。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向全人类优秀文化学习,对我们有用的,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都要学习。第二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宣传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传承和扬弃,这是基础。古今中外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复兴,文化要先行,要获得其他民族的认可和趋同,当前我国在世界各国开办的“孔子学院”,就是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标志。

经济全球化更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西方的文化,这些文化有我们需要吸取的,也有我们必须禁止的。对人类文化了解得越多,有了比较,对本国的民族文化会更加珍惜,在借鉴和研究上会更有深度,更有感情;对本国的传统文化研究得越深,对西方文化越有鉴别力,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哪些取,哪些舍,越能准确地吸收它的优点,弥补自身某些方面的不足,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扬长避短,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优于其他特别是西方文化

日前,看了复旦大学著名学者张维为的专访,他着重介绍了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特别是他结合这次新冠疫情畅谈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传统文化。

张教授在专访中认为,评判中西方文化,从中文和英文的对比就能看出优劣。他指出,中文和西方语言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从“术”的层面必然上升到“势”的层面。学过英文的人可能都知道,最头疼的是背单词,如果你要流畅地阅读,比如读报纸,大约需要掌握2万个单词,没有这么多单词的话,你会读得很累,但中文不一样,中文的核心汉字就是3000来个,这些汉字可以形成无穷无尽的组合,表达无穷无尽的意思。两种文字的差别,反映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别。中国文字的最大特点是“求同”,比方说凡是与水有关的东西就加上“三点水”,如江河湖海一样,凡是与金属有关的东西,新加上“金”字偏旁,如金银铜铁锡等等,那么对不同的东西,我们都力求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那么与汉字不同,西方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求异”,对每样东西,往往都要创造一个专门的词汇来表述,所以西方语言,对词汇的要求特别大,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有帮助,对我们治国理政也有启发,比方说我们沿着“求同”的理念来处理各种矛盾,成功的概率一般会大一些,只要在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内,无论是邻里矛盾,地区矛盾,单位矛盾,劳资矛盾,官民矛盾,如果能够把重点放在寻求各方的共同利益,求同存异,解决矛盾的效果一般比较好,因为中国人有“求同”的文化基因,反之,如果放弃自己的传统,转而采用西方“求异”的模式,效果可能会差一点。从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制度安排以及效果来看,中西方两种制度和文化,高低立现。

赵89112171
「赵89112171 」发表看法
2023-04-23

因为,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地理有一个地里的文化。民族不同。国家教育不同。地理不同。所以思想,理念文化也就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人民的认知也就不同,从忠,意,孝,敬,爱,到德,智,善,品,尊,都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进步,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充分体现一个国家,弘扬民族精神。也正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改造了社会。改善了人们精神面貌。改造了生活。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科技不断的发展。只有继续。光荣 ,创造性的改革。以满腔热血献给祖国精神,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风采。这就是传承发扬我们的文化。中华大地博大五千年文化。从坐立行。到吃穿住,有我们自己传统的文化风格。然而,我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条件。同样的事物。与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精髓。永远是, 我们的民族精神力量和物资的幸福。

固守本心
「固守本心 」发表看法
2023-04-21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但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敢于天公试比高"的民族特性!在当下东、西方文明产生前所未有的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如果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被祟尚丛林法则的西方文明彻底吞没!整个国家将会四分五裂!而且中华文明就此消失于世界文明之林!我们的文明将变为崇洋的"奴性"文明!所以必须坚持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明,同时吸收有益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

谢飞羽
「谢飞羽 」发表看法
2023-04-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唯一能够引导人类可持续,健康,正向地向高等文明演进的导航指南。上古周天八卦,易经,奇门遁甲,谁能否定他们至今不是一类超高端科学?不论一流中医黑为资本团伙的利益与私欲黑到了自己的心脏,中医护佑华夏人丁兴旺,身体健康至今是铜臭味抹杀不了的事实,中医防未病,治已病的理论和实践至今也没有被其它医学理论和实践超越。老庄,孔孟等出世,入世的圣贤之道,仁义礼智诚信之常人信仰,历代层出不穷的贤臣良将和文化精英的智慧与忠勇气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替天行道的科学发展观必将扭转乾坤,让世界向着生机无限的美好进发。

新星的世界
「新星的世界 」发表看法
2023-04-21

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一个国家、民族,必须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来路,不正视甚至全面否定自己的历史,不珍惜甚至彻底贬损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国家、民族是立不起来的,甚至会走向灭亡。比如除中华文明之外的其它三大文明之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曾经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成就,最终都昙花一现,变成历史浮云。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他们抛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迷失了来路和方向,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与外来民族焚史灭迹有关系。正所谓欲灭其国,先亡其史,欲亡其史,先灭其文,这其中就包括文字、文化。古印度文明消亡,与大英帝国灭亡其文字有极大关系,殖民印度后,全面推行英语,焚烧其史籍,以至于今天印度人已无人会写古印度字、会说古印度语,印度成为英联邦成员之一,全民说英语,古印度文明已成为历史的传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苦难历程和精神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要讲究“仁义礼智信”,鼓励更多的人无论面临生与死、善与恶、治与乱,都要承担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信仰和精神家园,让每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都会情不自禁高唱《我的中国心》。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这个中华民族繁荣发展、走向复兴的最持久、最伟大的力量。习大大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今天,在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的关键节点,在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时刻,我们更加需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战胜国际国内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

孟夏夜的牛
「孟夏夜的牛 」发表看法
2023-04-27

因为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华传统文化,包含道德智慧、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

中华传统文化以周易阴阳为精血,以儒、释、道为躯体、心、骨骼组成。特别是经过诸子百家、三教融合、宋明理学、阳明心学等发展,即是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成功立业的人生哲学及最终的精神归宿,而且新时代更要肯定儒家积极进取的思想,道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儒释道三家其实有个共同的底层核心支撑,就是孝和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孝也是戒的根本,孝也是本心的出发点,是自然而然的感情。每个人心中都有有良知,就是道德和智慧,能判断善恶和是非。如果每个人能修心,去掉不切实际的私欲,每个人都会内心清明,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也是幸福快乐的真谛,也是国家民族竞争力的底层支撑。

传统文化传承发扬能文化复兴指日可待,文化自信有支撑点和着力点,文化自信则民族自信,这样就可以培养强大的后浪,因为民族强大的途径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少年强则中国强!

走西口西伯利亚
「走西口西伯利亚 」发表看法
2023-04-27

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说起传统文化我们能想起很多,饮食,服装,艺术,建筑等等这些直观的物质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为主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伦理道德和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理念。并且传统文化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塑造了和谐社会和中庸之道。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指导了人与自然,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模式。而由于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西方商业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一系列文化变迁,让中国人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有种精神空虚感,因此,传统文化是弥补精神空虚的最好药剂,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的最好的方针。除此之外,向世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东方文明,让彼此理解,减少价值观冲突造成的文化冲突!

Sunny0221
「Sunny0221 」发表看法
2023-04-24

说起传统文化我们能想起很多,饮食,服装,艺术,建筑等等这些直观的物质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为主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伦理道德和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的主要理念。并且传统文化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塑造了和谐社会和中庸之道。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指导了人与自然,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模式。而由于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西方商业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一系列文化变迁,让中国人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有种精神空虚感,因此,传统文化是弥补精神空虚的最好药剂,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的最好的方针。除此之外,向世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东方文明,让彼此理解,减少价值观冲突造成的文化冲突!

中国新派北川
「中国新派北川 」发表看法
2023-04-21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新时代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来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自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百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中华优度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问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呈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记,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激发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4、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答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5、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