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李白、杜甫、苏东坡是千古诗人天王级第一梯队,那么陆游应该属于第二梯队。我是这么认为的。
陆游诗词留存丰富,足有九千多首,应该说是中国古代写诗留诗最多的诗人。乾隆不是诗人,没有名篇,当然不在这个比较里。
他继承了前代诗人家国情怀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作出了不朽的诗篇。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和叛国者的仇恨。风格雄壮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现出诗人战场杀敌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抱负,很是雄壮。
还有《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可谓是遗言里最体现家国情怀的名句了。
其它还有非常著名的生活哲理的诗,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可见,陆游的诗在有宋320年间都算是比较优秀的了。
首先陆游留存了不少缠绵真挚动人的作品,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
例如一首与唐琬对和的《钗头凤》。“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更多时候,陆游是在抒发深沉的人生感受,或者寄托高远的襟怀,有时寓意深刻,又和苏轼风格比较接近。
例如一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阙词表现了他一心报国却不受重用,无奈之余孤芳自赏的处境。这也是陆游唯一被录入《宋词三百首》的词。
还有一部分诗词,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豪放派作品,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例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是不是很像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总的来看,陆游是一个现实主义豪放派诗人,且成就仅次于最高的李杜苏(个人意见,有待讨论)等人,客观而言,应属次高。
而相较于词,他的诗似乎更为人所称道。
诗人有时只凭一首就足够青史留名,像张继《枫桥夜泊》,陆游存世名作如文中所提,也是名副其实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绍兴)人,诗、词、文、史兼修。
其诗以雄豪英勃见长,因仕途艰难,诗风师李白而更尚杜甫。语言平易而结构严谨。诗作近万。
其词着意承袭辛弃疾的豪放,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却又有婉约派的凄美缠绵,如《钗头凤•红酥手》。豪放不及苏黄辛,婉约不及柳李秦。
其文文思精巧,铭、跋、序尤有成就。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文字精炼。代表作《入蜀记》和《祭雷池神文》,颇有文学、历史、地方风情等研究价值。
其史学成就以《南唐书》为最。因是私撰,为同期正史两相印证大有补益。
纵观宋游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诗享名且定语为“南宋”。因其生于北宋而长于南宋,对国难有深切的感受,作品多饱含浓厚的爱国热情和情怀,“爱国诗人”当之无愧。特别在上世纪初“反清”和“抗日”时期,诗作《书愤》和《示儿》等,广泛流传,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不少仁人志士。
史上多闻“苏黄”,“苏陆”乃一家之言。
陆游在诗词界的地位,大概可以这么说,唐有李(白)杜(甫),宋有苏(轼)陆(游)。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
陆游自述“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诗大约有九千多首。其诗涵盖非常广,既有坚持抗金,慷慨报国的爱国诗篇,也有描写田园风光,富有哲理的日常题材;还有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的精品爱情诗篇。
陆游在南宋诗坛可以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偏安江南,士大夫日趋消极,陆游高扬爱国情怀的诗风,对南宋诗坛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这些爱国主义题材的诗篇尤其在后世受到人们的推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陆诗的名篇名句实在太多太多。
在诗歌风格上,他兼有李白的浪漫和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在语言上,他反对雕琢词句,反对过分追求奇险,这样一来,有似乎很有白居易遗风,语言虽平常,却章法严谨。评论家就曾说“看似奔放实则谨严”(赵翼),有人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刘克庄)。
我们来看一首被后人推为陆诗典型代表作的七言古诗《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开头四句就气势不凡,不输李太白,气势雄壮,给人强烈的激励,催人奋进。
接着又回到现实,感叹年华逝去,功业无成,凄苦哀叹。
最后又在沉重中再振作,吐露心中郁闷,再发豪言,期望未来收复失地,饮酒庆功。
在田园诗中,也有《游山西村》这样优美恬静的诗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是不是又读出了孟浩然、王维的感觉?个人感觉还进了一步,写景,写情之余,还富有哲理。这也是宋诗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
还有《临安春雨初霁》这样等等名篇。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在爱情诗方面,也有《沈园二首》这样的名篇。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绍兴沈园)
陆游词和诗比起来不多,大概存世一百四十多首。有评论认为他是有意要作诗,对作词有些"鄙视".
但即使这样,他仍然被认为是“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
可拍的是,不管是豪放的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还是婉约的如《钗头凤·红酥手》,他都写的极好。拿他和苏辛李清照比,一点都不差。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不仅如此,陆游的文章也非常不错,在记铭序跋之类的散文中,有很高的成就。四六文(骈文)他也很擅长。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是陆游写的《入蜀记》。
此外,陆游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史学家。他在作史官时修过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更著名的是,他为了使得南宋可以借古鉴今而私撰的《南唐书》,有创新,有色彩鲜明的评论,还治学严谨,为史学家所称颂。
从以上来看,陆游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可谓诗词文史全才。历史上评价颇高。
和他同时代的朱熹说: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著名的诗词评论家,南宋诗人刘克庄说: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说陆游诗南宋第一人,甚至拿陆游九千首诗和诗经做对比。
清代的诗词评论家赵翼更说: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不仅称赞他的诗水平高,更是称颂他的爱国情怀。
周总理也曾说: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最早记载中国诗歌古训的《尚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度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而他的这些诗词里正是实践了“诗言志,歌永言”这句古训。也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陆游的诗是一流的文采,一流的境界,思想深度决定文学高度,因此可以说陆游在中国的诗词界具有崇高的地位。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十岁的时候,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着“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即能诗文,
25岁时,生活在南宋危亡的历史时期的陆游,就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他的满腔爱国情怀在他的诗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就构成了陆游的诗词重要内容,并且忠实地践行了他的人生追求。
《汉宫春》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所以陆游的爱国诗词在古中国的诗词坛上大放异彩,其原因也在于此。我们最为熟悉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此诗我们可以读到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这首诗看来是陆游写给他的后代,其实不仅仅如此,而是留给为中国生死存亡而奋斗不息的勇士们。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对于日常生活,陆游也有很多风格清新的作品。不过,可能是满怀报国之心,却始终未能心愿得偿,有些诗词也难免流露出消极的情绪。这也仍然无法阻挡他的作品,在中国诗词的历史上,吐露万丈光芒。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在整个南宋诗词中,陆游在继承爱国诗词传统的历史进程中,把中国爱国诗词张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与境地,他的爱国主题诗词一直陪着他长达60年多的漫长创作历程。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
他看到一幅画,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
《青玉案》
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
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
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
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
记取蛮江上。
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难怪有人说,“陆游的诗词人生,特别是他的爱国诗词人生实属中国诗歌的骄傲。”读到陆游的诗词大有铁马秋风的感觉,清末梁启超读陆游时,他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
陆游在诗词界的地位应该处于第二梯队,在他生活的南宋时期,他的诗可能排在一流,和他同时代的朱熹说: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但是与李杜相比,思想境界与深度就有差距。陆游留存下来有9000多首诗,主要是他家里开印刷厂,不管好坏都保存下来了,其实有一半可以砍掉。
陆游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二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当然这都与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但无论社会风气如何,都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然而,钱钟书先生认为陆游是个老清客,是因为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像旧社会里无数客堂、书房和花园中挂的陆游诗联都是例证。就此造成了陆游是个“老清客”的印象。直到晚清,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人们在诗中发现了陆游的爱国热情,才重新把他定义为爱国主义诗人。
陆游生于北宋末年,长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少时就经历了国家沦落,家庭流离的苦痛。面对残破的山河,自幼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熏陶的陆游,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一生都在为朝廷北伐,收复失地而努力。
但是偏偏南宋上到皇室宗亲,下到士大夫阶层,主和派都占据大部分。人们沉浸在偏安一隅之中,被江南的繁华消磨了斗志。所以在朝中,主和派占据主流,陆游这种主战派因此受到主和派的攻击。陆游因此仕途跌宕,始终不如意。就是这样,他也坚定北伐,收复失土。
在现实中坚决主站的陆游,将他的壮志未酬,悲于国破家亡,伤于国土沦丧,哀于国势倾危,痛于悲凉的现实,全部都付诸于他的诗篇之中。强烈而直击人心的感情,唤醒了麻木的大众。他那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就连今人读来都字字入心,句句动情,仿佛回到了那动乱残破的年代,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却始终无法实现理想的爱国者,从少年到青
年再到老年,最终理想破灭的一生。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刘克庄说:《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赵翼评: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周恩来: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
这些人的评论,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陆游在宋诗的地位。也许与唐李杜相比,陆游还差些火候,但是在南宋之时,或者说整个宋朝,无人能比陆游之诗更情真意切了。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陆游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他的诗歌艺术创作,继承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等人的优良传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卓越诗人 。
陆游,是一个创作力非常旺盛的作家。他辛勤的写作了一生,直到老年,还是″无诗三日却堪忧″,因此他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作品特别丰富的一位诗人。集中存诗共有九千三百多首。还不包括散佚的作品或经过他自己删汰的作品在内。陆游所写的巨量的诗作中,始终贯注在作品中的鲜明特色,是爱国主义精神。这个特色在他中年入蜀以后,尤其表现得强烈。他在诗中所表现的那种时时刻刻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那种为多难的祖国而歌唱而呼喊的一贯到底的精神,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它相比,即使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见的。由于他写的诗″言恢者十之五六″,因此受到投降派的厌恶和打击。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曾经对此表示感慨:″恐不合作此好诗,罚令不得好官也"。总的说来,陆游的诗歌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出色的成就,在宋代诗坛上,他是显得特别杰出的一位诗人。
陆游在诗词界的地位是崇高的,和李白、杜甫、苏轼等名家同级别的。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虽然他只是一个文人但是他也有着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的心,他的大部分都是抵御外敌、抗金杀敌报国的诗,陆游的诗风格雄壮奔放、豪情壮志、沉郁悲壮、诗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南宋时期的诗坛领袖。
但是他的爱情也算是可悲的,自己的知己被家人所不容,最后改嫁他人,最后郁郁而终,一个凄美的爱情结局,也是让人心碎。
对陆游诗的定位和个人评价,在南宋之后的明、清和近代是不一致的,褒贬纷纭。
在南宋诗坛当时有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大家之称。一般称之为“中兴四大家”,相对在时间上偏重在南宋前期,四大家中陆游排在最末。到了南宋末期,杨万里、陆游就排的靠前了,杨陆的称呼一直延至清朝中叶的乾隆时代。由于乾隆帝本人对陆游“感激悲愤,忠君爱国”的赏爱赞誉,同时的赵翼、翁方刚等人的摇旗,抬举陆游的同时,贬低了杨万里。于是陆游的名位超过了杨万里,成了南宋四大家之首。
在乾隆帝之前,清朝前期的著名诗歌理论批评家(叶燮、朱彝尊、贺裳等)对陆游诗的评价都不高。即便在陆游诗名急遽上升的乾隆年间,洪亮吉、沈德潜等人,也对陆游之粗制滥造、贪多务得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的创作速度“贻误后人不少”。
沈德潜肯定了陆游的七律:“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不过,也不客气地指出:“八句中上下时不承接,故尔,神完气厚之作十不得二三”。
陆游是个妙趣横生的人,是个爱国的人。是个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人,却也是个不计后果,不审时度时的人。
他虽然被今人歌颂,却在晚年因为一时的任性受到清流诟病。一生也因为直爽,在官场上备受排挤,郁郁不得志,可以说他的这些性情,就不适合从政。
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性情,那他可能只是《宋史》里的一个篇章罢了,难以像今天这样,人尽皆知。
至于说陆游在中国诗词界是什么级别?按史评论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这是较为客观的评价。
解题至此。
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小时候刚开始学诗的时候,总以为陆游是唐朝人,因为那个时候感觉只有唐朝人才写诗,宋朝人是写词的。不然为什么叫“唐诗宋词”呢?慢慢长大后才知道陆游的诗比之李、杜、白,并不逊色。
传说陆游的母亲当年梦到了文人“秦观”,然后生了他,所以取名字务观。
如果这是真的话,想必秦观也会高兴的,毕竟陆游的名号比他响太多了。
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他的诗充满了保家卫国、统一中原的慷慨激昂之情,而在于爱情方面却是悲惨的。
一:29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名次在秦桧孙子前而不取。秦桧死后五年始得授官。在任镇江通判时,力主抗金北伐与当时官场主流(投降派)思想不一而贬被官。
二:46-65岁,入蜀从军至1189年被罢斥。这是他诗作的成熟期,赵翼:“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他体味出“诗家三昧”。
关于诗家三昧有两种解释:
一:体味出诗歌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不是从故纸堆中寻出处。至此,他出于江西诗派,而又超于江西诗派。《示子聿》: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稍悟,渐若窥弘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二:在抗金前线的南郑,受到军营生活的激发,而领悟到改变早年专以“藻绘”为工的诗风,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这风格与他建奇功、抒爱国情及狂放性格相适应。比如:《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三:66-86,闲居家乡山阴。诗风平淡,但仍不泯爱国热情。创作了七千余首诗。
其实陆游的特别非常明显,他写不同诗的时候会模仿不同的三个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在爱国这方面,他借鉴了李白的豪放。陆游时时刻刻不忘国事,一直渴望北伐收复河山恢复中原。而他的诗中也充满了想象,犹如李白一样有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比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细细读来是不是感觉有李白的影子
杜甫一生也是忧国忧民的,陆游却杜甫更像战士,斗志更加昂扬。七律诗章法整饬严谨,对仗工整。比如这首《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于学习白居易的风格特点这首《游山西村》就能体现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与唐婉从小青梅竹马,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被母亲逼迫无奈休掉了发妻。后来陆游在沈园游玩时,偶然间遇到了前妻唐婉与其丈夫赵士程。
回想曾经的点点滴滴,往日的情义涌上心头写下《钗头凤·红酥手》和《沈园二首》一词一诗。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许多诗篇都是抒写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陆诗的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陆游在生前就有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虽然他的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词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还有一项之最,就是以现存诗作9000多首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创造了一项诗歌中国之最。
谢邀!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凭借一首《春江花月夜》,诗坛占一席之位,留传千年。笔耕不辍的陆游,留世九千多首诗词,文学史上作品最多独占鳌头,当之无愧的诗神级別。
盛产诗人他的诗词含金量也是足赤的,不是徒有其名。犹是黄昏独自愁,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千百年来去伪存真,陆游的作品留传于世,文学价值无可非议。爱国情怀《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来令人泪目,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家国天下。
生逢乱世的陆游,南宋的偏隅一安,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土,铁马冰河入梦来,夙愿难圆,终生引以为憾。满腔的悲愤付之笔端,个人情感因母亲的无端干涉,与表姐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千古绝唱《钗头凤》,锦书难托,莫莫莫。
跌宕起伏的人生,壮志难酬,情场失意,并未泯灭斗志,奋笔疾书万诗词,留芳百世千载传。
既然说中国诗词界,那么纵古观金。有名气的诗人中,陆游无疑是最爱国的诗人,没有之一,一是他的年代所造成的,靖康之耻给那个年代的人们所带来的痛苦,是我们今天生活优越之人所无法想象的。
二陆游天赋极高,一生留有诗作九千余首,堪称历代诗家之冠。
总的来说陆游的诗整体质量被数量拖垮,导致其作品名篇不过几十首。
他在中国诗坛地位应该排在李白,杜甫之下。小李杜之后。韩愈之上。
孟郊贾岛之上。不过最多和王昌龄比肩!
数量上,可以冠绝诗词界。质量上,虽然整体比不上李白、杜甫、苏轼,但是仅从爱国主义诗词说,陆游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几个关键词:
1.诗词届的“劳模”
陆游一生创作勤奋,流传至今的诗就有九千四百多首。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爱国这一诗歌主题,贯穿了陆游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梁启超有一首诗写陆游:“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恒古男儿一放翁!”可以说,陆游把爱国这一诗歌主题高扬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陆诗往往会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3.七言诗方面的极高成就
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包括七古、七律、七绝的成就都很高。特别是,陆游的七律以对仗工整著称,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后人评价“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刘克庄《后村诗话》)。
文学水平上来说,能数得上名字的诗人水平都是很高的。那么差距在哪呢?差距就在思想深度和境界上。
李白就赢在境界上,他写得是往往可以想象力延伸到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但很多古人都认为李白比不上杜甫。哪里比不上?是思想层次上,李白的思想:人生不称意,散发弄扁舟。将进酒,杯莫停。一时不快就要撂担子归隐,或是高兴时大醉一场。一生喝了不少酒也归隐了不少年,虽然也有政治抱负。却又向往自由、看不上小官小位,一生也没为政府或地方做过什么贡献。而杜甫苏轼呢?杜甫即使身居茅屋漏风漏雨,可依然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苏轼是贬到哪造福到哪。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怕竹杖芒鞋,也要行遍民间,为老百姓做事。在这一点上,李白比杜甫苏轼差远了。
陆游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体现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两首中。虽然心系天下可无奈只能与狸奴呆在屋里。可他的思想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当然这也和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但无论社会风气如何,都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所以思想深度决定文学高度。李白,一流的诗人。二流的思想。
本文由作者:用户2523671625 于 2023-04-26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82989186948530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