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确实有一个朋友的婆婆去世,她没有露面,别说葬礼了,就是婆婆生病那5年多,她也没有去看一次,但是,她从来没有阻止老公去看望和操持婆婆的葬礼,更奇怪的是,没有一个宾客指责她,原因如下:
1、她和老公是自己谈的,没有媒妁之言,没有彩礼,也没有嫁妆,结婚的时候公婆不同意,两个人自己搭建了两件茅草屋,就住进去了,结婚没有办婚礼,因为公婆不出面,老公只好自己请亲戚到家吃了一顿饭,有些人觉得他们是小孩子过家家,不重视就没有去,有些人到场了,还送上了祝福和礼金。
2、婚后生了一儿一女,生女儿的时候,公婆依然不露面,二胎生了儿子,公婆才笑嘻嘻地上门来了,当然,只提来了20个小鸡蛋和两把挂面。孩子没有帮他们带一天,有时候孩子路过奶奶家,爷爷奶奶到了吃饭的时候就赶他们走,慢慢地,孩子也不去了。
3、夫妻两个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点,她想着家里穷,得盖房子,不然两个孩子不能总是和父母挤在一张床上,她狠心让老公出去打工挣钱,老公出门之后,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干,有时候帮别人干一些活换换工,婆婆便在村里到处造谣说她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给儿子戴了绿帽子,见人就骂她,连她的父母也遭殃被骂,那些八婆没事干,一传十,十传百,没有的事儿也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她老公得到风声后由刚开始的信任到慢慢的不信任,狠狠把她揍了一顿,她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后来还是邻居一位好心的老人告诉他,从来都没有男的进过他们家门。
他去老丈人家下跪,痛哭流涕表示悔意,接回了老婆孩子后,去了父母家警告他们,若是再扰的自己家不安宁,活不赡养死不葬,老两口这才歇了。只是那份伤害从来都没有消除,后来男人在外面打了十几年的工,回家盖了楼房,老两口想要住进去,被拒绝了。
孩子慢慢长大,公婆也逐渐老了,她老公不再出远门了,就在家附近干活,方便照顾父母,她不去照顾,但是也不阻止老公照顾,她说,结婚几十年,公婆没有把她当人看,她去不去对于公婆来说无所谓。所以婆婆去世后,她从始至终都没有露面,亲戚都知道他们之间的矛盾,没有任何一个人说她做得不对,若是老人为老不尊,别怪小辈对自己不敬,自己种的恶果自己食用。
首先要说的是,公婆死了,儿媳妇不去参丧礼,在法律上没有哪一条规定说不被允许,也就是,这么做并不违法。
但是,正常情况下,我指的是,婆媳关系走大路的情况下,老人去世了,你不去参加丧礼,不用说,回报你的,“千夫所指”可能到不了这地步,但是,遭人耻笑的是非常可能的。
现实生活中,我见到这样一种情况,那个儿媳还真没去参加公婆的丧礼,公公去世没去,婆婆去世也没去。
那是我农村老家邻村里发生的一件事儿。
因为,那家人,儿媳和公婆有仇,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有了“不共戴天”之仇恨。
那媳妇的男人,是个出了名的“窝囊废”,怕老婆怕到名扬天下,方圆多少里地范围内,没有人不知道的。
那个媳妇儿和公婆们仇,是因为公婆说她“不正经”而结下的。
到底有没有不正经,旁边人心里其实是心知肚明的,甚至媳妇的男人也心里清楚。
公婆是在实在看不下去的情况下,才发声的,可他们的儿子太过不争气,还“怒骂”父母不要狗拿耗子。
当然,这男人也是有苦难言,因为,他要计较,他老婆就跟他离婚,他不想离婚,离婚了,就他那“本事”,那就只有打光棍的份儿了。
在“控制”住自己的男人后,这媳妇开始整治公婆了。
吵架骂人,甚至到了动手的地步!
她的理由是,拿贼拿脏,捉奸捉双,问公婆捉住“双”了没有。
公婆眼开着再在一块过,这日子是过下去了,老两口为了躲难,去村头自家一块地头上,用薄膜加乱柴草搭了个棚子,搬去住了。
就这样,媳妇还是三头两头去棚子里吵骂,并扬言,活不养,死不葬。
这媳妇倒挺有骨气,没过几年,公婆先后离世,她真没去送葬。
这媳妇,千夫所指倒没有,因为,这样一个人,很多人是不屑去“指”的,农村人有句老俗话,好鞋不踏臭屎,谁愿意去惹一个不通情达理又不上讲究的人呢?
就算你的理由千千万,如果你的公公婆婆死了,你不去参加葬礼,我可以确定两点,你绝对会被千夫所指,你的男人也会对你失望透顶,这段婚姻关系八成是走不下去了,就算能够维持,他也会报复你,肯定不会出席你父母以后的葬礼。
两个人全输!
公婆是什么?是你老公的亲生父母,也是你的第二个爹妈。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男人的父母走了,内心是极度悲痛的,关系好的甚至是痛不欲生,你作为他最亲近的人,理应在身旁陪伴照顾。这个时候,你置之不理,其实就在宣战,告诉他我对你很不屑,你家人也不值得我这么做,我不愿意为你付出。
男人都是记仇的动物,他们有可能当场发飙,有可能隐忍不发,后果自己掂量。
要是婚姻关系走到了尽头,更没必要这么做。俗话说,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是自己的加分项,你做的事情,别人看在眼里会有一个中肯的评价。
在很多地方,就算是亲戚朋友过世了,很多人也千里万里的赶回来送一趟,人死为大,真的没有谁愿意因为一点小事情,跟一个走了的人计较,只能说明你的胸襟太窄,格局不大没有同理心,也注定成不了大事。
大家就会想,跟这样的人相处真的很可怕,要是我遇到什么事情,八成是指望不上的。如今的世界,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你自己在告诉别人,我很冷血,你们离我远点!
这是你想要得到的结果吗?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千万不要小看家族的力量。如果你不在公婆的葬礼上现身,你不用一个媳妇的身份去帮忙,去祭祀,去叩拜,去送别,整个家族的人肯定会对你议论纷纷,你就成了整个人群里的绝缘体,没有人愿意跟你打交道。就算以前是公婆做错了,你在这件事情上的无理,也让他们成功的板回了全局。得不偿失!
其实有聪明的做法,用儿媳妇的身份出席葬礼,妥妥贴贴的尽最后一次孝道,让你的老公感觉贴心,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你的大度,让孩子们学习到你的分寸。
至于其他的东西,终将随着老人的离去一笔勾销,这些繁杂事情你想的越少,整个人就越幸福快乐。人的格局一旦上去了,就没有想不透的道理,没有做不成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你,才会迎来自己蜕变的开始。感谢支持
我奶奶去世,不但我大伯和我大姑没有参加奶奶的葬礼,我和我妈也没去,我爸不但没有生我妈的气,反而事后对我说,你妈不回来更好好,让她回来麻烦还多。
我奶奶一共七个孩子,三个女儿四个儿子。大姑和大伯是和父亲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姐姐。
大伯是水利勘察院的高级工程师,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把大妈及四个孩子都带到了城里去住。爷爷在世的时候,大伯一年回来一次。后来爷爷去世,大伯就不回来了,一年给奶奶邮一百块钱。
我爷爷去世后,大姑也跟娘家断了来往。记得我小时候,大姑嫁得最好,我大姑父是镇纪检书记,挣工资。家里是我大姑当家。小叔结婚的时候,爷爷借了大姑二百块钱,后来爷爷去世,大姑给我小叔要钱,我小叔不给,她一气之下也和娘家所有人断了来往,包括奶奶。
剩下我爸姊妹五个,来回走动。其实在奶奶的所有孙子孙女中,奶奶最喜欢我。读书的时候,每年暑假和寒假我都睡在奶奶家,因为奶奶住的窑洞冬暖夏凉。
我上初中的时候,每个礼拜回来,都要去地里给奶奶摘一篮子菜放在她屋里,等奶奶吃完我就回来了。
所以奶奶就要我睡在她家,和她作伴。和在奶奶家里,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奶奶就把饭做好了,给我一块毛巾,让我擦擦脸,就让我坐在炕上吃饭,吃完了她就把碗拿去洗。后来时间长了,住在同院的二伯和叔叔就不高兴了,说我都成奶奶的孩子了,成天在奶奶家吃饭。听他们这样说,我哭了,不在奶奶家住了,马上要回家。奶妈吓坏了,使劲拽住我,不让我走,怕我回去告诉我妈,和叔叔伯伯们吵架。不过我是不会给我妈说的,我妈也巴不得我回家住呢!不过趁叔叔和伯伯们走了的功夫,奶奶赶紧拿出两瓶罐头,拿布包着,让我赶紧走。
后来,我高中毕业,就去城里打工了,结婚生子后去奶奶家的次数更少了,基本一年两次。
每次去我妈家,我爸都说,拿点东西看看你奶奶吧!你嫁得远,你奶奶挺想你的。其实我每次去我妈家,我爸就赶紧跑去告诉我奶奶我来了,我还没来的及拿着东西去看望奶奶,奶奶第二天一大早就拄着拐杖,扭着小脚来我家了。
我喜欢做饭,喜欢熬不同的粥,而且每次都是想让我爸我妈吃好点。所以每次去,我都是买的各种米,大枣,枸杞,葡萄干之类的东西。
奶奶每天早早来我妈家,没事就和我妈拆洗被子,把不穿的旧衣服都抹成做鞋子的东西,我们那个叫米古,就是把布一层一层用面酱粘起来,晒干了做鞋底。她们两个一个人抹酱,一个人撕布条,或两个人一个坐这头一个坐那头缝被子,边干活边东拉西扯,画面特别温馨,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每次吃饭的时候,我爸都是让我奶奶先坐在桌子上,第一碗必须是奶奶的,如果我奶奶不上桌吃饭,我爸就黑着脸也不上桌。
其实我爸弟兄四个,我大伯是工程师,大家仰慕他。我二伯这个人勤快,脾气好。他和爷爷奶奶住在一个院子,每天早上天不亮,我二伯就起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又给爷爷奶奶的水缸挑满,把他们的炉子捅开,再给锅里填满水,放在炉子上,爷爷奶奶起来就能热水洗脸和做饭。我小叔年龄最小,虽然有些懒,但是深受爷爷奶奶和哥哥姐姐的疼爱。只有我爸,不爱干活,还大大咧咧,什么都在乎,所以爷爷不喜欢我爸。
但是爷爷生病,我爸在爷爷跟前睡了三个月,我爸是半个医生。爷爷去世后,我家经济有所好转,我妹妹在镇上开的中型饭店,我爸开的旅馆。自妹妹开饭店后,我奶奶的羊肉和牛肉就没有断过,每次肉还没有吃完,我爸就又给送去了。
我小叔四十多岁的时候,得了胃癌去世,生前我爸在信用社贷了一万块钱给他买汽车,去医院做手术我爸又给了一千。我小叔去世,大家都互相推诿,不想出头,谁说话谁拿钱。因为我小叔生前还欠二伯二姑三姑每个人五千块钱,所以他们觉得随着小叔的去世自己的钱都打了水漂,觉得委屈。本来是该我二伯管的,因为大伯不回来还,就应该他出面管事。但是我二伯躺在床上不起来,我爸没法子,只得自己出钱埋了我小叔,我和妹妹一个人还各出了五十块钱。
小叔去世后,我爸心疼奶奶,各种吃的喝的都是悄悄地买好送过去。二伯陪奶奶较多,我爸花钱最多。
那年我怀老二在我妈家待了两个月,奶奶跟着我也在我妈家待了两个月。每天一大早,奶奶拄着拐杖来到我家,到晚上我再把她送回去。
有一天,奶奶说她胸口疼,吃止疼药也不管用,第二天我回去了,我爸带着我奶奶还有两个姑姑还有大二伯的儿子去市医院检查。说是胆囊癌。我爸又带着奶奶找到县医院他同学的儿子,问到底能不能手术,她同学说,八十多岁的人了,动手术怕奶奶下不了手术台,所以只好拿些药回家了。
一个月后,孩子要生了,我妈去我上班的地方照顾我,刚好我孩子出生,奶奶去世。我生老二的时候大出血,当时连血压都没有了,不能吃东西,一吃就吐。我爸知道后,就说让我妈好好照顾我,不要回去了,家里的事由他做主。
其实我爸不让我妈回去也有他的小算盘。奶奶去世,大伯冠心病不能回来,排他的孩子们回来。也不拿钱。二伯也说他不舒服,躺在家里睡觉。我小叔又去世了,所以奶奶的丧事所花的钱我爸一个人全揽了,收礼的钱和别人送的东西他却和我二伯平分了。我想要是我妈在家肯定不会答应的,兄弟四个,奶奶看病埋葬的钱不管怎样也不该我爸一个人管。
我爸说,他之所以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他说他小时候生了一场病,爷爷奶奶都说不看了,要把他扔了,是我二伯哭着求爷爷奶奶,才留下他一条命。我爸到现在一只耳朵还听不见。所以我爸常常说,他的命也有我二伯的一半。
所以不论是埋葬我叔叔还是我奶奶,我爸瞒着我妈一个人把钱全掏了。
所以对于奶奶去世,我妈没有回去,我两个姑姑对我妈都没有任何怨言。她们都敬重我爸!
题主问,公婆死了,不参加葬礼会被前夫所指吗?我觉得作为儿媳,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是应该参加公婆的葬礼的,即使公婆千错万错,即使公婆罪不可赦,但是不为公婆,还要为老公和孩子考虑,死了的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生活。如果不参加公婆葬礼,不但让老公在众人面前无法抬头,说不定也会给老公留下了一辈子的心结。所以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老人的葬礼还是要参加的。
公婆我不知道,但我家斜对门,男人亲妈去世到出殡,男人一家三口都没参加,男人兄弟两个,他是老二,母亲由老大家赡养,去世也由老大家发送,兄弟两个本来就有矛盾,老人病危的当天晚上兄弟两个打起来了,然后老二就头也不回的带着家人走了,当天晚上老人去世一直到出殡一家人都没露面,出殡队伍从他家门口路过,夫妻两个仍然进进出出的忙自己的事情都没看一眼队伍,事情过后男人成了新闻人物,附近几十公里人都知道这个事情,他小舅子是个大老板,打电话说他不是人,并且叫他们家以后不要上门了姐姐也不认了太丢人了,男人家本来开了个饭店生意还不错,事情一出知道的人再也不去吃饭了,饭店就此倒闭。后来一家人都搬城里讨生活去了,现在几乎看不到他们家人了,房子也空了好几年了,也卖不出去。
我老婆在距家五十里地的私立学校上班,普通老师。我妈去世,学校给了几天假,出殡那天,学校老板也就是院长,带着几个老师代表,敬献了花圈并上了礼。人家与我妈都不认识,也基本不认识我,人家都能来,那做为儿媳,你说该不该来。如果出现重大矛盾,换位思考,你妈死了,你老公不去,你会同意吗?
十年婆十年媳。婆婆前面引不好,媳妇自然也跟不好!可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婆婆的一页翻过去了,现在看的是儿媳妇你的作为。你不去,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儿子会抓住你的把柄,你的媳妇也就会知道。以后你做了婆婆,家里没矛盾还罢,一有分歧,这就成了对付你的话把!你的家也和谐不了,你也别想和你的儿媳妇和平共处。
公婆去世媳妇不参加葬礼,别人就会当他儿子没老婆孩子。岂止骂,还要将婆婆做的所有事都强加给你,说你是不孝顺带坏家风的人,谁愿意和一个道德品行不正的人来往相处?
你说说,本来婆婆没做好,你这样一来,是不是把问题的焦点都引到自己身上了?没人会说你婆婆咋了,谁会评论一个死人,只会说你不懂事,败坏纯朴的家风民风,你儿子以后都不能好好做人。
为了你自己,你也该去。就当是给你儿子做榜样,传承好的家风!
秦丽自打老公去世后,跟婆家已经5年没有往来了,在丈夫张凯去世的时候,秦丽觉得自己的天都塌了,也不知道往后要怎么带着三岁的苗苗过日子,她搂着女儿哭得撕心裂肺,可是更绝望的事情在后面等着她。
丈夫刚刚下葬,大姑姐就跳出来说:这房子是我弟弟的婚前财产,你一毛钱没有出,这些年跟着弟弟住在里面也算便宜你了,现在我弟既然没了,自然也没有留你的道理,你赶紧走吧~
秦丽被大姑姐这番话气得够呛,开口回怼道:我们结婚五年,这中间还的房贷也有我出的部分,你不让我住,得把这一块折现给我。
谁知道婆婆这个时候走出来说:小凯看病我们也跟亲戚借了不少钱,这些是欠条,这个得算你们夫妻欠款,你自己看。
看着婆婆手里捧着的一堆欠条,秦丽感觉脑袋一阵眩晕,还是抚着门框才没有倒下去,心里不由得悲从中来:他也是你们的儿子啊!给你儿子看病,怎么就能算在我一个人头上呢?
婆婆红着脸梗着脖子吼道:我们这么大把年纪了,上哪里去找这么多钱,你还年轻,你摊上了你活该。
而后大姑姐跟婆婆更是连推带拽地把她们娘俩轰了出去,秦丽领着孩子多方打探,因为这个钱是直接走到她老公卡上的,而且她老公还明确表示,自己好起来会尽快归还,所以这个钱理所当然算到了他们夫妻头上。
没办法秦丽领着自己的女儿回了娘家,彼时娘家弟弟已经结婚了,原本不大的三房里面挤满了人,弟媳挺着大肚子说:姐姐,你要住多久啊?我生孩子我妈可是要过来伺候月子的。
秦丽一脸尴尬:我找到房子就搬出去。
秦丽的弟弟是个脓包,好不容易才娶到媳妇儿,自然是对她重话都不敢说一句,反倒是数落起姐姐来了:你也是笨,我要是你就抱着苗苗往地上一躺,实在不行就报警,让警察来管一管。
秦丽羞愤地掐着掌心,这个时候秦丽爸爸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你闭嘴,你姐还轮不到你来数落。
秦丽的妈妈只是在一旁抱着苗苗直抹眼泪,小小的苗苗也被这一出吓得哇哇大哭,弟媳抚着肚子嚷嚷着肚子疼,转身就回自己屋里去了。
原本秦丽生完孩子,婆婆因为嫌弃苗苗是女孩,就不愿意照顾,所以秦丽自打女儿出生以后就没有再上班过,这张凯一生病直接把家底都掏空了,秦丽当务之急就是想要赶紧找到一份工作,可是找来找去,要么就是时间不灵活,她没办法接送孩子,要么就是别人嫌弃她没有工作经验。
找了五天工作的秦丽坐在小区楼下无力地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她看到了小区楼下一家简易的门市,上面写着招聘钟点工,秦丽收拾了一下就进去了,老板娘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姐,一看到秦丽挂着眼泪进来就招呼她:妹子怎么了?出啥事儿了?需不需要我帮你报警啊?
秦丽尴尬地擦了擦脸上的泪痕,然后开口道:大姐,我是想问问你这里招不招工?
老板娘上下打量了她一下:招工呀~不过比较辛苦哦!一看你以前就是坐办公室的,能不能胜任啊?
秦丽咬了咬嘴唇:姐,我是没干过,但是也在家全职了几年,在家就是干洒扫,应该不难,我能吃苦的。
而后大姐点了点头,跟秦丽说:你先去做个入职检查,然后办理一个工行卡,后天9点过来报到吧~
秦丽猛地点了点头,晚上回去趁着弟妹进到房间里了,她拉着自己妈妈说:妈,我找到工作了,我想跟你借5000块,我找个房子搬出去。
秦丽妈妈瞪了她一眼,压低声音说:搬出去干啥?你不要管她说什么。
秦丽看着妈妈小心翼翼的样子,苦笑了一声:妈,我知道你跟爸花了多大代价才把她娶进门的,我不能假装不知道,万一把弟的家搅散了,我就成了家里的罪人了。
秦丽妈妈被这一番话说得泪眼汪汪:小丽,是爸妈没本事,才让你在婆家娘家都受欺负。
母女俩抱作一团哭得稀里哗啦,第二天秦丽办理好入职体检和银行卡就出去找房子,她的要求不高,离女儿幼儿园近,价格不高就好了,很快她就找到了一个小单间,一个月只需要600块钱,当天下午她就收拾好一切搬了进去。
进去干了一段时间,老板娘是个心善的人,在得知秦丽的家庭情况后尽力给她安排时间能配合地上的家庭去工作。
而秦丽也十分珍惜这一份工作,上班的时候特别勤奋卖力,跟其他同事公事公办的态度不一样,她遇到顽固污渍就上网搜索怎么清理,自己买那些东西回来实验;遇到比较刁蛮的顾客,她也十分耐心的解决,哪怕别人故意刁难,她也十分温和的处理;有时候时间充足,别人要求她帮忙做点什么,她也十分热心地帮忙解决。
就这样秦丽成了他们店里的活招牌,很多客户都是点名要她去上门处理。在做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客人主动问她:小阿姨你会搞日式收纳不?我家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东西太杂乱了。
秦丽不懂什么日式收纳,只能摇摇头说:公司现在还没有这项业务,不过我可以帮忙收拾,就不知道能不能让您满意。
客人想了想说:还是算了,我找找其他专业收纳公司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秦丽回家就开始上网搜寻日式收纳的各种信息,晚上收拾完女儿,又找了些日本的收纳节目出来观看学习,遇到不错的点子就开始做笔记。
一来二去的,秦丽就整理了一套自己的收纳方案,然后在一次工作结束后,秦丽主动跟别人介绍:我们公司新开发了收纳项目,现在由我带队,如果您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
就在几次留了信息之后,秦丽果然接到了一家雇主请她去做收纳,这一收拾就是6个小时,工资却是之前的好几倍,秦丽看着雇主的转账心奋不已,收拾完成就直奔门店,找到了老板娘沟通再办理收纳的项目。
老板娘其实在网上对收纳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了,奈何自己是个不会的,也没工夫学,就一直搁置的,一听到秦丽自学了收纳,而且还能接到单,就开始重视起来,她拉着秦丽说:小丽,你给公司开发了新市场,我自然不会亏待你,你带着公司几个靠谱的员工干,到时候工资多算你一笔,总收益我还给你分红,你看怎么样?
秦丽点了点头,一是她感激老板娘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拉了自己一把,二是她干了一天才发现这个事还是要团队一起干才省时省力,今天这一家还不大,她都收拾了6小时,如果遇到个更多东西的,她一个人肯定不行的,而且前期宣传也要费用。
而后秦丽跟了一段时间团队,配合着老板娘的营销,公司效益越来越好,公司从小门市搬进了一家大平层,还专门预留了一间大会议室给秦丽作为培训使用,而除了一些非常大的家庭,普通家庭收纳都不需要秦丽再出手了,公司年会的时候老板娘给秦丽包了一个超级厚的红包,两个人都握着对方的手热泪盈眶。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秦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她甚至打算买一套属于母女俩的房子,侄子1岁生日的时候,秦丽给他买了一个金镯子,自那以后弟媳看到秦丽那都是笑脸相迎,有时候还会主动打电话叫她回家吃饭。
秦丽的爸妈看着女儿有本事了,悬下的心也就放下来了,总是揽着她说:还好你熬过来了,爸妈也就放心了。
眼瞅着日子越来越好了,一天秦丽接到了大姑姐的电话,她在电话那头呜咽着说:小丽,你能不能回家一趟?我妈不成了。
接到大姑姐电话那一瞬间,秦丽觉得恍若隔世,自己好像还是那个被狼狈扫出家门的人,现在婆婆病倒,她也不知道该说是报应还是什么,秦丽冷冷的开口道:你妈生病跟我有什么关系?你忘了当初是怎么赶我们出门的了?
大姑姐在电话那头哭着说:小丽,之前是我们鬼迷心窍,这段时间妈总是昏昏沉沉的,老是说梦到张凯,问她为啥这样对你们母女,她很煎熬,你能不能带着苗苗回来开口她?算我求你了?房子我们过户给你们。
秦丽冷笑一声:谁稀罕你的房子?就像你说的,我还年轻我自己可以赚,至于你妈妈当初赶我出门那一刻,就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说完秦丽就挂了电话,可是这电话容易挂断,事情却难以忘却,秦丽这一天上班都魂不守舍的,老板娘也看出来她的情绪不对,便开口问到:小丽怎么了?
秦丽哭着讲了事情的始末,老板娘咬着牙呸了一口:这老太婆,要死了怕去面对她儿子了?早干嘛去了!是我就不去。
秦丽是不想去的,但是想着以往张凯还在的时候确实待她不错,结婚多年也没让她吃过什么苦头,所以他走的时候自己才这么伤心,可是真的要她站在婆婆面前,她也觉得自己做不到。
思来想去的,秦丽就想着去问问女儿的意见好了,晚上睡觉她搂着女儿问:奶奶生病了,想要见见你,你要去吗?
被赶出家门的时候苗苗才3岁多,她对被赶出来是没什么记忆了,也不知道奶奶这种生物的存在,于是懵懵懂懂地开口:妈妈,哪个奶奶要见我呢?
秦丽拨了拨她额前的碎发:就是你爸爸的妈妈,她以前对我们很坏很坏。
苗苗一听皱了皱眉头说:她很坏的话,我们就不要去见她。
说完就扑到秦丽的怀里,半晌在她怀里闷闷地开口:可是我们如果不见她,爸爸会不会伤心呀?
是了,秦丽经常跟苗苗说,如果不照顾好自己。,爸爸就会伤心;如果不好好吃饭,爸爸就会伤心。
所以现在一说爸爸会伤心,苗苗就会很乖,秦丽一听这话,眼泪也止不住地流,她开口道:那你替爸爸去看一眼吧~
第二天接苗苗放学之后,她就领着孩子直奔大姑姐口中的医院,看到大姑姐之后,她蹲下来跟苗苗说:你跟着这个阿姨进去看看你爸爸的妈妈,五分钟后你就出来,知道了吗?
大姑姐看着秦丽,眼里也噙着泪花:小丽,你看你都来了。不然就.....
秦丽站起来冷冷地看着她:我不过是带张凯的女儿来替他看他妈妈,已经算仁至义尽了,你就不要得寸进尺了。
大姑姐叹了口气,把苗苗领了进去,一进去就听到婆婆在里面嚎啕大哭,一声一声地说着对不起,站在门外的秦丽靠着墙,心里想的确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秦丽母女看过婆婆后不过一个月,老太太就走了,大姑姐打电话来邀请她去参加葬礼,秦丽就说了一句:除非你们能当着众亲友说出当初把我们赶出门的事儿,否则一切免谈。
而后大姑姐再也没有打过电话来,其实秦丽母女被赶出去,婆家亲戚也是有耳闻的,所以葬礼当天对婆婆有意见的亲戚也没少非议她。
秦丽对这些事一点都不在意,现在她就想关起门来领着女儿过好小日子,其他的事情就随着时间慢慢淡忘吧~
能让一个女人能咬着牙不参加公婆葬礼,就可以得知当初公婆肯定是做了让人无法谅解的事情,如果老公还在,很多时候女人都会为了夫妻关系,而选择忍让;可是秦丽已经没有老公了,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婆家甚至把她往下推了一把,她能做到带女儿去见婆婆最后一面已经算的上是仁至义尽了。
答:如果你公婆死了,你不去参加丧礼,你会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为什么骂你?因为你不够个人字,还公婆死了不参加丧礼,公婆是一家人干嘛不去?公婆怎么得罪你了?你还舔逼脸说,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如果你妈你爸死了,你老公不去,你愿意吗?别臭不要脸说瞎话行不,不去让你老公把你休了!要你这个不仁不义的人何用,还恬不知耻问别人该去吗?回家问你爹妈你该去不!回答完毕。
千夫所指谈不上,但是给娘家人丢尽脸面是真的。我们村就有这样的一个儿媳妇,婆婆去世,就是没有参加婆婆的葬礼,他老公的做法,让她颜面扫地,自己把家弄丢了。
我要说的人,是王凯媳妇,住在村西,今年四十一岁,姓李叫李颖,有一个儿子在上大一。
李颖和四十二岁的王凯结婚后,在婆家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
她家日子过得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结婚时,公婆就给盖了三间砖瓦房,还给三十只羊,养羊可是一本万利,几年后,她家的羊就发展到一百只左右。羊群还不用自己放,都是公公帮着放,因为公公婆婆家也有一帮羊,公公放羊就捎带她家的。
李颖这人很有眼光,会算计。她看别人种地收入不错,特别是看到那些种地大户,到了秋天院子里堆的玉米,像小山一样金灿灿的,她特别羡慕,肯定得卖很多钱。于是也包了百十来亩地,再加上自己家三十亩,觉得可以了,前十年前没有机械种植,都是人工种地。
她们两口子干不过来,她就把婆婆“请”过来帮忙,她很会资源利用,十几年前,她婆婆也五十三四岁了,干起活来也不逊色于李颖。春天帮种地,夏天帮铲地,秋天帮掰玉米,哪样活都拉不下,即便是有点腰酸背痛的,身体不舒服,李颖知道了,买上点药,强挤笑脸说道:没事,吃上药,干一气儿活,再出一身汗,病就会好的。婆婆有心想歇一天,都被儿媳妇的“关心”打动了,还得去帮干。不然,脸立马拉成长白山,就难看喽。
从此她家的日子又上了一个台阶,婆婆帮干地里的活,公公给放羊,红火的小日子,村里人羡慕不已。
有人就问李颖,你公婆奉献那么多,怎么报答呀?她说道:公婆帮我家干活,他们不是帮我们,是在帮自己,他们老了谁养他们老,还不是我们两个,我那个小姑子,能指上吗?
再说了要是有病有灾的,还不得我们两个拿钱?那人又接着说:你公婆有钱,就那群羊一百二三十只,如果要是卖了,都得卖十几万。“呵呵,就他们那点钱,如果摊上个大病,一个人都不够”说完,她不屑一顾,把那人噎得再没话说了。
到了她儿子十四岁左右,种地开始用机械化了,她婆婆才算解放,但是公公放羊,可不能机械化放羊。
有时太累了,让儿子王凯去放一段时间,李颖不是这拖人,就是那打电话,给王凯找活,总之,就是不能让王凯在家放羊,得出去打工挣钱,用她的话说:老爷子身体硬朗,不放羊,干嘛去,闲着会得病,放羊还能锻炼身体,还把钱赚了,一举三得的事,多好。
王凯觉得媳妇有些时候,对父母太过份了,也跟他吵过,怎奈媳妇强势不可理喻,总吵也烦,但又没法子,也只能睁一眼闭眼混日子,所以村里人都认为他窝囊。为了孩子,也只能背窝囊名声过了。
2017年王凯的母亲,查出来胃癌晚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住院期间,那年李颖出去打工,还没有回来,王凯伺候母亲住院,家里没人照顾,又是羊又是小牲口,给李颖打电话,让她立马结账回家。
可是李颖却说,老板不给结,干到年底才结,王凯告诉李颖不要了,家里不缺你挣的那点钱,(李颖刚干两个月),我妈病得快要不行了,你赶快回家。
李颖急了,我挣那么多钱,怎么是那么点,七千块钱呢?两个月工资,饭店干活多累了,又洗猪大肠,又洗油糊糊的肉,容易吗?啪,电话挂了,再不搭理王凯了。
王凯没办法,只能跟妹妹两个人换着班伺候母亲。家里时常让父亲去给照顾,老父亲六十八岁,眼看奔七十岁了,也干不动了,母亲得病对父亲打击很大,三个月苍老了许多,母亲去世后,不知道父亲能怎样,王凯很心疼父亲。
然而李颖直到秋收,才回到家里。这当中王凯给她打过多次电话,她都没有回来,她婆婆的葬礼,她也没有回来参加。
李颖的做法,很是让王凯接受不了,再窝囊男人,也会有想法,秋收结束,王凯想跟李颖离婚,老父亲劝解,为了孩子,将就过吧!孩子二年后要高考了,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业。王凯只好忍了,等孩子高考结束再说。
2019年李颖的父亲,七十八岁因病去世。她的父亲得的是肝癌。有病期间,在医院里,在家里。李颖不离不弃,照顾着父亲两个月。李颖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她母亲四十岁生下她,她还有三个哥。
王凯什么也不说,他也时常也去看望岳父,做到了女婿该做的一切。
岳父的葬礼上,王凯跑前跑后帮忙,尽到了女婿的职责。
当岳父葬礼结束那天,晚饭后,李颖娘家的老亲少友,都还没有离去,王凯做出了,让所有李颖娘家人,始料未及的决定,他要和李颖离婚,让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李颖更是吃惊万分。
王凯把李颖在婆家,二十年的种种劣迹,一一列举出来,窝囊的男人终于爆发了。
王凯说:
第一,我家的日子能过得好,全靠我的父母,父亲给我家放羊,母亲帮我家干地里的活。李颖从来没有心疼过我的父母,她说帮我们干活是应该的。
第二,父母帮我们这么多,虽然他们单过,也有一些积蓄,是不缺钱,但过年过节,我要给父亲买点烟酒,给母亲买几件应季的衣服,李颖就不让,说老人有钱,自己会买的,我给买是浪费。即使我买了,她也是没完没了的跟我吵个不停,让我不得安生。
第三,我妹妹回娘家,从来没有在我们家吃过饭。妹妹给孩子买吃买喝,学习用品,衣服等,送到我家里,如果孩子在家就跟孩子玩一会,然后就走,我要是留妹妹在家吃饭,李颖就不给我好脸色看,李颖也从来没有留妹妹吃过一顿饭。
第四,最让我寒心的是,我妈有病快要死了,她始终没有到医院看一眼,更让人愤怒的是,她连我妈的葬礼,都没有参加,她这辈子跟钱亲,为了挣钱,一点亲情都不顾,可惜我妈待她像女儿一样,可她是怎么对我母亲的,让她自己说吧!
王凯停顿一下,最后说道:二十年了,我受够了,如今我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我也没啥好顾及的了。李颖这些年对我的父母,和家人太苛刻了。我是窝囊,可是孝道,我还是懂的,为了孩子,为父母,我忍了二十年。
年轻时觉得李颖岁数小,可以理解,等年龄大点,就会懂一些事情,可是年龄越大,心思越重,越不待见我的家人,跟本没把我放在眼里,自私自利到了极点,钱是她的一切,让她跟钱过吧!
王凯说完,走出丈娘母家,骑上摩托车消失在秋夜里。
总结:
自己种的什么样的因,就得尝什么样的果。种好因吃甜果,种坏因就得吃苦果,所以说,人走正路会柳暗花明,走错了,就是死胡同。
我们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十几年前,我奶去世,我二伯的媳妇,也就是我二妈死活不愿意参加我奶的葬礼,村子里去了好几波德高望重的人去劝说,都无功而返,十几年后,二妈种得果都到了她女儿身上。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奶去世了,我二伯家住县城,当晚就有人去通知我二伯了。我奶生了6个儿子,除了五叔早早不在,其余几个都站在了我奶床边,唯独缺了我二伯和二妈。
家里派去的人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我奶去世的当天晚上,我二伯和二妈并没有回来。
第二天,我姨婆家在当乡长的伯伯亲自去县城叫我二伯和二妈,伯伯去了一天,带回来的消息是,我二妈说,她年青时候,我奶把她赶出了家门,现在她是不会回来给我奶送葬的,我二妈不回来,我二伯也不敢回来。
第三天,村子的书记和村长去县城叫了我二伯和二妈,依然被拒;接着村子里有名望的老人也去了好几波,都被我二伯和二妈拒绝了,他们就是一句话,不回来,不想参加葬礼。
自己妈妈去世,儿子和媳妇不愿意参加葬礼,这在农村是十分难看的,家里人商量着,哪怕出殡当天回来一下都行。家里这边把要求一降再降,二伯和二妈依然不松口。
我十分好奇,就问我妈,我奶为啥赶我二妈出去。我妈说我奶家6个儿子,根本就不够吃,二伯和二妈结婚后,我奶就让他们出去单过,但是以前人没有地方,二伯就一直不吭声,一次我奶和二妈起了口角就一气之下把二妈的东西扔了出去。
这些事情都是在我妈进门前发生的,具体情况我妈也不是十分清楚。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以前的婆婆都比较强势,我奶不仅和我二妈吵过,也和我妈吵过。甚至把我们一家三口赶出了家,我妈只能回娘家借了1000元,盖了一处落脚地。
我妈说这些话的意思是,以前婆婆都厉害,但是再吵也没有说亲人之间成了仇人的。
以前的事作为晚辈我不清楚,但是我奶偏心我二伯这件事,我却有很多证据,因为当时和堂哥在一个学校,我奶经常让我告诉堂哥,回家取面粉,回家取辣椒,甚至我奶把卖了粮的钱都给了堂哥上学。
或许我奶和二妈的矛盾是真的,但是他给二伯家送东西,偏心二伯也是真的,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了这点小事,二伯至于连自己亲妈都不回来见一面吗?
后来一次偷听大人讨论才知道,原来二伯二妈不回来,是因为想要老宅,但是老宅其实是给了四叔,因为爷爷奶奶一直和四叔一起过着,老宅就给了四叔,二伯心下不愿意,才故意不回来。
大家轮流去叫,二伯最终依然没有回来,村子里的人也是议论纷纷,大家都说二伯的名声在村子里臭了。
后来,爷爷去世后,四叔重新要了宅基地,老宅就给了二伯,二伯房盖好后,家里亲戚应该去交粮的,但是那天,家里的亲戚没有一个人去。
房子盖好后二伯家的乔迁宴,并没有邀请自己的兄弟和亲戚,而是邀请了村子里有头有脸的人,包括我们家那位当乡长的伯伯,结果摆了3席,零星去了不到一半的人,包括乡长伯伯也没有去。
因为二伯和二妈没有参加奶奶的葬礼,村里老人提起都会骂白眼狼,村子的中年人都会背地里嘲笑,娶了媳妇,忘了娘,二妈还会被骂为“恶媳妇”。
大家茶余饭后都会把这事拿出来骂,所以二伯住回村子后他家的门永远是紧闭的。
我们常说种什么样的因,就结什么样的果,十年后,二妈种的果都到了她女儿的身上。
堂姐嫁到了城中村,据说因为婆婆不给带娃,堂姐经常和婆婆吵架,吵得多了,堂姐觉得对孩子不好,还不如出去租房,就带着堂姐夫搬了出去。
堂姐搬出去的第二年,婆婆就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堂姐在二妈的挑唆下不回去给婆婆奔丧,还说婆婆没有帮她带过一天孩子,她没有义务帮婆婆奔丧。堂姐夫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劝堂姐,堂姐就像一只骄傲的公鸡,无视别人的劝说。
结果婆婆葬礼后,堂姐老公就从二妈家把孩子抢了回去,起诉和堂姐离婚,当时城中村还没有拆,堂姐离婚并没有分到多少钱,前夫给了5万就了结了这段婚姻,还不让堂姐去看孩子,她想孩子了,只能远远的跑到学校门口看一眼。
村里人都说,前有车,后有辙,堂姐就是二妈的因果报应,大家说这不是迷信,因是一个人的做事方式,果就是要承担的责任,所以做人不要太过短视,太自私。
身为儿媳妇不参加婆婆葬礼,伦理道德上说不过去,大大方方地去参加葬礼,你开阔的胸怀,会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为了争一口气,被大家指指点点,甚至家庭破裂,大家觉得值得吗?
你没有说谎吗?公婆为啥这样对你?儿子娶媳妇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盼了半辈子辛苦半辈子不就是看着儿女成家立业吗?你结婚什么都没有为什么嫁?既然为了你爱的人嫁了你恨什么公婆呢?公婆不待见你但是也没害你,自始至终也没见你对公婆好,难道公婆也恨不得对你坐骨扬灰?自己本身就不是心善之人,恨一辈子也难为自己一辈子,能幸福就怪了。
公婆死了,也就是你丈夫的亲生父母、你孩子的爷爷奶奶死了,你不去参加葬礼不会被千夫所指万人所唾弃的,他们与你又没有血缘关系,说句不好听的哪天要是你死了你又是他们家的鬼,你是你娘家的人,你死了是要进你娘家的祠堂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父母把你老公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成人已经是完成了养育子女的责任,人要自力更生,父母不欠你们的,帮是情份不帮是本分。为什么一个成年人不努力面对困境而整天想着要怎么从年迈的父母那里榨干钱财呢?为什么兄妹间不学着对比谁谁孝敬父母多一点呢?
中国俗话说得好,房檐水滴滴对滴,你今天不去参加父母的葬礼,那是把你们做会子女应尽的责任完全抛弃不理,等你的孩子长大了,他们会有样学样,不明说懂的人应该懂。
这种问题就不该问,如果你不想离婚就必须去,就算你不去你的男人没和你离婚,他绝对会报复你至少你的父母去世的时候你老公绝对不会去。你可以换位思考看看,自己的另一半不出席自己父母的葬礼你能受得了吗?就算你和公婆有深仇大恨葬礼也得参加!这是最基本的
我们村里不久前才发生过一件类似这样的事情。
村里有位老人过世了,媳妇带着孙子回来奔丧,结果却被家里人赶出了门,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读书出去以后就在城里安了家,大孙子都已经上小学了。
小儿子没读多少书,一直留在村子里,老人生前一直是小儿子一家在照顾。因为现在国家发展乡村经济,农村很多人的条件已经不比城里人差,所以老人跟着小儿子,日子过得也很好。
大儿子由于工作忙,回老家的时间很少,一年顶多回来一次,每次回来也是匆匆的来匆匆的走。
虽然经济上也有付出,但毕竟相处的时间太少,大儿子一家和老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淡得多,特别是大儿媳妇和大孙子,这么多年了可能都感觉不到是一家人。
这一次老人去世,大儿子因为工作忙,分不开身,就让媳妇带着孩子回来奔丧。
要说这媳妇都带着孩子回来奔丧了,也算是给老人尽最后的孝道,怎么还会被家里人给赶出来呢?
因为这中间确实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
在农村,老人过世办丧事是有很多习俗的,最基本的是,儿孙都要披麻戴孝,就是隔房的晚辈也要戴孝。
于是,儿媳妇带着孩子到了家,家里人就把这些行头要给他们戴上,可这城里回来的媳妇不知道是不懂这些规矩还是不愿意给老人戴孝,反正就是不同意戴这些东西。
事情是小,规矩是大。
这一举动自然惹来了家里人的不高兴,再加上本来老人在世时,老大一家就没怎么尽到过做子女的赡养义务,现在老人都过世了,自己儿子不回来奔丧不说,媳妇带着孙子回来了还不给老人戴孝。
各种原因堆积到一起,家里人也很生气,直接了当的对大儿媳妇说,你要是不愿意给老人戴孝,也就没必要跑这一趟了。
当然,闲闲碎碎难听的话应该还说了一些。
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灵堂都没让他们母子进。
儿媳妇也挺委屈的,本来跟这一家人也没多深的感情,大老远地带着孩子回来奔丧,结果遭到一家人这般对待,一气之下,带着孩子转身就走了。
事情就这么越发闹得不愉快。
老人过世本来就是件伤心的事,结果还闹了这么一出,搞得就更尴尬了。
村里人都议论说这媳妇不懂事,不懂规矩,这样的媳妇不要也罢,何必跑一趟来气人,还不如不回来的好。
确实也是有那么一点不懂规矩。毕竟死人为大,再说是自己的长辈,自己的公公,戴孝也是应该的。
但这件事情里头,我觉得一直没有现身的大儿子才是最应该被讨伐的人。
第一,父亲在世时,就没有维系好媳妇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第二,父亲去世后,即便自己因为工作忙不能够亲自回家,奔丧的事情交给了媳妇代劳,那就应该把这些规矩提前跟媳妇沟通好。
就因为大儿子没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不仅让父亲的丧事办得不顺利,还让自己的媳妇受了委屈,替自己背了锅。
不知道后来这两兄弟关系怎么样,反正听说老人过世以后,老大一家基本都没再回来过了。
我办公室小妹,她公公去世了,在农村,她去参加了,但拒绝磕头及包孝布,回城没多久,两夫妻离婚了。
我办公室小妹系独生女,爸爸系国营厂矿干部,妈妈系国营厂矿工人,她是成都本地人,从小任性,崇尚吃名牌穿名牌。
2002年专科毕业工作后,一心想找有钱人,于是找了名理发师,那个年代能挣一万元每月,她高兴惨了,在单位洋洋得意,买衣服几千一万一件,后来结了婚生了孩子,父母给她买了婚房,理发师的钱买了个商铺,她很有心机,所有投资的固定资产份额均是自己99%,老公1%,理发师宠她,也没计较。
矛盾是从她投资3个菜摊摊、肉摊摊开始的,贷款了几十万买的,租不出去,最后卖了房子还贷款,理发师拿着钱去放高利贷,没还贷款。她辱骂理发师,用尽了各种难听的话,后来理发师通过威胁他朋友,拿回了放高利贷的钱(差点拿不回),还了贷款。
从此,两人冷淡了,理发师借口出差,长期一两月不回家,加上他父亲去世,女方的表现,各种高人一等不愿尽孝送老人最后一程。最后以两人离婚收场。
婚姻,无论最初多爱,都会归于平淡,学会经营婚姻,才会长久。
在现实生活中 ,遇到这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是独生子女的,要另当别论 。
比如说:你们婆媳之间关系处的特别好 ,那么不论你身在何处,路途多么遥远 ,都要和你丈夫一块回来奔丧,处理公婆的后事。你这样做,不单单的是为了显示你有多么孝顺 ,而且也给左邻右舍的邻居留下好的口碑 ,让你的丈夫在外人面前觉得更有面子 ,外人会说你的父母教育出一个懂礼貌、品德高尚的的好闺女 。
假如你和你的公婆、姑嫂 、叔伯、妯娌之间关系处的不好 ,外加上路途遥远 ,因为其他的事情脱不开身 ,那就没有必要亲自到场 。免得因为在丧事上话不投机 ,再闹出其他不愉快、尴尬的事情 。
前段时间,我们小区有一位老人病故,他膝下有两儿两女 ,二儿媳妇就是因为和公婆关系处的不好 ,公公出殡时就没有到场。有些好心的人就前去说和 ,让她在大面上过得去 ,他的丈夫却说 :“还是不去为好 ,万一和其他的姊妹闹起来 ,大家更难看 。”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里出现了丧事,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 ,关键是如何和家里的亲人把关系处理好 ,这才是最主要的 ,局外的一些吃瓜人,对你家庭不了解情况 ,免不了说三道四 ,你在乎他们,他们却一点也帮不上你的忙,只能给你添乱 。
本文由作者:落日此时 于 2023-04-07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92432108869286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