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好。
1.如果患者属于轻度抑郁症,通常可以在家人、朋友的开导,以及心理医生的心理辅导后,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如果患者属于中度抑郁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一些抗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立哌唑、喹硫平等。同时还可配合心理辅导,才能有效的治好中度抑郁症。
不过如果患者已经进入重度抑郁症的情况,则很难治好。这种情况一般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长期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控制患者的病情,常用的药物包括氟西汀、盐酸帕罗西汀等。如果用药治疗仍出现自残、自杀等倾向,则需要采用电休克治疗,以及经颅磁刺激治疗。
这是本人的一点经验之谈,关注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抑郁症是一种令人痛苦的心理疾病。
因为感到痛苦万分,所以患者经常会问医生:
有什么方法能帮我彻底治好抑郁症?有没有那种一周之内能让我好起来的方法?人家说抑郁症不好治,我是不是永远都不会好了?这些担忧很常见,所以今天跟大家谈一谈:抑郁症究竟是怎么好的?
结论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抑郁症可以临床治愈!坏消息是:赶走抑郁症的,也许并不是医生。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已经达成共识,抑郁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慢性疾病,重度抑郁症的预后一般。
可当这样的基础理论研究传到老百姓的耳中,有时含义会被扭曲,变成:抑郁症是不治之症。
易复发≠治不好慢性病≠治不好预后一般≠治不好抑郁症经过正规、专业、全面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治好,是临床治愈。
什么叫抑郁症的临床治愈呢?
首先,「三低」症状明显消失:情绪不再低落,活力不再低沉,兴趣不再空洞。
其次,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状况持续至少两个月时间。
临床治愈,并不代表永远不复发。
所以说临床治愈并不代表患者完全不用吃药了,也永远不用担心抑郁找上门来。
临床治愈只是我们在和抑郁情绪共处一生的漫漫长路上,把它控制在了合理范围内。
没有得抑郁症的人,难道就不会情绪低落,偶尔大脑空白,不想说话吗?
当然不是这样。
所以简单来说,医生并不能完全「根治」抑郁症,也不能把抑郁症锁进盒子,让它永远不出来兴风作浪。
实际上,截止今天,医学并不能让绝大部分疾病「根治」。
举个例子: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不止一次得过普通感冒,没有任何一种神奇的方法,能让感冒永远不侵犯我们。无论是我们知道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会自愈;还是我们通过药物,通气鼻贴来避免感冒产生的头痛鼻塞,最终感冒都会「被治愈」。
然而下一次流感来袭,我们依然会感冒。
诸如「感冒」这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它并不能根治。
换成抑郁症,是一个道理。
那么,把「抑郁症」锁进盒子里的人是谁呢?
是医生吗?是也不是。
这并不是在故弄玄虚。只是临床工作中,医生更愿意做那个把盒子打开的人,而亲手把「抑郁症」关进去的却是患者本人。
小时候,黑暗也是我们的恐惧之一。
回想一下,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那么怕黑?
当你拥有照明工具的时候,当你意识到黑暗并不会真正伤害你的时候,当有人陪伴的时候。
抑郁症其实就是人生中的一段黑暗,走出黑暗的力量,来自于你自己。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期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维持期治疗和停药期治疗。
临床工作中,面对药物治疗患者大多会提出相似的几个问题:
药物为什么见效这么慢啊?吃了药我很难受,怎么办?我什么时候可以停药?如何吃药,是需要遵循治疗规律的。
一般的药物治疗规律如下图所示,而有2次以上的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2次发作者应维持治疗,一般至少2~3年,多次复发者应长期维持治疗。
无论是哪个治疗期的用药,医生的作用都是准确诊断,正确用药。
但从某些角度看,患者能做的其实比医生要多。
准确描述自身状况,帮助医生精准诊断。及时复诊,从而更好掌握病情发展。配合医生按剂量服药,耐心等待药物起效。利用良好的生活方式让身体更好更快的「自愈」。药物是依靠人体的机能发挥作用的。
不只是心理精神领域,医学本就如此,必须依靠人体自身的力量才能完成治疗。
比如说,如果我们的胳膊被刀划了一道大口子,医生通过外科手术缝合了伤口、进行消毒或者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之后,初步的治疗过程就结束了。
但这个伤口并没有迅速恢复成完整无瑕的皮肤,患者体内的细胞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来止血、将被划开的皮肤组织重新联结、继续和侵入体内的细菌作斗争,最终才能「痊愈」。
抑郁症的治疗也是同理,抗抑郁药物通过占据神经递质的受体来控制情绪,而不是消灭掉情绪。
可以理解成:药物把坏情绪通向大脑的门占住了,抑郁情绪就过不去了。
实际上,药物占据「大门」在2-3个小时内就完成了,而我们却经常听医生说:服药至少要在1-2周才会起效。这是因为患者所理解的起效,并不是「缝合伤口」之后的「效果起点」,而是大脑借助药物的力量进行自我修复1-2周后的「真正起效」,也就是「我的病好像改善了」。
总而言之,医生会给身体一个恢复的「环境」,但医生并不能让你的抑郁症迅速恢复如初,能一瞬间让身心恢复完美的,那只是神话。
从根本上来看,拯救你的不是医生,也不是药物,而是你自己的身体。
点亮抑郁症黑暗的灯光是药物,而电力系统本来就存在你的身体之中,医生所做的,只是打开开关。
啪嗒,灯亮了。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从巩固期之后就需要逐步并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为了减轻和缓解抑郁症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提升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避免药物依赖。
有人说心理治疗像一次车辆修理:
药物治疗的是车辆的故障部分,让车辆能够正常行驶。
心理治疗则是给车辆加上各种保护措施,包括:上保险,交通规则培训,驾驶技巧培训等,避免下次意外的发生。
这些保护都是由驾驶员主导进行的。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认为:
每个人的心理内部都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潜力,心理治疗不过是促进该潜力的自我实现。
治疗师只要提供一个有利于来访者成长的治疗关系和情境,来访者借助这样的治疗关系和情境,就可以逐渐地恢复自身的心理健康了。
心理治疗像是一条路。患者信任医生,在医生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路。每一次成功的交流,每一次内外的觉察,都是患者在这条路上留下的一个又一个脚印。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自身要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去抵御、消化、接纳各种负面的情绪和想法,学习去强化自己的内心。
无论是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都是心理强化的技能,通过学习这些,可以获得对抑郁的免疫能力,让你不再害怕抑郁症。
因为你知道,即便抑郁再次来袭,你已经拥有了力量与之抗衡。
心理治疗,让你接纳黑暗并与其共处。
黑暗每晚都要降临,黑夜并不会消失,当你不再惧怕黑暗的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黑夜也有其独特的美丽之处。
对于心理医生来说,他们试图总结出某种恶性循环的规律,从而打破循环,让患者向着康复的方向走去。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敏感、自责、自罪的个人感受是常见的,孤独、封闭、逃避的社交状况也如影随形,而这些负面感受和低迷的社交状况,两者十分容易擦出火花。
负面感受让你选择孤独,而孤独的状态下无法接收到任何有温度的激励,就会把自己封闭在「自责—无人激励—更加自责」的怪圈里。
打开自己的内心,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是走出抑郁症的条件之一,也正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第一步。
虽然这有点困难,但我们终究需要走出这一步。
两个小方法提供给你:
1.你的沟通者不必是具体的个人,可以是一只宠物、一阵微风甚至只是坐下来看看天空。
走出自言自语的内在世界,试图去和这个世界沟通,哪怕是听喜欢的音乐、看看喜剧也是有好处的。
2.当你的沟通对象是某个人的时候,如果抗拒言语交流,可以选择沉默陪伴的方式。对他说:我心情不好,你能陪我待一会吗?
即便是无声的、无形的、无意识的陪伴,都能给你积极的力量。
医生并不能彻底「治好」抑郁,因为抑郁本身是人人都有的贯穿一生的一种情绪,我们只能接纳它,包容它,把它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甚至用它来激励我们、鼓舞我们。
医生并不会彻底「治好」抑郁,因为实际上彻底「根治」抑郁症的,是你的身体、你逐步健全和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你充分体会到的支持及陪伴。
医生负责带领患者找到打开「治愈」之门的钥匙,而是否拿起钥匙打开大门,永远是患者自己的决定。
以上内容由「安忻睡眠」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抑郁久了,说明你已经是抑郁方面的专家了,看来已经走出来了,并且期待变得更好一些。我猜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猜错了,期待你的回复。
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是个人成长方面的话题,而不一定非要将自己定义为从抑郁症康复,而是让自己变成更有动力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讲,就要看你自身的资源有哪些,是否可以从这些资源中获得帮助。比如:之前有什么兴趣爱好?有没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没有亲戚朋友可以给一些帮助?这些资源,大都可以让你找到可以变得更优秀的路径。
假如自身资源的确比较少,那也没关系,就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做一点事情,无论大小,总会有所收获的。
希望对你能有一些帮助,如果表达错误,请回复。
无非下面几点吧,药物治疗,各种药物,足量或足疗程成长期维持,物理治多,各种刺激及增强脑功能的,心理治疗如认知纠正,我是外行,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一部分人没有根治方法,包括我,我靠药维持,同时尽量结合体力活动,过在外人看来相对正常的生活。我对自己的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个无法改变,现己接受。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病前有一定的诱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同时在出现情绪抑郁、低落过程中产生悲观、失望和孤独、无助感。一般来说,这些情况可以用心理治疗--即所谓的“心药”来处理。因为根据国外近20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患者经过心理治疗或多种治疗方法(合并药物)的处理或帮助后可以治愈或者得到缓解。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首先,因为它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所致的生理副反应,因此对那些药物副反应明显或害怕电休克治疗的患者来说比较适用。其次,临床上约有10%~30%的难治性患者,即使用药物后没有疗效的抑郁症可以合并心理治疗以取得效果。最后,药物可以治疗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患者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又会出现抑郁,而心理治疗可以教会患者如何去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即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最终,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技能。另外,临床上药物和电休克的治疗效果在4~6周内便出现,而心理治疗的效果则是在6~8周后出现,即它的疗效出现时间较慢,但疗效较稳定。所以,不要因为2~4周未见疗效而放弃心理治疗。
根据不同的抑郁表现和临床医生的擅长,可以选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这就像溃疡病的治疗,可以用西药,也可以用中药或外科手术治疗一样。如果患者一直郁郁寡欢、悲悲切切,像《红楼梦》中所述的林黛玉式的抑郁性性格的话,可以采用支持、安慰或心理动力学的方法治疗,着重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如果患者表现为不善交际。与领导和同事关系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同时使其认识到人是社会性的,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生活,每日要与人打交道,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力。如果患者是因为婚姻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夫妻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治疗,解决处理婚姻和家庭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当然,心理治疗也不是万能的,对一些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应先是药物治疗或者电休克治疗,然后再考虑合并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并不排斥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尤其是药物治疗,倘若与药物治疗合用,对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叠加效用。
以上就是关于抑郁症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本文由作者:安逸阳光Y8 于 2023-05-22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01094838443838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