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联想就会是一个真正的高科技公司。一个“芯片”公司。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数千亿的芯片款,也不用被美国“卡脖子”和“干瞪眼”。这也得感谢柳传志同志的“盖世之功”,将我们最早的“芯片规划家”倪光南一脚踢翻,替美国和西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真的是“不提芯片,不知柳传志的好”。也不知倪光南踉跄倒地,泪流满面离开了联想公司大门的伤感日子。柳传志竟然会对一个辞去外国高薪来报效祖国的科学家下毒手,可以这么说,没有倪光南,就没有联想公司,联想是靠倪光南一手打造的联想电脑发家致富的,柳传志也是靠倪光南的丰硕成果而出名的。按道理说:“饮水不忘挖井人”。但柳传志不但不感恩,而“恩将仇报”将倪光南扫地出门,真的是铁石心肠的人闻之也会流泪啊!
如果当初倪光南留下,柳传志被踢出去,中国的芯片早就造出来了。当时倪光南踌躇满志,欲欲从试,准备在造芯运动中大展拳脚,并联同清华大学一起努力研制,这个做法非常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当时联想电脑供不应求,资金非常之充裕,根本不存在柳传志缺乏资金一说。这也是柳传志怕倪光南研制芯片出来后,会取代自己的领导地位。这也是柳传志的“阴暗面”至使中国芯片折戟沉沙。留下的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联想破产!国有资产付诸东流!
中国的芯片研发,是一个多学科、多企业协同的持久战。亡国论是投降主义,速胜论是拿中国的芯片事业开玩笑,都是不可取的。倪光南是速胜论者,就是不顾一切的进攻,还没有伤到敌人,自己已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事实上现在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芯片事业还在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眼光远大如华为,美国一伸手,麒麟芯片也完了。我们离战略相持还很远,更不要谈大反攻了。
倪光南离开联想后进入中芯微系统公司(后改名方舟科技),先后从国家要来1亿元的科研经费,研究出方舟二号芯片(其实方舟一号在倪光南进入公司前就研发成功了,倪担任公司战略市场部副总,并不主持研发),并装上电脑,北京市政府采购了几千套。这些电脑基本不能用,动不动就死机、重启,只能丢一边。
所以方舟科技倒闭了,国家上亿元的科研经费打了水漂。政府采购的几千套电脑也打了水漂,一定要记住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两亿元。为了这个事,倪光南专门到科技部检讨、负荆请罪。
现在键盘侠都把责任归到方舟科技老板李德磊的身上。说是当年有企业想买方舟电脑,李不卖。你想一下这样的电脑卖给企业结果是什么,投诉、曝光、索赔,这样方舟电脑就完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卖也完了!
倪光南是一个科学家,但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能做生意。同期开发龙芯芯片的胡伟武,前面几个型号一直都在实验室。20多年过去了,近年来才能装在办公电脑上,而且个人电脑目前也不建议用龙芯电脑,这才是正确的研发途径。
倪光南有家国情怀,联想是靠卖汉卡起家的,但联想汉卡的所有权是中科院,是他集成中科院多年的成果研发成功的。
倪光南的悲剧,在于他执拗的性格。不了解市场规律,以科学家的思维搞企业。好大喜功,上芯片,上操作系统,每年花掉联想40%利润,基本上他进入联想后就没有应用性 的成果。甚至要让消费者和国家最大的情怀买单,这类科学家很多,最好的去处就是呆在研究机构。
和柳传志闹翻后,有四年时间什么都不干,专门告状,从科学院、科技部一直告到国务院。这几年联想一直被查,什么都干不了。
中科院一怒之下才开了他。当时联想提出几个条件,包括继续支持他和其他高校联合开发芯片,他都不干。
但联想股份制改造时,不给他股份,虽然合法,但不合中国人眼中的情理,说明柳传志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
至于柳传志,他是一个非常有眼光和精明的商人,他做对了三件事:一是让国有股东无法对联想控股,这也是包括张捷、司马南口中的侵占国有资产。现在看一看起点比联想高的长城电脑,看一看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想一想长城六年换了五位负责人,就知道他的高明了。二是收购美国IBM,避免制裁对联想的影响。三是培养了杨元庆和郭为。
但他不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里的己包括他本人、公司、投资人),他的继任者也是。所以他们不会成为任正非,联想也很难有突破。
其实我不太喜欢他,一付教师爷,舍我其他的样子,动不动就把国际化放嘴边,技术保守。但和平时期,我们对一个企业的要求是:合法经营、依章纳税、公司增值、善待员工和消费者。其他都是道德绑架。
在联想刚起步的时候,既缺技术,又缺资金。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如果按倪光南的思路走,到现在也只能是一无所有,不会有太大成绩。倪光南是很优秀,但和许多国內老知识分子一样,知识有限,即便有资金,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可能性也很小。现在,一些人为了贬低联想,抬高倪光南,是不现实的。
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联想采取的以商养企的路子是正确的。存在的问题和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
联想早没了,连想都不用想!
做科研不是凭激情,要考虑可行性,谁投资,投多少,投资回报周期多长,技术能否支撑,供应链是否有,市场在哪儿,市场回报能否维持运营?等等,如果这一切都无解那就只能是空谈,要知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那个年代,中科院就是举全部上百个科研院所之力,也完不成一个可替代WINTEL联盟的系统,何况是中科院计算所仅花20万成立的三产公司,成立之初连干啥都不知道,逼得柳传志倒腾彩电被骗,街头摆摊倒卖电子产品,后来找到方向,公司做大了,做成世界五百强了,这是多么不寻常的经历,可现在那些毫无成就之人开始信口胡说当初如果怎样怎样!
走过了三十年,现在回头看看,上面的这些问题中国举全国之力仍没完成,你让当初一个刚刚只会做一个汉卡的电脑厂商去做CPU或操纵系统,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世界上仅有几家做电脑的厂商做芯片和操作系统,包括仅次于IBM的世界第二的计算机厂商DEC,苹果,NEC,当初的联想与这些公司比较起来相差千倍万倍,而DEC、NEC电脑全都破产了,而苹果做的也只是芯片设计。
不错,中国一直在努力,专业的CPU厂商和操作系统厂商也做出不小成就,但现在,只能在国家的特殊领域去用,这些厂商还得靠国家供养,更本达不到全球竞争的能力。
科学家也好、企业家也好,头脑要清晰,要知道自己在那儿,自己能去努力啥,华为任老爷子说过华为要做先驱决不能做先烈,联想在做先驱方面确实不如华为,但是在全球计算机产业链中谋取了一席之地,也是非常了不起了!
无需假设,联想早就破产了。同时同方、紫光、方正、四通、用友、金山、瑞星、科利华、连邦还有两个不叫公司教父级别先进技术服务部、地下盗版软件制作所⋯,随便看一下,破产清算的、改行、不知去向,没一家搞出名堂,活下来都不容小觑。
不是院士就是企业家,就如各国元首、首相、部长未必是科学家和资本家一个问题,术业有专攻,不能想当然。
不能用今天矛击昨日盾,也不能用今天的盾去挡昨日矛。
指点迷津每个人都会,做一点小事未必能行。
如果联想没有柳传志,有以倪光南院士为代表的联想,就不是今天这样的联想,它将是震撼世界的高科技企业,为国家为民族争得更大的荣耀。可惜,历史没有如果。37年了,今天的联想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让美国打压,美国总统举全国之力打压我们的华为,为什么,就是我们没有芯片的这个核心技术,让人任意打压,痛心呀。
联想应该已经倒闭了。
首先,倪光南并没有运营销售能力和市场眼光,他属于技术出身。
其次:与联想同期的清华同方以及北大方正都是国企,现在的结局大家也看到了,倒闭不说还欠了几千亿。
最后:不要神化倪光南,他在离开联想以后从事了多年芯片设计,也有足够的资金来源给他投资,最终结果你们也看到了,失败了,他什么都没有造出来。
联想就会没有现在,早早夭折掉了。搞研发和办公司是两回事,中科院当时要的是一个能赚钱的三产公司,以便搞好院里的福利,倪光南想在这么一个定位的公司搞研发,显然与公司的定位有冲突。研发经费的来源没有保障,靠联想的利润,就无法满足改善员工福利的初衷,靠中科院的投入也是杯水车薪。倪光南在这种情况下难有作为。
坐而联想就不会出现了,而是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平等的面对垄断也不怕了,中科院本应以技术见长,但沦落为PC的组装商,成了简单的劳动者,零售获利低微,上游获利巨大,可卑的历程错失了几十年的发展窗口期,现在的所做所为正是美商喜欢的模式,他挣大钱给个骨头还吃的沾沾自喜,我已经是国际公司了,但不知道科技核心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倪光南院士从国外归来,知道技术的重要性,当年如果能持续发展,打破美商垄断完全有可能,想想原子弹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都能成功,PC领域就突破不了吗?华为能强势介入处于通讯5G的前端及引领者,值得反思,而不是成为未端摇尾过街的猫一样可怜!
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不防假设一下。时间到了1990年,联想有了较大发展,属于国内第一梯队企业。倪院士开始掌权,展开了他的科研大业。
我们梳理一组数字,大家都说汉卡带来了一个亿的利润,利润很多。我们假设每年净利润1亿。
我找到了1984年inte l的研发支出,2亿美金。
倪院士要做交换机,操作系统,cpu等,对应的思科,微软, intel研发费用到1990年不会低于20亿美金,因为从80年代开始科研费用都是以两位数增长。记住是每年不低于20亿美金,当时汇率是8.5左右,也就是190亿人民币!
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花1/190就可以达到美帝科研的效果,就是这么高效!
不可否认,联想走贸工技路线没有错。如果是走技工贸路线,联想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是柳传志在后来的股份改制时,可以说是中饱私囊的典范,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更关键的是走贸工技路线走了一半,后面技术路线不走了,造成后期只会买买买,自己啥技术都没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流失。简直就是民族罪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如果倪光南留下,柳传志被踢。联想有几种情况假设。
一,倪光南绝对不会像柳传志一样拿亿元退休金。
二,倪光南领导的联想绝对不会去搞高利贷。
三,倪光南领导的联想绝对不会把中科院的地皮搞成商品房出售,让中科院的科学家无家可归。
四,倪光南绝对不会搞什么泰山会,这会那会。
五,倪光南绝对不会搞贴牌营销。
六,倪光南的联想一定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等等,只要柳传志现在搞的倪光南都不会去搞,同样的,倪光南想搞的柳传志也绝对不想搞是一样的。
四,
大家看看倪光南从联想出来后干的事情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倪光南出来后囯家投巨资给倪光南,由他牵头搞芯片的国产化。这笔投资比一个企业十几年的利润都多,在倪光南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搞出了一个镶入式的芯片,为此中关村市政府欢欣鼓舞,媒体分分报道这一好消息,很快用这个命名尤芯一号的芯片组装电脑,政府负责销售推广,要求相关部门购买,但该电脑根本不具备兼容性,只能做一下简单应用很快都被弃用,随后的龙芯二号三号也是如此,对为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倪光南也诚恳道了歉。试想别说联想当初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就算砸锅卖铁拿出来又会怎样?
司马南、张捷、李肃及背后的资本团队为了攻击联想达到他们敛财的目的罔顾实事,拿柳传志走贸工技路线,搬出不符合当时实情倪光南一事,来达到他们攻击诽谤诬陷联想的目的。一些不明事理的吃瓜群众,把几十年前造芯片看成囊中取物一样简,殊不知小小芯片需要一百多项顶间技术,一个国家想完成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都很艰,就连美国目前也没能完成全部产业链自主。
谁也不是算命的。许多网友的回答还是支持倪光南的。但是假设你得放在正常的推理上,而不是感情用事。
按我的说法,如果倪光南成了联想的当家人的话,已经没有现在的联想了。
倪光南搞研究是一把好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你也不能把他当成无所不能的人。其实他也算不上世界顶级科学家。据说当年倪光南被评上中国科技最高奖,还是柳传志以联想之力推上去的。
搞芯片研究不是简单的事,研究出世界领先的芯片更是难上加南。当时中国科技和经济基础都很薄弱,根本拿不出这么多资金支持倪光南研究芯片。所以,所谓倪光南掌控联想而把柳传志踢出去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因为联想不是一个国家拨款的科研机构。倪光南的研究领域按现在分类属于应用科学。说明白一点,应用科学就是企业出资支持你给企业作研究,研究出成果转成生产力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收益。在这方面国家政策技持但不会提供资金。看看现在的华为就是这样的。它是用自己的钱搞科研,研究出成果是自己的专利。但到目前核心技术还是国外的,仍然被人家卡脖子。
联想当年改制,意思就是这样。放权让联想自己闯,是技工贸还是贸工技由联想自己决定。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国家不用给他拨款了,但联想却能给国家交大量税收。这是双赢的结果。
如果当初依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也许就是一条死胡同。按当时联想的家底折腾不了几年,因为芯片研究就是投钱的无底洞。况且成功不成功谁也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研究出成果能不能转化谁也谁不准,成果是不是比国外好用谁也说不准。倪光南离开联想后的科研经历就很好说明这一点。
本文由作者:想哪说到哪的键盘党 于 2023-05-21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04146792352943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