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方人的饭量到了南方吃饭都闹过哪些笑话?> 正文

北方人的饭量到了南方吃饭都闹过哪些笑话?

  • 用户2529683718用户2529683718
  • 2023-06-11
  • 49
  • 共20人回复
吴钩随笔
「吴钩随笔 」发表看法
2023-06-20

山东人去江西南昌。

六个人去那边做一个项目,中午去饭店吃饭,点了几个菜,主食要馒头没有,于是我们换了面条。

先上的菜,后上的面条。面条上来的时候,我们一看,好家伙比我们山东的海碗还大那么一圈!

有同事就说:都说南方人饭量小,你看看这碗,真带劲,一个人吃完还稍微有点撑。

由于开始只上了一碗,怕面条湫了,先让一个同事先吃,其他人等着老板继续上面条。

结果等的那个同事一碗面吃了一半,其他的面条还没上来。

叫来老板一问,原来那个面条是六个人的量,盛到小碗里面分着吃。

我们直接给老板说,不用分,给我们一人来一“碗”,其实在南方,叫盆更合适。

老板睁大了眼睛问,你们吃的下吗?

我们说不能管我们吃不吃的下,你只管上就行。

等我们打着饱嗝把面条都吃完的时候,老板依然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以后我们再去这家饭店吃饭,老板老远就能认出我们,说:上次吃面条的又来了!

枯荣小师
「枯荣小师 」发表看法
2023-06-19

我是山东人。

2002年夏天去上海出差,一行六人,全是大小伙子。中午办完事儿都饿了,看到路边有个叫白宫的湘菜馆子,房屋外形也仿造m国白宫,就一头扎了进去。

表演开始。

点完菜,服务员上来问喝不喝酒。青岛出来的,吃饭哪能不喝点儿酒?服务员问,“要几瓶?”。

我头都没抬,“先来一提”。停了一会儿感觉没反应,原来服务员没听懂。

“来十瓶。”

服务员看了看我们这五六个人,“四瓶?”

“十瓶。”

“四瓶?”服务员还是不死心。

“十四瓶。”

这下明白了。

点了满桌子菜,一群人开始吃饭,每人两瓶酒,筷子基本没动酒都喝完了。喝完再要十四瓶,不到半小时,桌子底下一圈酒瓶子。旁边一桌大概是上海本地人,也是六个人,开了一瓶啤酒。每人倒了半杯,还一个劲儿地“次啊次啊,喝啊喝啊”地相互客气。

别急,高潮在后面。

酒喝完了,上主食吧。我看了看湘菜馆子那种厚瓷小碗,直接把服务员叫过来,要求找个大碗上米饭,钱照给,免得麻烦。

服务员很客气“没关系,吃多少我们给你上。”

那好吧。

就湘菜馆这种小碗,我吃饭算斯文的都不超过三口就吃光。这么说吧,从我们开始吃米饭,饭店里两个服务员就什么都不干了,专程来回给我们盛米饭。等我吃到第七碗的时候,服务员也没说话,直接就把电饭煲端出来放在我们桌子旁边了。

酒足饭饱,结完账回来,旁边那桌上海人一瓶酒还剩个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你我他的情感驿站
「你我他的情感驿站 」发表看法
2023-06-14

表妹结婚,西北老家五十余人的亲戚团奔赴江南,这趟江南之行最终落得是宾主皆不欢。

小姨定居南方二十多年,这是她第一次办酒席,卯着劲儿想把事情办圆满。

小姨包了一行五十余人往返路费、定了当地小有名气某会所的宾馆、为亲友团定了江浙沪包团五日游、不收礼金、给每个人准备了价值五百多的伴手礼……

按理说,这么费心思的招待,亲友团应该是欢欢喜喜才好,为啥落得埋怨呢?问题出现在吃的方面。

谁都知道西北人喜好面食,江南是鱼米之乡,西北人喜好牛羊猪肉,江南以鱼虾蟹出名,西北人重调料,花椒辣椒孜然等,江南菜重糖重酱油。

两地相隔近两千公里,饮食习惯差异也真是巨大。小姨想尽力让老家人尝尝当地特色,奈何老家那帮一辈子没走出过当地县城的亲戚不给力。

婚宴当天,一桌五千多的海鲜河鲜宴成了老家无数人嘴里“没有硬菜”的抠门酒席。帝王蟹、大龙虾在他们嘴里不如街边小摊上麻辣虾尾来得好,河鲜、湖鲜怎么端上来怎么端下去,精美的江南小菜被质疑分量太少,特色甜口小笼包有人大呼小叫喊厨师错把糖当盐放了……

酒宴结束,其中三四十个人说没吃好。

回到宾馆,小姨紧急安排会所给大家做面条,说的是管饱,哪知道这个管饱,让酒店尴尬了。

煮好的苏式汤面用餐车推进了小餐厅,老家人一面嘴里喊着“咋没有油泼辣子”、“这面条不筋道”,一边干掉了一盆又一盆面条。

酒店备着的挂面吃光了,中途紧急采购,来不及去远一点的地方采购,陆续买空了附近七八家小超市的挂面,买回来继续煮。吃吃停停,这面条从下午三点一直吃到了晚上八点,原来定好的简餐酒席晚饭没人去吃。

最终,会所老板打电话给小姨:“还要不要加点菜,不行稍微等会儿,我联系了两个拉面师傅,等他们过来给你们做宵夜。”

在一群人嘟嘟囔囔的抱怨中,这顿面条餐暂时告一段落。

晚上十点,拉面夜宵再次开启,会所还是低估了这群人的战斗力,准备好的拉面分分钟被消灭干净。

会所的面点师傅全员加班,在拉面师傅的指导下现场和面,稍微有点潜力的面点师现场跟着拉面师傅学拉面。断断续续,这面条直吃到了十二点。

当天一共吃掉了多少面条?估计除了会所餐厅没人知道了,反正最后结账的时候,光那半天的面条,结算了六千多,平均一个人吃了将近一百多块钱的面条。

写在最后:这事情是真实发生的,小姨家亲戚团很多人也是我的亲戚,我真没必要抹黑自家亲戚。

1,会所的饭菜价格并不低,一碗阳春面在美团上价格是30块。

2,亲戚团前两天就到了,估计一直都没吃好。

3,吃吃停停,这顿面条前后吃了八九个小时,并不是一顿饭吃了十碗八碗。

4,南方清汤寡水的挂面,对于吃习惯了西北手工面食的胃,真的不顶饿。

5,老家吃酒席前后,都有吃面条的习惯,在老家很多人如果酒席没吃好,那就在面条上“找补”回来。

6,当然,亲戚们没有考虑到“客随主便”或者说“入乡随俗”。

拜托大家,别再跟我说一斤面粉两三块钱之类的话。谁都知道一斤面条可以做好几碗面,但没有哪家饭店一碗面条卖几毛钱。

陇上之行
「陇上之行 」发表看法
2023-06-15

06年,甘肃省火力发电建设公司在海南三亚有个电厂建设项目,我们一帮甘肃员工去那边工作,夏天下午太热,下班后大家经常一起喝啤酒解暑。

有一天刚好下了点雨,公司里的甘肃员工7男3女一起去吃下午饭喝啤酒。常去的那家餐馆老板见我们人多,搬出了他那张折叠大圆桌,我们几个人围坐边吃边喝。

在甘肃我们通常是一人椅子下面放一扎啤酒,那天也不例外,让老板先拿十扎,老板没懂,拿了十瓶...我们跟老板熟,笑着说老板小气,有钱不赚,边说边自己搬来啤酒码到每个人椅子旁边,当时老板就用怪怪的眼神看着我们。由于桌子上都是菜,我们边喝边把空瓶子放在各地上,不一会每个人的椅子脚边就六七个空瓶子,喝着喝着我感觉周围不对劲,大家抬头一看,旁边围了一圈人在看我们喝酒,穿着拖鞋大裤衩,摇着扇子啥也不做,就看我们喝酒,当时不知道咋回事,大家都心里有点毛,于是赶紧叫来老板问是什么情况。

老板老哈哈一笑说:这里平时大家喝啤酒,基本就是喝一瓶,你们地上的空瓶子都快围绕桌子一圈了,大家没见过这么喝酒的,都是来看热闹看稀奇的[呲牙]

一听这话,大家哈哈一笑,原来喝的多也有人欣赏呀,那天我们状态可以,十个人喝了差不多一百二世瓶左右,周围的人一直看到夜深了才慢慢散去[呲牙]

后来回到甘肃兰州总公司,跟同事们讲这个事,他们都报以白眼说????️:平均一人才干12瓶有啥吹的有啥看头,不服咱去万人坑练练? 哈哈不服不行呀,这些工地上出来的老酒桶,从下午喝到晚上,真的能喝一桶扎啤,我是拼不过的......

冷羽001
「冷羽001 」发表看法
2023-06-15

山西人,15年去上海,早餐店,人家写的蟹黄包24,我寻思:一屉24,差不多能吃饱,三个人一人一屉,也是没吃过。高潮来了,吃完之后不咋饱,想再来一屉,看看时间不早了,就跟服务员结账。服务员说四百多,我愣了愣说,我们三个人,才吃了三屉,顶多一百,算错了吧。人家说,一个24……

旺财加富贵
「旺财加富贵 」发表看法
2023-06-16

09年朋友喊我去南京玩几天。东道主请客,8个男人一桌菜,然后点4瓶啤酒说“大家敞开了喝”。几个山东人互相看了看,尴尬。最后是一盘炒米饭,说是主食,无语!

回到宾馆,我跟同来的朋友局长说“您看电视,我出去一下”,局长怒问干什么去?我实话实说,想找点吃的去,他激动的说一起去。路边摊,点2大份饺子,是大碗的汤,上面飘着些游泳的饺子,不饱。再点2炒米饭,是猪大肠炒的,还是不饱,两人惺惺而回,躺在床上说“睡吧!睡着了就不饿了”

娇娇来自广东
「娇娇来自广东 」发表看法
2023-06-19

我有一个北方的客户,是东北的,他第一次来我们广东吃饭,闹大笑话。去饭馆,一人吃三碗米饭,点六盘菜,差点把老板吓死。住了一个星期,瘦了十斤,以后他来,就会带上馒头过来,广东米饭吃不习惯。

我的客户周先生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东北汉子,因为和我们拿货,所以和他比较熟。第一次来广州的时候,就是我们接待他的。

都说东北人身材高大,这一点都不错。周先生的妻子也是东北人,一个1m85,一个1m78。两口子身材高大,真让我们广东人羡慕。

对于客户,我们一般都比较好客。所以当天就请他们吃早餐。广州的包子是特别好吃的,精致小巧,而且肉馅特别好。

我们请他去花园酒店吃饭,我们不知道东北人的饭量原来这么大。我们一共是四个人,我点了两笼小笼包,还点了四份蒸饺,点了四份皮蛋瘦肉粥。还有肠粉,还有馒头。因为我知道东北人比较爱吃馒头,所以特地点了一笼馒头。

心里想着应该够吃了,毕竟早上我们都是一两个包子,然后一碗粥就饱。万万让我想不到的是,他们的饭量这么大。

我叫他们放开吃,刚上包子,他们就吃完了。后来他问我,为什么广州的包子这么小,而且还是偏甜的那种。用手一捏就没有了,我们都笑了笑。

因为南方人吃的东西比较偏甜,应该说广州人吃东西偏甜。而且这里做的东西是广州最好吃,但是他们却吃不习惯。

馒头就有四个,因为我不太爱吃馒头。所以就让给他们两个人吃。但是他们吃了一口就放下了,他们说如果东北那边的馒头是口感扎实,而且不会像南方馒头那样发的很松软。

再有一个,他们的馒头都是原味或者有点咸,但是来到广州这里馒头都是有甜味的,他们吃不习惯。

原来如此,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口味真的相差很远。皮蛋粥是广州人最爱吃的,我想着让他们尝尝。但是他们两口子一口都吃不下,原来很多人都不喜欢。

这一餐真的吃的又贵又不饱,四个人花了250块钱,但是他两口子还饿着肚子。后来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大叔拉着北方馒头经过。他们两个人买了十个馒头,十个包子。

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吃,他们说吃到这些北方馒头才够饱。

后来他们去了一个饭店吃饭,两口子想着在东北一盆菜就够吃了,来到广州,怎么两盆菜,三盆菜都够了吧。所以两口子点了两个菜两碗饭。

等到上菜的时候,把两个人的眼睛都看直了。广东人的菜都是用小碟子装的,并不像北方那样,是用一个大盆来装。还想着可以敞开肚子吃,而且米饭也是一小碗,一小碗的。两个人趴两口就没有了,后来两个人又点多四个菜,还点了四碗饭。这样才勉强吃得饱。

第二次来广东的时候,他们两个都带上了家乡的馒头,馍馍。肚子饿的时候,就吃家乡的馒头。我尝了一个,确实口感很扎实。吃一个,我就觉得很饱了。

北方多主食,南方多肉禽,能量供给不一样!三口肉的能量等于一碗饭的热量!而且北方寒冷,消耗的热量也多!可参考东北人!再者,北方人高大饭量自然大,南方人娇俏饭量自然小。

东方之朱
「东方之朱 」发表看法
2023-06-18

说两个真实的事儿:

上世纪1990年左右,山东三人,出差上海,晚上去饭店喝酒,一人一瓶白酒喝完后,又加了一瓶,正喝着呢,饭店老板已经通知所有的工作人员:有三个山东大汉,已经喝了4瓶白酒了,大家一定要注意,他们可能要耍酒疯闹事儿!

2002年冬,山东一公司20人左右去海南旅游,好多天一直吃米饭。终于有一天的早饭有馒头、稀饭及炒的咸菜丝(也有可能是领队特意嘱咐导游给提前安排的),南方的馒头个小,捏吧捏吧也就是鸡蛋大小,好家伙,基本上是一口一个,直接吃的饭店没有馒头了,很大的一盆咸菜竟然也吃了个盆光,稀饭喝了个桶光。没吃饱的,只能再填其他饭菜了,这仅仅是早餐。饭店的服务员看的是目瞪口呆。

踏实追梦人
「踏实追梦人 」发表看法
2023-06-19

02年我们姐仨加上我三哥,我们一行四人去上海,参加我舅家儿子的婚礼,我们坐火车硬座去的。

在我们四人落座了不久,我发现我斜对面的一个男人拿着一个啤酒瓶子喝啤酒,刚开始我也没留意,后来我发现这个男人喝了一个多小时,还是这一瓶啤酒,我就指给我妹妹看,对她说:“看那熊样,一瓶啤酒想干拉一道咋的?”

我妹妹笑了,我姐接过话茬说:“这是品酒的,以他这个速度能品一道。”

我们在车上没事,左顾右盼的,我和我妹妹的眼光,不时地瞟着对面喝啤酒的男子,那个男子40多岁,梳着小寸头,酒,没喝多少,但是脸红了,而且和旁边的人夸夸其谈,一瞅就是不认识的旅客,但是他好搭讪,不停的找人说话。听他的口音是南方人,一问别人,说他是上海人。

我和我妹妹就不时地抬眼瞅他,也不时地小声讥讽他几句。

当服务员推着售货车从那边叫卖声音传过来的时候,我妹妹小声对我说:“呆着也是呆着,咱俩来点白酒啊?解解闷。”

我妹妹说这话的时候,服务车已经到了我们的跟前,她没等我答话,就叫住了服务车,说:“停一下,我看看。”

服务员以为我们要买点零食吃,但是我妹妹问她:“白酒怎么卖?”我一看都是半斤装的,我妹妹拿下三小瓶白酒,又拿了五罐啤酒。

我们包里有一些面包、花生,瓜子,薯片之类的零食,正好对着下酒。

我三哥不喝,对我们说:“你们喝吧,别都醉醺醺的。”

我和我妹妹一人喝了一小瓶白酒,我大姐特能喝啤酒,但是她胆不好,她只开了两罐啤酒,喝完了就说:“不喝了,总上厕所麻烦。”

这两小瓶白酒是35度的,这种低度酒喝着跟凉水似的,没啥劲头,倒给人喝馋了。我妹妹无聊地吃了四个老式大烧饼,又吃了三个煮鸡蛋,吧嗒吧嗒嘴,觉得索然无味。

斜对面那个男人还把着他那一瓶啤酒,一小口一小口地往下顺。

我妹妹越看越觉得生气,就对我说:“把给老舅拿的那两瓶好酒,咱们喝一瓶呗,那度数高,多解噶吃(东北话过瘾的意思)!”

我们临走的时候,我爸特意给我老舅拿了两瓶珍藏的好酒,都是53度。

我三哥不等我说话,想也没想的就说:”不行,那成啥事了?爸绝对得生气!”我大姐也说出门在外少喝点酒吧。

我妹妹讪讪地笑着,没再言语。

过了一阵儿,我妹的馋虫又上来了,不停地怂恿我说:“喝一瓶能咋的,老舅也不是外人,他还能挑咱们理呀,大不了下车,咱俩再给他补上。”

我也有点动心了,但是看着我三哥在那守着,我不知道怎样开口,我大姐瞅着我妹妹抓耳挠腮的样,觉得好笑,就对我三哥说:“让她俩喝吧,咱俩也不喝,看着她俩,不能出错。”

我大姐都说话了,我俩立马来了精神,不停地央求我三哥,附近的人听见我们俩小声嘀咕,都觉得好笑。我三哥没办法拿出来一瓶53度的白酒,我俩把矿泉水瓶子清空,我倒了有三两酒,剩余的都倒给了我妹妹。

我俩zhou上了一口53度的白酒,瞬间辣劲直通到胃和心脏,那个舒爽劲儿美透了,我俩不禁赞叹:“哎呀,真爽,舒服!”

我听到前后有人在轻声地笑我们,我大姐和我三哥也无可奈何地瞅着我俩笑。

我对妹妹说,咱俩慢慢喝吧,别喝太急了,就这一瓶,你就别惦记那瓶了。”

我妹妹瞅着自己的酒瓶,正高兴呢,不停地点头说:“行!行!我就喝这些。”

我大姐看我俩有滋有味地喝白酒,也勾起了馋虫,又把存的那三罐啤酒都打开喝了。

我俩兴高采烈地喝着白酒,说着趣事,心情那个爽啊!斜对面喝啤酒的上海大哥,啤酒也不喝了,直勾勾地看着我俩。

烟酒不分家!我对他说:“你要不嫌弃我这酒喝过了,我给你倒点啊?”

上海人赶紧摆摆手说:“谢谢,我可不敢喝那高度酒,我只是馋啤酒,你那高度酒,我沾上就得醉倒。”

妹妹喝完了七两白酒,瞅着另一瓶白酒,就是笑,我们都知道她没喝够,但是都劝她说:“别喝了,咋地也得给老舅留一瓶啊!”

我妹妹家就是烧酒的,50度的白酒喝二三斤是没问题的。

她拍了拍手,无奈地说:“不喝了,瞅也是白瞅,忍着呗!大姐,上主食啊!”

她的话音一落,附近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妹妹听见笑声,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站起身对大家说:“见笑哦,我是体力劳动者,能吃能喝。我不常喝酒,但是喝上就想喝够。”

有人问她:“你最多能喝多些呀?”

我妹妹说:“如果不喝醉的话,喝二三斤是没问题。”

我妹妹一指我哥说:“我三哥能喝,能喝我两个来回,我家有这方面的基因,我爸也能喝。”

我三哥赶紧拽她坐下,说:“可别说了,你不嫌丢丑啊?”

这不是我妹妹的瞎吹,她喝上二三斤白酒,照样干活,她平时也不馋酒,家里没客人的时候从来不喝。家里要是来客人了,她用水瓢到酒桶里舀酒,倒大碗里和大家喝。

我家就我妈不喝酒,我爸从年轻一直喝到年老,但是我爸喝酒特别有节制,从来一天两顿酒,一次一两半;也吸烟,一盒烟抽四五天,吃饭一直都是七八分饱,所以我爸身体一直都非常健康,这就是他对自己有约束力的原因。

我家兄弟姐妹都能喝酒,平时在家没客人的时候基本上滴酒不沾,如果赶上聚会有外人的时候,喝起酒来,谁也喝不过!

我们到了我舅家参加婚礼的时候,有个舅舅的朋友来给我们敬酒,知道我们是东北人,就想和我们比比酒量。

想和别人比酒量的人都得是能喝的,我们不想在舅舅家这个场合和人比酒,不太文雅。

那个朋友不停地怂恿我们喝酒,南方人会说那些酒嗑,我们都有些招架不住了,我哥端起酒杯,想接招。

正在这时,一个男人赶紧上前制止那个朋友说:“你可拉倒吧,我们坐火车一路来的,他家人遗传能喝酒,女人都能喝二三斤,他这个哥哥更能喝,更有量。”

我们一看这个男人原来是和我们坐一路火车上喝啤酒的那位上海人。

那个朋友半信半疑的看着我哥,我哥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说:“我只是比我妹妹能喝点儿。”

那个啤酒大哥对朋友说:“她妹妹都能喝二三斤,他比他妹妹能喝,你能喝过他妹妹吗?”

那个朋友胆怯地败下阵,说:“不能,那咱们就多吃菜。”

我哥和他客气几句,坐下吃饭。

我哥小声对我说:“北方人多壮汉,别说喝酒,就是比吃饭,你也比不过我!”

我们都笑了,这不是吹的,我家人都能吃能喝,多亏现在生活好了,否则在过去的年代,就我家人这肚子,能吃饱真是困难。

老王的面具
「老王的面具 」发表看法
2023-06-19

我是个长得比较清秀的内蒙包头人,有点像南方人。11年去苏州出差,吃了好几天清淡的南方美食,有点馋大鱼大肉了,三个人就去找了个烤肉自助。记得那家挺贵的,当时是79一位,四个人一个小隔间,很安静典雅。

落座以后我们说去选餐区取食材吧,发现没有选餐区,是服务生推个小车,你要啥给你夹啥。苦苦等到我们这里了,服务生问要不要培根,我说要啊,服务生就给我夹了两片。我说多给点啊,他又给我夹了一片。我说你这盘子都放下吧,服务生让我别开玩笑。我说你先开玩笑的好吧,三个人三片培根?然后服务生就把经理叫来了说我们三个闹事。结果经理来了听说我们三个要一盘子培根也目瞪口呆,还暗示他们店老板有背景,不要搞事情。我们三个也不乐意了,玩不起就别开自助啊。经理掐着公鸭嗓大喝一声,来了七八个服务生,后厨也出来俩小伙子给我们三围住了。但我没有地域歧视的说明一下,真打起来,只要对面不动刀具,我们三个基本能把这十来号人都干倒(我182 58公斤,那俩同事都比我高比我壮)。

正在剑拔弩张的时候,外边又进来四五号人,经理一看马上恭恭敬敬上去说老板,这三个人闹事情。老板人高马大一看就不好招惹,问我想作甚?我一急就说出方言了:就你们几个讨吃货,动爷一下试试?老板一愣,问我昆区的还是东河的?我也一愣,我说你哪的?老板一乐:我达旗的哇(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离包头市区很近)。然后老板问清缘由,就和经理说,内蒙人饭量大又爱吃肉,人家没和你闹。赶紧上菜。说完就和我们三个坐了一桌,然后让服务生把各种肉都按盘上。还开了一瓶他从家带来的金骆驼(包头本地酒,不出名但本地人比较爱喝)。四个人越说越高兴,服务员看着一盘一盘下去的肉也目瞪口呆。最后老板给我们免单,但我同事也偷偷给前台放了五百(貌似亏了)。和老板换了电话,而这位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去年因为疫情,资金链周转不开把店都盘出去了,现在拿着七八个小目标吃喝玩乐安享中年

新安观云客
「新安观云客 」发表看法
2023-06-19

我是安徽最南面的,八十年代末到合肥读书,那是十几岁,饭量大。学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有米饭有面食。中午,晚饭我吃的是米饭,那是食堂小碗米饭一碗是二两,我总是用学校发的搪瓷缸满满一缸饭是六两,两份菜,边吃边回宿舍,往往走到宿舍楼下一缸没了,感觉没饱,又去食堂再打六两,所以我那两年正餐基本是吃一斤二两,我的身高只有1.7米,那时体重117斤,也长不胖。我们同宿舍有同学是淮北的,喜面食 ,二两一个的馒头(我在合肥上学四年,到毕业时最多能吃一个),他一餐能吃八个,再加一搪瓷缸稀饭。他的身高1.73米,体重和我差不多。93年已工作了,到河南郑州参加一建筑机械全国订货会,到了郑州出火车站是中午,赶到会场附近,找餐馆,找不到有米饭的,第一次吃烩面,大海碗,里面除了面条,东西挺丰富,也不贵,记得是五元一碗。一碗下去,感觉饱了。出门向会场去 还没走两百米 ,感觉又饿了,再回头吃一碗。临到会场门口,觉得还是没饱,前后一找,发现一家有米饭供应的,点了两个菜 吃了两碗米饭,终于心满意足

现在的现在以后的以后
「现在的现在以后的以后 」发表看法
2023-06-16

98年去上海,3块钱一碗的大肉面,大排面,雪菜肉丝面各来一碗,面馆老板硬生生坐我面边看着我吃完……然后说阿拉开店10几年,上海银最多一碗,从没遇到连掐三碗面条的你是头一个,问我:弄哪银?!

我不好意思低着头说:山东的!那年我19岁

其实说实话真的还没怎么太饱,估计再来两碗也木有问题,关键面条也是真地道!好吃,现在都念念不忘[捂脸][捂脸][捂脸]

刘丙润
「刘丙润 」发表看法
2023-06-14

河北人去福建厦门。

前两年的时候,厦门那边刚好有个项目,而且我跟那边的老板商量好了,到时候我直接去,老板说了他请客,其实这种请客的文化哪里都有,大老远的跑过来,不请我吃顿饭都说不过去。

在请客的时候我们到了一个酒楼,那个酒楼特别精致,即便到现在我都有点经验,倒不是说瞧不起北方的饭馆,北方的饭馆我从小吃到大,尤其这些小县城里面没什么特色的。

但是量大管饱而且实惠,你花10块钱都能把自己给吃撑了,可到了南方之后,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饭店吃饭吃的就是消费,吃的就是心惊肉跳。

当时老板说想吃什么自己直接点,点完之后咱们等着上菜,因为是扫码点餐,所以我也没跟老板客气,那个饭店里面的人流量非常的多。

我在那坐着最起码得等20分钟才能够把我的饭菜做好,而且那个饭店非常有特色,属于现场制作,下了单子之后人家才给你制作,这样显得有格调,都这么说,那咱们也就这么认为吧。

当时我下了个订单,要了一份小笼包,要了一份蒸饺,要了一份粥,当时我心里想着这点东西绝对能吃撑,而且花不了多少钱,差不多也就花个60块钱。

老板看到我点完这些菜之后有点惊讶,然后说到你小子还挺扛饿,吃这么点东西能吃得饱吗?当时我说一下,我的身高接近1米75,体重将近200斤。

而且我从河北到厦门那是坐了一天一宿火车去得早,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我给老板说这些就够了,在我的思维认知里面,一份包子有将近12个,然后一份蒸饺也将近有10个再来一份粥,那些粥不就是拿家里大碗煮的粥吗?

绝对能吃饱饱的,可是没有想到等到服务员上菜的时候,我整个人给惊呆了,为什么呢?

因为一份小笼包就是一个小笼包,一份蒸饺就是两个蒸饺,那个蒸饺有多大呢?差不多有大拇指的一半那么大,而且中卷里面还是空心。

小笼包更是小的过分,尝起来虽然美味,但是就这么点的小个怎么可能吃得饱,那个小米粥更过分了就着小米粥,我不太夸张地讲两口,我能给全部喝完。

这个时候老板不怀好意地在一旁笑着,然后说吃饱了没有啊?没吃饱的话咱们再加点,其实这个时候我还是有点腼腆的。

因为刚和人家认识,虽然说是来谈合作项目的,但是刚认识我也不太好意思吃特别多,我就硬着脸皮说吃饱了,但实际情况还是饿,我甚至都能听到肚子咕咕叫。

过了有15分钟我终于认头了,我跟那老板说不好意思,我还是没吃饱,实在是饿得慌,这样吧,我再多吃一点,我们的老板听了之后嘿嘿一笑说。

早就知道你们北方人饭量大,你刚才吃的东西还没我吃的一半多,你说你吃饱了我都不信,没事没事,咱们下午4点才谈合作呢,还有三个小时想吃什么随便点我请客。

当时我心里想着我点菜的时候,你在一旁嘿嘿笑,一点也不给我提示,让我非常没面子,既然你说了随便吃。

那我就敞开肚皮吃了那个小笼包,我一口气要了15个,蒸饺我要了5盘,另外我再要了一份热干面,等这些饭菜全部上来之后,老板的脸色都绿了。

他并不是担心花多少钱,其实也不过500块钱而已,那个老板惊讶的是我为什么只吃主食不点其他的,其实我也无奈啊。

就咱这个饭量不多说,如果点其他的东西价格那么贵,这一顿饭不得花个3000块钱啊,我和这个老板的合作项目也才10万块钱。

其中的净利润不过是3万块钱而已,这一顿饭吃掉整个利润的10%~20%,估计老板也吃不起。

就这样狼吞虎咽吃了好长一段时间,总算是吃饱了,我拍了拍肚皮对老板说非常满意,老板在一旁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我的饭量大。

在这里我得说一下,我平时的时候饭量没那么大,12个小包子吃完也就饱了,但是那个饭店的包子小得离谱。

你不说还以为这是一个小花卷呢?反正那顿饭吃得不是非常满意,当然人家那个饭店的服务质量绝对没话说。

前前后后都有各种各样的帅哥美女来服务,而且要茶水呀,或者说找座位呀,反正就是服务到位了。

只不过唯一让我吐槽的就是你这个饭菜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第1点,南方人买菜真的可以让人家帮忙打理吗?

我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短视频,比如一个人到南方买菜买的时候买的是一头蒜,然后给老板说你能帮我把这个蒜剥皮吗?

南方的老板非常开心地点点头说没问题,我马上给你剥皮儿,当时我很好奇这件事是真是假,正好和我合作的一个小姑娘,我们之间关系比较好。

在当天的时候我在她家里面去玩,她非要自己做饭来请客,当时我心里想着这样也好,最起码我能够见识一下南方的风土人情,然后我们一块去的商场。

在这里额外吐槽一下南方的夏天,那简直热得离谱,它是闷热,闷热的都有点让人喘不上气来。

到了商场我突然问这个小姐姐我说之前都说了在南方饭店里面或者在商场里面,如果买一头蒜,他们可以帮我们把皮给包了,是这样吗?

那个小姐姐听了之后说哪有那么夸张,人家怎么可能现场给你剥皮呢?人家服务人员也很忙得好不好,小姐姐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她径直走到了一个店铺门口。

然后说来一头剥了皮的蒜,饭店老板直接从旁边的抽屉里面拿出一大把蒜来,人家说这是上午刚刚包的,差不多包了个两小时,还新鲜着呢。

然后这个小姐姐又在旁边买了一些菜,只不过这些菜和咱们之前吃的菜也不一样,我举个简单的案例。

如果是北方的孩子,大冬天的时候买白菜,你买几颗,一般买上两麻袋或者买上一车白菜在家里面囤着,但南方的这个小姐姐怎么买的菜呢?他买的菜是刚刚好做饭的菜。

比如他买的西红柿炒鸡蛋,这一个小袋里面两个西红柿,两个鸡蛋,里面还有糖和其他调料,按那个小姐姐的说法,拿着这个东西回家稍微打理一下就可以直接做菜了。

还有酸辣土豆丝,土豆已经切成丝了,再或者红烧肉这个红烧肉也已经做好了,拿回家去之后就可以直接吃当时这一系列的操作,简直把我给惊呆了。

第2点,南方的饭菜有什么特点?

其一,饭量小真的是小得离谱。

我在南方吃菜吃饭差不多呆了有将近小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你说我长了多大经验,其实南方一些东北人开的饭店。

但是除了东北饭店和咱们北方饭店之外,正儿八经的饭店南方里面,他们做的饭菜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饭量特别的小。

比如点一小份米饭,真的就是一小份米饭,这份米饭小到什么程度呢?大家见过那些成醋碟的小碗吗?我不夸张地去讲,就这一个小碗就刚刚好。

在南方吃饭需要面临一个最尴尬的问题,一份吃不饱,两份也吃不饱,三份也吃不饱,当然不得不做一个反思,我的饭量就是大。

可这也没办法呀,天生这么大饭量,差不多正常人点一份外卖能吃饱,我得点两份或者三份,但这样也有好处。

我用一些外卖的红包或者外卖的优惠券就能够占一点便宜,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其二,南方的饭菜口味都偏清淡在南方,

如果吃饭的时候或者吃菜的时候,一般是没有特别重口味的,一般是重油重盐这种饭菜比较少或者基本上见不到。

那如果不重油或者不重盐的普通饭菜的话,能吃到是能吃到,但总感觉少,点滋味紧随情,我发现一些小饭店后面旁边辣椒油是免费供应的。

也就是说要在这边吃饭吃菜,辣椒油随便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调节味道,带来了足够多的便利。

其三,南方吃饭吃菜的时候饮料是免费畅饮的。

我不是说所有的南方饭店饮料全都是免费畅饮,但最起码我去过的将近有两三百家小饭店,有百分之五十几以上的饭店是免费提供饮料的,饮料无非两种,一个是可乐,一个是雪碧。

至于为什么,我之前也考虑过,或许就是因为南方的夏天实在太热了,喝杯饮料刚好能够解解渴,顺便也能够降一下温。

但不是每一个饭店都如此的大气,也有一些饭店想要喝饮料你就得买,而且越是高档饭店越是那种非常豪华的饭店,所有的饮料就越要花钱买,价格还贵的离谱。

大家有没有在南方饭店吃饭的经历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魅金绚彩
「魅金绚彩 」发表看法
2023-06-14

我记得有一年大姑姐带我去上海逛城隍庙,吃里面的小笼包,她习惯的问包子多少钱一斤,对方瞪大眼睛吃惊地说,我们不按斤卖,按个卖,大姑姐不好意思的问一屉多少个包子?她意思是如果一屉包子个数不够我们就多要几屉[奸笑]

还有一次,我们看到上海的粽子种类繁多,颜色多样,她都想吃,就又问人家多少钱一斤,人家告诉她不论斤,论个卖[捂脸]我合计了一下,就想一样两个买来尝尝,结果咱俩买了一大袋子回来,连着好几天啥都没吃,就是消灭粽子[流泪]不过那次经历让我丰富了我对粽子种类繁多的认知,再包粽子可以包很多种馅料,而且知道四季可吃粽子

平静又热情的大海
「平静又热情的大海 」发表看法
2023-06-13

二十年前,我们十三个山东人去上海岀发,在人民路巷子里一个饭馆吃饭,招牌上写米饭不要钱管饱,这个不确,十三个人坐下要了八个菜,几十元钱,那八个菜一个人吃都不够吃的,吃饭了每人都把碗装满满的,十几分钟的事,两电饭煲里的米饭光光的,再叫上,老板说没有了,看那眼神狠狠的感觉,平均每才吃三四碗,还没吃饱,没办法就回招待所,第二天中午又到那个饭馆吃饭,老板见了马上堵上了门,怎么也不让进,我们说又不是不给钱,老板说一天的米饭叫你们一顿吃光了,我们连晚饭都没吃上!

运筹帷幄的可乐
「运筹帷幄的可乐 」发表看法
2023-06-14

也不全是北方人能吃,记得我上初中那会,我把有几个朋友在我家玩,其中有个朋友比一般人能吃,我记得特别清楚,也是最难忘的一次,那时候肉包1.5元一个,菜包0.8元,那时的包子跟现在大小没多大区别,就拿现在来说,饿的时候,2个包子,也肯定饱了,那时,我爸4个朋友他们跟其中一个人开玩笑打赌,(那个人一直能吃,但是不知道能吃到什么程度,反正,知道那人平时也不怎么舍得吃的那种,可能性格原因)买20个包子,谁能吃完后,在给100块钱,然后那人听到了,说他来吃,当时所有人也觉得不可能,然后有点起哄,就一起看着他吃,一个包子大概3口就吃完了,当时吃到第10个的时候,我爸他们就说,别吃了,100块钱,不算多,人吃坏了,就不值得了,那人就说“没事,可以的,肉包好吃,平时不怎么吃,今天挺好吃的”然后又拿了5个,老板看到了,也在一边说,别吃了,包子大,一般胃口大的人也就吃4到5个,就够了,人吃坏了,不值得的,人家开玩笑的,这个人也没说话,就把5个吃完了,15个了,当时,我爸一个朋友说,别吃了,钱给你了,万一吃坏了,你老婆要拿刀砍我呢?那个人就说“没事,还能吃,老板来2瓶水,再拿5个包子”老板还是拿了,所有人傻了,当看他吃到19个时,所有人不敢说话,听到他说,有点噎人了,说着,说着把第20个,吃完了,所有人吓死了,叫他到医院看看,他说“一直很少吃包子,肉包贵点,吃的少,不过这肉包挺好吃的,但是也有点腻了,估计后面好长时间,吃不了肉包了”,当时他们全都回我家了,所有人心里很怕,到家时,被我妈知道了,我妈把我爸骂的不轻,就跟他们说,你们全在这吃饭,一个不许走,万一有个事,人多,力量大,然后他们就打牌了,4个人,一边打,一边用眼睛瞄着吃包子的人,不放心,又不好说的出口,中午饭那人没吃,大家也没叫他吃,他也说自己不饿,一直到下午4点半,他说饿了,晚饭时间还没到,他就自己拿个碗,到锅里,盛了满满的米饭????,弄了点汤,一共吃了2碗米饭,当时所有人就吓傻了……

声声不止
「声声不止 」发表看法
2023-06-16

没去过南方之前给我的观念南方人的房量小,自然在饭店饭量就小,对我们北方人来说肯定不够吃。可是,去了以后才知道,南方人的饭量是小,可是在饭店给的份量超出了北方人的想象!至此闹出了笑话。

在八五年天津的长丝厂刚刚要建成,每一批人分几批去上海金山实习,每批实习是三个月的时间。我们这一批是在八五年底去的上海金山!那时坐火车就坐了近二十多个小时,晚上九点到才到达招待所。你们可以想象做二十多个小时也没有正经的吃一顿饭,到招待所后放下行李马上找吃饭的地方。不过在招待所的楼前就有一条街的小饭店!

当时,我们六个都是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就来到一个面馆的里面,那时吃饭不只要钱还要粮票。在北方像我们大小伙子吃半斤面条不见得能吃饱。进入上海的一个小面馆之前我们从外面买了些酒菜和酒,准备喝完酒后一人半斤面条正好。所以我们六个人就要了三斤的面条(跟北方的拉面一样,碗也一样大小)。

我们六个人拿出自带的酒菜,把酒刚倒上,刚喝了一口,六大碗面条就端上了桌。当时我还说喝完酒一人一碗齐活。我刚说完这话又端上了六大碗面条,当时我们以为老板给上错桌了,持意跟老板说,“我们的面条以经端上来了,这六碗是不是上错桌了”,老板说,“没错,还有呢”!当时,我们都傻了,还喝什么酒啊,每人强吃,六个人吃了九碗,最后还剩下五碗。那时候没有什么食品袋等打包的东西,我们几个人犯了难,退也退不了又不能浪费。兴好和我们一起实习的几个女同事来这吃饭,我们求她们把这五碗面条给消灭了,就算我们请她们了,就是这样我们还要感谢她们。

通过这一次的经历,在八七年我旅行结婚又来到了上海,平时就点炒菜吃。可是,有一次在外面玩了一天,中午就没怎么吃,到了下午5点多看到有一个水饺子馆,就想吃饺子。进了饭店开票,服务员问我们买几两。再北方我一个人要吃六七两,我妻子饭量小至少也能吃四两。所以我说来一斤吧!开票的服务员说一斤你们吃不了,我说来八两。服务员还说,“你们也吃不了”。因为有了上次的教训就要了六两!

北方的水饺,特别是在饭店几乎一口一个,半斤也就二十几个。在上海就不同了,水饺才是真正的水饺,有汤有饺子都在一起,一大碗饺子有十个,一个饺子相当于北方的两个。在上海一碗水饺十个是一两。我们要了六两就是六碗。

那天,虽然说没有上次闹笑话。但是,把我们撑的都够呛。兴好,听了服务员的建议,不然又是一个大笑话。

总之,最后我给出的结论,南方为什么面量给的比北方大,其原因南方一两面食按干面粉一两来计算的!北方确是和好的面团来计算的重量。

蔡司老镜头
「蔡司老镜头 」发表看法
2023-06-15

我山东人,2003年去广州天河,供应商请我吃饭。中午我们一行五人来到岗顶附近一家饭店。他们不喝酒也没给我准备酒,我也当没这回事,菜上齐了,直接吃饭。

服务员端上米饭来我一看,那小碗儿,和喂鸡的差不多。服务员扭屁股刚要走,我就喊住她说:靓女,再来两碗米饭。我顺便瞟了一眼供应商,他眼里闪了一秒钟呆滞的目光。我感觉不大好意思,真不好意思吃完了再要。直接给服务员说:要不,直接来五碗吧!我扭头又看了眼供应商。他连忙说道,我们不加了,一个就够吃。他还以为我是给他们加的米饭。我没敢继续看他,低着头,看着眼前的菜小声说:我自己吃。我怕他听不明白,抬起头看着他,用筷子指着眼前的米饭,接着补充道:这小碗,我能吃六碗。

这时,我感觉他们四个人,像是看怪物一样痴痴的看着我,所有人的动作都定格了一秒钟。出于礼貌,他们没说什么。我赶忙找理由说道:南方的长粒米饭闻着就是香。我说完这句话,发现服务员还没走,我瞪了她一眼:赶紧去吧,五碗!

这不算笑话,这是真的。

亲切云朵D4
「亲切云朵D4 」发表看法
2023-06-11

零零年在云南,三个30岁左右的北方彪形大汉在一家包子店吃包子,上手就把锅上一大摞笼节全端了,老扳心想他们一定吃不了,因为南方的人两三个人才吃一节,就笑眯眯地看着他们怎么吃。

只见他们两口一个两口一个,空笼节不停地往起摞,很快就吃完了。"还有吗?"一个大汉问。"还不够吗?""不够不够,赶紧再去蒸。"老板一听赶紧又去包了10节蒸。

三个大汉抽了支烟把蒸熟的包子又一把端去吃起来,很快又吃完了。"怎么不去包啊,这不够吃。"一个大汉说。这时店老板已经看蒙了,惊讶地半天才回过神来,赶紧又去做。

蒸上包子后他跟他们说:"你们要是能把这10节包子吃完,今天的包子我就免费了。"他好奇地想逗逗玩笑。

不料包子一熟三个北方大汉一把端走又狠吞虎咽起来,三下五除二又吃完了。"再去包10节"有个北方大汉说。”不了不了,你们吃的包子我不要钱了!"老板已经被吓着了,连连摆手说不要钱。"不管我们吃多少都给你钱,你不要怕,你刚才说的话我们不会当真。"不是不是,我是怕把你们跟撑着了,我害怕…

碣石山下牧羊人
「碣石山下牧羊人 」发表看法
2023-06-15

90年去上海卖苹果,晚上十多个同村老乡去逛南京路。路南有一条小吃街,大家去吃晚饭。我们是河北秦皇岛的,看到有一家包子店。大家一商量就在这家吃吧,南方饭菜不对口味。当时我最年青,于是一切由我负责按排。

我看了一下这家店,小店不大,只有两个大圆棹儿,五、六个卡坐。是柜台开票,窗囗取饭那种。店里不卖炒菜,除了包子只有几种熟食,这倒不影响大家喝酒。我看只在一个炉灶,一次蒸六屉,一屉六个包子。那包子只有乒乓球大小。

我安排大家坐好,然后我去开票。店家问我要多少包子?我们一共11个人,于是告诉她:先来2百,不够再要。说完就看到她的笔掉地上。

我又要了一些熟食,店里的鸡、鸭都是半只卖的。又要了3瓶白酒,10瓶啤酒,先喝着。

那家店的服务态度很好。每上一次包子都给我报一下数:先生这是您的包子,还欠您多少多少,非常客气。当上到笫3次的时候,我看到取饭窗口那儿己经排了10多个人了。而我们占了两个大圆棹儿正吆五喝六的吃喝。

这饭吃的都觉得有点对不起上海人民。[捂脸][捂脸][捂脸]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