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如何评价邓紫棋新专辑目前发出的几首歌?> 正文

如何评价邓紫棋新专辑目前发出的几首歌?

  • ysl啦啦啦不知道ysl啦啦啦不知道
  • 2022-08-26
  • 425
  • 共2人回复
刘忠南
「刘忠南 」发表看法
2022-08-26

华语顶级制作,超低音鼓,对耳机、音响、音乐素养有要求,今年最佳专辑

结论:两极分化,能听到超低音底鼓走向的人会赞不绝口,听不到超低音底鼓的朋友会认为如同嚼蜡。

邓紫棋的《Gloria》这是一张对于华语音乐创新形式有突破和指引方向的专辑,整张专辑的808鼓机是最精彩的编曲内容,这种走超低音编程的非常规鼓点冲击感,直接拔高音乐审美门槛,不再惯着华语听众,开始致力于具有音乐素养和引导大众审美提升。这张专辑对于音响和耳机的要求比较高,建议不要外放,用耳机更佳。否则会错过大部分的低音情绪,导致以点窥面。

整体而言,《Gloria》这一张专辑,并非是一张纯粹的商业专辑,而是一张邓紫棋给自己制作的礼物,偏向于个人救赎和灵魂慰藉的自我审美专辑。主打歌《Gloria》的曲调结构,脱离了套路和弦,这里表达的内容是放弃大众商业市场,不再走传统音乐思路。

在华语音乐市场集体摆烂的时代,抄袭、翻唱、改编为主的市场主流下,邓紫棋具有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和音乐创新,十分难得。无脑喷《Gloria》的人,基本上和当年喷周杰伦的《双截棍》、《娘子》是同一批人。《Gloria》这一张专辑是邓紫棋音乐制作越发成熟的见证物。

整体专辑制作思路,《Gloria》借用了电影《沙丘》对于听觉、视觉的环绕沉浸式体验的思路,《Gloria》的低音走向和编曲迷幻,人声真实的对比编配。都表达了邓紫棋对于音乐的把控,逐渐从纯歌手的部分,走向了音乐制作人对于音乐思考的深度部分。

在声乐唱功上,邓紫棋对于音色技巧的把控越发娴熟,其中尤其是强混金属芯、弱混空灵感和声带边缘化三个主要音色,越发有自信,整体的人声音轨的混音效果,都是不断增强人声效果,对于背景的虚幻性造成冲突对比,这样的好处是——元宇宙的虚幻背景下,超真实人声具有拉回现实脚踏实地的听觉。

在音域上,每一首歌的高音部分都集中于A4-D5,而且A4-D5的音高密度有一个明显上升,包括和音部分,五组音的比例也在增加。这很明显邓紫棋在不断从华语音乐出发,朝着欧美音乐审美进发,但目前还是在探索阶段。

在曲风上,很明显每一首歌一个曲风,《Gloria》是宗教概念曲风,《Hell》是偏流行摇滚,《不想回家》是流行电音说唱,《你不是第一个离开的人》是标准的华语抒情、剩下的十首歌,应该都是不同的风格。

在编曲上,每一首歌的差别性非常大,但每一首的808鼓机的低音底鼓运用都堪称亮点。超低音底鼓,这是华语音乐非常难以看到的,因为大部分听众都不会去听低音部分。Bass在华语音乐市场就是一个自动忽视的存在,大部分听众的审美达不到去欣赏一首歌低音走向的素养。邓紫棋选择这样的编曲人,这样做会让一定听众感觉质量一般,但是对于听歌具有审美要求和能听得懂编曲内容的人而言,直接原地过年,质量不输欧美平均工艺水准。

以下简单从专辑制作、唱功两点做切入点,做补充说明:

1:专辑制作:开拓式创新,音乐版《沙丘》

在流行音乐诞生之初,迈克尔杰克逊就做出了将舞蹈和音乐融合的MV表达形式,MV也成为了流行音乐传播的核心方式。邓紫棋在《Gloria》之中做出了一个非常大的突破——电影式镜头语言。

邓紫棋十四首歌的十四部MV,不是简单的MV凑数随便拍一拍,而是具有和音乐联动一同表达的内容影片,如果你用电影镜头去分析、解析MV之中的镜头语言,你会发现新大陆。同样的你如果能听到808鼓机的低音底鼓走势,再配合MV的镜头语言以及旋律曲调,和编曲配器,你会发现邓紫棋《Gloria》的制作统一度远远高于其他歌曲,甚至高于周杰伦的《最伟大的作品》。

这就好比,《教父》之中将光影语言第一次运用出色彩效果一样。邓紫棋的《Gloria》在视觉的镜头语言和音乐的旋律语言上做到了高度统一。这一点需要较高的审美,尤其是起码你要懂低音走势对应的审美语言。

比较简单的音乐审美可以简单罗列一下:

1:音高上行代表了紧张,音高下行代表了舒缓、沉重。

2:持续上行代表了冲突、撕裂,持续下行代表了黑暗,迷失。

3:慢板代表了深重和柔情,快版代表了欢快和爆发。

4:反拍代表着蓄力。离调代表了塑造紧张,正拍代表了冲击。

5:四四拍代表了持续地反复强化和进行,四三拍代表了游荡。

在邓紫棋的《Gloria》之中,她并不是仅仅在做音乐,她也在做电影,她也在做文学剧本。做的行动本身比做得如何更重要,如何让音乐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这是邓紫棋对于华语音乐的推动点,起码邓紫棋告诉了华语音乐市场如下内容:

1:音乐类型不应该僵化,起码宗教音乐也可以流行,感动与共情才是音乐的唯一法则。

2:音乐形式不应该僵化,应该拓展,起码音乐MV可以朝着电影的方法发展。

3:音乐内容不应该忽略低音,低音才是高级音乐审美的方向。才是音乐创作的基石。

4:歌手应该要基于自身的处境去创作音乐,邓紫棋是自己感知到宗教对于她有用,在她遭受诋毁的时候,宗教真的救赎了她。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便做成了音乐。音乐不是只有商业利润一种衡量方式,出发点也许可以真诚一点。

2:唱功。

邓紫棋在《Gloria》这张专辑之中较大的突破,是在唱功上的表达,她音色强混金属芯的次数开始减少,而弱混、头声、低音胸声的次数在加大。这其中的信息是:

邓紫棋对于音乐的理解,开始不再歇斯底里和调侃,而是更多地通过修饰性华丽音色直接传达音乐歌曲的情绪基调,这种做法是欧美的常用做法。在声乐上不做过多铺垫,从第一个音开始就表达歌曲特性。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歌曲的第一句唱法音色,明显感知到。

《Gloria》第一句的人声音色以真声胸声为主,配合统一度较高的气声修饰。第一遍风格也是弱混为主,第二遍递进切入平衡混和强混、弱混三者混合。

《只有我和你的地方》第一句是:声带边缘化配合弱混,同时增加气声泛音,这两者配合就不是普通的声带边缘化,而是开始特立化情感,表达出基本的娱乐情绪。

《你不是第一个离开的人》很明显的完美低音胸声共鸣,整体基调就是一个低迷、沉重的情歌基调。副歌部分的第一个字清一色落点也是低音胸声,高音部分由弱混表达,不再使用强混的冲击力。而是弱混的阐述性。然后接一个E5的强混起调撕裂,然后在接一个强混版的副歌冲击力。

整体上唱功音色选择,邓紫棋的强混次数开始用在点子上,将强混的高音和力量优势作为终极大招,放在后部。而前面是有弱混和声带边缘化作为主要音色过度。这样的做法有一定原因是减少强混次数来护嗓,同时也增加了整首歌的张力对比。这就好比是一个如下的排列:

超弱、弱、超弱、弱、弱、弱、超强!

邓紫棋开始对于音色的追求,是一种更符合自身理解的排列,认为一首歌的基调应该高度统一,而不是《泡沫》时期的不断变化,所以整首歌的声乐基调已经彻底被邓紫棋找到,因为华语音乐市场就是以声带边缘化和弱混作为主体。

这一代能从周深、从韩红、从谭晶身上都可以看到,弱混的纤细化、气混的泛音化才是华语受众的主要音色。

综上,我还是很喜欢邓紫棋的《Gloria》90后能有这样的态度和内容,已经万分不易。邓紫棋这一张专辑砸的钱,可以做好几张。希望后面几首歌,有一首现象级商业歌曲,起码不能亏钱。

这个全体摆烂,改编主流的音乐时代情况下,有邓紫棋这样愿意出专辑的新生代音乐制作人歌手,好好珍惜吧,等她和林俊杰不出专辑,那才是彻底芭比Q了。

安否
「安否 」发表看法
2022-08-30

个人认为《不想回家》是邓紫棋新专暂时的最佳。

就像编曲人名字叫老道,这首歌完成度很高,又是一首成熟的制作,挑不出毛病,曲风标准的欧美流行,但部分旋律又不欧美,穿插起来形成奇妙的听感。

这歌在编排方面也下了心思,一上来就反常规先唱一小段副歌,编曲在不同段落都有小变化,鼓点处理的挺有意思,这首歌可能有的人乍一听觉得就是欧美流水线,但细听一遍就能听出是有个人特点和巧思的,后面应该还有几首老道的编曲。

歌曲一首一首地发,核心主打,爆裂主打,心碎主打,浪漫主打,微醺主打,这是首首主打的节奏啊。

传统的直接发整张专辑的好处就是大家会自动把注意力聚焦到专辑里几首好的主打歌上,而忽略一些凑数的歌。

一首一首地发,我感觉是要真的对整张专辑的每首歌曲都有足够的信心,一首一首地接受检验。

目前来看这5首虽然没有那种神曲,但不能否认每首都不拉胯并且制作都属上乘。按照邓紫棋的性格后面,尤其是下半部分天堂的回信可能还有大活要整,我还是比较期待的。

邓紫棋新专辑五首歌都在做这种尝试。Gloria 福音流行,hell流行摇滚,然而主副歌为突出歌曲主旨矛盾猜忌,严重割裂。

只有我和你的地方 另类R&B,还有不要回家的不走寻常路,初听感觉难听,这首是比较反常规的歌,你听这鼓点很明显和大部分电子乐鼓点有区别,但这也是好听的,还有一上来先唱副歌,副歌旋律比主歌平,这歌就是给人反着来的感觉,我会比较喜欢有特点的歌。

总之,感觉还是不错的,期待后面的歌曲。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