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毛主席一生最喜欢读哪本书?> 正文

毛主席一生最喜欢读哪本书?

  • 探索历史真相的江道仁探索历史真相的江道仁
  • 2023-08-05
  • 12
  • 共11人回复
弥素之旅
「弥素之旅 」发表看法
2023-08-09

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遍涉古籍,在他珍藏的众多典籍中。《两般秋雨庵随笔》他格外钟爱。在书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都密密麻麻地留下了他的圈点和批注。不亚于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在所有他读过的书中,此书成为他批注最为丰富的一部。

不仅是毛主席,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就成了文人骚客的枕边书。

究竟是什么魔力使得这本书广受人们的青睐呢?就冲这两般,不一般的名字就引起了我强大的好奇心。我也买了一套书,上下两册精读了一下,真的是一读就爱不释手。总共八卷,一千多个小故事,篇幅都不长涉及面很广泛。

这本书,正如古人所说:“糊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明白,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忧郁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愉快,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就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就会霍然而愈。”

作者梁绍壬,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一个举人,做官做到了内阁中书。他自幼聪慧,家学渊源,他的曾伯祖山舟学士在清代学术界德高望重,对梁绍壬的性格,志向以及后来的学术态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绍壬一边经受仕途磨炼,一边学海钩沉,潜心钻研,探幽发微,博采众长,遍搜野史,集数十年的心血,编成此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家最熟悉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出自《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里一篇《眼镜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怪不得我小时候不知道这句,那时候没看过这本书,是看了日本人松尾芭蕉的一句诗:“人生就是旅行”。我才开始从一个书呆子变成一个独行侠的。早看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就早奔赴远方去了。

毛主席最珍爱批注最多的《两般秋雨庵随笔》大家也可以读读看,一定会受益匪浅。

绘时光21
「绘时光21 」发表看法
2023-08-06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一生最爱读的,也是读的遍数最多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毛泽东到了晚年,也就是在他老人家身患多种疾病的最后几年岁月,为什么还一遍一遍读《共产党宣言》呢?

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向导书,为年轻的毛泽东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第二,《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和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第三,研究实际斗争的需要。

毛泽东自己曾说,读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星座文案馆T
「星座文案馆T 」发表看法
2023-08-11

毛泽东爷爷一生酷爱读书,他的阅读不仅广博,而且专深。

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他说得很明确:“列宁说的和做的许多东西都超过了马克思,如《帝国主义论》,还有马克思没有做十月革命,列宁做了。”在延安的时候,他甚至讲到,读列宁、斯大林的著作,看“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如何地工作了”。据毛泽东自述,他觉得列宁的论著,还有一个特点:“说理透彻,把心交给人,讲真话,不吞吞吐吐,即使同敌人斗争也是如此。”他主要从马恩著作中汲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方法

1976年9月8日在弥留之际,他让身边的人用手托着文件和书坚持读书、看文件11次时间长达2小时50分钟,《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爱不释手的一本书,这位伟人,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郸揽风尘
「郸揽风尘 」发表看法
2023-08-09

引言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并且博览群书。根据史料记载和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一些同志回忆,毛泽东最喜欢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他阅读的第一本,也是让他刻骨铭心、钟爱一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属《共产党宣言》。

关于《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又名《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首次于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以单行本问世;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七篇序言简要说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初读《共产党宣言》

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通过接触和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并点燃了他们这些先进知识分子革命的火种。

毛泽东早在1920年就接触到《共产党宣言》。1919年12月,为领导湖南社会各界驱逐军阀张继尧的斗争,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正是这次北京之行,使他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在《国民》这本杂志上阅读到《共产党宣言》的前半部分,并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精神所震撼。毛泽东后来回忆中写道,“正是看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后,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

上虞珍藏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

1920年5月毛泽东第二次上海之行期 间,读了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对这段时期的经历,毛泽东在1936年会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谈了自己思想上的变化:“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毛泽东随后说的三本书籍第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后面两本分别是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他同时补充道从1920年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开始,在理论上,他自己已经称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读《共产党宣言》不下一百遍

自1920年起,毛泽东一直把《共产党宣言》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首要的必读书目之一,不仅自己喜欢读、用心读、反复读、重点读,阅读次数超过一百遍,对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几乎全能背下来。毛泽东还号召全党一起学习,在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活动时,毛泽东都将《共产党宣言》列入其中。194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中强调:党的高级干部要注意理论学习,要精通马克思主义,要准备读书,从《共产党宣言》读起,要能读一二十本到三四十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书,这样就把我们的党大大武装起来了。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号召全党学习五本马列著作,开列书单的首篇便是《共产党宣言》。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员干部要学习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十二本马列著作,毛泽东亲笔在这十二本书的目录前面加上了“干部必读”四个字。以《共产党宣言》包括在内的马列主义思想著作,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教材。

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同时,毛泽东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读了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于应用,在精读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并在一次次阅读中得到新的启发和灵感,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最终目的是以此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加以理论创新。

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情有独钟,不仅研读中文版,而且对英文版也兴趣盎然。为了能够直接读懂外文的马列书籍,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自学过英语。但是,由于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他的学习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后,有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已年过花甲的毛泽东将学习英语视为重要任务,都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英语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虽然其中英文单词艰涩难懂,但是毛泽东用自己的毅力完成了全部的学习。他的国际问题秘书兼英文“老师”林克回忆说:“我发现他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字注得很整齐,很仔细,他的这种精神,很感人。”

为《共产党宣言》中文本作序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新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情况,毛泽东又多次用心阅读《共产党宣言》,经常陷入思考,并做出很多批注。毛泽东晚年专职图书管理员徐中远回忆说:“这本书中有关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占有他人劳动、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与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决裂等处,都作了密密麻麻的圈画。”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从未中断对《共产党宣言》的研读,甚至指示将这些书印刷成大字本,以便更好的学习。

1965年4月,毛泽东在长沙约见了艾思奇等五位专家,经过讨论,准备为《共产党宣言》等六部马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各写一篇序言。毛泽东自告奋勇要亲自为《共产党宣言》中文本作序。毛泽东还数次表示:要结合中国革命的经验,为《共产党宣言》作注释。

小结

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从青年时代起,他历览过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二十四史、唐诗宋词,也对西方近代著作读了不少,思想的进步让他从接触《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开始,树立起社会主义的信仰,奋不顾身投入革命救国之路。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朽的历史成就。

文|郸揽风尘

图|来源于网络

欢迎大家评论,感兴趣可以点赞加关注,小尘不甚感谢!o>_<o

铁岭雄关
「铁岭雄关 」发表看法
2023-08-13

毛主席认为“读书贵在有恒”,他老人家一生畅游书海,博览群书,遍涉古今。毛主席一生最爱读的七本书:

1.毛主席1936年在延安和美国记着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曾说:自己读《共产党宣言》至少读了100多遍。是这本书让他树立对马列主义信仰,从此他就没动摇过。

2.毛主席反复阅读过《资治通鉴》,这本书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到后周显德六年之间,长达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计三百多万字。老人家读了17遍。

3.《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上乘之作,毛主席不但自己阅读很多遍,而且还一遍又一遍的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党政军的领导干部阅读《红楼梦》。

4.毛主席曾经说过“干工作要看《三国演义》”。在他看来,读《三国演义》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同时,《三国演义》还是一部战争小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战术,可以从中汲取很多营养。

5.对于《水浒传》这部反映封建社会和造反的书,是经常出现在毛主席讲话中的书目之一。他曾用拼命三郎石秀的故事,教导干部“干革命要有拼命精神”。他也曾用李逵做反面教材,说他性情太鲁莽,看见弟兄们犯事,就懵懵懂懂乱处理一顿,结果闹出很多纠纷,领导者的威信也丧失干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毛主席读了近70年的书。

6.1937年5月,李达出版了《社会学大纲》一书,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会学进行了重新彻底解读,李达把这本书送给毛主席,主席在延安窑洞里把这本书看了10遍,并写下了一万多字的批注。这本书让他获益匪浅,被他称之为“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本马列哲学教科书。”

7.毛主席对鲁迅有很深的了解,他曾把鲁迅称为“鲁总司令”,是文化军队的总司令。他说“我跟鲁迅的心是想通的”。毛主席在“五四”时期就开始读鲁迅,1938年8月《鲁迅全集》在上海出版,毛主席得到一套,以后这套“鲁迅全集”就一直跟着主席,无论走到哪里,都一直带在身边。

密州太守
「密州太守 」发表看法
2023-08-11

毛主席最爱读的书当然首推《共产党宣言》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是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也是马列著作中最广为流传的作品。这本书毛主席反复阅读,他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自己读《共产党宣言》至少读了100遍。

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抵达延安,受到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毛主席经常和斯诺谈话、交流,据斯诺回忆,毛主席说:是《共产党宣言》使他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认为它是对历史正确的解释。

另外,主席的秘书林克回忆也可佐证这个说法,他回忆:从1954年秋天起,毛主席重新开始学习英语。毛主席想学一些马列主义经典,第一本选的就是《共产党宣言》.

可见他对这本书的确情有独钟。

根据史料记载,毛主席喜欢都的书还有《鲁迅全集》、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资治通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容斋随笔》等。

和平鸽151212276
「和平鸽151212276 」发表看法
2023-08-07

☆毛主席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毛主席中南海丰泽园故居,有藏书96473册,包括《二十四史》等书藉。

毛主席酷爱《二十四史》这部史籍,于1952年添置的大字木刻本。毛主席非常喜爱它,每当去外地视察工作时、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都吩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无论是在住地的办公室里、外出的火车上,不分白天、黑夜,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看到毛主席凝神静气地读《二十四史》的身影。这部《二十四史》与毛主席朝夕相伴二十四年。毛主席对其堪称手不释卷,阅读之刻苦,阅读遍数之多,批注文字、圈点符号之多,思考之深,理解之透,举世无双。

毛主席广读天下奇书,尤爱中国

文史书

毛主席说,读《资治通鉴》达17遍,读《共产党宣言》至少100遍。毛主席喜欢阅读《鲁迅全集》、《红楼梦》、《容斋随笔》、《枯树赋》、《三国演义》、《水浒传》、《孙子兵法》、《拿破仑传》……

☆毛主席还喜欢读一些中外哲学书藉……

zj史海拾贝
「zj史海拾贝 」发表看法
2023-08-06

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最喜欢读的书有:《共产党宣言》、《鲁迅全集》、《社会学大纲》、巜资治通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容斋随笔》等书籍。而这些书籍中,尤以《共产党宣言》最为突出。

1936年,毛主席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到自己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情况时,深有感触地回忆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还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毛主席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宣言》可以说是伴随了毛主席的一生,不仅他经常阅读,而且他还号召全党都要认真学习巜共产党宣言》,如1958年、1963年和1970年三次全党学习马列著作活动时,他开列书单的首篇都是《共产党宣言》。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之时,他身边就放着两本革命战争年代版的《共产党宣言》。

美好时光在此时
「美好时光在此时 」发表看法
2023-08-06

毛主席一生读过的书太多了,他老人家喜欢的书也有很多,我不知道他最喜欢读哪一本,但我知道他最喜欢读历史书。他运用从历史书中学到的历史经验,运筹帷幄,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和国民党斗智斗勇,最终打败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

从《孙子兵法》到《三国演义》,从《史记》到《资治通鉴》,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毛主席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从书中吸取了智慧,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秦时明月g
「秦时明月g 」发表看法
2023-08-12

毛主席他老人家嗜书不倦,终生以书为伴,尤其对历史书籍情有独钟,比如《史记》,《资治通鉴》。

主席年轻时就通读《史记》,对伟大史学家司马迁非常崇敬钦佩,一生都非常赞赏司马迁实地调查研究的治学方法。1912年,那时候的主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9岁的毛泽东就以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的作文,让湖南省立一中的老师和校长拍案叫绝,五年后到了湖南第一师范,于1917年暑期和好友萧子升去湖南各地游学,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心之力》,此文立志高远,鹏鹄之魂,言中有物,文采斐然, 又轰动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被称为“建国之才的奇文”,学校师生争相传颂和誊抄这篇文章。

不论过去多少岁月,不论天地山河怎样变迁,只要人类存在于地球,“毛泽东”都是最闪耀的名字。

————

好文分享,共同成长。

非经典不呈现,点关注不迷路~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文藻巧翁
「文藻巧翁 」发表看法
2023-08-14

毛泽东主席在临终前十三天,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看《容斋随笔》,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竟让这位伟人如此恋恋不舍。

《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学者洪迈撰写的一部笔记名著。

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洪遵都是当时朝廷命官,又是知名学者。他于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博学鸿词科,开始步入仕途,先后在地方上担任过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赣州、婺州;在中央担任过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并且作为宋朝使臣出使金国。终年八十岁。卒谥文敏。他学识渊博、娴熟掌故,又参与国史纂修,勤于著述。

《容斋随笔》又名《容斋五笔》。全书包括《隨笔》(即初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部分。共74卷,1230条,50余万字。

洪迈撰写这部著作,是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开始动笔,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辍笔而止,先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分为五编(笔)完成。初笔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是在他任职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完稿的,以下各笔则是他致仕之后完成的。据作者自述,《续笔》花了十三年时间,《三笔》用了五年时间,《四笔》用了一年时间,《五笔》只完成了10卷,他就与世长逝了。

这都书最早刻印是在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这一年,洪迈在敷文待制任上,这个最早的印本,只是《动笔》的16卷。全书五编汇为一集刻印最早是在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这时他巳离开人世十年了。此后,明清时期,该书多次刊刻,今存之于世的有《四库全书》本、《洪氏晦木山房丛书》本、《四部刊续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说郛》本、《旧小说》本、中华书局标点本、时代文艺出版社《容斋隨笔全书类编》本、中州古籍出版社《文白对照容斋随笔全译》本及《白话容斋隨笔》本……等。

在中国古代,笔记体裁的著述为数并不算少,有的也的确是上乘之作,然而,象《容斋随笔》这样,自其问世之日,为当时孝宗皇帝所称赞,八百年之后又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所珍爱,成为毛泽东主席生前要读的最后一部书。

这是部什么书竟有如此魅力?首先,这部书内容丰富,该书以记事、议论、考据为中心,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官制、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民俗、星卜、灾异等方方面面,有三代以来的历史事实的钩沉,又有历代典章制度的阐述;有治国安邦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有王朝衰亡教训的分析;有对方针大政的针砭,又有对社会轶闻趣事的捃拾;有对各种史实的收集考订,又有对人物事件的褒贬评论,真可称之为一部小开型的百科全书。再是,这部书格调高雅,议论精辟。作者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广征博引,悉心鉴别,不仅力辨诸记之讹误,力补诸记之缺失,更为可贵的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古往今来的人物、事件、经史著述、纵横韬略及处世为人进行评论,虽然有些不免是陈腐之见、但其中有不少见解却是富有开拓性、启迪性和探讨性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当年孝宗皇帝称赞它很有好的议论。明末马元调评论该书说:“其考据精确,议论高简。”(重刻容斋随笔纪事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亦说:“昔人谓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为首屈。知言哉!”还有是有意于世教。这不仅表现该书的资料搜集无所不包,评论着重于为政之道,即不因循陈腐之见,又不空发议论,始终是以事实为依据,通过辨证分析,从中引出固有的结论。南宋何异评论该书说:“可以稽典故,可以广见闻,可以证讹谬,可以膏笔端。”(《容斋随笔总序》)明氏巡按监察御史李瀚在为该书所写序文中亦说:此书“可劝可戒,可喜可愕,可以广见闻,可以证讹误,可以祛疑贰,其于世教未尝无所裨补。”(《容斋随笔序》)八百多年来,日星月移,虽然王朝兴衰相继不断,社会制度也几经变化,但是该书之所以历久不衰为世人的喜欢。这部书的魅力也在如此。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