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好老师!
高校职称晋升的考核指标和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文凭不像中小学差异大,不管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还是博士后研究生,学历统统都是研究生。不可以把考评分拉得太开。其次,上课好不好这个事情不可以量化的,千个师傅千个法,都说自己的课上得好,谁来证明?同行是冤家,同事没几个说你的课讲得好,你讲得好,他怎么办?学生有发言权?学生评价只占评教分数的三分之一不到。
还有专家评审,专家们那都是极度苛刻的队伍,只有严苛不会出错,不会闹笑话,所以,标准提高,用各种指标来衡量一节课,这种课堂必败无疑。教学督导最有发言权,他们巡视所有的课堂,评价所有的老师,不过他们只是履行职责,也很好选拔人才。即使组织课堂教学比赛,那也只能让一部分老师获奖,获奖是目的。所以,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课堂流程不一定规范;课堂严谨的不一定活泼有趣,活泼有趣的课堂又也不一定受专家组待见。这一轮下来,大多数老师选择放弃课堂评估,有课时量就行。课堂有趣的都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理工农医,呵呵呵,上课讲段子误人子弟吗?
相比较而言,科研就有趣多了。写写论文对大学老师来说就是小儿科,大家唯一担心的就是发表时的版面费。著作也简单,博士论文就是一本书或几本书的书稿。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国家基金项目,省市项目那就看个人的本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得好,名利兼收,何乐而不为?
这个分数差异就大了去,不同的级别分数相差太远。大家都是研究生出身,结果导向都是清楚的。对照专业技术人员职级晋升标准一比照,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是清清楚楚吗?
大学教师是科研的生力军,不仅能将聪明才智创造出成果回馈于社会,还能将其科研思想方法交给学生。没有科研能力和成果的教师,哪怕再敬业,也只能是照本宣科教书匠,充其量是刷题能手。他所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至多只能是个考霸,没有创造能力。
大学老师要搞好教学,也要搞好科研,教书育人是天职,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中心环节。大学老师既要做教学的行家里手,努力做教学名师,也要努力在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 文化创新方面做出成绩。要努力以实际行动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本文由作者:中和LIWJ 于 2022-09-08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14089670722714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