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军的高级将领中谁在战场上受的伤最严重?> 正文

我军的高级将领中谁在战场上受的伤最严重?

  • 探索历史真相的江道仁探索历史真相的江道仁
  • 2023-06-11
  • 38
  • 共8人回复
鸢飞九天2018
「鸢飞九天2018 」发表看法
2023-06-19

1955年的开国元勋授勋仪式上,全军被授予元帅军衔10人,大将军衔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802人。

这些开国元勋,无一不是历经战火硝烟的层层考验,是人民军队的精华所在。在这些开国将帅之中,有不少人都在战争年代,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流血受伤。甚至在授衔的时候,有不少独臂将军,独脚将军以及独腿将军。

就连十大元帅之中,也有两人是因为在战争期间受伤,未能参加本场被载入史册的授勋典礼。那么,这些在战争年代身负重伤的将军们,谁的伤势最重呢?

首先我们看十大元帅中的两位缺席授衔的元帅,他们分别是林彪和刘伯承。其中林彪的受伤属于乌龙事件。1938年,刚刚指挥平型关大捷的林彪因骑着大洋马,披着缴获的日军大衣奔驰,被阎锡山所部的哨兵当成日军军官发生误击。

当时,子弹从背部射入穿肺而过,再然后贴着脊椎打穿了一根肋骨,最后射出体外。由于伤到了神经,林彪伤势一直十分严重,并从此患上了怕风、怕水、怕光等怪习,还缺席了整个抗日战争。

相比之下,另外一位缺席授衔的开国元帅刘伯承,在军旅生涯受过伤的频率更高。刘帅有记载的重伤次数就达到了9次之多,还曾经自己在战场上忍痛从伤口中抠出过射进体内的子弹。

在授衔仪式的时候,刘伯承元帅刚刚进行了眼部手术,从他的很多照片就能看出,刘帅的右侧眼睛明显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正是手术后留下的痕迹。

除了这两位之外,其余开国元帅的伤病史同样十分厚重。徐向前元帅在红军时期右臂和腿部受重伤,之后的解放战争中,又因为这次伤病,导致坠落悬崖,算是与死神擦肩而过。

另外,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没有经历过长征的陈毅元帅,其实也是因为受伤,无法参加长征,不得不留在中央苏区。

在1934年的反围剿斗争中,陈毅元帅率领兴国模范师和几个红军独立团,在泰和县老营盘一带与国民党军奋战,不幸被炸弹炸伤了大腿。因为受伤无法和部队一起长征,只能留在南方,并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战争。

需要特别提到贺龙元帅的受伤经历。在抗日战争中,贺龙率领的120师一部,在河北河间地区和日军吉田联队遭遇,在面对被八路军碾压的情况下,吉田联队毫无人性使用了毒气弹进攻我军,在一线指挥的贺龙不幸因此负伤。

贺龙和120师的战士们靠着沾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成功全歼吉田联队。此战,击毙敌人七百余人,俘虏了17人。

日寇在当时极为顽固,极少有人被俘,所以,一战俘虏17名日寇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就连身在重庆的蒋某人,都很难得亲自发电嘉奖贺龙元帅,而且送来三千大洋,作为贺龙元帅的医疗费。

在十大元帅中,有四名元帅没有负重伤的记录,分别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相比其他六位元帅,这几位元帅真可谓名副其实的福将。

除了开国元帅之外,开国十大将之中,几乎所有人都曾经负伤。其中,徐海东和粟裕将军的伤势最重。

仅在红军时代,粟裕就先后6次受伤,而且每次都是命悬一线的大伤。可以说,粟裕之所以在红军时代没能成为军团长,并在资历上与林彪等元帅差拉开的差距,频繁受伤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而且,因为多次身受重伤,粟裕的头颅里一直留有几个炸弹碎片,这也是他终身被病痛折磨的原因。1984年粟裕去世遗体被火化后,人们还在他的头部发现了三枚弹片。

徐海东大将和其他的一些以战术指挥见长的儒帅相比,绝对是真正的虎将,本人也有“徐老虎”的绰号。他从小习武,就算到了一军之长的高位,战斗中也经常会亲自冲锋陷阵,为此甚至多次受到上级的批评。

而他依旧是不改本色,如此作风,受伤的频率自然会相比其他人提升不止一个级别。在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中,徐海东大将受重伤的次数总共有9次,和刘伯承元帅并列。也正是因为多次重伤身体十分糟糕,徐海东不得不缺席了抗日战争后半段和整个解放战争时期。

在“十大元帅十大将”之外,还有一位开国将军的伤病史堪称是一部传奇,他是大名鼎鼎的抗美援朝名将梁兴初。

国内军迷提到抗美援朝战争,最熟悉的一支部队就是彭老总亲自“册封”的“万岁军”,而梁兴初就是三十八军的军长。

梁兴初是从基层普通士兵开始,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基层军事主官,靠着战功一步步登上了营长、团长的位置,最终成为了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据说他的履历中,受伤一次军衔就升一级,从班长到军长,正好升了九级,而他本人则是九次重伤。

这些名将的受伤经历已经足够惊心动魄,不过,当我们把视线再向下移动到开国中将乃至开国少将的群体中就能发现,当年授衔之时,其他开国将军受伤情况丝毫不弱。

这些人中,除了11个独臂将军,还有一位著名的独脚将军钟赤兵。一般情况下,军人受伤手术都是由随军的军医或者卫生员用医疗器械处置。

而钟赤兵受伤时,由于条件艰苦,他受伤的脚是用群众的砍柴刀以及木匠的锯做的手术。和钟赤兵少将一样遭遇的,还有失去了左腿开国少将谢良。谢良少将在战争结束后,转型成为了作家,成为了带着军衔的文学工作者。

而在诸多开国将帅的受伤事迹中,有史记载的受伤次数最多的将军,当数开国少将颜文斌,他受伤次数达到了18次。

其实,开国元勋们,无论是开国将帅还是普通战士,包括无数牺牲在战场上的有名或无名英雄们,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

蓝风破晓
「蓝风破晓 」发表看法
2023-06-12

在1955年授衔的大将、元帅中,有这么三位受伤最为严重。

一位右眼失明,重伤九次;一位脑袋中存留三弹片,持续了54年;一位患了植物性神经紊乱,终生怕水、怕风、怕光。

1、林彪,在抗日战争中严重受伤

林彪,1907年出生,作战英勇,精于谋算。

一生之中,林彪经过了太多战场中的大风大浪,有趣的是,基本没受过伤。

外国友人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曾经说过,红军将领当中,林彪和毛泽东一样,几乎没受过伤。(《西行漫记》出版于1937年10月)

只是,斯诺的书籍刚出版不久,林彪同志就受伤了,而且伤得很重。

那是发生在“平型关大捷”之后的事情。(1937年9月发生平型关战役,林彪带人打了大胜仗,名噪一时。)

1938年的2月,接到上级命令,林彪率领115师师部和343旅,从山西北部一路南下,准备在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

谁能想到,就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大意外。

3月2日,林彪带着军队,穿着缴获的日军黄大衣,骑着高头大马,正在行路。此时,一双眼睛看到了林彪等人的身影。这双眼睛是阎锡山部队的一位哨兵的,他以为骑高头大马的那一位是日本将领,因此,在暗处果断开枪。

林彪未能逃过这个黑枪,子弹从右侧腋下进入,从左侧后背穿出。仅仅看这子弹的轨迹,就不难明白,不是重伤就是死亡。

死亡当然是没有的,否则就不会有林帅后面的辉煌了。

当时,林彪的肺受了重伤,还有脊椎骨也受伤了。赶快送到医院治疗。

肺病是治好了,但是,因为脊椎骨的受伤,留下了一个非常难以治愈的慢性病:植物性神经紊乱症,而且伴随林帅终生,一直无法治愈。

从此,林帅有了三怕:怕水、怕风、怕光,而且一紧张就会出汗。

那时的林彪,仅仅31岁。

为了治病,林彪早先在延安治疗,后来又到苏联治疗。再后来,林彪回到了延安,在延安边疗养边在抗大、党校工作。

1945年9月,林彪接到“前赴东北”的命令,就此开始了另一段辉煌。

虽然,在解放战争中林彪表现不俗,但不容忽视的是,他在吕梁地区受的伤一直有后遗症,伴随了一辈子。

2、刘伯承受伤多次,失去了一只眼睛

刘伯承的一生坎坷极了,但他救国救民的目标始终没有变。

刘伯承1892年出生在四川。

当辛亥革命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时,刘伯承开始了戎马生涯。

两年后的“讨袁行动”中,刘伯承的左脚被流弹击中,受伤了。一般人可能就会放弃军旅生涯了,刘伯承偏不,养好伤之后,再一次拿起了钢枪。

1915年年底,“护国战争”开始了,刘伯承担任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的队长。

1916年,在攻打丰都城时,为了提醒和帮助自己的一个战士,刘伯承被两颗子弹击中,一颗擦着头皮过去了,另外一颗斜穿过右眼,刘伯承的右眼球就此报销。

战争结束后,刘伯承到了重庆的一个名叫沃克的德国人开的诊所。

德国人做事很严谨,提出了治疗方案,第一步,全身麻醉,第二步,去除眼中的腐肉,第三步,输血、输氧,第四步,过些日子安装假眼球。

听到医生的诊疗方案,刘伯承担心地问道:“麻醉会不会影响大脑中枢吧?”听到这问话,沃克医生有些犹豫,没能第一时间给予解答。

看到了医生的犹豫,刘伯承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希望不要用麻醉药。

这一建议吓坏了沃克医生,就此提出新的建议:如果不搞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也可以。

但是,刘伯承依然坚持:不麻醉,直接做手术。

就这样,最后在没有实施麻醉的情况下,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完了这一次非同一般的手术。手术之后,沃克对外称赞道:“刘伯承不仅是个军人,他就是个会说话的钢板,他就是军神!”

从此,“军神”称号不胫而走。

刘伯承的一生当中,总共受过九次重伤,是十大元帅中受伤最多的一位,而他右眼受伤后,所有的压力都在左眼上了。

1965年,刘伯承的左眼也看不见了,当时他73岁。从此,刘伯承成为一个双目失明的人。

就在这无边的黑夜中,刘伯承度过了21年的时间。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与世长辞,享年93岁。

刘伯承的一生太过传奇,受伤很多,却长期和病魔作斗争,这种精神感染了太多人。

3、粟裕因为伤病,错过了朝鲜战争

1984年的2月5日,伟大的粟裕将军去世。

在火化了粟裕的尸体时,爱人楚青发现了三个弹片,楚青对子女们说道:“这三个弹片,在你们爸爸的头颅中存在了54年..."

三颗弹片,一颗送给了军事博物馆,另外两颗弹片,有粟裕的家人保存,就像传家宝一样。

粟裕一生当中受过六次伤,第一次受伤发生在1927年10月17日,当时是在武平城西门外(属于福建省),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次战争中,粟裕很不幸,中枪了,中枪位置在颞骨[niè gǔ](额头靠近眉骨的地方),这颗子弹从斜侧面穿了出去,这就是贯穿伤,没有打入脑袋里。

即使如此,粟裕当场就晕了,倒在了血泊当中。

同志们以为粟裕已经死了,他们撤退了。当粟裕醒来后,顽强地开始自救,晃晃悠悠中挣扎,有兄弟部队路过,对粟裕包扎了伤口,抬了回去。

休息了几天,粟裕又开始回到了队伍当中,继续投入到火红的革命生涯中。

这次受伤看起来很危险,但影响并不大。

1930年,蒋介石忙着搞中原大战,毛泽东、朱德等人决定进攻江西吉安。此时的粟裕,已经是红四军的参谋长了,是绝对的骨干了。

粟裕在这次战争中,奉命指挥水南战斗。粟裕前面的指挥非常出众,但是,灾难再次来临,敌人一颗炮弹在粟裕附近爆炸了,气浪裹着弹片向粟裕袭来,粟裕倒下了....

很多年后,据粟裕自己回忆:“就像被人打了一闷棍...."

粟裕晕倒了,战士们呼唤半天终于唤醒了,但粟裕还是站不起来,最后被人抬回去了。鉴于当时的情况,做手术取弹片是不可能的,于是,三个弹片就在粟裕的脑袋里扎根了,一扎就是54年。

这些弹片时不时“骚扰”粟裕,让其痛苦不已!

1950年7月,粟裕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是最有可能带兵到朝鲜打仗的。

但是,粟裕因为旧伤导致脑袋痛,还有严重的美尼尔氏综合征,于是就没有上任。最后,是彭德怀元帅去了朝鲜。

除了这两次大伤外,1929年,粟裕的臀部受过伤;1933年,粟裕的左臂受过伤,从此不能干重活;1934年,粟裕的右臂中弹。

总之,粟裕在战争中,多次受伤,最严重的就是水南战斗中受的伤。

其实,在战争年代,中国的这些将帅,大多数都是受过伤的,但综合来看,以上三位受伤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到了后来的生活。

草青月明
「草青月明 」发表看法
2023-06-13

一、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元帅受伤次数最多,受伤最严重,刘帅曾经9次受伤,曾经有一次自己用手指把子弹从伤口中抠出来。

二、在大将10人中,徐海东大将曾经九次负伤,身上有十几个伤口,有8颗子弹曾经穿过他的身体,他不仅是开国大将中出身最苦的,也是负伤最多和最严重的人。

三、在57名开国上将中,受伤最严重的是就是独臂虎将贺炳炎将军,将军先后六次负伤,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他右臂负伤,因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最后截肢。

四、在177名中将中,受伤最严重的莫过于刘昌毅将军,在长征时期,被炮弹击伤,一块弹片从他左下巴穿过右脸颊,牙齿几乎被打落,昏迷不醒,由于战地医院条件简陋,他失血过多,陷入昏迷长达十个小时;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中将军衔,邓小平曾经评价:“他是一员猛将,打仗攻无不克。”他被人称为军中“猛张飞”,也被称为“从棺材中抬出来的将军”。

五、在758名少将中,受伤最严重的就是童炎生将军,在战斗中多次身受重伤,当时缺医少药,伤口腐烂后,医生硬是用手术刀一块一块切下腐肉,导致将军后来肢体残缺,独臂腿瘸,但将军一生心系革命,生活简朴,高风亮节。

这些开国将帅们,和千千万万的无名烈士一样,凭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不惧生死,不畏牺牲,为中国革命成功和建立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都非常伟大,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铭记!

一鸣会读心
「一鸣会读心 」发表看法
2023-06-15

在建国初期的1955年大授衔中,一共产生了15位受战伤最严重的开国将军。

独臂将军有11人

1)开国上将贺炳炎

贺炳炎(1913-1960)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区刘家场

2)开国上将彭绍辉

彭绍辉(1906-1978)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伟人故乡)

3)开国中将余秋里

余秋里(1914-1999)出生于江西吉安

4)开国中将晏福生

晏福生(1904-1984)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

5)开国少将陈波(1908-2009)

6)开国少将彭清云(1918-1995)

7)开国少将童炎生(1911-1985)

8)开国少将左齐(1911-1998)

9)开国少将廖政国(1913-1972)

10)开国少将朱声达(1914-1985)

11)开国少将苏鲁(1902-1976)

短臂将军2人

开国少将龙书金

龙书金(1010-2003)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人

开国少将罗应怀

罗应怀(1915-2010)出生于湖北红安

独腿将军1人

开国中将赤兵

赤兵(1914-1975)湖北省平江县人

独脚将军1人

开国少将谢良

谢良(1915-1991)江西省兴国县长岗乡人

心东士
「心东士 」发表看法
2023-06-15

要说我军高级将领在战场负伤,那是常事!

我军的优良传统就是敢打,敢拼,敢刺刀见红,这也是我军在劣势装备下,取得最终胜利的保障。

但要说,“伤的最重”当属,手术后,手术医生都被震惊的 到,连称“军神”的刘伯承元帅。

最敏感的眼部手术,不用麻药,全程清醒。

面对断裂血管的缝合,破碎右眼的摘除,已成腐肉的割除!

整整3个多小时的手术,一声痛苦的声音都没有发出。

更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

当德国军医,问手术中,你在想什么时,他的回答竟然是,在点你割的刀数,共74刀!

这种坚忍,这种坚强,无愧于德国军医眼中的“军神”称号!

更无愧于,“共和国元帅”的称号!

老桓台爱历史爱当下
「老桓台爱历史爱当下 」发表看法
2023-06-18

我党的高级将领,在古往今来的战史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在毛主席的凝聚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他们出身工农商学兵,组成了将军团队。授衔时的独臂将军,独目将军等,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当然,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牺牲的将士,那些普通的,流失地方的,建国后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在乡、国民党部队的战士,授衔时只能授尉官校官的经历长征前的革命的老前辈,更值得尊敬怀念。

炳烨有话说
「炳烨有话说 」发表看法
2023-06-15

这个问题真的不好,真的不好,我军的开国高级将领真正的几乎是人人带伤的,非要说谁在战场上受伤得严重,个人觉得他们受的伤都严重,在那个时代,缺医少药的,只要是战场上伤,那里有不严重的。不都是一样的吗?

你能是刘帅受伤严重,聂帅受伤就不严重了。开玩笑呢?

他们都是英雄,这样的问题不好。

老刘财经观察
「老刘财经观察 」发表看法
2023-06-16

唯一的副军级中,他就是杨秀山将军。

杨秀山将军,是湖北省沔阳县人士,家庭条件很不好,小时候读书没有两年就被退学了,因为交不起学费,后来他给地主放牛。算是能混口饭吃。

1930年工农红军经历沔阳县,许多吃不饱饭的小伙子都当兵去了,杨秀山也跟当了红军,当时他被编入红6军第2中队。当了兵的杨秀山打仗时候很并命,每战斗他都冲在最前面,因此后来他也成为中将中受伤最多的一位。

而他第1次受伤是在刚入伍不久,因为这场仗打得太猛了,初上战场的杨秀山作战经验不足,只晓得向前冲,结果被敌人子强打中腿部,还好没有打在上身。就这样杨秀山被卫生兵抬下战场,战后他排长看红军医院看他,说你小子就像愣头青一样,只知往前冲。

在之后的陈家河战斗中,当时杨秀山任11团政委。作为领导更要带头冲锋,这样手下的士兵更加买命,对战役最后的胜利起到至关作用。枪声一响杨秀山冲的比战士还要快,结果左肩被击中。

刚出医不久杨秀山又投入了板栗园战斗,这一次贺任二人利用第85师不熟鄂西的条件,打伏击,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这次杨秀山带领11团打伏击,没想到敌人一枚炮弹打过来,幸运杨秀山没有牺牲,而是伤了重伤,当时由于条件差,所以杨秀山身体中还有几块碎片没有取出。

后来在云南的六甲战斗,杨秀山将军又受伤了,但此时由于战况紧急,他让医生给他随便抱一下就好了,并且给他一点止血药,就这样杨秀山将军又投入战场中。

带伤上战场,这样一来让杨秀山将军的伤更加严重,当时团长让他下去治疗,可是杨秀山将军说什么也不下战场。说在战斗时要和兄弟们一起战斗,如果这时我走了就不配上红军。

几番战斗下来,红军打退了敌军,就在打扫战场时,一颗子弹飞过来打在杨秀山身上,当场杨秀山就倒下了,立即就被战士抬下抢救。还好抢救及时,杨秀山才捡回一条命。

抗战爆发后杨秀山在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率部挺进山西娄烦、静乐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参加百团大战、收复晋北七县以及陈庄、米峪镇等战斗。

到了解放战争中率部转战大西北,先后参加中阳、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沙家店、宜川、运城、瓦子街、宝鸡、永丰、荔北、扶眉和河西等战役战斗。

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杨秀山将军也成为唯一的副军级中将。

晚年的杨秀山老将军经常感觉头疼,后来他子女带他到医院一检查,结果医生的震惊了,竟然在老将军头部发现有几块弹片!当时他子女建议将弹片取出,但是医生说老将军年纪大了不易做手术,这样弹片一直陪伴着杨秀山老将军。

直到2002年杨秀山将军病逝,遗体火化后,几块弹片就像红豆大小的金属团,亮显大家眼前,在场的人哭声一片。

这也告诉杨秀山将军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告诉世人,红军战士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