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三届知青,今年七十二岁。内蒙古插队,那时年轻劳动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是精神愧乏,我家庭出身不是红五类,大队贫下中农推荐我三次选调上学,第一次内蒙古工业学校,第二次包头师专,第三次天津冶金学校,都是因为出身政审不合格,根本不看政治表现,我在农村连续二次评为旗(县)劳动模范,我劳动积极。还立过功,当时打深水井,有一次钻头打断了,无法施工,一个钻头上千元,当时也是天价,我冒死下几十米深井下捞取钻头,大队主任说太危险了,刚打的井沒有井壁,一但塌方,刨人是不可能的,我捞上来了,立了大功。可是几次选调落榜,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滋味,我想过自杀,没想到太阳出来了,伟大的邓小平同志救了我们知青,78年考上大学,感恩伟大的邓小平同志!!![祈祷]
我是1969年3月下乡到本县农场底下的生产队,属于赚工分的。下乡一年七个月时,福建兵团来招人,我找大队副书记说我想去兵团,他说已经定了三个人去了。结果第三天傍晚,副书记交代村小学的学生回来说,明天让我去体检。不是定了吗?原来有一个家庭出身不好,县武装部政审没通过。体检后我们农场几个人聚一起了,结果听说是去农业团,有一个知青就当场说他不去了,农场武装部长气的发火了,因为要换人已经来不及了,说了一些气话,说以后招工先不考虑这个人。我想去就是了,起码集体生活,下工不用自己做饭,呵。
结果从农场来到了位于家乡二百公里外的农场。(这里是劳改农场,兵团成立把犯人移至靠山区的地方去了)还不算离开农村,只不过是拿了工资,每个月29.6元钱。后来兵团撤销,恢复劳改农场,我留下来以工代干,1978年转干,1984年调回家乡,调研员退休。与广大知青们相比,我是幸运儿。
我是知青。
我是赶上末班车的知青。
我在皖西北农村待了18个月。
我插过地瓜秧,我挖过泥塘。
我吃过煮红薯,我喝过无菜无油的黄豆面汤。
我学会爬汽车,为的是到县城逛一逛。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但是却名落孙山未能考上。
于是乎,我报名参军,终于如愿以偿穿上了蓝军装(海军)。
78年年底的那一天,解放牌军车载着我离开了村庄。
岁月如梭,一晃过去了44年的时光。
1965年8月16日,159名知青到玉林县樟木公社罗冲大队插队。分别落户到21个生产队,插龄最短五年,大部份十年,小部份十三、四年,全部出完。
到了一九七一年,全国开始招工,这一年,鹿寨、玉林化肥厂、柳钢,林场等国营单位招工陆续出去了四十多人,都是出身好的,筆者虽经大隊推荐几次,但成份不好,招工人员一看简历就黄了。直到七五年大回收时才回来的,全部安排在玉林商业和二轻体系统。
插队期间,有四十左右名知青通过各式各样方式回城的。有病的或有人事的,搞张医院疾病证明便能病退回原藉,真真假假医院证明送上知青办,复捡一次,有批准的、不批的,有的虽能回城市,但户口仍在农村,不算倒流,这样的有几个,大批招工时没有他们的份,几年后才能把户口迁出。
有几个知青是农中老师,大招工时有他们名额,因缺少师资,大队挽留他们,除了每月的工资,生产队工分和口粮外,大队每月还补贴100斤稻谷,公社知青办答应有公办老师名额就转正他们,这几个在78、79年才迁回城市。
有自找单位做临时工的,有娶或嫁农村青年的,有长期倒流城市的,他们在79年也全部迁出来。
我是知青而且是老知青,初中毕业从省城上山下乡,历时11年零4个月(1965.9. ~1977.1),纯务农,田间地头干农活,春种秋收,夏天“双抢”冬修水利。因父亲所谓历史问题,与招工无缘,招生就更不用说了,想都不要想。到后来全大队30多个知青全走光了,只剩下我一个知青仍在战天斗地修地球。
公社干部看我年纪大了,孤独一个人在生产队,担心出事,在一个大型国企招工时极力推荐我,说我表现好,下乡时间长,希望考虑,因这个企业背景当时比较强硬,招工的同志看我出身不好,有些犹豫。经再三推荐,招工的同意招我进厂,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我年纪大了,不能学徒了,只能干普工,具体是铸造车间的配砂工。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样我才从农村回来,但不是回到我成长的省城,而是去了湘鄂交界处的一个小镇,从此开始了我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我是一九七六年高中毕业,然后上山下乡当知青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们就统一回到城市,并在工厂当上了工人。我现在回想起来,假如没有当知青的艰难考验,我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生活了。因为当过知青,所以我还算比较能吃苦,比较能够忍受住生活与工作的种种煎熬。一个人他只有吃过苦,然后再努力工作和奋斗,才能够得到好的回报……
我1976年8月份下乡,正赶上农村的“双抢”季节,直接安排到生产队,进行抢种抢收农活,生产队还有二位老知青,帮助生产队回城里搞化肥、农药去了。
我们株洲市“厂社挂钩”集体安置知青的工作,是全国典型事例,一个大队建立一个知青点,我们知青点有32位下乡知青,我们是第二批人员。
完成“双抢”后,我们回知青点出集体工,主要是修一条战备公路,和种油茶树,养猪,种菜等生活保证工作。秋收季节,又下到生产队收稻谷、红薯、花生、油茶果等,并参加生产队的年终分红,口粮,口油,棉花,过年的鱼、肉等物资。
口粮,口油,工分值将交给知青点,进行二次配置。
三年的知青生活,我参加了四个月的全脱产武装民兵训练,八个月民办教师,一眨眼就过去了,1979年,知青全返城,我因参加征兵体检,等待结果,公社给我留了一个工办教师的名额,但我还是选择返城,知青点空了。
本文由作者:有笠冇着淋 于 2023-06-20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17578483163568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