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已经定性的史实,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混淆历史,张冠李戴呢???淮海战役的首功,大功是粟裕,华野军事上都是粟裕负责指挥,这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肯定的,准海战役基本是粟裕华野为主,中野配合,总前委协调,保障后勤。打仗靠中央军委毛主席,具体靠粟裕指挥,解放军高级将领能指挥超大兵团指挥的仅彭,林,粟
首功还有什么争论?除了粟裕还能有谁?有争论的都是蒙着双眼罔顾事实带着自己私货来混淆视听动机不纯的投机分子而已。淮海战役的提出者就是粟裕。原先只是小淮海,目标只是吃掉国军一两个兵团。但随着国民党的孤注一掷,最终成为国共两党提前展开的大决战。而这个结果是超出华野预期的,因此在中央领导下中野进行配合。但因两方并不隶属,从战略战术都有分歧。中野还按自己意图单干过几次,但都遭到挫折。最后中央统一协调,让刘邓挂虚名,陈帅挂副职,强化中野打辅助的能力,然后华野交给粟裕放手去打。所以才有了淮海大胜。事实上在中原山东淮海这一带,按粟裕战略意图走,几乎都是正确的,不照粟裕战略意图走的几乎都受到挫折。比如说华野的七月分兵,反而在鲁南地区差点被围歼。比如豫东战役中野误判形势坚持打郑州,导致豫东战役最终不如预期。从整个战役来说粟裕提出的战略战术与中央高度一致的,所以才有了中央的大力支持。而粟裕也未辜负中央的期望。第一大将也是给粟裕的肯定。
关于淮海战役谁是“首功”,或谁指挥了淮海战役这一问题,网上有很多争论。我就不明白了,是有人要还原历史真相,还是有人要为谁争功?毛主席说了,淮海战役,粟裕立下头功。从淮海战役的构想,到指挥华野消灭黄百韬,追歼杜聿明,协助中野歼灭黄维,还有比粟裕功劳再大的?当然,功劳不是粟裕一个人的,中野、其他外围部队、几十万支前民工,都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七十年后还在争功,让那些牺牲的烈士情何以堪!
淮海战役的“首功”理所当然应该是粟裕大将。
淮海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统一指挥下,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支援下,由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华北军区部队各一部共同发起的。
淮海战役由小淮海逐渐演变为大淮海。
首先提出小淮海战役设想的也是粟裕大将,战役的第一阶段也是由华东野战军围歼黄百韬兵团开始并完成的,后来随着战役规模和敌情变化而逐步扩大形成了淮海战役。
其次虽然说淮海战役涉及华东和中原两个战略集团,并成立以中野邓小平政委为总前委书记的五人领导小组,但华东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参战有3个兵团15个纵队(军)40个师(旅),共计36万余人;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战有7个纵队19个旅,共计15万人;华东和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参战有7个独立旅、数十个军分区,计9万余人。 在这些参战部队中,华东野战军部队无论兵力及装备都是实力最为雄厚的,成为淮海战役中承担歼敌任务的主力。所谓实力决定一却,且关于华东野战军中央早有指示,战役指挥由粟裕大将负责,事实也确实如此。战役第二阶段,中央军委为了更好的发挥粟裕大将的指挥才能,华东野战军由粟裕大将担任代司令员代政委。
虽然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华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但首功肯定是粟裕大将。这一点也是毛泽东主席和刘伯承元帅首肯的。
中国军事革命事业的胜利,都是在毛主席领导下,用毛泽东思想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胜利,淮海战役的胜利,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总前委的领导之下,战役交粟裕指挥”,毫无疑问,在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心中,粟裕同志的地位至关重要,所以,淮海战役战后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因此,粟裕同志的首功是当之无愧的!
谁是淮海战役的首功?这个问题,网络上很多网友及军事迷们津津乐道,各抒己见。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有。其实,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有分歧主要是没有把首功的定义明确清楚。
如果说淮海战役军事意义上的首功,那毫无疑问是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粟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他几位元帅级的统帅的贡献都没有粟裕那么高。
如果要讨论解放军两个野战军,谁的功劳更大?那我觉得应该是三野的功劳更大。这个是由当时两个野战军的实力所决定的。当然解放军绝不像国民党军队那样只顾自保实力,当时三野给二野的援助都是无私的,而二野执行任务也是毫不打折扣。两个野战军团结一致,才能取得60万歼灭80万这样的军事奇迹。
如果要说组织协调好两支野战军的战斗任务,以及安排好后勤等等综合工作,那总前委负责人邓公是功劳最大的。他拥有最终拍板的权利。毛主席明确指出,在战局紧急时,总前委可以不上报立即做出决策。你说他功劳大不大?当然,邓公的背后是中央军委和主席。
如果说的是政治方面,那老百姓对于解放军的无私支持,是淮海战役共产党军队取得胜利的最大的功臣。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很多时候给养都要靠飞机空运。而共产党方面数百万老百姓的小推车帮助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军队。
淮海战役中的支前规模空前,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等解放区先后派出民工多达500多万人,他们驾驭着70多万匹牲口,出动大小车辆80多万辆,携带着30万副挑子、20万副担架,共向前线运送1000多万吨弹药、数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这一点陈毅说的太对了,淮海战役是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
打仗除了军事,还有更多的是后勤调配等工作。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工作做不好,前方将士没饭吃,没子弹炮弹怎么打?所以,打仗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问。
当年刘邦夺取天下,主要靠三人。他们分别是萧何,张良以及韩信。张良是军师,帮助刘邦出谋划策。韩信主要负责军事上攻城掠地。而萧何,则主要负责后勤等工作。但是最后论功行赏,第一功臣是萧何,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毛主席和陈毅说的都没错。军事上粟裕是首功。政治上是山东等全国各地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
最后说一点,陈毅说淮海战役是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从他的立场说这样的话,体现了陈毅元帅的大格局,佩服!
本文由作者:探索历史真相的江道仁 于 2023-06-25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18180702412315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