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今中外嗑瓜子都“上瘾”,其背后有怎样的科学依据?瓜子对人体有哪些利弊?> 正文

古今中外嗑瓜子都“上瘾”,其背后有怎样的科学依据?瓜子对人体有哪些利弊?

自称“吃瓜群众”的人,凑在一起聊八卦的时候手里拿的往往不是西瓜,而是瓜子。一旦开始,口干舌燥、嘴皮磨破都停不下来,越嗑越上头。《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揭开嗑瓜子“上瘾”的秘密,告诉你嗑瓜子的独特养生好处。受访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晓军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中国注册营养师,于仁文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爱嗑瓜子中国人喜欢瓜子,可能一开始是由于节俭,后来才深入到饮食文化层面。据考证,嗑瓜子的习俗在我国明代已经流行,晚明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明神宗朱翊钧 晚清之前主要是西瓜籽独占鳌头,晚清之后南瓜籽开始流行,民国时期葵花籽又异军突起,一直盛行至今。从左到右:冬瓜籽、西瓜籽、南瓜籽、葵花籽 嗑瓜子最早兴于北方,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农闲时大家整天呆在家中避寒,消磨时间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于是嗑瓜子的习俗就这样蔓延开来。 古今中外嗑瓜子都“上瘾”,原来是有科学依据的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 用户2527272097.5用户2527272097.5
  • 2023-05-23
  • 28
  • 共7人回复
曲陆森
「曲陆森 」发表看法
2023-06-02

东北人也爱嗑瓜子,我这里所说的是葵花籽。但是,我们这里原来的叫法有几种,老一辈叫毛嗑,其来源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俄罗斯人修中东铁路时,非常爱吃瓜子嗑,那时东北老百姓把他们叫老毛子,于是把他们嗑的瓜子叫毛嗑。

后来伪满洲国时,小日本鬼子更是爱吃瓜子嗑,他们每年秋天,都将葵花籽这种经济作物,大量收购。一部分运回国内,一部分留下自己吃。东北人种植了一年,没有剩下多少,于是将瓜子嗑叫鬼子嗑。

瓜子嗑这种小食品,确实是越嗑越有瘾,尤其是在每年的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炒上几大锅瓜子嗑,留着节日期间嗑。为了避免返潮,会将炒好的瓜子嗑放到外面仓房冻上,随吃随拿。

说起嗑瓜子,在东北,上至白发苍苍,下至开裤裆,只要牙齿基本齐全,几乎是人人都爱吃。到过年时,家家必备,无论是桌子上,还是炕上,都得摆上一大盘子。小孩子的衣兜揣的满满的,保证是瓜子嗑,一边玩着一边嗑着,尽管把小手冻的通红,还是不忘记往嘴里送瓜子嗑。

节日期间打牌,瓜子嗑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只手摸着牌,那只手拿起一粒瓜子嗑往口里送。就这样嗑着嗑着,直到嗑个口干舌燥,只要是旁边还有瓜子嗑,还是情不自禁的嗑着。

瓜子嗑的瘾头自于,拿起一粒往嘴里一放一嗑,简便易行,再就是其小小的籽仁,经过牙齿上下一嚼,暂短之间香气无比,为了保持这种香气,就得不间断的往嘴里送。

嗑瓜子会把嘴唇弄的黑乎乎的,严重一些的,会把舌头弄出口疮来,再就是影响消化系统。

2023.1.2.1 中午

图片选自头条平台免费图库

玉秀老阿姨
「玉秀老阿姨 」发表看法
2023-06-01

古今中外几乎人人都喜欢嗑瓜子,而且嗑瓜子上瘾,特别是炒熟的瓜子,只要抓一把磕起来,十有八九是不愿放下。

在过去,盼年的到来,其中就有一样盼头是可以不受限制的,就是嗑瓜子。

过去人们喜欢嗑瓜子,是因为吃起来很香所以放不下,现在人喜欢磕瓜子,除了饱口福之外,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边磕边聊,还能打发时间沟通友情。

虽然瓜子好磕,但要适量,磕起来上瘾放不下,磕多了都会是有害无益的,还能磕出瓜子牙来。

冀东1952
「冀东1952 」发表看法
2023-05-29

文章已展开阅读。专家的长项就是把什么事都能引经据典的讲的头头是道![耶]

瓜子,不同于瓜籽。瓜子最早产于俄罗斯,所以东北人称为毛嗑。老毛子是东北人称俄罗斯人的称呼,瓜子指葵花籽,加在一起称为毛嗑。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大连的电影院看电影时咯咯的毛嗑声会从始到终,给初到的人深刻印象。

要说有多大好处,我觉得和吃任何东西一样,营养均衡就好,啥吃多了也不好。毛嗑吃多了上火,也许上下巴的规律运动对人面部表情健康有利,是东北/大连人漂亮的原因之一。这是乱睬的啊![爱慕][爱慕]

足行天下温暖看世界
「足行天下温暖看世界 」发表看法
2023-05-27

第一个原因是瓜子里面含有大量的油分,越吃越想吃,经常不自觉的想多吃两把,当瓜子一旦吃了很多,人在短时间内习惯了一个味道和动作,就会形成一种上瘾的状态。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吃瓜子的时候,大脑会产生吃瓜子的心理预期多巴胺分泌,瓜子薄而脆的壳,一咬就崩开,大脑就会慢慢的形成一个习惯,从而促进了多巴胺的分泌。

在上海的无锡奶奶
「在上海的无锡奶奶 」发表看法
2023-05-30

关系吃瓜子还有个故事呢,听说在旧社会有户财主,家里的女儿生病了,看来看去看不好,看不出怎么原因,面黄肌瘦。后来请来个郎医问她,平时吃什么东西,丫头告诉郎医天天要吃二升瓜子,郎医问瓜子壳在不在,丫头说在有几麻代了,郎医说天天那她吃的瓜子壳,烧水给她喝病就会好的。就是小姐吃瓜子唾液多在瓜子壳上了,所以会生病了,吃任何东西要有度,吃多了肯定是不好的。

妙韵朗朗
「妙韵朗朗 」发表看法
2023-05-28

你的问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癌症!无所不刻意的追逐科学永无尽头永无止境!如同一分为二继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无所终了。

万般思绪中的一种之科学,只做一种态度妙行妙用,绝不能刻意而僵死灵性的天性……所谓嗑瓜子所形成的习惯精神行为惯性,也要拿出来进行社会研究?浪费大众的精力!浪费大众的生命!这是与自然人类生存安全的敌对行为!至少是一种流氓及精神病!

韩潮65654998
「韩潮65654998 」发表看法
2023-05-29

瓜子是东北人的休闲小吃,在精神生活贫瘠的时代,秋天收获的季节过后,就进入了猫冬低的时刻,下午4点天即黑,这漫漫的长夜都是在热炕上度过。

群居的家庭都盘腿而坐,天南海北的话家常,侃大山,抽着大烟袋,磕着瓜子儿,有艺术细胞的再来一段二人转。忙碌了一年,就为这其乐融融的一刻。

当年的瓜子价廉物美,体积小,易携带,在零食匮乏的时代可以说是平民零食的瓢把子。无论相识与否,见面在一起一把瓜子递过去,瞬间拉近了距离。

现在我们办公室里,瓜子也是必备的休闲零食,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他它的价格,不知何故,它的价格是逐年攀高。

10块一斤的个小,瓤瘪,磕起来会咬到手指头。12一斤的姿容平平,15一斤的勉强作瓜子中的上品,18的才是味蕾的最高享受,这价格已经超越了很多水果的价格。小小的瓜子也不再是我们随时可以拿出的小食品。

瓜子的脂肪含量有点高,对爱美的女士不太友好,吃多了,会口舌生疮,我们东北人俗称:吃上火了。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