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可以聊一聊你的原生家庭吗?> 正文

可以聊一聊你的原生家庭吗?

  • 莽莽的原野莽莽的原野
  • 2023-12-23
  • 24
  • 共2人回复
莽莽的原野
「莽莽的原野 」发表看法
2023-12-28

我祖上的原籍,是在北京东直门外南胡举。从曾祖那辈就举家迁居到现住地。

小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讲迁居的过程,是因为很多神秘的原因。

曾祖父在年轻时,豪情侠义,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是个无所畏惧,顶天立地的汉子。

他在原籍和刁家的三公子结拜金兰之盟。刁家是村里的富户,不知什么原因,得罪了黄大仙,把好好的一个家庭闹得不可收拾。

曾祖父出于义气,带着捕捉黄鼬的木匣子,和帆布袋,就去了刁家;两三个夜晚在刁家大大小小的黄鼬捉了200多只。

这下刁家消停了;可黄大仙都跑到我家来折腾。

到夜晚,把柜里的米面,绿豆,黄豆和麦麸全都掺在一起。曾祖母也得了“撞客”,天一黑就躺在床上说胡话。她的声音也变了,好似一个老者大骂我曾祖父多管闲事。

曾祖父也不是胆小之人,他又在自己家中支起了捕捉黄鼬的匣子,只要匣子的闸门一落,那必定是捕到一只,于是用帆布口袋迎在闸门之外。只要一提闸门,里边的黄鼬就窜进口袋,马上攥紧口袋嘴,把里面的黄鼬摔死。

这样闹了一个阶段,事情更加恶化了,我爷爷弟兄五个,离奇的死去三人。

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就举家搬迁,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为了生计,我爷爷年轻时开过摇煤球的小作坊,一起干的伙计都是他的表兄弟。开始生意干的还不错,但是我爷爷这人好面子,挣了钱大家平均分配,而且日常的伙食搞得非常好。几年下来也没有什么盈余,都给嘴忙活了。

我伯父和我父亲,当时在家里算是比较大的孩子,所以他们十五六岁的档口就外出打工,学会了开车和修车的手艺,赚了钱寄回来维持一大家子人的生计。

后来由于国民党部队急需汽车兵,我父亲就被强迫拉去进了他们的汽车连。由于我父亲的技术好,身体也强壮,就被委以上士班长。当时有一个叫潘东海的副班长协助我父亲,有一次他们班四辆汽车,被派去往东北战场运送给养和炮弹。

一路上跑的都是土道,夜里漆黑一片,很难辨认方向。副班长潘东海说我父亲太累了,叫他在副驾上休息一下,由他开车领路,带领另外三辆车摸黑前行。

约莫前行了30公里左右,潘东海叫醒我父亲说:“到地方了”。

原来潘东海是地下工作者,他连人带车都给送入了解放军的营地。

经过简单的教育,又有潘东海的介绍,我父亲在解放军部队开了两年车,解放后进入了公共汽车公司,一直开公交车。

53年,单位审查老职工的历史,建立个人档案。我父亲没按转业待遇;而他在国民党部队当汽车兵的这段历史,划成了历史问题。

据说潘东海解放后在东北某城市做了官。他证明我父亲在部队是作为民工征用,不在军籍;而以前的事情,他都给做了证明。

这一直是影响我一生中参军,上大学的关键政审,叫我举步维艰。

孔夫子曾评价过:“为富不仁”,讲仁义道德的不好发财。

他又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个“敏”可理解为“机敏”。

人生在关键时刻,如果你没有机敏过人的能力,怕不好发达的。为什么有人往往都要“名分”呢?没有“名分”就会名不正言不顺,看起来“名分”是很重要的。当初,潘东海作为介绍人时,我父亲要是机敏一点,向他要个名分,加入军籍,以后的历史可能会改写。

我也肯定继承了家庭原生的基因。

若馨1857
「若馨1857 」发表看法
2023-12-24

我儿子结婚时,他的证婚人是我的闺蜜也是孩子的老师。她在征婚时说到了我儿子的原生家庭,说我儿媳妇嫁给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因为儿子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原生家庭中。

我的原生家庭也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善良热情,乐善好施与人为善;他们有远见,自己再苦再累也会鼓励支持孩子读书。我家兄弟姐妹五人,从小就都懂得互相谦让包容。虽然那时的生活很清苦,但是我们却很幸福,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