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是什么机缘开始读的,读了几遍?> 正文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是什么机缘开始读的,读了几遍?

  • 多才昨夜星辰昨夜风多才昨夜星辰昨夜风
  • 2024-02-02
  • 8
  • 共15人回复
多才昨夜星辰昨夜风
「多才昨夜星辰昨夜风 」发表看法
2024-02-06

我这个人爱看小说,自打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看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我对什么小说都有兴趣,一看起来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心心念念,看完为止。

说来可真叫机缘巧合。文革第二年,那年我13岁,小学毕业后已无学可上,整天无所事事。

一天,我舅给我抱了一大摞书来,说是镇文化馆被造反派占领了,书扔的到处都是,他知道我爱看书,就趁乱捡了这些书送来给我看。

我如获至宝,翻拣了一遍,这些书大都是些名人文集。有《郭沫若文集》、《洪深文集》、《欧阳予倩文集》等等。其中有一本硬壳封面的《增评补图石头记》,石印本,一看就有些年头,这就是《红楼梦》啦。

看完了各种文集,我开始看“红楼梦”,因为它文字坚排,看起来有点难。虽说是半懂不懂,我还是看的津津有味。

后来走入社会,渐渐知道了《红楼梦》的文学评价之高,而且还有很多文人在研究“红学”。回头再找那部书,却不知奶奶用它夹鞋样夹到哪儿去了。

八十年代初,《红楼梦》重印,我第一时间买了套四卷本的,又从头至尾的看了一遍。算上前一次,也就是两遍。

不过,我还是买了一本《红楼梦诗词赏析》,其中的《黛玉葬花吟》、《芙蓉女儿诔》、《姽婳将军賦》等,我爱那文字,倒是反复翻看玩味。

以上就是我和《红楼梦》结缘的由来始末。

爱光a
「爱光a 」发表看法
2024-02-07

我首次读红楼梦一书,是60年代、刚刚护校毕业,上三班时,下夜班便读这书。

于是从曹雪芹的笔下知道了;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于是便爱不释手,抽空就读,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並终身难忘。

尤其是我父亲亲手给我写了一张:荣国府、宁国府的全部家族分枝、阐明了人物关系,对我读这巨著起了很重要的鼓励和帮助,可惜经历几次搬家找不到了。

红楼梦共四册、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记得非常清楚、看到香菱小时候正月十五看花灯之际i在父亲甄士隐眼下被拐时,我哭的稀里糊涂的,看到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玉大婚黛玉之死时更是不能自己。

这部经典之作让我终生难忘,也让我患上了颈椎病,一度脖子根本转不弯。

"好了歌"让我倒背如流,至今仍深深喜爱这歌,並更加领悟其中如此深不可测的真谛和教诲、书一读再读,越读越有收获和洞开。

巨著与日月同辉,永不过时。

尤其是跛足道人念叨的。

可知世上万般,

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

若不好,便不了,

若是好,须是了。

几十年后才大彻大悟!

说上几天几夜也意犹未尽…。

凌烟阁中一书生1976
「凌烟阁中一书生1976 」发表看法
2024-02-11

我是凌烟阁中一书生,我非常喜欢读《红楼梦》,到现在为至我读了至少五遍小说,八七年版王扶林先生导演的《红楼梦》这几年几乎每年追一次剧,不夸张。

说来惭愧,我对《红楼梦》仰慕已久,但由于高考压力一直没有全篇通读,1996年上大一时每逢周末,同宿舍的人都去网吧打通宵电子游戏,我不喜欢打游戏,于是我就呆在宿舍里从头开始啃《红楼梦》,这就是我最开始读《红楼梦》的机缘。

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读了很多遍《红楼梦》。

第一次读《红楼梦》好像没有什么印象,因为人物太多,关系太繁杂了,我记都记不过来,便以看热闹的心态完成了阅读任务。

第二次读《红楼梦》稍微用心了,自己还画了书中主要人物关系图,这次我读出了爱情,特别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

第三次读《红楼梦》是与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穿插着边读书边看电视剧,这中间我基本梳理清楚了人物关系、性格特征、品格爱好等,也对书中人物有了自己的评价。我觉得电视剧《红楼梦》后期贾母对林黛玉太过无情,不符合人之本性,其他电视剧情节还基本贴合原著。这次我读岀了大观园中众人生活的不易,待人接物,人情世故,正如文中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四次读《红楼梦》就是2019年,我在书摊上高价买了一套1972年岀版的竖版《红楼梦》,一口气四册读完了,这次我读岀了书中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诗、词、书、画、对联、灯迷、美食、饮酒、婚、丧、嫁、娶、佛、释、道、儒、男盗女娼、买官鬻爵等等内容无所不包,我是真的沉迷其中。

第五次读《红楼梦》,我不但读《红楼梦》本书,还收集阅读各种各样的背景解读,什么刘心武、蒋勋等各种派别看了一大堆,什么索隐派、考证派……但是我觉得还是回到原著吧,认真汲取原汁原味的《红楼梦》的营养价值,说不定人家曹公写此书的时候没有想的这么复杂!

这就是我读《红楼梦》的经历,一家之言。

七零蓬蒿人
「七零蓬蒿人 」发表看法
2024-02-04

初读红楼应是在三十年前,高中毕业前后,青春懵懂,情窦初开,读红楼仿佛和传看琼瑶三毛的小说、听齐秦王杰张雨生的歌、学吉他跳霹雳舞一样,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时尚元素。而年轻人读红楼大概都是奔着“宝黛爱情”去的,但是当我专门托这个找那个搞到一本破烂不堪的《红楼梦》后,又赶紧埋头攻读时,拖沓的情节,冗长的叙述,加上不太好理解的半文言和生僻字,一时竟感觉形同嚼蜡。我根本没有读出宝黛之间的缠绵悱恻,尤其是读到宝玉和秦可卿梦中初试云雨情,又在现实中和袭人偷试,我不禁心中暗骂,这贾宝玉简直不是个东西,林黛玉真是瞎了眼,会看上他!

初读红楼不足全书四分之一,就此无疾而终。

说三道四的
「说三道四的 」发表看法
2024-02-11

我是从大一的时候开始看的,第一遍走马观花,没什么大的感觉。

后面才是重点:偶然间,我看了87版《红楼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看完电视剧,我又回去看了一遍书,由于有电视剧的大脑印象,代入感特别好,第二遍收获颇多。

然后又看了一遍电视剧,然后找了当年艺术人生(那时候林妹妹还没去天堂)再聚首看了一遍,颇有感觉,回头又看了一遍书。

前前后后3遍书,2遍电视剧。

题外话:看第一遍的时候,自己喜欢薛宝钗和史湘云,不喜欢林妹妹,第二遍的时候,尤其是看完电视剧,发现自己爱林妹妹(陈晓旭)至深。

87版和书相得益彰,先看书,再看电视剧,效果会很好。

二木曰
「二木曰 」发表看法
2024-02-12

小时候家里就有《红楼梦》全套,初中断断续续一直读,但那时候读红楼似懂非懂,看到眼里的只是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和大观园的热闹繁华,觉着这书挺闹腾的,深一点的内容就考虑不到那么多了,毕竟年龄有限。

后来,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开始播放,剧中的每个人物的精致妆容和服饰,还有演员活灵活现贴近原著的演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每天追剧的同时又拿起来《红楼梦》认认真真读了一遍。要说,87版的红楼有多美,我们来看看。

先说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王熙凤

宝玉的那个头发,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

贾母的造型,据说设计师读了五遍《红楼梦》,鹤发童颜,庄重慈爱的老祖宗,虽然和我心目中的老祖宗有差距,但是已经是很不错了

看看三春配的衣服

所以啊,看过87版红楼梦后对红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再加上这几天有很多老师都开讲了一些红楼梦的讲座,如《蒋勋说红楼》《白先勇说红楼》《刘心武说红楼》等,对红楼更加爱不释手了。

千叶书院祝秀老师
「千叶书院祝秀老师 」发表看法
2024-02-04

说起来,我的老爸也是一个爱书之人。四大名著中,家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一一俱全但唯独差的就是那本《红楼梦》了,问老爸为什么?老爸说,少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还真不知有这样的说法。所以,喜欢上《红楼梦》是从王扶林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歌曲开始的,而后看原著,前前后后买了至少也有5个以上的版本,因为有朋友借、学生借,一借就不复返,然后我又重新买。所以,看书有时的确也讲缘份。还是非常喜欢《红楼梦》的,在我,它也像一座宝藏,总那么丰富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下就先简单说说我读《红楼梦》的收获吧。

读第一遍,我喜欢上了许多人物形象。金陵十二钗正付册里每一个人物,曹雪芹都描写得那么细腻到位。

林黛玉的冰雪聪明;

薛宝钗的大方得体;

史湘云的活泼娇憨;

贾探春的大气爽直;

王熙凤的精明能干;

贾元春的贵气雍容;

贾迎春的温柔和善;

贾惜春的特例独行;

秦可卿的甜美平和;

妙玉的才华横溢;

李纨的宽容忍让;

晴雯的心灵手巧;

袭人的稳重敦厚;

鸳鸯的敢作敢为;

司棋的胆大泼辣;

平儿的聪慧干练……

每一个女子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正如贾宝玉所说:每个女子都是水的,女人如水,上善若水……

读第二遍,我喜欢上《红楼梦》里的人生哲理,以下是极简的12句:

假作真吋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任凭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人一个也难求。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读第三遍,我读懂了《红楼梦》里的佛学的天道循环,因缘果报。

宝黛之恋。神瑛待者浇灌绛珠仙草是因。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转世,他们相恋却不能相守,林黛玉以泪洗面,用她毕生眼泪还了前世的甘露之恩。

探春的谜语风筝是因,后来远嫁是果。

王熙凤资助刘姥姥是因,刘姥姥救巧姐是果。

读第四遍,我喜欢《红楼梦》的经典诗词歌赋……

读第五遍,我喜欢《红楼梦》的园林建筑……

读第六遍,我喜欢《红楼梦》的美食……

读第七遍,我喜欢《红楼梦》里的植物花卉……

《红楼梦》虽是小说,却也是曹雪芹倾其一生去写的一本书,实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值得反复品读。

极客无人之境
「极客无人之境 」发表看法
2024-02-05

给我们50后的评价是残废的一代人。马未都说他是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我比马未都大了18天,我也是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我开始读书的年龄已经是32岁了。

怎么喜欢红楼梦的?毛泽东喜欢红楼梦,让高干都要读一读,来认识什么是封建社会。中国有部红楼梦,应该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上世纪70年代,红楼梦在新华书店公开发售,排队买红楼梦的人有几 百人,我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买到了红楼梦。

因为喜欢宝黛爱情,喜欢红楼梦的诗词,也因为看不懂红楼梦,才读了几十年红楼梦。

如果没有北大物理教授钟云霄教授的解秘,我恐怕读到死也读不懂红楼梦。钟教授是上世纪30年生人,我不知道她还在不在了。

再一次向钟教授致敬!

十里花堤
「十里花堤 」发表看法
2024-02-07

说来奇怪,我虽然喜欢《红楼梦》,对里面的情节了如只掌,对细节也能娓娓道来,但其实,从未完完整整看过一遍。

初三暑假,我看见堂哥在看《红楼梦》,他那时上高中。心想《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何不趁机借来看看,八十年代的乡下,这种文学名著并不多见。堂哥很爽快借给了我,回去后我尽管阅读的十分认真,却始终分不清弄不懂里面的人物关系,硬着头皮看了两天,还是不懂,索性还了回去。

再看《红楼梦》是在三年后,在我们学校图书馆借的。这次终于理顺了里面的人物关系,却在看到六十回左右,不知怎么纠结起宝黛他们的年龄问题,于是从头细细翻阅,一直看到八十回,也没有个确定数,于是,又把书还了回去。

真正了悟《红楼梦》,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一本叫红楼梦诗词的书,上面把《红楼梦》中所有的诗词,判词都整理出来,好像还做了注解,记不太清楚了。我是把这些判词,诗词一一细读和琢磨了一遍,之后便豁然开朗,全书的框架,人物关系,种种细节和用意,一下子明朗和清晰起来。第二遍读完这些诗词,我竟能一字不差背诵下来,其实并没有刻意去背去记。至于为什么能倒背如流,我想大概是真正明白和了悟了作者的本意吧。至于了悟了什么,我会另做文章具体阐述的。总之,巜红楼梦》中的诗词部分是整本书点睛之笔,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大家可以仔细研读,就明白了。

6268曾秋荣
「6268曾秋荣 」发表看法
2024-02-11

我村有位老人,学识渊博,在我14岁时,告诉我巜红楼梦》可是一部好书,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读。我问他怎么好法,他说“世人不看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我就牢牢记住了这本书。

于是我就去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很喜欢我,每次去借书,都破例让我到里面挑。没想到居然让我找到了,我兴冲冲的把书拿到管理员面前,说这本书借给我。她说这本书上头规定不准借,我只好悻悻离开。

于是我四处打听,都没借到,以后才知道是禁书,有书的为求自保,都不敢借给他人。72年正好有个我爸同事来我家,我灵机一动,我说你经常出入香港,能否给我买一部巜红楼梦》,他爽快的答应了。不久就把百二回本的红楼巨著送到我家。

啊!确实是部好书,读后让人唇齿留香,爱不释手。我系统看了4遍,里面的诗词就能背颂好几十首。这部书让我受益匪浅,受用终生。

雁影归零
「雁影归零 」发表看法
2024-02-11

读《红楼梦》读了几遍,雁影说不上来,只记得雁影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暑假因为好奇背着妈妈偷偷读的,因为那是我妈妈的藏书,书有些旧了被我妈藏的可深了。记得那时妈妈总说《红楼梦》小孩子不能看,因为少不读红楼。觉得奇怪,这到底是什么书呀,聊斋我都看了,这红楼有啥特别的,所以趁妈妈上班的时候翻箱底找出来,走马观花,从上午到下午,赶在妈妈下午下班回来前看完了。看完没什么感觉,只是记住了《枉凝眉》、《葬花吟》,记住了林妹妹爱哭。

第二次是小升初结束,暑假两个月没作业,就看书,还是依旧没什么感觉,依旧还是喜欢书中的诗;

第三次就是上中学后了,慢慢的越来越喜欢这书,被书中字里行间所吸引,为书中的人物而牵挂;

后来,每过段时间,我都会再读读红楼,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还是最喜欢书中的诗词。

昕暖草木盛
「昕暖草木盛 」发表看法
2024-02-05

记得有一年从外地返回过年的大哥,看到我在读《红楼梦》,用语言和脸色阻拦过我,那意思《红楼梦》好像是什么不堪的书。

有一次,当地文学社的两个朋友去乡村小学看我,在我的“闺房”,他看到了《红楼梦》,说借阅一下,我没有做任何思考,就同意了,谁知一去不复返。

即使后来结婚后意识到那部书的重要性,仍旧没能讨要回来,现在早已经不与那人来往,只是每每想起那本友人赠送的《红楼梦》丢失,内心仍有隐隐的不舍和痛。

后来,应聘到城里的一家学校,那时候自己发表过一些文章,也获过几次征文比赛的奖。

董事长看到我发表的文章和获奖证书,记得有一次一起吃饭,他问我:“林黛玉是得的什么病?”“肺结核!”其实,我那时还没有真正看《红楼梦》,现在想来,林妹妹也患有中度抑郁吧!

以前每年暑假,我都会看一遍87版《红楼梦》,读一遍纸媒《红楼梦》,眼睛花了以后,中间隔了两年没看,后来配了一副既可以花眼远观也可以近视用的眼睛,就又开始每年读读《红楼梦》了。

记得我们的老人家向许世友推荐《红楼梦》时,曾经表示: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我读了已经十遍以上了,虽然记住得太少,但是里面的人物关系多少还是熟悉一些。

并且小学六年级有其中的选段,我给年轻人讲整部红楼中的人物关系,竟然吸引我办公室的人,人手一部《红楼梦》,我挺欣慰的。

淡看云起看红楼
「淡看云起看红楼 」发表看法
2024-02-10

再次接触到《红楼梦》已经是高中了。有一篇课文是《林黛玉进贾府》,听老师讲了有关红楼的知识就非常向往。但由于农村的高中没有图书馆,借不到书,家里也没闲钱去买,这份渴望就搁置了。

巧了,大学时上的第一堂大学语文,老师讲得就是《红楼梦》。以前的渴望被重燃,花9块多钱买了一本全一册的《红楼梦》 ,没有注解,字体很小。这次才真真正正读了红楼。这一读就再也没有放下,一直到现在,不知道读多少遍了。

那是90年代初期,没有网络,没有资料,周围也没有人指点,根本不知道《红楼梦》有诸多的版本,也不知道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但却像本能一样,就喜欢看前八十回。就像张爱玲说的,从第八十一回开始,感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梅鹤读书
「梅鹤读书 」发表看法
2024-02-08

我最开始读《红楼梦》上初中的时候,但是没有读下来,后来真正把《红楼梦》读下来,却是因为我的同事。

1、初中时候读却没有读下来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所以家里有很多书,当然包括《红楼梦》。上初中时,我读了《西游记》《三国演义》,读了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强迫自己读完了鲁迅先生的《南腔北调集》《二心集》等十本杂文集,因为家里只有这十本。那时候《聊斋志异》也是我的枕边书。家里有一本1970年出版的《学习毛主席诗词》,上边的诗词我都背得很熟,只是因为看的次数太多了。然而,《红楼梦》那时却没有读下来,只读了十几回。后来,也没有怎么读过,一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的2006年。

3、读一书不足以知一书

在读《红楼梦》的时候,同时还读了一些其他的书和资料。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是那个时候读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也是那时候读的。同事从图书馆借了一本《红楼梦版本丛论》,上面有蒙藏本的700多条脂砚斋批语,我把它全部抄到了我那本《红楼梦》原文的对应位置,足足抄了半个月。从网上下载打印的资料,摞起来也有半尺厚。那一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这样正经读过它,只是用到了翻一翻。

一叶若水
「一叶若水 」发表看法
2024-02-02

我看《红楼梦》的机缘应该是看了87版电视剧的剧照,就是林黛玉进贾府前在船上的那张。不记得看到这张剧照的时候是几岁,应该是5岁之前。后来似乎是听身边的大人或者大一点的孩子讲,《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当时听说作者是曹雪芹之后,还在想曹雪芹是男是女,是不是就是剧照中的那个女孩。非常有意思的开端。

记不清读过几遍了,应该有几十遍吧。高中时,买了一本,好像才20块钱左右。寒暑假或者没事的时候,都会翻上一遍。上大学读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书,竟也能发现高鹗续写的不足,每当想起,不能看曹公所著的后四十回,都觉得人生很是遗憾。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