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制,官本位等严重阻止扼杀了民间的科学探索苗头。比如千年不衰的科举制度,人人都知道科举制度是当官飞黄腾达的唯一道路,而中国自古就有当官发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祖坟冒烟,飞黄腾达,耀祖光宗的传统文化,而科举考试无非就是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八股文章,吟诗作画的一些内容,没有任何自然科学的内容。但凡稍有聪明才智的子弟,无不挤上这一座独木桥,哪里还有人想那些天文地理之类无用之事?
其实我们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发明、也有一些创造,可惜那些东西基本都停留在应用层面、没有所谓的理论支撑。
这些发明或者创造,我们现在一般叫做:技术性的创新,而并不是科学性的原创。说白了就是:我们很多发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事情:单纯的科技发明和完整的科学体系创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应该知道扇子这个东西在古代都有了,而且还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扇子。可是古代人只知道扇子可以扇风、大扇子可以扇出更大的风。虽然古代人搞出了很多不同的扇子,也把扇子进行了不同场合的应用等等。
那么古人知不知道:为啥扇子摇动以后就可以出来风呢?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扇子出风的原因和根本的原理。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扇子扇动以后与空气产生震动,使空气流动加快从而形成风力,这就属于是空气动力学的知识了。
在这个例子里面:做扇子、改进扇子、甚至发明出扇子,其实都算是科技层面的东西。只有知道了扇子扇出风的原理并进行论证和推广,才能算是科学层面的原创发明了。
当然了,目前通过整个人类的历史来看的话,现代文明和科学基本上都诞生在西方、诞生在欧系国家的体系里面。
另外我们还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事实:西方的近代发明、近代创造、近代出现的一些科技巨匠,基本上都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时代了。其实西方在中世纪时期也是没有什么发明创造、也并没有出现什么科学巨匠的。
一是,西方近代开启了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的思想彻底从“神的思想”里面给解脱出来了。大家一定要注意一点:思想的自由、敢于质疑以及人性的回归才是科技诞生的本质所在。
二是,近代欧洲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后来就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现代科技和科学发明。这种生产力的进步又反过来倒逼的生产关系的改变,从而进一步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简单点说就是:思想的解放、思想上的质疑产生了现代科技和发明,这些科技发明又反过来倒逼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以后又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于是乎,近代的西方就开启了工业革命,同时也开启了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也就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巨匠了。
如果反过来看我们历史的话,大家会发现一个无情的事实,那就是自从公元前221年以后,我们仿佛就再也没有在科技上、科学上产生什么巨大的、开创性的进步了。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公元前221年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其实到公元1840年的时候,农民依然在种地,甚至连种地的工具都差不多。
我简单的总结一下:为啥我们历史上就出现不了所谓的牛顿、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其实根本原因只有两个。
一是,公元前221年以后,我们长期实行的是皇权制度模式。在这种模式里面,思想是没有自由的、行为是被约束的、任何质疑都是会被严厉打击的,禁态和稳定才是皇帝们所追求的目标。
大家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皇权模式下、在这样的土壤之下,那是不可能诞生现代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出现科学巨匠的。
二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的是一种叫做“官本位”的模式。民间的有才之人、有思想之人,往往是必须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逆天改命的;可是科举考试的唯一目的只是当官而已。
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里面、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之下,科学以及科学巨匠们是没有任何土壤和生存空间的。
我认为中国的历史上的名家巨人不比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文明起源地少,但大多属于艺术(绘画、书法、音律、舞蹈)和思想(老子、道子等)。以现在的眼光看,在科学领域仿佛牛顿、爱因斯坦代表着物理学,事实上并非如此。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家甚至领先于西方同时期数百年。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这种具体的说法,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的思想中就有体现。爱因斯坦就曾说:“坐一烧红的火炉上,一分钟就像一小时;坐一漂亮姑娘身边,一小时就像一分钟。这就是相对论最普通的解释。”
思想家庄子也说过:“泰山为小,秋毫为大;彭祖为夭,殇子为寿。”意思是说,泰山和秋毫相比,当然是庞然大物;但和太阳系相比,形同一粒砂。东西方两大哲人说出了同样真理,但是庄子早了爱因斯坦2000多年。
达芬奇最著名的传世之作就是《蒙娜丽莎》,但是你敢说敦煌壁画艺术成就比其弱吗?
中国历史上确实没有牛顿,但是祖冲之的圆周率,地动仪、活字印刷每一项拿出来都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巨匠有很多。
比如数学方面,刘徽、祖冲之、梅文鼎;农学方面:贾思勰、王祯;医学: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王清任;地理学:裴秀、郦道元、徐光启;天文学家:张衡;发明家:墨子、蔡伦、诸葛亮、毕升等等。任何一人都不必同时期的西方人差。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承认,我们由于文化制度的原因,更多的是依赖经验,这种经验又没有具体量化到理论,所以在科学强调理论方面,我们是比西方弱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学习物理、数学等学科时很多定律或公式都以外国人命名,尽管很多在我国历史上早已存在,但仅仅是依靠经验传承。
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加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学一度停滞不前,被西方赶超。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的种子生生不息,在现代,无论数学、物理等方面我们国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出现了很多名人大家,陈景润、华罗庚、钱学森等等。
确实,很多方面我们现在还不如西方,但我们再全力追赶,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多的站在世界科学家的舞台。
文化所致,中国信儒家太久了。科学体系并未在中国形成。中国人讲究哲学体系,就算是当代,又有多少人有基础的科学素养。刚归国的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刚获得100万美金未来科学大奖,他在欧洲登阿尔卑斯山,在山顶同一位70多岁的女登山客大谈量子力学,最后以为只会得到登山客的敷衍的奉承,没想到登山客回头就是一句,"对,我刚读过你发表在<<自然>>的量子力学文章,没想到是你的研究,挺不错。"不能说每一个西方人都有这种水平,但是这在国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内2000年的体系,做人,首先要忠孝两全,后来就是爱党爱国,又何尝教过大家要遵从和探索自然的真理呢?不得不说历史上还是有很多惊为天人的发明,但大多都是经验主义的成果,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王小波在其<<沉默的大多数>>中提到,国内的科学氛围,被一些文科生搞的乌烟瘴气,很多作家,毫无根基,也给反科学推波助澜。骨子的孔孟之道,讲究尊卑有序。上头说什么,下面只能遵从,是不适合科学思维的培养的。在这种框架下,根本就不可能有科学。这是其1997年的论断,20年过去了,国家也在发展。在科学改革上,也慢慢跟上西方。很多人认为落后200年不算落后,可知道这200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数千年的总和。多少日不落帝国兴替,多少艰深理论的沉浮。无论大众如何认为,科学就是科学,不会因为任何的看法而改变。你若继续愚昧无知,固步自封,就该落后挨打。
中国哲学有它的长处,但这完全不应该阻止现代国人拥抱科学,而科学,是需要沉淀的。日本近20年的诺奖,基本都是30年前的重大突破,只要国人敢于接受现在科学的方法,又何愁没有大家诞生呢?Changes take times!
你觉得秦始皇厉害,还是凯撒厉害,你觉得汉武大帝厉害,还是亚历山大大帝厉害呢?
再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的月亮更圆,还是美国的月亮更圆呢?
事实上,不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科学巨匠,而是你的无知、以及傲慢与偏见罢了。
提这个问题的人,有可能受“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的影响。认为一百年前中国的科技落后,所以一千年以前也落后,而且还无知地认为一千年以后还会落后。
一些崇洋媚外的人,他们就是不愿意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坦白说:牛顿一点都不厉害,历史上的牛顿就是一个会算数的人,他最大的能耐就是管钱财,他是英国造币厂的厂长,他的科技能力也不怎么滴,也没有一个现在还有用得着的发明创造,只是因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他才被西方人神化了。
就像一个暴发户,突然赚钱了,发财了,也要说自己的祖宗十八代都厉害,都是巨人和伟人。
我问你,牛顿发明了飞机还是大炮呢?我告诉你,他连铁甲舰都不会造,他也不会造大炮,牛顿那个时代,还是咱中国人厉害,牛顿是1700年代的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事实上,康熙大帝是西方人敬仰的对象!
想当年,很多西方文化人都曾经推崇东方文明,羡慕东方的统一和秩序,以及世界第一的经济。
想当年,清朝是世界第一大国,你可以看看温铁军的文章,他说在1820年之前,清朝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白银储量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发达的国家。
不是中国落后,而是清朝太富有了。
言归正传,所谓的“科学巨匠”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我问你:他们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事实上,他们就是被西方中心主义者神化了的人物,其实,他们什么现代的东西都没有发明,跟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比,这些所谓的“科学巨匠”就是小矮人而已。
中国一个蔡伦就可以顶四个牛顿,一万个爱因斯坦都不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用,它可以救人性命。
爱因斯坦就是一个空谈家,一万年后,咱们都用不着他的理论。
西方人有本事就别用中国人发明的纸呀!别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呀!也别喝中草药!
和四大发明相比,所谓的“科学巨匠”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就是小矮人,被西方中心者人为造出来的跳梁小丑而已。
我是龚柳辉,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有趣的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比肩牛顿、达芬奇、尼古拉•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只有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科学巨匠。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而中国历史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代表,农耕文明以能耕种的土地为基础,带有封闭性和秩序性的特点,强调人与人的合作以及内部稳定,这种社会形态决定了这种社会的人相对会比较保守,人更多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提出,而不是个体,这种文化恰恰不具备科学发展的二个基础。
另一方面是科学巨匠的出现,需要一大批的科学人才作为基础。金字塔的塔尖需要一个庞大的塔身作为基础,塔尖的位置越高,塔身就越庞大,像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就是金字塔的塔尖,而西方的各类大学则培养出了众多科学人才。世界上第一所具用现代意义的大学是于1088年在意大利北部的波伦亚城市诞生的博罗尼亚大学,但丁、彼德拉克、丢勒、伊拉斯谟、哥尔多尼、伽利略、哥白尼等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牛津大学有记录的授课历史可大约追溯到1096年,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大学,它培养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唯美主义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等著名人物;剑桥大学,始创于1209年;哈佛大学创办于1636年,西方的许多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达芬奇出生于1452年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牛顿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爱因斯坦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尼古拉•特斯拉在1875年于奥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而中国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始建于1895年,要比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晚了807年,而中国历史上所谓学校,只传授单一的儒学的思想,科举制度也只选拔精通“四书五经”的人才,后来甚至发展到只以“八股文”取士,这些是无法培养出科学人才的。
中国人使用筷子聚餐、讲究群体意识,欧洲人使用刀叉采取分餐制、注重个人意识,中国筷子文化体现了“一器多用”,刀叉反映了“一器一用”思想。
“一器多用”诞生了“中庸之道”,造就了善于“和稀泥”的华夏文明,到汉武帝时期,干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淘汰了《大学》中“格物致知”的思想,抹杀了个人思想意识,怎么可能发展出现代科技文明?
“一器一用”在大航海时代,催生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整个西方陶醉于探穷“格物致知”的思想氛围中,突出个人思想,只要在技术领域大胆创新即可出人头地,名垂青史,充分发挥了“一器一用”的思想,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自然能涌现出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学家!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技术,包括文化思想,都是以琴,棋,诗,画,和吃喝玩乐的,茶文化,美酒文化,美食文化为主题。
琴就算弹得在好也只能听,棋,下得在好,也不能强军强国。诗,写得在好,也不能化作科学理论,画,画得在好也不能变成图纸。茶道在高,也改变不了思想境界,酒喝得在多,也只能酒后抒情,写二首狂诗,口出狂言。
所以人的思想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思想也决定人的思维段位。所以我们的主题思想,是继承传统的文化思想,而没有新的思维去发展传统文化思想,也就决定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思想,只继承了传统的文化技术,而没有将传统的文化技术发扬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段位。所以传统的文化思想,限制了古人他们的思维,所以尽管我们有先天的文化技术,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几千年一层不变,几千年来享受着我们婴儿吋代带来的文化思想,和传统技术,所以一个民族不思进取,也就没有发展,我们也就不能产生近代的科学大师。
首先,现代自然科学并没有诞生在中国,而是诞生在西方,这就让中国本来就不是科学家扎堆出现的地方。
其次,古代并不推崇科学,聪明人要么去做官,有点动手能力的则变成了各种能工巧匠,他们的科学成就也就变成了一些实用的价值。
现代科学是需要科学理论的,然而中国古代并不重视科学理论,只重视经验,总结经验的书很多,但是发掘其中科学原理的书就很少。总结经验的书如《齐民要术》、《抱朴子》、《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很多,但是直到《几何原本》被翻译成汉语才有了一点近代科学知识的输入。之前的经验积累则没有过渡到理论总结。
既然连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都没有,那么现代医生科学家也就没有了,他们要么成为了官员,要么成为了能工巧匠。
很多官员其实在工程和天文历法上技术很纯熟。比如元朝的郭守敬,他就主持了很多大型工程,也修订过天文历法。还有汉朝的天文学家张衡也成为了重要的官员。
郭守敬
所以说中国的一些科学家苗子为了实现人生价值,都当上了官。还有一些人,比如说蔡伦等人因为技术发明成了能工巧匠,他们可能也有科学天赋,但是都只能转化成实用技术。而像西方的法兰西科学院等,则是皇室直接开办的科学院,就可以让科学家心无旁骛的在里面做研究。这样西方成为科学家的人就更多了,而中国本来能成为科学家的人都变成了官员或者能工巧匠。
首先更正一下,你把特斯拉和其余三位一块相提并论就不对,牛顿和达芬奇是全才也是天才,爱因斯坦是天才,特斯拉只能算是个工程师,和他们三位,没有相比的资格。
我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科学巨匠?
首先是思想的禁锢吧!在东周列国时候,我们的哲学思想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诸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等,学术派系林立,人们思想开放,文化繁荣。这样的文化氛围如果继续保持下去,未必就不能出现巨匠!令人遗憾的是汉武帝继位后,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皇权,采用大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孔孟之道成为正统思想,仁义礼智,三纲五常等封建教条紧紧地束缚着知识分子的思想,科举制度使得人们为了金榜题名去悬梁刺股,少有人去探究自然的奥秘,也就没有出现比肩牛顿、达•芬奇的大科学家了!
其次,我国历史上并不缺少科技成就,缺的是科学体系。勾股定理,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三角、祖暅原理等等,这些成就随便拿出来一个都领先当时的西方好多年,但是这些知识点没有得到总结,成为科学体系!一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就足以碾压我们,不信大家可以买来看看,现在中学生学的几何内容,都已经在两千多年前被整理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科技成就不成体系,仅仅凭借几个成就,还真不能成为科学巨匠!试看牛顿的《原理》,从天上谈到地上,整个宇宙的基本框架、基本定律都描述得很清楚,本身就是一个自洽的科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一个科学体系,一个崭新的时空观。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开创性的大师比如爱因斯坦,也没有总结型的大师,比如像麦克斯韦。
幸好,现在我们迎头赶上了。数学家华罗庚、丘成桐、陈景润、陶哲轩等,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潘建伟、丁肇中等等,丝毫不比外国人差了!
这个问题明显是有很大问题,中国历史上比牛顿、特斯拉、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牛逼的科学巨匠多了去了,但是近代史上还确实很少,因此,上述问题应该换成:中国近代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比肩牛顿、达芬奇、特斯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呢?
咱们先来扒一扒中国历史上牛逼的科学家吧,随便整出几个来吧。
首先呢是周文王姬老爷子,一部《周易》传天下,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将大自然的演变融入到简单的卦象中,为后续的科学发展也奠定了优秀的理论基础,关键人间还是人民领袖,这玩意挺牛啊,你说他是不是远超啥牛顿、特斯拉。就连爱因斯坦研究到最后也发现,原来科学的尽头竟然也只是一本《易》(哈哈,开玩笑了哈)。
然后呢,咱们再说说老祖祖冲之,还有印象不,这名字没印象的话,那3.1415926有印象不?就是老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那么,你说老祖比牛顿、特斯拉牛叉不?
咱们继续,张衡,对,就老张家那出息儿子张衡,人家早在两千年前就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发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同时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公里的鼓车、可以飞行数公里的木鸟等等;就这一点,比特斯拉牛叉不?
好吧,你觉得还不过瘾,咱们再看看老张家的另一个出息儿子,张仲景,对就是被称为“医圣”的那位,人家一部《伤寒杂病论》,两千多年了,一直在用,而且越用越有用,你说这事牛叉不?
上面这些还不够你臭屁的啊?那咱们就再说说在天文、数学、物理、地质、气象、生物、医学等多领域都牛叉哄哄的沈括沈大官人,单在数学上,沈括发明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比国外计算高阶等差级数的公式早500多年,“会圆术”是我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上面这些还不够你臭屁的,那郦道元、孙思邈、郭守敬、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等,哪一个拉出来不够资格比肩牛顿、特斯拉什么的?
哎,只是近代,近代咱们落伍了,痛心啊,哎……
本文由作者:用户61541362485 于 2023-05-16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46825697481431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