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有靠谱的答案!
据我所知,有据可查的资料中,毛主席是看完过24史的,不仅看完了24史,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批注。
据北京日报报道:
1952年,毛泽东特意购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开始系统地阅读。从此时起,直到他逝世,在这漫长的24年间,毛泽东不仅通读了《二十四史》,而且还对其中十五史的重点篇章进行了反复阅读,做了大量的批注。其他九史,如《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辽史》等,虽然正文没有评点,但都已经通读,并且有些内容在其他史书中相应的位置上也有评注。
正如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一个人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即使如24史这样的煌煌巨著,依旧能读完,而且还能运用自如,从中找到自己想要吸收的知识和学问。
有志者事竟成!古人不欺也!
读完24史很难吗?我跟我儿子都读完了。我读完后最大的感悟是,古时候的皇帝、名人大部分一生都很坎坷,会遇到让自己痛恨的人却毫无办法、还会为没办法解决的事儿愁苦,像我们普通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太正常了。所以当遇到挫折或不顺的时候,想想古人,心理就会平衡很多。比如当婚姻不幸的时候,就想想韦后。当然,我读完后过了没多久,已经忘的不剩什么了。
我儿子就不一样了,对《二十四史》里面的人物事迹了熟于心。读完《二十四史》后,变的淡定许多,以前别人说什么爱生气,现在听到他认为不对的,可以当做没听见。遇到不开心的事儿,会举历史人物来安慰自己。家里来客人,他会有很多话题和客人聊天。上课回答问题,经常会举古人的经典事迹为例。而且自从读完《二十四史》,他就喜欢上了历史书籍,自己买了《清史》电子版,顺带还看完了跟历史人物有关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总之,自从读了《二十四史》,不用担心他上中学以后的历史了。
不可能有人看完的。如果有人说他通读过24史,你可以认为他是个牛皮王。
二十四史通篇3000余卷,4000万字。
正常人如果不求甚解,一天可以阅读八万字左右,一目十行十万字。如果需要一定理解和记忆的话,两万字顶天了。精研更不必说。
我们取个中,一天四万字。意味着读完二十四史最少要一千天,3年。
但这里还有这么几个难题:
二十四史本身并不都是鸿门宴这样的名篇,文字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大部分篇章是枯燥无味的流水账,让人读不下去,这是一。
而且大部分文字都是古文,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读起来更是味同嚼蜡,两眼昏花,完全不知所云,简而言之,看不懂。
另外,二十四史很多篇章如艺文志、地理志、职官志、年表等等,没有相关知识,更是不知所云,完全对不上,看几篇就想把书扔了。
此外,古人写书,由于纸张不易,喜欢用各种简称代称,更是让不熟悉相关历史的人若堕五里雾中,茫然不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现在已经不用或者很少用的字或说法,现代人根本不认识。有人不服?那你自己看看好了,前四史《史记》司马相如传中的名篇,《上林赋》,谁要是说全认识,我给他磕三响头。我反正是80%的字都不认识。鄙人硕士毕业,对史书颇有研究: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滭弗宓汩,逼侧泌瀄。横流逆折,转腾潎冽,滂濞沆溉。穹隆云桡,宛潬胶戾。逾波趋浥,涖涖下濑。批岩冲拥,奔扬滞沛。临坻注壑,瀺灂霣坠,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汩濦漂疾。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太湖,衍溢陂池。于是乎鲛龙赤螭,䱭䲛渐离,鰅鰫鳍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讙声,万物众伙。明月珠子,的砾江靡。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鸿鹔鹄鸨,鴐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䴔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嵳,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岩陁甗崎,摧崣崛崎。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阜陵别岛,崴磈葨廆,丘虚堀礨,隐辚郁垒,登降施靡,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揜以绿蕙,被以江蓠,糅以蘪芜,杂以留夷。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槀本射干,茈姜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苎青薠,布濩闳泽,延曼太原。离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肸蚃布写,晻薆咇茀。
最重要的是,除非相关研究人员,大部分章节读了根本没用。
如果有谁在你面前说,他读完了24史,你最好别信。
迄今为止,我认识的一些真正的读书人,我还没见过谁能把24史读完的,除非他像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那样的史学大家、饱学之士,终生把研读24史作为职业的学者。即使如张舜徽那样的大家,他自己也认为,读24史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张教授在《自强不息,壮心不已——略谈我在长期治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中谈到:“为了读24史,不畏艰难,不避寒暑,坚持不懈地认真去读……整整花了十年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三千二百五十九卷的大书。”
想想看,一个历史系教授读24史都这样困难,我们普通读书人的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作为读书人,可能就24史中某个篇章读过,但我不相信他都向张教授那样系统地读完。为什么呢?历史作家张宏杰认为,24史是古文,有四千多万字,里面有今天读者不熟悉的大量生僻字,不知道的人名、地名,不熟悉的典章制度,诘屈聱牙之句太多,读起来极其费力。因此,假设一个人一天读完3000字原文,不论过年过节、刮风下雨,每天不间断地读,那么通读一遍24史,大约需要36年的时间。因此,除了少数的专业史学家,极少有人能真正读完24史的。同样的道理,除了24史之外,《资治通鉴》《史通》《通典》等等大部头的古籍,如果想要通读一遍,再去总结等,怕是一辈子也读不完。
不排除有极少数人读完了24史,并从中找到了读书和学习的乐趣。这种少数人一定是有读书信仰和文化追求的人,必须佩服。但是作为普通读书人,能读完24史,真是个遥不可及目标,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学识、时间和精力来分配读书时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读24史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先讲一个笑话,一篇报道记载:某演员演一个历史人物,做采访时,为了彰显自己功课做的多,就读记者说:最近,自己为了这个人物,通读了一遍《二十四史》。哈哈哈,搞笑不?
我身边有不少文史爱好者,没听说谁看完整部二十四史的。那就太费神了,作业也太庞大了。
《二十四史》是历代王朝为前一个朝代做的记述和总结。
历经几千年,从三皇五帝到明思宗结束,洋洋洒洒太壮观了。这就是为何我们华夏的文化没有断层的原因。
要是历史爱好者,我建议,您要是对那一段历史或者历史人物,更或者哪一个朝代感兴趣,那么,请翻看二十四史。
毕竟这是历代文人的历史总集,不是可以随便复制的。所以,喜欢历史,就必须看。
但是,我个人觉得,是否可以把二十四史作为历史工具书来阅读,想起一段历史,就翻看一下这套书,你让我静下心来由《史记》到《明史》一章不落的看完,我真没有那个耐性。
太长!!!!!!!!
前段时间,我想写晋文公。于是,拿出二十四史的《史记》,翻看《晋世家》。当然,也看了二十四史之外的《左传》。必须做的功课!
所以,我想说,二十四史真的可以作为工具书来看。
因为,历史就是写人和事。历史是有温度,有感情的。读史,必须带着理性和感性去读。
如果,你对某个历史人物感兴趣,可以先看看别的著作,读读今人对这个人的理解。再翻看二十四史原文中历史人物,就能更客观,更全面。
另外,二十四史的出现应该不能算是全部的史书,比如《左传》,《竹书纪年》。这些书虽然不再二十四史里,但是,它的意义不亚于二十四史里的史实。
所以,我觉得,别在读不读完二十四史这个问题上较劲,意义不太大。读完也不代表你就是很优秀的史学家或者爱好者。也不必拿看完一套二十四史做彰显,重要的是对历史理解是否符合正确和深远!
如果是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跟你说他读完二十四史,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这个人是在吹牛皮,说大话!
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二十四史的篇幅有多大。二十四史的字数大概在4000万字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三国演义》的字数粗略估算,不会超过70万字。也就是说,二十四史的篇幅大概是《三国演义》的六十倍。
4000万字,我们假设一天平均阅读一万字,大约需要11年。如果不是以历史为职业的人,有谁能花那么多业余时间去泡在历史上?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一天读一万字会不会太少了?要知道,这种文言文史书,阅读的速率跟读小说完全是两码事。读小说,个别阅读达人一天读个七八万字都没太大问题;但是读文言文史书,一天一万字就已经颇具难度了。
更何况,阅读文言文史书,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难关;对于古代的文化、制度等知识也要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否则会跟读天书似的。例如下图,《史记》天官书,相信这样的内容是没几个人能读得懂的。
因此,一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基本是不可能读完二十四史的;能读完二十四史的人,基本是以历史作为职业的学者、历史学家。
而即便是历史学家,其实能够读玩二十四史的人也不多。因为历史学家都是有他侧重的研究领域的,比如有的学者侧重于研究隋唐史,有的侧重于研究明朝历史,因此他们也没必要把二十四史全部读完。
另一方面,一个朝代的史料,远远不止二十四史所对应的史料。比如,研究明朝历史的学者,首先的史料当然是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但明朝的史料那简直是爆炸性丰富,除了《明史》以外,还有《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国榷》、《明通鉴》、《大明会典》、《石匮书》等等一大波史料,其字数累计起来直逼二十四史。因此像明史学者,他们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去阅读除《明史》以外的二十四史呢?
小结:二十四史对于一个普通的业余历史爱好者而言,几乎是不可能读完的;能够读完二十四史的人,基本是以历史为职业的学者,即便是历史学者,能读完二十四史的也不多。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能读完二十四史,那么他离历史学家也不远了。
(全文完)
能够读完二十四史的肯定大有人在,比如历史学家、历史研究工作者以及历史爱好者等。但是,要像毛主席那样用一生的时间去读二十四史,这样的人就应该几乎没有了。据载,毛主席一生与书为伴,无书不读,阅书无数,二十四史更是去哪都随身携带着,一生当中更是读了几十遍,做了无数的批注和笔记。读史明智,毛主席用一生的时间读史,这或许就是毛主席能成为千古伟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这是我整理的二十四史资料
我没有见过,但是坚信是有人曾经读完了二十四史,不过,这个“读”,我们要有所区分。
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朝历代编撰的二十四部正史,第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最后一部是清朝张廷玉编的《明史》,时间跨度有四千多年,三千多卷,4000多万字,我看着二十四史摆在书架上,大概有两米吧,而且这还是小字本。
一般人确实不太容易把二十四史读完,这里面有着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兴趣,真正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并不多,能真正去读二十四史的就更少了。二是能力,二十四史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即使是大学毕业,如果古文功底不行的话,也难以真正看得懂,即使能看得懂,也是感觉非常吃力,我就属于这一类的。三是时间,就是把二十四史当故事书看,没有个三五年的功夫也看不完,特别是只是兴趣所致,而不是以研究历史为职业的人。
但是,不是说把二十四史读完不太容易,就说遇到有人说他读完了二十四史,我们就断然不信,真的是大可不必。因为读可以分为几个境界:走马观花式的阅读,逐字逐句式的精读,寻章摘句式的蠹读,还有就是深入考证式的研读。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也就是说把读二十四史当成读故事书,再加上有点古文功底,粗略浏览,也花不了太多的时间,经常看点,有个几年,也能看完,这也应该算是读完了,因为有些卷因为太过于艰深,他是不读的,就这样看一遍,对于他来说也是读完了,我们也应该认可他读完了,说不定人家是学的诸葛武侯“独观其大略”!
如果像小学生学课文似的,又是划段落,又是查生词,做逐字逐句式的精读,那自然就要耗费时日了,有可能比专业研究历史的人都耗费时间,如果真有人以这种方式读完了,我肯定对他表示百万分的崇敬,这家伙是在拿命读历史书啊,而且读完二十四史还能健在,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寻章摘句式的蠹读,这是我创造的一个词,这个很像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初中生,看到好的歌词要抄下来,看见能把人感动得一把鼻涕两把泪儿的精彩小说片段要抄下来,这样的读法,要是能把二十四读完,书法没练好,都对不起自己!要是真的以这种方式把二十四读完,而且还不是靠研究历史吃饭的,我见到都要给他磕一个了,这家伙,绝对是好史成癖了,估计读不完人都得升天了,要是还健在,肯定是修成大罗金仙了!
再就是深入考证的研读了,这是专业研究人员的事儿,他们靠这个吃饭的人,都未必能把二十四真正读完,因为他们研究的要么是范围广,要么专攻一个方向,追求深度,为了寻求历史资料,把二十四中相关卷认真研读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是把二十四都读完了,也是非常了不得的,见到这样的人,也应该致以崇高的敬意。
所以,有人说他读完了二十四史,我绝对相信,但是,我更相信是第一种读法或最后一种读法,如果是中间二种读法,实在需要我亲自验证一下才能相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他读过的二十四史翻一翻,把他做的笔记看一看。
毛主席读完了二十四史,赵翼、王鸣盛、钱大昕、张森凯、吕思勉、钱穆、顾颉刚、范文澜、张舜徽也都是读完二十四史的。
这些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读完二十四史不算稀奇。如果你身边也有人说把二十四史看完了,那也不算稀奇,也不能说是吹牛。
但是,还是要问问: 看的是哪个出版社的?从哪里找到的?花了多久看完的?
要是看的这种简单版本的二十四史,只是一些精选历史小故事,确实可以快速看完,几天就能搞定了。虽然也叫二十四史吧,但是那也是天壤之别。
二十四史指的是二十四部正史,都是用纪传体编撰的。纪传体就是有着大量人物传记,介绍着一个个帝王将相,还包含着五岳四渎、城阙翰仪、天地人文、日月星辰等知识。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这二十四部史书,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开始,直到明朝崇祯年间结束,大约有着4000多万字,涵盖了各方面的知识。
4000万字又是什么概念? 《鬼吹灯》大约是200万字,《盗墓笔记》大约是389万多字,《雪中悍刀行》大约是457万字,也有《从零开始》、《带着农场混异界》都是几千万字。
一般来说,普通人的阅读速度是平均每分钟300至500字。按每分钟400字来说,一小时就是24000字。
再按一天读3个多小时,读八万字,也就是读完二十史要500多天,一年多的时间。
实际上,一年多读完二十四史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二十四史也不是网络小说,不可能一气看完这么枯燥的书,而且里面有着很多生僻字,真要读完需要两年到三年的时间。
这只是囫囵吞枣式地读完。真正读二十四史需要有着大量的知识储备,否则读完也是一头雾水。这也有了但凡通读二十四史的人都很强大的,很厉害的认知。
那么,有人读完二十四史吗?这个肯定是有的。
因为二十四史中的《明史》,待定稿是在乾隆四年。所以,那些古人读完二十四史可以排除了。不过,以前要是真有二十四史,史学家肯定是会读完的。
在明末清初时,有文学大家黄宗羲,他是读完了二十一史的,“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每日丹铅一本”。
同时期,还有与黄宗羲齐名的顾炎武。顾炎武自小至老手不释卷,为了写《天下郡国利病书》,从崇祯年间就开始搜集史籍、实录 、方志及奏疏,前朝的史书肯定是读完了的。
再往后有黄宗羲的弟子万斯同,他十四、五岁就读读遍了家藏书籍,以后专攻二十一史。后续之时,万斯同还以布衣身份主编了《明史》。
再往后又有赵翼、王鸣盛、钱大昕等人,也是读过二十四史的。这三人都是清朝的史学家,考据过二十四史,赵翼写有《廿二史札记》,王鸣盛写有《十七史商榷》、钱大昕写有《二十二史考异》,并为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从著作来看,三人无疑是通读过二十四史的。
清末又有张森楷,他写有当时史学巨著《二十四史校勘记》。从著作来看,张森楷无疑也是读完了二十四史的。
近代的吕思勉、钱穆、顾颉刚、范文澜等人,也是读过二十四史的。这几人也都是历史学家,为了写通史或者考证史书的,比如顾颉刚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吕思勉是为了写通史。
张舜徽也是仔细涉猎了《二十四史》,他曾说过:
后来年龄稍大,又发愿通读《二十四史》,不畏艰难,不避寒暑,坚持不懈地认真去读。从《史记》到《隋书》,都用朱笔圈点,读的很仔细;从新旧《唐书》到《明史》,也点阅了一遍。
然后,张舜徽日夜苦读,读了十年,才读完了二十四史。人家这种,才叫真真实实通读过二十四史的。
再就是毛主席了,他也是通读过二十四史的,而且不止一遍。他老人家对二十四史是爱不释手,就连外出也经常带着,连续读了有二十四年,多有一些批注、圈点。
到现在,真正读过二十四史的恐怕就不见得有了。虽然当年明月、韩寒称读过二十四史,但真实性就难说了,老郭还说读过二十四史的。
所以,读完二十四史不算稀奇,但都是一些没见过的文学大家。但是,现在谁身边有人说读完二十四史的,基本都是不可信的,我是没见过身边谁说读完了二十四史的。
我知道有两个人,一是毛泽东,一生都在读,直到逝世。一是吕思勉,据说通读三遍。说起来由衷佩服。
读史使人明智,但《二十四史》不止于此,更使每一个中国人明白何为“中国”。《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 为历朝“正史”。
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二十四史》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但很少人能完完整整读完《二十四史》!一是,都知文言文枯燥隐晦,读起来很累;二是,每一部史笔法不一,读懂很不容易;三是,《二十四史》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
凡立大志、有眼光的人,必会重视这套书。我是准备搞一套来读的,奈何家里书遍地,地方如今有限,只能等搬新房再置办喽。若是要通读,需要横下一条心,日日坚持,方有进展,如曾国藩君。曾国藩读了才获得从容洒脱的大格局、大境界。曾国藩有次进京赶考,回乡时已经身无分文、衣不蔽体, 却用所有盘缠换了一套《二十四史》。曾国藩读史立志读完二十三史。他在日课十二条的第五条是这样写的:「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无论读书做事,都需要持之以恒,日日勉励,日日不戳,方能有所成就!
刚刚看了主席警卫员的访谈,主席读的是老版本3600卷4200多万字,读了六十遍并且每个主要人物都有精准批注。
主席钟爱二十四史是为了给人民找出一条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康庄大道。历史的兴衰更替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从历史入手用制度规避主席是第一人。
现在即使是大学教历史的未必全读过,需要时能查到出处就不错了。
我认识一个之前做某早教机构的督导,他在2019年年底把24史读完了,历时五年。
在这五年时间里,他真正做到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比高中考大学的劲头还足。
不足之处在于,他只读书,没有笔记,没有输出。不过,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方法,读完了,毕竟了不起!
我在电视上见过《血色浪漫》中郑桐利用在陕北插队那几年的时间熟读了《二十四史》,此后,他也凭此给自己人生来了一次极为华丽的转身。之后,他无疑成为了一个具有大胸襟、大智慧的人,再不是那个曾信口雌黄,自以为能念几句诗词的幼稚青年,这是岁月留下的灿烂底蕴,让我钦佩之余又止不住地向往之。
在当当网上买了一套,2000+!六十四册!我的天啊,看了几页就脑子不够用了!开始还自觉我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的!但是看的时候不怕你们笑话,旁边放一本字典和古代文言文词解!还要做读书笔记!我本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但是读《二十四史》真的把我的性子给磨出来了!其实个人觉得读书,越是苦涩难懂的书☱一个人的帮助就越大!反正看吧!用一年的时间看可不可以把这部巨作吃透!
本文由作者:用户2518245441 于 2023-03-15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468267921708679438.html
上一篇
花荣为什么要上吊自杀?
下一篇
洗牙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