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晒晒你们的藏书都有什么?你都爱看哪类书籍?> 正文

晒晒你们的藏书都有什么?你都爱看哪类书籍?

还在刷抖音么?还在玩游戏么?还在睡懒觉么?
  • 西山村豫丰恒铁厂西山村豫丰恒铁厂
  • 2023-05-19
  • 14
  • 共10人回复
电影镜头读名著
「电影镜头读名著 」发表看法
2023-05-23

家里的藏书不多,但是已经读不完了。也没多余的地方放,接下买书是个大问题。现在对于读书已经不太迷信了,相对于其他生活方式,书式生活也不容易。大多数读书人都是自娱自乐,我们一贯被教育读书没有目的,不要功利性地去读书,所以导致了读书就是了自嗨,并不输出知识和价值观。但是现在随着知识付费风潮的浪起云涌,很多读书人发现原来读书还可以转化成生产力和资本,于是各种贩卖知识的APP和公号都起来了。阅读直接跟生产力挂钩,导致了很多读书人把阅读直接变成了知识贩卖机。读书是最功利性的读法,三下五除二就拆解成了各种知识点,恨不得把一本书大卸八块,直接拉街上当猪肉卖。

藏书也一样,其实我们真正阅读的书并不多,常翻常新的书十几本就够了,日积月累上百本足矣。但是每个藏书人的家里都是成千上万册的书摆在那里,与其说炫耀,倒不如说是给自己壮胆——就如同我知道自己读书能力不够,只能靠大量的藏书来弥补不足。读书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买的书当然是读不完的,但是买书是为了想读的时候可以随时从书架上够得着。我就经常这样解释这种尴尬问题。其实,藏书越多只能证明功利性越强,因为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证明自己,只能用读书来证明自己是个读书人。读书是好事,但是如果被书所困,成为书的囚徒,只能说明我们身为读书人的不自知。

家里的藏书大都是外国文学、历史、社科之类的书。这是个人的兴趣使然,很多人阅读的兴趣不同,有人喜欢古籍,有人喜欢全集,有人喜欢某位作家、哲学家、思想家等等,这些都是个人的兴趣。这说明书永远是读不完的,更是藏不完的,我们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打发余生。这种读书是明智的选择,贪多嚼不烂,是至理名言。家里的藏书不在于多少,你读一本书读懂了,也能过好这一生,你读了一屋子的书,被书所困,沉迷其中,忘了生活、朋友、爱情等等,这就是得不偿失。生活永远比读书更重要。

赵业成
「赵业成 」发表看法
2023-05-21

我藏书三十年,家藏书籍一万四千余册,以收藏文学、武术、地方文献三大类为主,曾被选为淮安市十大藏书家候选人。期间,与人合著《沧桑西坝》、《淮阴老字号》等文史专著,并为《淮阴市志》、《淮阴区志》撰写相关章节。2007年后,应淮安市淮阴区人武部之聘担任执行主编,编纂《淮安市淮阴区军事志》、《淮安市淮阴区军事年鉴》(2005~2012卷)。现应邀担任《江苏省名镇志·渔沟镇志》执行主编,《淮安武术》公众号主编。另有作品见于省内外杂志,散文“废黄河滩上的女人”入选《淮阴文学三十年》(散文卷)

闪阁书斋
「闪阁书斋 」发表看法
2023-05-20

我最喜欢的当属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插图精装中国古典名著系列,以及这套手抄报《石头记/红楼梦》影印本(其中夹杂着一个卞藏本的石头记,谁让人文不出)。

其中影印本《石头记/红楼梦》分别为:

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南图本、乾隆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杨藏本)、卞藏本、俄藏本、蒙古王府本、己酉本(舒元炜序红楼梦)

插图本包括: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镜花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官场现形记、聊斋志异、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三侠五义、杨家将演义、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此系列未收入的几部是儿女英雄传、海上花列传、岳飞全传。因为地方摆不下,还有不知未收录的这几部好看不)。

还有就是几本大家小书系列,我只买了几本和红楼梦有关的。

至于其他杂七杂八的就不拿出来了。

绥格格
「绥格格 」发表看法
2023-05-23

答:群书藏心中,文字在脑海。

1、“阅读树人”的理念,营造阅读氛围,构建家庭阅读文化建设。

2、让阅读不断激发和谐家庭潜能。

3、在家里,抬头是书,低头是书;行走是书,坐下也是书。

4、阅读点与我们的生活进行“无缝”衔接。

5、形成家园泛在式阅读场域,让阅读触手可及、无处不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在“享”读中成长。

叶尔羌
「叶尔羌 」发表看法
2023-05-25

我没什么爱好,不抽烟,不喝酒,不钓鱼,不进娱乐场所,就爱看书。人总得有点追求和爱好吧。余读书二十余载,尤以史书为主。藏书不多,七百来本。旧书居多。家里也是无处放置了,可还是改不掉想买书的习惯。买来很多都是浏览,通读已经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了。主要是历史年表类,世界通史,日本史,中亚新疆史,中国历史,明史,党史,宁夏地方史,伊斯兰教回族学,文学类很少,经济和军事类也很少。还有一千多本电子书。大部头类书,买不起,更读不起呀!研究一门要深入研究,要精。读书是我们这代人的爱好,不一定是下一代的爱好。在我们眼里是宝贝,走了带不走。在别人眼里就是废纸。活好有生,活好过程。

黄中发稿札书法
「黄中发稿札书法 」发表看法
2023-05-21

藏书

文/黄中发

吾藏书重在经、史、子、集。君子不器。由是,今人名著、国外典籍亦揽入其中也。

藏书不难,能读为难,能用尤难。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夫子十五“志于学”,此学为大学之道。其曾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君子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矣。君子儒者,不限一器一艺。故须博学,尤须格物致知,乃止于至善。以圣人之智,亦在好学,况吾等凡夫之辈也。

学问之道无穷矣,浅陋如予,然每置身于书山,末尝不心游遐想。于书中游春秋,涉战国,侧听争鸣而拓视野;入南北六朝,赏其风流倜傥而叹人生起落;观盛世大唐,品开阔气象而扩心境。夫大者,亦可以细处而内观。以齐物而观,诸般执着将为浮沤焉。

读书弗速求,而在于厚积。读书弗求虚名,唯求内心之安祥耳。

红篮篮
「红篮篮 」发表看法
2023-05-28

我们家现在应该有差不多七八百本书吧,没有具体的数过。

我们家的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我老爷爷留下来的,我老爷爷特别喜欢看书,所以留下了很多四五十年代的书,四大名著的连环画,关于各个朝代和大人物的评书,还有就是我老爷爷最喜欢的风水书,他搜罗了许多,都破破烂烂的,我也看不太懂,因为那些书过于年代感,都很破很破了,所以我爷爷就放在一个小箱子里面,除了我小时候看过,再后来就一直当做传家宝放在犄角旮旯里面藏着。

第二部分是我爷爷买的,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正是流行什么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比较有时代性的书,我家有整整两大麻袋,我爷爷一直留着,有时候自己还会拿出来再翻一翻,反正我是一本都没有翻过。

第三部分则是我买的书,小学的时候喜欢名著,古今中外的我都喜欢,我爷爷给我买了好多,初中的时候喜欢杂志,我爷爷在邮局给我订了好几套杂志,上了高中和大学我就开始接触言情小说,我自己也在写小说,所以就特别喜欢买纸质版的书,自己研究,看人家哪里写的好。

这些都是订的杂志,还有好多都丢了

我的书都是从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淘回来的,尤其是618的时候,京东的力度是最大的,光买书我都花了上万块钱了。

我的书柜已经放不下了,所以就放在箱子里面,等着我爸啥时候给我买一个大大的书架。

这些都是我随手放的,有时候会拿起来翻翻看。

快乐阳光nh
「快乐阳光nh 」发表看法
2023-05-20

四书丶十三经几种都是线装古书;

老版诸子集成;新版诸子集成;二十二子;百子全书;

全部皇清经解,续经解;几十年前得到的巾箱本经解;

说文丶尔雅丶金文诂林;

中华书局版全部二十二史;

全上古至六朝文丶全唐文;全上古至六朝诗,严不均丶逯钦立各一套;

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各三种版;

总集从艺文类聚以下全部类书;

全唐诗丶全宋诗丶词;

全唐丶全宋诗词话;

中国笔记小说大全

各名家专集及优秀注本

……两卡车。

文心雕诗
「文心雕诗 」发表看法
2023-05-23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罗列一下读书经历:

学生时代,案头上只有教科书,藏书在学校图书馆;

青年时代,案头上多了些与工作有关的文史哲书籍,同时增加了烟灰缸;

步于暮年,案头上只有少数喜欢的,有时翻阅一下的几本书,已消失了烟灰缸,而藏书都在书橱里安度晚年。

工作性质决定了本人一生的爱好,大抵都是与文史哲有关的一些书籍。现展示一下,当今市面上少见的金圣叹著的几部才子书,以飨诗友。

若馨学画
「若馨学画 」发表看法
2023-05-23

我家的藏书目前的数目大概是1000册左右,大多数都是一些和绘画,书法有关内容的书,也有一些是自己喜欢的作者写的文学作品。

我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师,上班的时间是喜欢读书,也收藏了些和教学相关内容的参考书,工具书,刚退休的时候,我就想着不自己已经用不着的文史类哲学类文学类励志类的书,和老伴儿商量以后,决定捐给市图书馆,让更需要的人,更多的人去读。

联系好了以后,市图书馆领导很支持我们的想法,分三次派人派车来我家打包,运走,后来登记造册后还给我们发了捐赠证书。

这张照片就是第一次,打包带走的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给我和书照的留念。

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候,我就觉得没必要照了,也就免照了。总共大约是2000余册,我也没有去计算,三次的捐书证书也没有用心去了解,我们两个十分高兴的事儿,就是为这些书,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图书馆的一位领导给我们打电话,说是要等报纸宣传一下,被我们婉言拒绝了。

以下的几个照片,多数是自己现在要学,要用的画册。

我还留下了象天龙八部,启功的作品,泰山石刻,还有一些碑帖。还有周易,黄帝内经,黄帝难经,了凡四训等等这些书,用它们陪伴我们的老年生活就可以啦!

如果有一天,我们两个都发觉自己连这些书都读不动的时候,也许会再捐出去。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