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六十五岁,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但我为什么经常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正文

我六十五岁,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但我为什么经常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 山下佬山下佬
  • 2023-03-25
  • 25
  • 共15人回复
研语涵
「研语涵 」发表看法
2023-03-27

我是1955年生人,我一直在农村生活。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加入了农村生产队,成了一名农村社员,1978年恢复高考,我没有参加,学了农村木匠手艺,连农活带木匠活一干就是几十年,对了我还在生产队当过几年会计。

我是1979娶的老婆,为了要生个儿子,老婆一溜气生了三个姑娘,生第四个才生了儿子。为了一家六口人的生活,我辛辛苦苦忙了一辈子。这些年我家光是盖房子就盖了三次,1981年盖了两间小土房;1992年盖了三间砖平房;2012年又盖了三间半大瓦房,并且这次盖房子,所有的木匠活和瓦匠活,都是我和我儿子俩干的。瓦匠活不论是砌墙还是抹墙以及贴瓷砖全是我整的,我儿子给我当力工。

最近几年,也是年龄有点大了,干活有点力不从心了,2016年我开始练习写点东西,我的作品先后发表在《生活报》《长春日报》《速读》《老同志生活》《松原文艺》《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以及我们县内刊物《龙凤湖》《小城故事》《映山红》。在文学大赛中得过一个三等奖和一个优秀奖。

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也有点小自豪,在左邻右舍的眼中,也有几分小名气。可是自己也觉得不知足,有点后悔当初没有参加高考,还后悔以前没有练习写作,现在感觉很吃力,文字扔了几十年了,脑袋有点生锈不灵活了。我有时候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几十年不知不觉的,就这样走过来了,那又能怎么样?不承认自己老了不行,世上三百六十行总得要有人干吧?也许这就是命运,人人都想攀高,可是有的机遇一生就一次,错过了永远不会有第二次,人生又不能返老还童,人老了乐意回忆,这是必然的。

现在不论是后悔也好,还是悲伤也罢,一切都不重要了,想开点儿,有个好身体多活几年,这才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应该面对的大事。(图片为作者本人)

张永年
「张永年 」发表看法
2023-03-31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曾经对故乡的一位县长说:我愿意用我一半的小说,换你的县长职位。

尽管那时候莫言已经著作等身,誉满中国!

但是那位县长说:别说用你一半的小说,就是用你全部的小说,也换不来一个县长,顶多换给你一个村长。

可见,在中国人眼里,所谓的成功,自古以来就是学而优则仕。

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只不过是不能入仕,退而求其次,而聊以自慰的迫不得已。

之所以老先生感慨自己六十五岁,业已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而经常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其真实原因皆出于此。

向使你老入仕于今朝,哪怕混一处级干部而退休,也断不至于有一事无成之感。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天下熙攘,多在名利;坐看云起,知足常乐。

班门小子,不揣浅陋。

恕罪!

中心825911
「中心825911 」发表看法
2023-04-01

您出版长篇小说和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这已经当了作家啦,让人羡慕不已啊,怎么是一事无成呢?我在头条上拟条对联,答条悟空问答,能被编辑将此答题推上头条首页,或受到友友们称赞几句也能高兴一阵子。您是不是暂停小说创作,到头条这个大众百姓平台来和友友们玩一玩,来体现人生价值收获快乐呢?

张春龙
「张春龙 」发表看法
2023-04-01

文友六十五岁,我六十八岁。文友出版过文学作品,我出版过社科作品。在心灵感受上,文友觉得一事无成,我觉得已经尽力而为了。觉得一事无成,有可能书籍发行不理想。觉得尽力而为,是自已只有这点能耐了。但无论觉得如何,已经做了,就无怨无悔了!

文章之事,生时死后都很难说。就文学方面来说,我国《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老来贫病交加而亡。曹雪芹还未写完《石头记》就过早地走了。他们都不会想到自已的作品在后世成为名著。如果文友的小说能走红也亦未可知。至于我的作品,无论如何由华文出版社于2019年5月出版的《生活鸣》(1298千字)一书总算问世,在当今,又有几位作者肯下功夫用百余万文字表达生活呢?

所以,我建言文友要信心满满,不要悲这忧那。

北京汪再兴
「北京汪再兴 」发表看法
2023-04-02

知足常乐

个人以为,主要是题主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1、何谓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出自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意思是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更多的用于贬义的语境。

题主用在这里,当然是自谦了,当然的当然,在自谦之余,还有点小小的自豪的意思,题主六十五岁,且不说还在其它方面有什么成就,仅以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这些成就而论,就已经非常有成就了。但是,为什么题主还会经常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呢?还是以写小说为例,也许在题主眼中,写小说的成,不仅仅是能出版,能发表,还要能获茅奖鲁奖家喻户晓,最好是诺贝尔奖,举世闻名不说,还能得六百多万的奖金,最好的最好,还能进入语文课本,流传千秋万世。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厨师不是好士兵”,既然在写小说了,当然想写好,且写得越好越妙!只有这样,才能叫成。否则,就要以偏盖全,就是一事无成,甚至否定自己的一切。要是这样的话,未免太偏激了,也未免活得太累了。

2、什么才叫成?

而我所理解的成,不是这样的。

我认为,人的一生,能体现为成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人一出生就是成,最起码是父母的成,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世界又多了个伟大的生命。再比如,人能活下来就是成,生命何其脆弱,即使有吃有喝,没病没痛,但要活下来也是不容易的,走在街上,你不招谁惹谁,也保不定飞来横祸而让生命止于一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题主都六十五岁了,在古代,堪堪的就算是长寿了,还不能算成,在古人眼里,不说伟大,也许都能算得上是奇迹了!再比如,活了六十五岁,就算是一般的工作,不管是务农还是务工,都或多或少地为祖国的强大、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贡献,而这贡献,算多大的成,都不过份。何况题主还发表出版过小说,为建设社会主义或人类的精神文明添过砖加过瓦,那成就就更大了。如果这样都说一事无成的话,那还让我们这些没发表出版过小说的人怎么活呢。

所以,老子才会在《道德经》里提倡:“知足常乐”,如果既得陇复望蜀,欲望永无止境,则是自找其苦,真的何苦。总之,什么有成无成的,不过是“人苦于不知足”而已!

安德烈一一唐
「安德烈一一唐 」发表看法
2023-03-27

原创

现在出书的人很多。编辑部觉得好的,会给出版。觉得不行的出也可以,但必须自己掏钱出书。

虽然出书的人多,但真正成功的作品並不多。就算是有几部好书,又有几个人去看。

所以现在写书,成就感并不突出。所以给人一种一事无成的感觉。

我个人也是走过65岁的人,我想我们这个年岁的人,还是把事看谈点为好。

如果你又不是指望出书生活,就不必太在意。用不着自寻烦脑,拿着退休工资快快乐乐的生活最好。

比如我现在在头条写问答,发视频。都干了几年了,成就还不如干几个月的新手。如去较勁还不自己把自己气死!这不就是闲来无事玩玩而已吗。

有很多事,其实也就不是什么事。想当年为评将选帅,一些老前辈心里有些不爽。可刘伯承元帅却说那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事吗!什么事都能放下的人,别人还真拿自已没办法。

原来出了一些好书,是以前我们辉煌过。但不代表一定会永远辉煌下去。此一时,彼一时。好汉不提当年勇,学生做了自己的领导也完全正常。反正我退休了,以前的名利场都与自己无关了。还是好好生活,多拿退休金实际。

雄哥14505
「雄哥14505 」发表看法
2023-03-27

一夜思量千条路,凌晨还要磨豆腐。

别想太多自寻烦恼。该干嘛干嘛,尽量自找乐趣,充实自巳生活。如:可把自已小说里精彩片断,发在网上,与网友共享。也可看书看影视丰富生活,还可与子孙享天伦之乐。

过去成绩再大(书出版再多),只能说明过去努力过。至于成就多大,还是″一事无成“,那是别人的评价。要看今朝,活得精彩,才更有意义

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 」发表看法
2023-03-26

题主对个人的要求标准也太高了,本博是一个和您年龄相妨的人,与您相比就自惭形秽,不值一提了。

应该说本博与题主的经历差不多,都是经历过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还有六十年代中所开始的十年文革。名义上、时间上应该都是高中毕业生,所受教育程度大差不离。

为什么您曾“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还对自己不满意?这“自己一事无成”又是从何谈起?

假如您是一个出生于农村的人,当过人民公社社员,跟着父辈学会了种地,应该是门里摔倒在门外边,还是门里出身的人。这一事应该是成功的。

假如您是一个出生于城里的人,先上学后下乡,这知青的头衔也是资本,知青下乡算工龄,即是退休以后仍然还在发挥着作用,这二事也是成功的。

假如您参加工作以后,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创作文学作品,并且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应该说成就不凡,这三事更是大大的成功。

题主是不是过于慊虚了?要知道,慊虚过度也就变成了骄傲。不过题主有骄傲的资本,能够出版长篇小说就是了不起的事成。

人啊,人比人气死人!本博也是六十多岁的人,没有退休之前,除了上班就是下班,为的是挣几个碎银子用以养家糊口,这算不算一事无成?

回忆过往,应该说本博书也没少读,断断续续受正规教育也有十四五年,到头来也就是一个大专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活也没少干,既无受过奖励,也无受过任何处分,就是一个寻常人。

唉。人到暮年,遇事还是要想开点,人生在世几十年,有没有对自己满意的时候?总感觉“自己一事无成”这种“觉得”是要不得的,问题的关键是年龄不饶人。(2020/08/31)

遥山清风明月
「遥山清风明月 」发表看法
2023-03-29

我也是一个痴心不改的文学迷,上小学时,我就囫囵吞枣读了几十部大部头,喜欢听书、听故事,暑假时,听书入了迷,每天早饭后就到七八里路外的集上听书,散场后别人都走了,我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久久不愿离去。

读书多了,作文自然就好,每每老师把我的作文做为范文在班上读时,我就会有一种自豪感。

初中时,读的书就更多了,隐隐约约做起了作家梦。初二那年暑假,我瞒着家人和学校,在村里写了一封介绍信,偷偷去参加中考,结果考取了一所中师。一个伙伴说,你初中还没有毕业,干嘛不等明年去考高中,将来读大学?我听了他的意见,又回到学校读初三。

令我想不到的是,学校发生了一件案子,惊动了公安局,我被人污陷遭到了处分。原先定案是批评教育,可是被人暗箱操作,却被开除学籍。等到平反时,一切机会都错过了。

八十年代初,各类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又把我的作家梦唤醒了,在报上看见南京文学讲习所招生涵授班,我立即报了名,并且按规定交了一篇作品,很快,文讲所一个叫公明的老师,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不但对我的习作给予充分肯定,连所有错别字都给予一一订正。这一下,更激起了我的写作热情。

后来,一个亲戚给我介绍了一个业余作家,他叫李怀埙,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他在全国各地省一级文学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文学评论文章。我慕名找到了他,他看了我的习作之后,留我在他那住下,提出了修改意见,我连夜进行修改,他看了修改后的文稿十分满意,后来这篇小说得以发表。

就在这时候,公社的党委书记找到我,让我担仼生产队长,当时,家里人都不同意,甚至连中饭也没有做,因为当时我有更好的选择。在矛盾中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因为我想带领乡亲共同富裕。

一年之后,生产队大变样,人均分配翻了几倍,紧接着分田到户,我被选为第一仼村委会主任。为了改变村里面貌,我带人去苏南学习,创办了村办企业,就这样,我的生命轨迹发生了彻底改变,炽热的作家梦,也只好束之高阁。

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创办了一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我在乡下经营一个小企业,本想干二年就停下来,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谁知,命运一下子把我推进了深渊。

前些年,儿子的公司因为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倒闭了,欠下了累累的债务,凑巧的是,上小学的孙子在学校意外身亡。现在回忆起来,心痛的还在颤抖。

就在这时候,一种压抑在心中几十年的创作欲望,就像突然爆发的火山,一下子迸发出来,身不由己的拿起了笔。思绪泼泼洒洒留在稿纸上:

掀开我的天灵盖,里面全是愁浆,脱下衣服洗,渗出的全是苦水。

环顾四周,我剩下的还有一个能思考的脑袋,还有一只能拿动笔的手,谁说我一无所有?我还拥有别人没有的坎坷经历,还有那把我砸醒了的苦难,这就够了、足够了!……

短短一个月时间,我用了几十支圆珠笔芯,和一摞又一摞的稿纸。后来有个亲戚问我,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和心态,在那种情况下,你是如何写下去的?我说,我也不知道,只觉得好多东西堵在心口,不吐不快。也有人说我精神失常了,向我投来怜悯而又怪怪的目光。

对于这些,我并不在乎,可是,我的身体出问题,我原本就高度近视,长期伏案写作,双目几近失明了,女儿带我去找专家看,专家说:网视膜黄斑病变,很难医治,不要看电视,不要看书,否则,有失明危险。

离开医院,我的心凉了,不能看书,不能写作,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医生的话又不能不听。当你改变不了外界时,唯一的办法是改变自己。于是,我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不能看书,我就听书,为了恢复视力,我开始了晨练,沿着河边小路,在晨曦的曙光中,眺望着灿烂的朝霞,看着那绿色的庄稼,一时间心旷神怡。渐渐的视力有所改善。与此同时,我听了几十部史书和精典名著,好像读了几年大学。

有人建议我用电脑写作,这对于我来说,又是一个挑战。让一个年过花甲,不懂外文,甚至连拼音都不会的老人,用电脑写作,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是,我决定挑战自己,一个月之后,竟然在屏幕上写下了几万字,这令我心喜若狂。

我把书稿打印下来,托人给一个一级作家看,很快,他给我打来电话,并且提出了修改意见。这还意犹未尽,又给我连续写了几封信,鼓励我坚持下去。

正在我集中精力创作时,电脑因为受潮报废了,连U盘也无法修复,这可是我二年多的心血,电脑里存有我一百多万字的书稿!不过,这个打击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苦难已经给了我一个心脏坚硬的外壳。我重新买了一个二手电脑,再一次

开始了写作。

题主说,自己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还是感到一事无成。我不知道你所谓的一事无成指的是什么。我以为,人的一生中,有好多东西是自己无法决定的,当你回首往事时,唯一给你留下的,是你的经历。诸葛亮说的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的一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是,谁又能说,诸葛亮一事无成呢?

至于写作,远的不说,就是现代还活着的知名作家,可谓多如牛毛,出版的作品,更是汗牛充栋。但是,能够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那样流传下来的,又能有多少呢?名家尚且如此,何况一般人呢?

我还是那句话,你努力了,奋斗了,留下了和别人不同的经历,这就足够了!

紫荆花开艳丽芬芳
「紫荆花开艳丽芬芳 」发表看法
2023-03-29

我也是60后,去年退休。我从小爱好文学,出过书,获得很多奖。在全国文学大赛上获得过金银铜奖一百多项。发表文学作品二三十万字。现在仍然坚持创作。疫情期间,我写的微电影《不想说再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虽然,现在的思维不如年轻时敏锐,头脑还算灵光。只要不傻,就能写文章。不管发表与否,当个乐趣,也比打麻将强。

现在这个年龄不能说一事无成,应该满足自己的成绩。自己努力了,就不是浪费。

人老了都爱回忆过去,爱后悔,这很正常。但过去的毕竟过去了,人生不能重走。所以,我们还得往前看。锻炼身体,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有幸福的晚年。

虽然觉得自己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能把自己晚年生活过好,不给儿女添麻烦。自强自立,让自己每天开心快乐,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情绪对人身体很重要,每天高兴,身体也健康。每天压抑,久而久之,身体会出问题。因为自身的情绪问题伤害自己身体得不偿失。

我们不求名垂千古,只求一生健康平安,这就足够了。知足者常乐。

我现在就是这个心态,能写便坚持写点,不能写就自己去找乐。能锻炼,每天坚持锻炼,走路跳舞打太极拳,每样都能身心愉悦。

吟啸徐行w
「吟啸徐行w 」发表看法
2023-03-28

什么是一事无成?什么是一事有成?

现代人的眼光往往是:升官或发财。

你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它们,即不能使你升官,也不能使你发财。

. 再说,现实中,谁会把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当一回事。对写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的作者,更没有像几十年前那样敬佩!

没升官,没发财,没人敬佩,能不觉得一事无成吗?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什么一事无成,还是一事有成,都是过眼云烟。

不负天,不负地,不负卿,人的一生,尽力就好!

宋家二哥
「宋家二哥 」发表看法
2023-04-01

拥有这样的成就,在一般人看来,是很不错的 。 你对自己要求过高,这说明你有上进心,并不满足于现状,这点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 ,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我曾记得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 一文中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能创造辉煌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人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为社会贡献力量 。贡献多少,我们姑且不去评价 ,只要不给社会添乱 ,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就很不错了 。

我认为 ,只要处心无愧 ,不给国家单位造成损失 ,做人、做事上对得起父母 ,中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下对得起孩子,不给下一代造成恶劣的影响 ,即使碌碌无为 ,也算人生的赢家 。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如果你有那个能力,为社会、为人民多做点贡献 ,当然是好事 。如果没有那个能力 ,各扫门前雪,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 。

一波龙俊康Ljk
「一波龙俊康Ljk 」发表看法
2023-03-27

你过谦了,每一位曾经的学生,在所学过的美好诗文,故事中。都做过哪怕是短瞬一刻的文学梦。这是人类向往美好与真实情感的本能所至。人生一世,钱财地位,成功,失败都是浮云,只有留下的文字,有如苍穹的恒星永远闪耀。当然也不是每一人通过不懈努力就能达到文学的理想目标。只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感恩生活,不为浮云,留下真实的文字点滴,就足以欣慰满足了!不妨想一想,张若虚一首孤篇压全唐。哪里有自己的一丝影子?!

一强90594460
「一强90594460 」发表看法
2023-03-25

一个人不固步自封,不骄傲自满是值得称颂的。你出版过长篇小说,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足证你是个有所成就的作家,起码说得到出版,发行单位的认可。这点也实属不易。或许你是进一步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成为畅销书,成为xxx获奖作品。但未能遂愿,固而你才产生自已一事无成自责感觉。人生生活态度犹如品茶,拿得起,放得下。有些事需看淡,看开了,这样豁达了,心方可不累,即可神清气爽,以利身心健康,知足常乐也!

知足常乐6970408560
「知足常乐6970408560 」发表看法
2023-03-31

[大笑] 同样。我今年66岁,曾出版过三部英语专著,近百万字(都是国家正规出版社的)。翻译发表文学作品若干,当时自觉飘飘然[大笑],可是过后,发现这并没有使自己如何高人一头,也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时间长了,一切“飘飘然”都回归原地。(当然,偶尔可以作为吹吹的资本[呲牙])。现在感觉仍是一个最普通社会分子。感觉不错![大笑]下面有朋友发评论:问题是书是畅销书吗?赚到钱了没!我回答:依你标准,稍有“盈利”。专业书籍,销量远逊《圣经》[酷拽]。 不知这位朋友解除疑惑没有?[大笑]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