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的人最有说服力,用我们的实际举例说明吧。
我家阳台上有一根晾衣绳,是用我的宽背包带做的,我在部队放了五年,除了紧急集合和拉练时用用外,平时其实很少用,算是很新的了。回来后,被我妈拿去做晾衣绳,在阳台上放了13年,到今天还在用。阳台上有时又阳光,晾衣服时会有水,就是日晒水渍(当然比纯粹露天情况下少很多)的这13年里,背包带依然如故,只是稍微有点变黄变旧。
再说被子,被子也是用了五年,被面早已从绿色变成了白色(用84泡过,从部队出来的人都知道原因以及操作方法),但被芯,也就是棉絮,依然和新发下来的时候一样,没有变形,甚至还是新亮新亮。被子不厚,但很保暖。只不过,我的被子后来不知道去了哪里。
还有棉袄和棉裤棉帽,在部队基本不穿,所以回来的时候也基本上都是全新。有些送给别人的,看着他们穿,那真的是穿不坏,迷彩服要差一些。记得离开部队时,把衣服都带回来了,回家当天在家门口拆箱,除留一套做纪念外,全送人了。我们农村干活的人,喜欢这些衣服,就是因为质量好,特别耐穿。
图源网络,如侵即删。
谢谢《今日头条》推荐邀答!
军人肩负着防御外敌服务人民的特殊使命,多半驻守在不同的边海防艰苦地区,承担不同的岗位任务。因此,部队配发给官兵的被服比较地方而言,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是制作的专业性。部队旅团以上有专门的军需部门,战区有专门的联勤保障机构,总部有专门设计研究被装的研究所,全国有N家军工企业专门承担着生产任务,由过去简单的确卡的确良到如今07式系列被服,每一处装饰都是经过严格选料设计,每一位官兵的制服都是量身定做,确保穿着合体。 二是着装的规范性。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亲令》对被服的穿着使用有着严格细致的军容风纪规定,一年四季何时换装、一天学训着什么装,从里到外、从头到脚包括袜子颜色都有统一的着装要求,力求整齐划一、彰显军威国威,堪称不是名牌品牌的“王牌”。 三是保障的多样性。被装必须符合作战训练要求,同时要保障边海防和高原高寒地区、丛林地带、水下空中等严酷环境条件下的不同需要。所以除了礼服常服讲究美观、庄严外,其作训服更要注重各军兵种各防区履职的需要,力求穿着简便,用料科学,保障有效。 四是穿着的时效性。军服必须讲究整洁美观,不影响战斗力的发挥。除了战时遂行战斗的残酷性和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特殊性外,平时着装不能破旧不堪。根据驻防地区与任务和使用频率及运动强度的不同,各种被服鞋帽都有严格的使用年限和不同的标准规定,从而确保部队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军用被服的质量和功能己经超过了民用的所谓“上等品”。虽然民用服装款式时尚、用料考究、穿着舒适且价格不菲,但比其军用被服在耐磨耐撕耐寒耐高温、易洗易遂行作战训练的防护功能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作为一个伪军迷来试着说说个人看法,部队的用品其实可以跟劳保用品画等号,根据个人的知识储备情况重点说说迷彩服,我不知道你所说的上等品是个什么标准,但是我觉得,只能算个做工比较好的或者说有一定功能性的劳保用品,还是说迷彩服,圈里叫它尼龙,尼龙是啥?塑料!就是棉跟各种尼龙混纺的东西,补充一下哈,说他是劳保品没有不尊重人民子弟兵的意思,仅仅说衣服本身而已哈,至于衣服布料到底是纯棉好还是怎么好,咱们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个标准就是价格,只有买错没有卖错的……再来说说这衣服的其他的,比如做工,因为是军需物资,普通的东西出场都有基本的标准,军需一样,或许更高,所以做工一定或者说绝对很牛皮,另外一个值得夸奖的就是它的功能性,耐操,比如普通衣服粘了什么油,什么树脂很难洗,对迷彩服而已简单的一批,洗衣粉一泡,清水一散,干净了……当然由于个人有亲戚退伍,所以有幸获得了一套,日常穿个5年了,没破……所以,总而言之,只能叫质量好,不能说上等品……
凡是部队出品,绝对精品!至于是不是上品我不知道,只知道部队发的东西都特别耐用,而且还特别实用。
新兵刚入伍时,给发了一条毛毯,就是夏天盖的那种薄薄的毯子。冬天北方天气冷,晚上睡觉,我都是把它铺下面,十分保暖。夏天热时开空调,就用它裹着自己睡,十分的惬意。这条毛毯陪伴了我整个军旅生涯的12年,从北到南,从东往西,它也因此破了许多洞。尽管也发过新的毛毯,但我仍然舍不得换掉它。如今我已经退役,这条毛毯也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回来后,我把它洗洗晒干,郑重的保存了起来。看着上面一个一个的破洞,也是美好的回忆。
部队因其特殊性,对军用物资有极高的要求。无论是舒适性,还是耐用性,都要以方便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为主。所以,军用物资注定比民用物资实用的多。比如上个世纪满大街的军大衣和解放鞋。还有现在的新式迷彩和作训鞋,不仅美观大方,关键十分耐用。
军用物资为士兵服务,士兵为战争而生。被装作为军用物资的大头,体现的不仅仅是人民解放军的形象,还体现出士兵的尊严与精气神。尽管军装不如那些国际大牌之类的服装奢侈,但这世界上,绝对没有任何一件衣服比军装更贵重。因为穿上它就意味着奉献与担当。
潮涨潮落、花落花开,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人民解放军向前进的步伐。我们选择,我们无悔!
我是名退役军人,对部队配发的衣服用品很有好感,部队配发的衣服都是根据兵种的需求定做而且都是有着科学性的制作,比如空军的衣服就不能纽扣,一个纽扣脱落就可能把机器损坏,发生事故,海军的服装就就不能有领子,因为海军在出海时军舰的摇摆领子刺激喉咙容易晕船,帽子的飘带是辨别风向,上衣就必须要扎在腰带里,因为上下甲板都是人孔,不扎在腰带里容易挂住那,水兵帽子为什么没有帽遮,因为船上都是精密仪器,在做战时不易贴近仪器,还有可能对仪器的损坏,指挥员的帽子就有帽遮了,陆军在陆地上必须要穿迷彩服,在山林做战不容易被敌人发展,而且在质量上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都有着不同意义的说法,并不是单纯的结实耐穿。
部队里配发的物品不一定都是上等品。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部队用品的话题。
所谓“部队配发的生活用品”指的是军需品,是军用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说被服、鞋帽、袜子、内衣裤等等。
在过去,我国军队配发的军需品由专门设立的研发部门进行立项研发,经专业实验、上级审批、部队试用后定型,并将设计图纸交给专门的军工企业批量生产。
最典型的代表是时至今日仍在大批量生产的“解放鞋”,“解放鞋”的正式型号叫做“50年式胶底鞋”。
由于朝鲜战争迫在眉睫,该型军鞋直接以日军胶底鞋为设计蓝本,于1950年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它采用天然橡胶做鞋底,帆布做面料。
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穿着轻便,十分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需求,50式“解放鞋”一直服役至2004年,在我军装备制式化、制度正规化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图为时装秀上模特展示的改款解放鞋,它引领了两个时代的潮流,必须是上等品。
50式“解放鞋”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仅造型颇显土气,而且算不上好穿,但是放在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个时间段里,它绝对是受到国内外几亿人共同认可的品牌,试问当下还有什么样的鞋子能够达到这样的普遍认可高度?
除了解放鞋以外,军大衣、军被、军挎包、军用水壶、军用干粮等等,都是当时高质量、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也就是题主所说的的“上等品”。
转眼来到80年代,我国开始学习国外搞市场经济,计划经济逐渐成为历史。军需品不再按照以前的专门设计、专门立项、专门定型、专门生产模式来为部队提供,而是通过招标采购。
这样的转变让许多军工企业一时间难以适应,因为按照以前的“专门”模式进行生产的产品不管好不好,军队都必须采购,因此生产工艺逐渐落后,质量参差不齐。
比如说军用汽车、摩托车、装甲车、飞机、枪械等装备,由于受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封锁,军队很难通过采购得到,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向军工企业大批量采购。
武器装备尚且如此,服装、被子、鞋子等生活用品就更不用说了,最典型的代表还是解放鞋,在两山轮战开始之前,士兵们新领鞋子在战前训练期间就开始出现破损。
下图为国产的某豹汽车,它是转型军工企业粗制滥造的代表,以前在生产军用产品时,不管品质好坏,军队都必须采购,市场化以后就原形毕露了,市场不会为粗制滥造埋单。
绝对的刚需造成了军工企业粗制滥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军队只能加快军需品招标采购改革步伐,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品一律以军队制定的标准公开招标,只有符合要求的产品才能成为军需品。
这导致了许多军工企业被迫转型,开始生产民用品,然而长期的温床式的计划经济思想始终难以摒弃,这些转型的军工企业粗制滥造的毛病就是改不过来,总觉得市场还像军队那样惯着他们,怎么生产都会有人埋单,结果就是大量军工企业倒闭。
军需品供求市场化的成功改革再次将军需品推到了“上等平”的水平,中标企业必须按照军队的要求提供产品,否则就会失去订单。
随着国家不断发展,随着生活用品这样的军需品供求市场化,武器装备的供求也开始尝试市场化改革,届时我军不但生活用品是上等品,武器装备也必然跟上一个台阶,开始出精品了。
下图为反恐特警学院正在测试新型冲锋枪,这些冲锋枪全部由民企自行研发生产,市场化是“上等品”问世的基本条件。
之前老公发的陆战靴在家里闲置几双,想着送舅舅一双,我老公听到他说:“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这鞋送给舅舅日常穿的话能把舅舅送走[捂脸][捂脸][捂脸]”知道老公说的是句玩笑话,侧面反应出鞋子质量好皮实耐造,就是不清楚舅舅听到还敢不敢要这鞋[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
部队配发的各种军用品都是专门的军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从原料到制作工艺都是上等的。本身从设计角度都是反复思考在试用过程总结之后才定形产品投入使用。我本人在部队服役期间曾经管理过个人装备,到过兵工企业参观和考察过他们的生产过程。如个人装备的原材料基本都是一等棉加其他材料而混成,即奈用又在训练场上适用起到保护作用。跑跳绝不会开裤档掉扣的事情。我转业时候带了十双袜子????两床被子,袜子穿了十多年,被子如今还在继续使用。只是布面退了颜色而棉花如毛毯一样没有破洞。纯牛皮军用皮鞋从二接头到后来的三接头,可穿八年没有任何问题。在我的家中随处可见到当年的军用品,虽然绝大部份都不用了,但是我对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还是让他们享受很高的待遇,如毛尼大衣等物品已经占领一个衣柜几十年。[大笑][大笑]其他的东西被亲戚朋友拿走穿用如今说起还赞不绝口。(此图片来自网络,我的老屋有同样的成色实物)
实话实说,我个人觉得部队里配发的衣服,一般都是作训服两套,现在不知道几套,作训服质量非常棒,怎么折腾都没事,带军训的时候,学生穿的有的稍微幅度一大就开口了。
被子,我发的被子,自己打开后发现是黑心棉[捂脸]。
鞋子如果平时穿还行,要是阅兵走正步那就很费鞋子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部队的脸盆
能端水,能洗脸,关键时刻还能装石头装大粪,高温烫变形,过一会直接能按回原型,就是牛。
作为一名老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亲身体会和观点 。
首先我可以确定地说,部队配发的生活用品,衣服,被子,鞋子什么的,绝对是上等品,质量绝对是一流的 。
部队的军需物资 是服务于部队军事训练和未来战争的。记得1999年在西安武警工程大学上军校时 ,部队为学员配发的黑皮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接头 ,质量好,透气性强,我们穿了三年还穿不烂 。
在军校期间,三接头黑皮鞋不仅日常生活中穿,队列训练也穿,就是穿不烂 ,深受基层部队官兵的好评和喜爱。
部队的军需物资是由特定的军工厂生产的,给官兵们平常发的被子,帽子,衣服,鞋子,袜子,内衣,等等 ,首先从原材料的采购上应该都是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百里挑一 。
平常这些军需物资都会生产样品,样品而且要在部队经过一定的试用期 ,符合官兵日常训练和实战需要 ,检验合格以后方才投入生产使用 ,然后才给部队官兵配发 。
部队官兵平常用的被子,衣服,鞋子,帽子,作训服 等等这些生活用品和训练物资 ,一定是贴近官兵生活需要,贴近部队训练需要,贴匠部队实战需要 。
在我的印象当中,部队给我配发的袜子从来就没有穿烂过,不论是训练还是生活,经常穿就是穿不烂 ,质量就是一个字,好 !
部队的这些物资的质量好坏事关部队的战斗力能否提高 ,事关部队未来信息化条件下能否打赢未来战争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提高部队军需物资质量就是提高部队战斗力 ,后勤保障有力,部队才能真正拉得出,跟得上,打得赢 ,捍卫国家利益 ,做祖国的钢铁长城 。
关注点赞和转发@游走在笔尖上的舞者,就相关话题和观点进行探讨和交流,共享阳光,共担风雨 。
我是八二年的兵,在新疆当的兵。那时部队条件和现在部队相比,天壤之别,但军人的天职最一样的,忠诚党,忠诚祖国,忠诚人民。记得我们那时在部队上的生活一般,馒头,玉米糊糊,白茶萝卜饨纯吃,一个班十二个人,就那么点菜,还是孤角菜,吃肉像打牙祭。条件再苦,我们心里是热的,精神是昂昂的,一月十二块钱津贴费,我省了一年买了块上海牌手表。那时能带块手表在手腕上,回家探亲洋盘着呢。
到现在我家里都有当兵时的生活物品,的确良绿军装和帽徽领章都是崭新的,像宝贝一样珍藏在柜里。棉袄棉裤,我还有两套,冬天穿上特暖和,不时鬓但时惠,上了岁数穿上最踏实。那根陈色以旧皱皮斑斑的牛皮裤带,我拴了几十年,前年才在儿子的劝说下换了一根新裤带,旧的保存了起来,如果继续使用,我想拴到我生命结束也拴不断。还有水壶,口缸,被子到现在我都还在使用,总有一种感情难舍。那床军被,被套早已经洗得发白,但棉被一点没有改变温存,虽然薄而实在,可能今天的被子难攀比。特别是打被包的绳子,那结实劲十头牛都难拉断,在家里用处大。这双大头鞋,我封闭在哪里,等我老了穿,这双一尘不染的军用胶鞋,也封闭在这里,等我老了穿上,寻找回忆。还有这件羊皮大衣,一直陪伴着我熬过冬天。当过兵的人,家里都有绿色的宝藏和难忘的军营故事。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部队上发的任何物品都是货真价实的上等品,优质品。部队是国家的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军人是部队的坚强柱石。物资是部队打胜仗的必须保障,所以,部队上的一切物资和军人的一切生活用品都是上等的,无可质疑。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认为这个问题我还是有资格回答的。
首先部队配发的物品(包含军装,被装,背包等)质量要明显高于民用物品,物品都是由军用被装厂或指定的专门厂家进行生产,部队安排军代表驻厂进行监督生产,标准一般高于行业标准。
虽说绝大多数被装质量会很高(我的一床军被从2006年发放,每年都会用,至今除了颜色洗淡了,还没破),但也不排除会有厂家生产的不合格品流入部队。我服役期间就遇到过两起,都是刚当新兵时。一起是发的大头皮鞋,穿了没一周,鞋底和鞋面就分开了。另外一起是发的冬季常服,有好多战友在训练时胳肢窝的地方都开线了(如果在地方上很正常,在部队里出现批量就是问题了)。出现问题后,新兵营及时报告给了基地(我们是一个基地所有的新兵一起集训),当天军需部门就派人下来调查,第二日就送来新的军装把有问题的换走退回。据听说生产厂家被罚了一比不小数目的罚款,还被取消了供应资格,军代表也被处分。
但是这种出现问题的几率一般比较小,绝大多数物品的质量要明显高于民用品。因为军人担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给他们最好的是应该的(但是个人感觉,现在的军用品质量不入以前)
常见的部队配发的生活用品包括,衣服、被褥、洗漱用品等,可以说这些物品的质量绝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闲话少说,一起来看几个标志性的部队用品。
军大衣。军大衣可谓最经典的军用品了,从55式军大衣开始到87式军大衣,军大衣虽然经历了不少改动,但是整体样式没变,依然是经典样式。可以说上至明星大佬,下至平民百姓,军大衣都可以穿在身上。军大衣不仅仅是一件大衣,很多事后它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军大衣不仅质量好,而且样式也不过时,就是当今社会,只要是天气转冷,依然能看到穿着军大衣骑摩托车的人。据说在美国一件中国军大衣的价格要3000千多美元,因为他们喜欢军大衣的样式。
迷彩服。从87式丛林迷彩到07式数码迷彩,丛林迷彩服其实就是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制式迷彩服,质量好,但是款式少。07式数码迷彩其实是一个系列,包括城市迷彩、林地迷彩、荒漠迷彩和海洋迷彩。07式迷彩款式新颖时尚,质量更加结实耐用。不但服役期间穿不坏,而且退役后还能接着穿。迷彩服以其款式时尚结实耐用的特点不光受到军人的喜爱,很多地方人员也对其青睐有加,尤其是工地上的务工人员。
黄脸盆。就是上图这个黄色的脸盆,被称作陆地最强神器。这个称号不是吹出来的,而是这个黄脸盆实至名归赢来的。这个黄脸盆可以洗脸洗脚,可以拔草浇菜,还可以盛汤包饺子。别看它只是个黄脸盆,但是质量绝对是你想象不到的,这个黄脸盆摔不烂,踩不坏,就是一个成年人蹲在上面,它也不会变形。
老解放胶鞋。1950年1月解放军总后勤部正式推出50式军服,其中就包括50式解放鞋。解放鞋的鞋底是橡胶的,但是鞋面是帆布的,整个鞋的颜色并不一样,比如鞋底是黑色,鞋帮是黄色,鞋面则是绿色,所以很多时候老解放也叫黄胶鞋。在那个时代黄胶鞋成为当时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鞋,不仅样式好看,而且质量耐穿。后来这款老解放被99式低腰作训鞋取代,如今已是07式作训鞋。无论是老解放还是后来的作训鞋,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实耐穿。在农田,在工地,很多人的脚上就穿着这样的鞋。
部队里配发的生活用品都是上等财质的,无论是衣服,被子,鞋子,军用盆,水壶,等等。
记得在军需库买了2双军靴,那质量,穿了好长时间不变型,价格就更不用说了,家就住这里。用的碗那行军盆野外多用,几十年不变样,质量上剩。
部队用的东西都是专供专用,统一配发,都是一流的上等的财质用料。
七十年代,我在附近的部队驻地干了三年的木工。在这三年里,我除了干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村里那些从部队复员回来的退伍兵们换鞋、换衣服,就是以旧换好一些的旧,
那时候,我这项“业务”熟到什么程度?只要一问你是那年的兵,就知道你今年什么服装,什么鞋该换了。
而我的任务就是找这些战士,把他们该换的衣服鞋中品相好的,用村里这些复员兵干农活穿烂了的军服,从他们手里换过来,给这些复员兵们继续穿。
我是乐得给这些复员兵换衣服换鞋的。那年代不像现在,穿着方面是很困难的。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当我给他们换到一双好鞋或一件好衣服时,看着他们感激的表情和发自内心的满足,我就很有成就感,似乎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记得那年,有一拨原驻防广西的部队调防到这边,因为广西天气暖和,很多战士冬天根本就不穿棉衣。就是那一年,我给村里七八个复员兵换的棉衣,还都是根本就没上身的新棉衣,把那些人乐的就像捡到了宝贝。
不得不说,部队的服装穿着就是舒服。尤其是棉服,随身保暖而又柔软,那塑料凉鞋,似乎永远也穿不坏。草绿色的的确良军服是所有男孩子的梦想,能弄一身穿在身上,那感觉胜过现在的一身名牌。
有过一段时间,小年青“抢军帽”在大城市里多有发生,公安曾专项打击,由此可见,当时军用品是如何受到人们的青睐。
不得不说,部队的战士真是太好了,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我找他们换衣服换鞋,他们都特别理解,非常热心。
看电视电影,很多场面都会看到领导干部披一件军大衣,风靡一时,几乎成标配。
本文由作者:用户2523291789 于 2023-04-23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84033411483623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