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体制内的你,有离开体制的勇气么?> 正文

体制内的你,有离开体制的勇气么?

这件事情我觉得因个体而异吧,绝大多数人应该都不太有勇气,但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做到,当然这一小部分人,有的混的很好,也有的人混的不如之前
  • 苏章深扒娱乐 苏章深扒娱乐
  • 2023-06-03
  • 28
  • 共14人回复
田埂走来
「田埂走来 」发表看法
2023-06-07

32周年工龄了,1990年当兵,2000年转业,从警也22周年了。

还没满30年工龄时,我就有了提前退休的想法,到了30周年那一刻,我高兴的一个晚上没睡着觉,为什么呢?因为我想到即使离开这个单位,我也有一份养老金了。

之前在看守所工作时看到有的同事因工作失误导致被处理丢饭碗,就在我眼前发生了,当时还没有纳入社保,被处理的两位同事之后只能去卖大米,没有任何收入。当时我在想,他们有一份劳保或者提前退休,也不至于这么悲惨。

现在对我来说,提前退休是最佳的想法,孩子还在上初中,需要人照顾,家里要有人烧锅做饭洗衣服等,妻子在法院工作,工作很忙,早出晚归,家里真的需要一个人来打理。还有就是父母都80多岁了,也需要陪伴、关心和照顾,再有自己的身体和精力也难以适应当前复杂繁重的警务任务,看着身边同事一个个因为劳累患上了癌症,更是让人心疼不已。

而自己多年就有作家梦,如果退下来,我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既能照顾好孩子,照顾好父母,照顾好家庭,又能发现自己的爱好,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提前退休损失的还是金钱,但钱是赚不完的,我想当收入满足了正常的衣食住行,或者说达到丰衣足食的时候,钱多钱少就不重要了,自由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身体好了,多活几年,多拿几年养老金,同样也不吃亏,大家说对不对?

沐宗慎
「沐宗慎 」发表看法
2023-06-10

说实在的,在体制内干了二十八年,裸辞的勇气是没有了,毕竟已经五十岁了。

我是72年的鼠,94年参加工作,公务员。在体制内先后换了五个单位,有行政机关,也有乡镇,也有参公事业单位,工作性质大致相似,都是为民服务;我也由一般人员升职为股长、副科、正科,尽管我是一个小小的领导,但是我不敢辞职,因为我知道走向社会,没有我合适的岗位,只能干保安。

当然并不是我什么也干不了,而是社会上的私营企业,人家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工,这两点咱都不适合;搞管理咱倒是善长,可是你得从基层做起,熟悉企业的每一个流程和工序,这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你和老板关系一般,不等熟悉了业务,你就被pass了。

但是我一直有离开体制的想法,想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唯一的选择就是提前退休,到了三十年工龄,就申请提前退休,虽然退休工资少了不少,但是有总比没有强。

退休后我不准备去打工,不想再让人管了,受人管理可能受气,退休了讲的是开心,再受气划不来;我也不想去当保安,当保安挣的太少,还不自由;我计划干个小吃铺,因为我喜欢做小吃,而且我还能起早,我想退休后找个小区附近的小门店,早上炸油条、卖豆腐脑,雇一两个人,就早上营业,卖到上午十点,下午睡会儿,晚上把第二天的材料准备好。这样虽然辛苦,但是不欠账;如果味道不错,加上经济实惠,一般不会赔钱,就是挣多挣少的问题。

尽管有这个想法,还不知道两年后能不能实现,反正现在已经被边缘化了,没有什么主要工作了,抽时间把技术再好好练练,为将来从事小吃打好基础。

素老三
「素老三 」发表看法
2023-06-08

我身边有两个人,相继从体制内辞职离开。包括我自己,离开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姐姐是研究生毕业,应聘到大学当老师。那是1993年,姐姐一直在大学教学,她工作到2010年。

最后那几年,姐姐工作很痛苦。按理说,姐姐是大学老师,工资又高,家族里的亲戚都拿姐姐做榜样。姐姐怎么还痛苦呢?

我们家亲戚当时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说,要向你大姐学习,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将来到大学当老师,你就走出贫穷,走出小城,被人高看一眼了。

但是,谁也不知道,姐姐想辞职。辞职之前,姐姐跟我说过她的累,我没太当回事,觉得那么好的工作,别人求都求不来,你还要辞职?

姐姐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是我想象到的。她说教课不累,但人际关系,评职称很累。要打点各种关系,还要帮领导免费做很多工作。

领导申请了项目,就让姐姐查资料,写书,写完书之后,写上领导的名字,跟姐姐没有一点关系。

领导分配给姐姐的任务,姐姐必须得完成,要是不完成,工作就没法干。有时候姐姐忙不过来,在公司做小职员的姐夫,也经常帮着姐姐一起查资料。

熬了几年,再有书出版,终于能把姐姐的名字署在最后了。其实那都是姐姐和姐夫写的书。

但这时候,学校里评职称又变了规矩,姐姐之前做的一切努力,都没用了。没有背景,没有金钱,全靠自己打拼,这个时候,运气好,你就上去了。

如果运气不好,有人拨拉你一下,你不管多努力,都会被扒拉掉。

姐姐说,她那几年可能运气不好吧,每次评职称,都差点。她说如果差很多,她就放弃努力了,可是总差那么一点,领导每次又给她画大饼,让她下次再努力。

姐姐说,她就像牵线木偶,做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甚至是讨厌做的事,但为了生存得更好,不得不委屈自己。

她说我本来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去努力的,可我做的一切,我又都不喜欢,这是生活得好吗?

姐姐辞职前,没有告诉我的爸妈,如果告诉他们,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在我爸妈的眼里,大学老师那是无比美好的工作了,受人尊敬,工资还高,但他们不知道姐姐心里的苦。

姐姐辞职后,才回家跟爸妈说,爸妈上火了,担心姐姐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工作。

姐姐的小叔子是从事绘画的,小叔子一家去了国外。他做担保人,姐姐和姐夫都去了国外。

姐姐所有的学历,到了国外都是废纸一张,她无论想做什么工作,都要从头再来。但姐姐最不怕的就是学习,她是很刻苦的女人。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度过半生,今夜又走进风雨——”

姐姐寒窗苦读十年,大学四年,研究生又三年,43岁,她辞掉大学教室的职位,一个中年女人,又重新开始在异乡打拼。

姐姐说,工作虽然累,但我流的是汗水,不再是屈辱的泪水,我觉得辞职是值得的。

姐夫到了国外,也是从底层做起。他们一起努力,现在,买了独立的房子,有地下室,有车库,房前屋后都是花园,姐姐都种上了玫瑰。

玫瑰盛开之时,姐姐用剪子剪下一些,插在瓶子里,她拍了照片给我看,满园满屋的玫瑰,一定芬芳极了。

再说我的初中同学丽云。丽云比我小一岁,我当时因为在家里看护弟弟,上学晚,十岁才上学,同班同学大多比我小一岁。

我和丽云的关系非常好,好到我被她邀请到家里,一起去偷她爸爸书柜里的书。

她家仓房里有两个书柜,是那种装衣服的柜子,上面盖着盖,盖子能掀开一点,我们就用钳子,从柜子里往出夹书。

当时上初中,学习紧,家长已经不让我们读课外书了,但我和丽云总是偷着看书。我看的《射雕英雄传》,都是丽云爸爸买回来的书。

高中时,我和丽云又成了同学,后来,丽云考到我现在居住的小城的一所师范院校,我就在城市的各处游走,打各种零工。

丽云在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我们家乡的小城,在初中当语文老师。后来因为她业绩突出,就做了班主任。她做班主任,是从初一一直带到初三。

渐渐的,丽云的名气大了,因为她带的班级,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最多。

有一天,我堂姐给我打来电话,说:“小红啊,你是不是有个同学叫丽云,在三中当语文老师?”

我说:“是啊。”堂姐说:“她是明星老师,现在,我闺女在她的班级,你能不能跟她说上话,对我闺女多督促一下?”

这个太没问题了。我给丽云打去电话,丽云一听是我,很惊喜,说下课给我回电话。

丽云下课后,给我打来电话,我们叙了一会儿旧,我说请她帮忙,照顾我堂姐家的孩子。

她说:“太没问题了,这个我能做到。你堂姐家的孩子用功,用功就错不了,放心吧,肯定让她中考时成绩上去。”

隔了几天,堂姐给我打过电话,感谢我,说孩子回家说了,老师对她很好,让她好好学习。

堂姐这个女儿,后来考上重点高中,再后来考上大学,现在,大学毕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去年夏天,已经结婚。

还说我的同学丽云。丽云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别的班级学生可能就收到三四十人,她的班级学生达到七十人,学生的课桌都挤在讲台下。

她班级的学生在某一年,竟然全部考进重点高中,创造了三中的奇迹。

2007年,我当时自费出版了一本书,打算让丽云帮我卖书。我到了丽云的班级,看到她整堂课都坐在教室的后面,批改学生的作业。

教室的前面,讲课的是其他任课的老师。上课途中,有学生不遵守纪律,丽云就急忙起身,帮任课老师维持纪律。

有她在课堂上,同学们听课就认真多了。

丽云跟我说,每堂课她都跟着。学生就是一匹匹小野马,班主任抓紧,学生就抓紧。尤其初三,她就跟打仗一样,家里都顾不上,天天长在学校里,还要跟各个任课老师溜须,请人家多帮自己班级的学生补课。

我当时不是想让丽云帮忙卖书吗?丽云竟然把我的面子给卷了。她说:“学校有规定,老师不许跟学生推销书。”

我觉得丽云说得对,作为老师,不能违反规矩。我就把书拿回去了。

就是这么优秀的老师,但最后在学校里评不上职称,还受到其他老师的孤立。那时候,丽云还累病了,在住院期间,丽云想通了,决定辞职。

丽云辞职后,自己在小城里开了一个阅读辅导班,专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她的辅导班,一开始就人满为患。

等到我的大侄上初中的时候,我弟弟给我打电话,说:“姐,你同学丽云的辅导班,进不去了,人都满了,你能不能给说说,让你大侄也进去听课?”

我给丽云打电话,丽云二话不说,在讲台旁边,给我大侄安排一个座位。我弟弟很满意,说这下好了,孩子就在老师眼皮子底下,学习开始用功了。

我大侄今年已经大三了,说起丽云老师,都很认可。

丽云的儿子大学毕业,分到松原工作,丽云就搬到松原去住,在松原又办一个辅导班。家乡的辅导班是一三五六上课,松原的辅导班是二四日上课。

当时从学校辞职,丽云几夜几夜睡不着,但后来她想通了,什么铁饭碗不铁饭碗,她喜欢的有两件事,教学,挣钱。现在,这两件事她每天都在做,她很有成就感,早就把养老金存好了。

家乡和松原两地,她都有门市楼,一个中年女人,靠自己的学识和坚持,日子越过越好。

说说我吧,我虽然不是在体制内工作,但我的工作也很让人羡慕。2004年,我来到小城的报社,在晚报做记者。

当时,这张晚报被我们领导承包了,领导用不起报社的编辑和记者,他们工资都很高,所以,就在外面招聘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我当年应聘时,学历和年龄都过线了,但因为我当时在本市的杂志上连载了一部长篇小说,就因为这点特长,进了这家晚报。

做了三年记者之后,我们领导不再承包这张报纸,他走了之后,报社就把晚报的这些编辑和记者,以各种理由辞退,记者部唯独留下了我。

为什么呢?因为我特别能干,当时在晚报,一张报纸同时刊发我三四篇通讯和消息。我还擅长写百姓故事,擅长写人物通讯,报社就留下了我。

但留下我之后,只让我干活,却不给我涨工资。

有一次,我看到报社一楼大厅的黑板上,写着员工涨工资五百,可没有我的份时,我心里凉透了。这个故事,我以前写过问答,这里不多写了。

同工不同酬,都比我强很多,因为我不同工,也不同酬。怎么讲呢?我干的比报社在编员工多三份,但工资拿的却比报社在编员工少三份。

干得多,拿的少,让我沮丧,无助,甚至是绝望,对这份工作的绝望。我是热爱记者工作的,我本人是个有点正义感的人,适合当记者。

可惜,这份工作不能养活我和家人,更别提在小城买房了。最后,忍痛辞职。真的,忍痛辞职。

在职的时候,去哪里采访,都车接车送,被人高看一眼。去哪里办事,对方都对我点头哈腰,对我尊重有加。我也是虚荣的人,想一直拥有这些。

辞职后,我渐渐地明白了,大家不是尊重我,是尊重我的职业。我也就释然了。

我爸妈知道我辞职后,特意从老家来到我居住的小城,劝说我,要我跟领导说说,再重新回去做记者。我告诉父母,辞职就是辞掉工作,再也不会回去了。我会重新走另一条路。

辞职后,我自己在家天天写稿子,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出三千字,否则我就对不起自己曾经从事的记者职业。

既然辞职了,就一定要比过去更勤奋,一定要比过去生活得更好。

从2007年的年底辞职,到现在,我已经辞职16年。我过得很好,给自己买了房子,也给儿子买了房子。

有勇气辞职,就一定要有勇气比过去过得更好。认定一条路,勇往直前地走下去,一定能走到步步生莲。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个我点赞,评论。谢谢!

红蓝双子
「红蓝双子 」发表看法
2023-06-11

熟人,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正处级,44岁时辞去公务员职务,目前加盟成都一家新传媒公司任副总。

熟人本科毕业于大学中文系,在县一级宣传部门工作了三年,后调入市委宣传部工作,历任外宣科长、副处级副部长,正处级副部长,与传媒行业打交道接近二十年,行业人脉资源和工作经历都很丰富。

辞职前,熟人工资加绩效一年到手15W,双边公积金3W,辞职后,加入现在这个单位年薪60W,收入直接翻了四倍。

昆仑山大师兄
「昆仑山大师兄 」发表看法
2023-06-09

当兵18年,转业12年,如今48岁高龄青年,二级主任科员,一事无成。

唯一的成就就是身高165厘米,体重80公斤,白长了一身的肉,和体检报告上一堆的超标。

虽然说在体制内工资不高,但是稳定啊,真的不敢说离开体制,还是因为本领恐慌啊。

我的一个战友,副营转业,英勇地选择了自主择业,每个月工资也有八九千吧。每天就是打打牌,散散步,看上去很是轻松惬意,其实内心也很空虚。关键是没有圈子,后来找了一个保安的工作,连个队长都没有混上,一个月也就三千多块。他原来是学通信专业的,现在整个人都废掉了。

部队上18年学的本领,除了吃苦精神,真正用得的上本领却什么都没有,真要辞职了,可能连混吃饭吃都难,想一想,拖家带口的,也差不多五十岁了,慢慢过好日子就行,也不求大富大贵,但是一日三餐还是不错的。

所以,我不会离开体制,离开现在的生活,难道去做废物吗!

医疗界的扛把子
「医疗界的扛把子 」发表看法
2023-06-09

这个并非是否有勇气,还是看家庭条件怎么样,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不会离开体制内的。

原因也简单,但也很务实:

1.单位就在家跟前,照顾家很方便;

2.体制内请假还是比较容易,至少单位不会因为请假而扣你工资;

3.节假日能够保障(目前因为疫情,洪涝灾害等不可抗力需要值班加班,这种情况很普遍,自己也无怨无悔);

4.自己应该得到的福利待遇,单位会尽量满足,毕竟都是吃财政饭的;

5.退休后有保障。

自己大概就想到这么多,不足的朋友可以补充。

豆浆叔叔
「豆浆叔叔 」发表看法
2023-06-05

1、没有。

2、这不是勇气的事,只是利弊衡量。

3、体制内,最大的优势,稳定,其他工作无法比拟。

4、一直干到退休,是现在打工人的共同奢望,只有体制内可以实现。

5、特别是退休后,超出普通人的退休金,更加让人有安全感。

6、为什么考公的人,每年递增,谁也不傻,对比一下,体制内优势明显。

7、在体制内呆的时间长了,说实在的,很难适应其他工作。

8、尤其是大城市体制内,工作体面、相亲市场吃香、办事方便、医保报销比例高。

9、特别是公务员圈层,各种人脉资源,优势明显。

10、好不容易考进来,主动离开,那是不可能的。

11、虽然这些年体制内,也不好干,都喊累,但没有一个辞职的。

12、选择,都是衡量,体制外更难、更拼命、更内卷。

13、经济有周期,但体制内基本不受影响,这对老百姓很有吸引力。

14、公积金高,贷款,几乎不用自己掏钱。

15、公务员、事业编,儿女大多都幸福、上好学校,普通打工人却很难。

16、让体制内的人主动辞职,基本不可能。

职言职觉
「职言职觉 」发表看法
2023-06-10

我们市直单位老王的儿子,因为考上了全日制研究生,放弃了教师编制,离开了体制,最后后悔不已。还好,后来又考回另一所学校,只是岗位越来越差,地位越来越低,职称也比原来的学校差了一截。

我们单位一位老大哥老王的儿子小王原来是我们市一中的在编教师。小王2011年二本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毕业,后来报考我们市第一中学在编教师,在30个人报考、只录取2人,竞争异常激烈的的情况下成功上岸。对于一个既不是985、211大学,也不是重点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来说,能够进入我们市第一中学,实属不易。我们市一中,属于全省重点高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和其他985大学,学校教师地位较高。小王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说明小王的数学专业确实有些水平。

2014年,小王教了3年的高中后,突然想辞职考研究生。但是在他父亲的阻拦之下,小王没有辞职考研究生,而是选择在职考研究生,报考的专业变成了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学校是省内211大学。

虽然是在职报考,但小王还是考上了。这一年,小王24岁。小王也算是学校的数学教师骨干,在临离校之前,学校数学组长、教务处主任都给小王做思想工作,希望其留在学校不要辞职去读研,并且允诺晋升中级职称优先。而小王去意已决,坚决要求辞职去读研。

2017年,小王研究生毕业,这一年,小王27岁。由于学校一般,找工作不是那么容易,先后面试了10几家公司都没有收到offer,投到IT大厂的简历简直就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没办法,小王父亲老王要求其报考公务员或事业编,但是小王1年考了两次(1次国考,1次省考)都没考上,期间还参加了几次省市的事业编考试,也都没有成功。

2018年,已失业1年多的小王,在其父亲的劝说下,报考了我们市实验小学招考计算机专业的在编教师。这一次,成功上岸。由于学校中级职称已满编,学校给小王定的级别是专业技术12级,实习1年后升为11级。

可能是命运多舛,也可能是命运捉弄人。小王从当初重点高中学校骨干教师辞职读了3年的研究生,最终又回到教师岗位,不同的是学校从高中变成小学,地位从骨干教师变成一般教师,更让人嗤笑的是,他在小学的级别比当初离开高中时的11级还低了1级。

而当初与小王一样进入市第一中学的同事,好几个已经评上中级职称,有的已经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骨干教师,在学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也是越来越突出。

可能连小王也没有预料到,自费读了3年的研究生,不但没有改变命运,而且浪费3年的宝贵时间。

至于我,我曾经也有过辞职离开体制内的念头,后来还是因为勇气不够,决心不大,所以一直不敢离开体制。

那是2006年,我在乡镇担任党政办副主任,刚结婚两年,小孩不到一岁,在县城买了商品房。工作上什么都要干,白天要写会议纪要,要陪同领导下乡驻村,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撰写材料,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也是常态。有一段时间,身体确实吃不消,住了10多天的院。那段时间,非常想辞职,非常想去外面闯一闯,后来与家里人商量,父母不同意,妻子不同意,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父母、妻儿的反对意见很有道理,我有小孩要养,有房贷要还,有父母需要赡养,家里太穷,一点都帮不到我,我没有辞职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所有的牵挂托不了底。所以没有勇气离开体制。其实我知道,虽然自己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但是我辞职了,也不知道去外面干什么,比较迷茫。

我想,绝大多数人想辞职离开体制,最后下不了决心的人,理由跟我一样:我没有辞职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所有的牵挂托不了底。

如今,我已经42岁,早已没有辞职离开体制的念头,只想安安稳稳、中规中矩干到退休。

网上流行的“宇宙的尽头就是编制”。虽然是有些夸张,但也道出了编制的稀缺性和宝贵性。今天你放弃了编制,明天想得到就很难了。

根本吴所谓
「根本吴所谓 」发表看法
2023-06-04

我说几个例子

第一个是女婿给我讲的真实事例。

2016杭州为了G20特招了一批特警,当时要求学历大专以上。其中一名特警

从金华考入杭州特警之后抛弃金华女友,在杭城开始另一段感情。前女友一怒之下举报这位负心郎的大专学历造假。经核实这位特警被开除,然后一直在杭州当保安

第二个例子是我同事一位社会老师。4年前辞职去帮亲戚老总管理一家酒店。40多的中年人了 ,疫情之下酒店效益压力很大。大家都为她的冲动深感遗憾。

总之,现在年轻人很少裸辞体制工作的,他们都在每天刷题拼“上岸”。

渭水郎
「渭水郎 」发表看法
2023-06-04

曾经有过,但现在年级越大越没有了!

在体制内已20年有余,当初参加工作的时候,正是贪玩的年纪,单位管理也相对宽松,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业务能力又差,感觉轻轻松松,工资又按时发放,不知不觉幸福了几年。

后来逐渐参与单位业务工作,领导又有意培养,开始进入正题,工作逐渐开始忙碌,在忙碌中被提拔到单位副职,觉得有点年少有为的意思,工作上也是尽心尽力。

机缘巧合,政府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因与我的工作业务息息相关,我被任命负责衔接项目公司,在一段时间里,与项目公司负责人经常出差下乡,开展项目调研等工作。逐渐了解到该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员工基本薪酬都是10万以上,项目负责人年薪大到35万。再对比自己每月不到2000多的工资,突然感觉有些不平衡。对方项目负责人也适时抛出橄榄枝,提出聘任我为助理,年薪12万元。那一段时间突然就有了离开体制内的心思,与单位领导也有了一些沟通,最后由于家人坚决反对,此事告终。

现在回想起来,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去。年龄越大,好像胆子越小,体制内工作很稳定,这是别的单位无法比拟的,虽然不得大富大贵,但解决温饱问题绰绰有余。

欢迎讨论!

汪小贱的江湖梦
「汪小贱的江湖梦 」发表看法
2023-06-12

我2021年从体制内辞职之后全职写小说,挺好的,收入比之前高,还不用无休无止的加班,更不用担责,也不会被领导和群众各种pua,以前一个中年妇女来办公室大吵大闹,当众泼了我一杯水,为了所谓的大局我忍了,现在谁敢这么对我,豁出命我都要跟他干到底

人到中年新的开始
「人到中年新的开始 」发表看法
2023-06-12

30岁时,舍弃了县级事业编制。当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觉得离开体制内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想想,当年的我勇气还行。

如今的我,年过半百,地市级事业编制,已经没有离开体制的勇气了。这个年龄,人生已经基本定型,只求工作稳定。

从我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年轻人可以大胆去闯,不一定非要进体制内,不要受太多束缚。45岁以后,在体制内就不要轻举妄动了,安稳做好本职工作,熬到退休就行。

臭皮匠重出江湖
「臭皮匠重出江湖 」发表看法
2023-06-12

感谢邀答,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一点感想的。

首先,我就是五年前从体制内辞职下海的。43岁,正处级,2016年全年总收入13万元,事业单位法人,要承担单位所有的安全风险和社会风险,不断地接受上级部门的各种审计、督查等。说实在话,离开体制是需要勇气的,我也是从2017年年初开始考虑,一直考虑了五个月才下定决心,提交辞职报告后上级党组开会批准后还有一系列的离任审计和交接工作,直到六月底才开始民营企业新的征程。

前段时间,我们一帮子体制内下海的朋友聚会,那天来了30多人,基本都是副处级以上辞职的,酒过三巡,大家还是有很多感慨:一是2018年以后下海的就少了,因为待遇提高了;二是2020年以后就没见到再辞职的,因为现在大环境下民营企业困难了。我想,这么多人中应该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只是不会有一个人表现出如今的不易。

经常在各种场合有人在介绍我时,会说我好有勇气,但我想他们内心一定还会有一个声音:那就是这人真的好傻。大多数人是不理解为什么要从体制内离开,当然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离开的勇气。

站在公平公正不带任何个人情绪的角度评判:体制内确实轻松稳定、有保障、有地位,但如果有理想、有抱负、想做一番事业,那也会有你想象不到的辛酸和苦难。如果想混日子当然很容易,关键是现在这种人占了太多的比例。有些事情在这里也不太好去评论和吐槽。

人生浮浮沉沉,岁月却不曾停留过脚步。曾经的意气风发也变成了如今的内敛沉默,岁月其实不曾改变什么,是我们自身的内心变了,如今年近半百,下一步要怎么走真的要好好考虑,但我一直都在激励自己:坚持初心、保持激情、奋斗不已、绝不躺平。虽然,有时候累了也想歇歇了。

头条里相似的朋友也很多,欢迎大家多交流,人生感悟、职场之道都可以。

微角落
「微角落 」发表看法
2023-06-10

能从体制内走出去的毕竟很少。这两年疫情的缘故,很多人都说有份体制内的工作可谓是衣食无忧。

体制内很多人其实都有跳出去的想法,特别是事业编的公职人员,尤其是教师群体。

要跳出体制内,我的建议是入职后五年内就要坚决跳出。体制内的工作就是温水煮青蛙,一旦待的太久,就会出现高低不就的矛盾。

我们就拿教师这行业来说,在学校待上个十年,与社会就基本脱节了,人脉圈子也基本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了。除了专业知识和三寸不烂之舌,好像也没啥一技之长了。要跳出教师体制去另找门路,如果工资没有翻倍或者更高的话,那倒不如继续做教师。问题是,啥技能也没有,你凭什么让人家给你更高的工资待遇。除非亲戚朋友或者你曾经的学生给你平台让你出来发展,你还得考虑是不是很稳定?反正,有机会让一个教室跳出体制,几乎没几个有胆量跳出来。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

有一个派出所的民警,在职时跟许多大老板相处的还不错。后来这个民警赌博欠了一屁股债,不顾家人同事劝阻,毅然辞职要去投奔那些大老板赚大钱,结果人家大老板都委婉推掉了。这就是你以为的你以为都不是你以为,凡事三思而行。离开体制意味着基本回不来了,如果再没有好的去处,那就得不偿失了。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