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国城乡居民排泄巨量粪便,最后去了哪里,干什么用了?> 正文

全国城乡居民排泄巨量粪便,最后去了哪里,干什么用了?

  • 复兴花园复兴花园
  • 2023-05-23
  • 45
  • 共15人回复
haydnch
「haydnch 」发表看法
2023-05-28

每栋楼都共有一个化粪池,如果是独栋别墅,有自己的一个小化粪池。

马桶冲水后,带着粪便流入化粪池,池里有一个坑,粪便等固体会沉淀在里面,液体进入污水管,最后会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无害化处理进入河流。

随着时间流逝,化粪池里沉淀会越来越多,会有专门的吸粪车去把那些渣子吸到车上的罐子里。这些粪渣也要运到专门的处理厂,处理后或者掩埋或者制作肥料。

上进的扑克1
「上进的扑克1 」发表看法
2023-05-24

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中国人传统的城乡居民排泄物(粪便)处理本有一套自己的做法。近年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也慢慢改变了传统做法,即由抽水马桶、化粪池(淡化)、污水处理系统,将它消失在自然环境中。实际上中国传统做法也是很科学的,就是把粪便全部积蓄起来,放在粪坑(缸)中发酵、消除有害物,然后有机肥料进入田园,培植作物。可惜今天这套程序逐渐消失了,也没有人进行认真研究,进一步犮展完整。

小镇观察记
「小镇观察记 」发表看法
2023-05-26

一位污水处理厂的员工告诉我:99%的人都被蒙在鼓里,城市里面的排泄物虽然被水冲走了,但是又变成了饮用水,被我们喝进肚子里,虽然难以接受,但这却是一个铁打的事实。

全国城乡居民每天的排泄物有多少呢?

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中国14亿人口,每天还会做同样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上厕所。

要想处理全国城乡居民每天的排泄物,这是一个工程量很大的任务,因为这些排泄物基本上用万吨来计算。

就拿一个成年人来说 ,基本上是1~3天才会排便一次, 甚至很多次,每次排便的重量在109克—300克左右。

为了更好计算出重量,我们就按照一天一次,一次300克来计算,中国有14亿人,所以每天排便量的重量大约在:28万吨。

再加上一些尿液,一个成年人每天大概能排出1000毫升—2000毫升左右的尿液,当然这个重量并不准确,因为尿液多少,适合每天喝多少水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就来算一个大概,假如一个人一天排出1500毫升的尿液,14亿人每天排尿量大概是在200万吨以上。

230万吨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我国海军总吨数,光是一天排泄物的重量,就相当于几百艘舰船的重量。

全国城乡居民这么多的排泄物,最后都去了哪里呢?

有人说肯定是挖了一个大坑,把这些排泄物全部埋在了里面,而这种说法显然就是一个错误的。

光是一天的排泄物就高达230万吨,一年下来重量根本无法计算,光靠挖坑埋掉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每次上完厕所以后,都会按下马桶的冲水按钮,这些排泄物都会被水冲到小区的化粪池里。

而且这些小区化粪池一般都分为三层,过滤了一些比较大一点的残渣,剩余的液体全部从污水管道,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而那些化粪池里面的残渣,定期都会被抽粪车给抽走。

这些粪液和粪渣最后怎么处理呢?到底有啥用?

1、过滤后的粪渣如何处理呢?

每个小区都有化粪池,这些化粪池一般都有三层,再加上进口和出口,当排泄物从马桶冲进化粪池以后,会在第一层里面开始分解 ,无法分解的一些残渣,就会被过滤掉。

那些液体会进入第二层,然后再进行更细致的过滤,进入第三层以后,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残渣,然后会从出水口,进入到小区污水管道,再排进污水主管道,然后流进污水处理厂。

流在化粪池的一些粪渣,需要定期清理,否则很容易出现堵塞,这个时候小区物业 就会找来吸粪车,将这些粪渣吸出来,而且这些粪渣是做化肥最好的原料,一般都会被送到化肥厂。

2、粪液是如何处理呢?

被化粪池过滤三次后的粪液,会从污水管道,流进污水处理厂。

一般的污水处理厂,都是靠近城市边境的河流,或者是江边。

在这里污水会经过三层处理,只有符合标准以后,才会被投入河流之中。

第一种处理。

因为城市的污水管道里面 ,肯定会有一些残渣 ,水一直是流动的,这些残渣会跟随着粪液,一起流进污水处理厂 。

所以第一种处理首先就是,将没有分解的粪液放在太阳下暴晒,等彻底分解以后,在进行反复过滤,过滤好的粪液再经过长时间沉淀。

一些细小的残渣会沉淀在底部,只需要把上面一层污水抽走,剩下的可以直接送到化肥厂。

第二种处理。

经过分解,过滤,沉淀后的污水,已经没了粪便,所以接下来就需要除去污水的异味,做好细菌微生物处理。

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往污水里面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能有效去除水里面的细菌真菌,包括一些微生物。

做好这第二种处理以后,和正常的污水一样,根本看不出来是粪液。

第三种处理。

这是最后一种处理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将这些污水全部装进储水罐里面保存,然后用高温和紫外线进行二次消菌杀毒。

储存一段时间以后,会用活性炭过滤的方式,再将这些污水反复处理三遍左右,直到水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排放的标准,才会被排放到长江河流之中。

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环境,因为没有处理好的污水,直接排进河流中,很容易破坏水源,严重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

为什么说全国城乡居民的排泄物,最后会变成饮用水呢?

有些人觉得,咱们根本不缺水,没必要这么做,如果你这么想就是大错特错。

虽然我们不缺水,但是地球上大部分水资源,全部都是来自海洋,海洋的水比较咸,根本不适合直接饮用。

所以我们能喝的淡水资源特别少,基本上都是靠下雨,而且中国人口数量又比较庞大。

所以那些被处理后的排泄物,当被排放到长江河流的时候,又会被自来水厂抽到储水池里面,进行消毒过滤,符合标准以后,才会用自来水管,送到千家万户中。

我们平时喝的水基本上都是循环利用,自然也能喝到有排泄物变成的水。

写在最后:

这些水到底能不能和大家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在环保问题上,我国要求都是特别严格,所以必须要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这些污水才能排放出来。

再加上自然水源的进化,这些水已经变得很干净,虽然不能直接引用,但是也不会有任何的异味,更何况会进入到自来水,进行反复的消毒过滤加工。

直到符合国家饮用标准,才能成为我们每天饮用的自来水,卫生程度可以完全放心。

黑狗5821
「黑狗5821 」发表看法
2023-05-29

(01)说实话,饮用水与污水,都是从哪里来,再回哪里去。

(02)昆明市,饮用水取自昆明湖,污水也会排入昆明湖,以前只是取水口与排污口不在一个地方,现在在中间加了一条水坝。

(03)若饮用水为地下水,没地方可排,污水也只能排入大地,再缓慢渗入地下。

(04)若饮用水取自河流,污水也只能再排入同样一条河流,因为体量太大,没地方可存放。

(05)虽然是再排入,但经过了污水处理,及长时间的自然净化。

(06)现在生活,家庭用水量都很大,污水中更有洗洁精等化学产品,长时间就会造成水污染,所以,大家都应该减少洗涤产品的使用。

佛系跑者3n2m
「佛系跑者3n2m 」发表看法
2023-05-27

家家户户使用抽水马桶,各家各户的污水管道,全部进入化粪池,粪便和污水,在化粪池里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和发酵、降解,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液体也就是污水,还会进入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厂里,工人们还会倒入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水中的各种杂质和化学药品反应中和,最后形成了无害的中水,再排入江河、湖泊、水库等地方。

化粪池里淤积的残渣,有专门的运输车把残渣抽出来拉到专门的工厂制造肥料。

现在的中国农村,大多也都使用抽水马桶,他们各自有独立的化粪池,国家为了提高农村的卫生条件,地方的农村修建抽水马桶都能够拿到政府的补贴。

60后和70后的城市居民,在小的时候也都使用过公共厕所,大家称之为旱厕,臭气熏天的旱厕还配有专门的掏粪工人。

在那个年,农村独门独院也大多使用旱厕,自己清理粪便用于土壤的施肥,确实很不卫生,并且看上去很恶心。

有些农村人把厕所修在猪圈里,上厕所的人,还要手里拿上一根棍子,随时提防大肥猪的攻击。

在2007年,一家英国著名的杂志宣称,全球医学界最大的里程碑不是青霉素,而是干净整洁的厕所,和配套的抽水马桶以及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人类依靠这些设施解决了公共卫生问题,也预防了很多的疾病。

我也去过一个小县城,这个小县城没有河,居民生活用水全部依靠水库,他们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处理以后的污水,再排入一个专用的小水塘,城市的规划者把这个小水塘修成了一个公园,称之为“某湖公园”。这个湖里还养的有鱼,湖边有人钓鱼。在公园里游玩的人很多,闻不到污水的臭味儿,感觉还是不错。

有江河的城市,往往就是把处理好的污水,再排入江河。还有一些城市拥有大型的水库或湖泊,他们在上游取水饮用,污水就排放在下游,这也算不上什么奇怪的事。

恐力有办法
「恐力有办法 」发表看法
2023-05-29

全国城县居民排泄巨量粪便,最后去了哪里,干什么用了。

首先我们的粪便排入马桶,再用水冲入管道流入化粪池,液体部分会再经过市政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以后,或者排入河道,或者再利用,但是再利用只能用于浇筑绿化带,消防用水等等。在很多缺水的城市这些水处理以后多是得再利用的。

沉淀在化粪池底部的粪便经过长期的积累以后,会有专门的吸粪车来吸走,拉到专门的污水处理公司无害化处理,或者制作成有机肥再利用。

以前在农村,粪便全部发酵以后用来当肥料,这是经过老祖宗几千年积累的经验是最科学的了。可是很多城市的人觉得脏,其实那才是有机肥料,种出来的菜如果不打农药才能叫有机蔬菜。如果用化肥种植的蔬菜不打农药叫绿色蔬菜。所以有机蔬菜只能自己种,市面上是根本买不到有机和绿色蔬菜的。

地球上的水是永恒的,无论是人类的排泄物还是动物的排泄物最后都是大自然被蒸发再利用,你看看太空用水就知道了,太空是靠人类的机器过滤再利用,地球上的是靠大自然太阳等蒸发转换成雨水给我们再利用。

所以有些人说排泄物给大城市的人吃了,只要是地球上生存的人都跑不了。

杨家渡过客
「杨家渡过客 」发表看法
2023-05-31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亟待政府解决的环境问题。它的答案,要分两部分回答。

第一部分,乡村粪便到哪里去了?

到农田去了。这是传统的粪便去向,也是科学环保的去向。如今的农村,即使家家住房高档得不输城市,抽水马桶具备,但不同于城里的是,家家屋后肯定有一个化粪池,也家家有菜地。农民一般过一段时间清理一下化粪池,不让它溢出来,把粪便弄到菜地或庄稼地里去。“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说的就是这种农家肥,是很好的循环利用。

第二部分,城市粪便哪儿去了?

城市大多都是高楼,每一栋楼房在设计的时候,都有一个根据楼房面积比例而来的化粪池,一般粪三部分,第一部分,家家马桶都通到里面,每天数不清的粪便进去,不久就满了。化粪池上口有管道,通道下一个化粪池,满了之后就自动流过去。以此类推,最后流到第三个化粪池。注意,能流过去的都是稀的,水粪一样的,到最后一个化粪池,再往外流到很大的排污管道,最后通到河沟,再流向大河。我们这里就是长江了。

据说如今会经过处理,具体怎么操作不太清楚。

所以,可以直接说,粪便都流向河流,我们同时取水净化,最后又用又喝。

不要觉得恶心,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循环,只不过城市化建设将这种循环变得简单粗暴而已。

有些地方,过一段时间会用粪车清理一下化粪池积攒得厚厚的粪便,拉向农田。这种方式非常可取。然而,我们会发现如今拉粪车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为什么?

满堂花醉万千客
「满堂花醉万千客 」发表看法
2023-05-25

其实所有的粪便都被降解啦!重新进入环境中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

粪便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而所有的有机物最终都会被细菌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剩下的微量有机物,重新进入环境中。

这中间起作用最大的就是,肉眼看不到的细菌,还有以粪便为食的昆虫,屎壳郎,苍蝇。等

能量守恒,物质不灭。

这个世界都是物质构成的,一共118种元素,它们只是相互转化,但是永不消失。

福星高照67803271
「福星高照67803271 」发表看法
2023-05-24

自来水水源是城市上游侧,而市政排水尾闾是城市下游侧,上游侧设置自来水厂,下游侧设置污水处理厂,沿江城市从上游到下游周而复始循环利用淡水资源,国家制定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和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以控制水质安全,而各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严格执行标准以确保水质安全。

花仙子151344242
「花仙子151344242 」发表看法
2023-05-23

这个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最后都到哪里去了呀?最终还是都排到海洋里去。还有每天阴沟这么多污水,也都直接排到海洋里去我们这里住在海边的,看到每天从菜场排出的污水,臭气熏天的,根本没有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就直接排到海里。这近边的海水有多脏的?所以,这海水也有股臭腥味,而且,水也很浑浊

四川攀枝花琴兴9E6j
「四川攀枝花琴兴9E6j 」发表看法
2023-05-25

按现有的(房屋)设计,全国城县居民排泄物都是(通过“化粪池”以后被“排入”(城市)地下的地里。

其实这是(我国)城市建设最大的失败之处。

别人我不敢代表,至少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城市)没有能够把这些“人类”的排泄物系统的处理好。

具体的说就是没有系统的规划、设计,并处理好这些“废物”,这在城市里的巨量“垃圾”,它们在农村却是纯天然肥料。

一方面是城市污水需要花巨资进行二次去进行处理,农民却又花大价钱去购买化学肥料,而化肥对土壤产生的副作用已经早就显现出来了。

想像一下,如果城市建设把排污系统直接输入广大农村的田间,会给广大农民带来多大益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多之间的互利互惠!

其(工程):功在千秋,利在万代。

南台仓岛爱养物
「南台仓岛爱养物 」发表看法
2023-05-28

在自然巨量物质循环过程中,70多亿人排出的粪便终究占少部分,对自然界来说小菜一碟。

地球的环境界可分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地球上生物所需的能量绝大多数来自太阳。在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非生物界中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合成巨量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其中植物制造有机物,不但满足自需求,而且还提供给其它生物,动物和微生物,被称为消费者和分解者,人类只是消费者只的一只,每天消耗有机物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产生了粪便也只占也同样一小部分,在强大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下,很快就将这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重新进入新一轮物质循环,所以人类排出粪便,终被细菌真菌将粪便分解成简单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吸收利用。

白云说事儿
「白云说事儿 」发表看法
2023-05-28

全国这么多人,每天产生巨量的粪便,有没有可能会堆积如山呢?可是现实中我们的这些担忧也没有发生,那么这么多的人类粪便最后去了哪里,干什么用了呢?

一、城市的一个重要配置:污水处理厂。

那么一个城市有多少污水处理厂呢?这个具体的数量取决于该城市的规模,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会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有超过17万座污水处理厂,覆盖了全国12.5亿人口97%以上的地区。

二、污水处理厂的原理: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作用是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能够被安全地排入环境中。

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的配备有扩散池、均质混合池、沉淀池、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沉淀池、反应池以及消毒池等几大部分。

每一种方式都会运用不同的技术来处理污水,以保证污水在排放前满足环保标准。

其中,人类粪便的处理流程主要有三步:搅拌、拌稀和消毒。

首先将粪便和水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后的混合物加入拌稀剂,以改善悬浮物的分离效果;最后,经过消毒,可有效除去粪便中的病原体。

此外,也可以进行热处理、干法处理或生物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

三、城市粪便污水处理系统:

中国城市粪便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城市污水的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粪便、油脂、污染物等,从污水中分离出来,使污水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以便将其安全地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中。

中国城市粪便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技术包括污水提升、污水沉淀、污水活性污泥处理、污水过滤、污水消毒等。

污水提升是将污水从低点提升到高点,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污水沉淀是将悬浮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离出来;

污水过滤是将污水中的微粒等悬浮物过滤出来;

污水消毒是将污水中的病原体等有害物质杀灭,以保证污水的安全排放。

甚至,有的地方处理过的污水能达到饮用水级别!

四、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粪便污水处理系统还有很多问题。

中国城市粪便污水处理系统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

2.缺乏有效的污水监测技术,导致污水排放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的利用率低;

4.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管理,导致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低。

为了改进中国城市粪便污水处理系统,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2.加强污水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污水排放质量的控制能力;

3.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利用率;

4.加强污水处理管理,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城内安哥
「城内安哥 」发表看法
2023-05-26

我今年恰好做这样的工程,我来说说是怎么一回事。这必须要提到一个城市比较重要的工程——污水处理工程之污水处理。

这个工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一般来讲,一个地区的污水管道基本都是往江河的方向进行排泄。

这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污水,当然也包括粪便。

污水处理工程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在一起处理,不能让它们直接排入江河,不能让它们的形状及气味影响人们的生活。

工程根据河边的排污口开挖暗渠,把每个排污管全部串联在一起,通过地下暗渠把污水引到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对进厂的污水要先进行过滤,通过隔栅把大块的固体垃圾先过滤掉,例如砖块,石块,木块,等等。

进入第二隔栅的属于一些轻质的垃圾,例如树叶,塑料袋,淤泥等。

通过不断流动进厂的污水推力搅动,粪便这一类垃圾其实大部分溶解在污水之中。

污水处理厂要做的就是在如此大流速的情况下,通过过滤,沉淀的工艺把粪便等一切溶解在水里面的残渣截留下来。

根据每人每日的排便量在100~300克左右计算,一个常住人口百万级别城市的粪便量大约在100吨~300吨这个区间。

以一辆荷载量为40吨的前四后八渣土车来运算,大概3~8辆车便装满。

每天如此大量的粪便通过水流的带动,统一汇聚在污水处理厂,实际上到达污水处理厂的残渣并不多。因为粪便在流向污水管的时候会不断溶解,不断分解,部分物质会被分解成气体逃逸。

而那些到达污水处理厂的粪便会被截留,沉淀,被加入化学物质进行反应,再烘干,杀菌,除臭,最后被包装成肥料。

这些肥料可是上等的肥料,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是浇灌花卉,绿植的上好大餐。

那些通过层层过滤的污水,在经过沉淀,降解之后逐渐清晰,再经过多道工序之后达到排放标准,大部分会被排放出去,一部分会被装载到市政绿化工程车浇灌绿植。

灰机爱分享
「灰机爱分享 」发表看法
2023-05-29

我是污水处理厂的,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城市都有污水管网,生活污水都是经过污水管网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一系列处理,达到排放标标准后流入河流。部分乡镇也都有小型污水处理厂。农村的,基本都是自产自销,自然降解,灌溉农田当做肥料。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