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安”这个名字多好,古人为何要改为“西安”,是谁改的?> 正文

“长安”这个名字多好,古人为何要改为“西安”,是谁改的?

  • 木木剪辑PL木木剪辑PL
  • 2023-02-23
  • 36
  • 共11人回复
一老沈一
「一老沈一 」发表看法
2023-03-02

“长安”,是古都城。

这里,原来是秦朝离宫,汉高帝七年始建都于此。

惠帝三年,重新修筑“长安”,城北为“北斗”形,城南为“南斗”形,时人亦称此为“斗城”。

此后,前秦、前赵、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定都于此。故城,在今西安城北。

汉代西安建城及历代为都沿革,可参阅《读史方舆纪要·西安府》、《元和郡县志·京兆府》。

因自秦至唐,多建都于“长安”,遂“长安”一称,成为“帝都”通用名。

李白《金陵》诗云:“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这是说,东晋南渡,就把金陵作为都城“长安”了。

正因如此,凡不把原来“长安”作为都城的朝代,显然很难会再称此地为“长安”。

“西安”一称的来由,在于“西安府”的府治所在。

汉代,此地的行政辖属称“京兆”。

至唐代,仍称“京兆”。

宋、金,虽统辖政权有变,此地“京兆”之名未改。

元代,此地改置“安西路”,后又改称“奉元路”。

明代洪武二年,设“西安府”。自此有了“西安”一说。

清代,置“陕西省”,省治所在沿用“西安”一名。

现在的“西安”,即从那个时候延续了下来。

以上仍可参阅《读史方舆纪要·西安府》,记叙颇详。

纯钧RHGL
「纯钧RHGL 」发表看法
2023-02-28

是明代大将徐达改的。

长安,汉代叫长安,但旧城曾菲。隋代时改建,称“大兴”,至唐代又改回“长安”,又有京城、西京、上都等多个别名。

唐代末年,农民起义军叛徒朱温拆毁长安城,后祐国军节度使、京兆尹韩建加以改建,称新城。元代将京兆府改名安西府,次年又改为安西路,再改名奉元路,故又有奉元城之称。

至明初,魏国公、征虏大将军徐达攻克长安,在洪武二年三月撤销奉元路,设立西安府,洪武三年又在奉元城的基础上改筑西安城,西安这个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认可徐达改名,是因为朱元璋也想讨个吉利。

“长”是个多音字,第三声“zhǎng”有首领、君长的意思。

而当时正处于明攻取甘陕之战,徐达、常遇春北逐伐元,元朝还没彻底灭亡,天下也有很多人依然认为元朝廷才是正统朝廷。

“长”安,隐有“元朝安稳”之意,徐达文韬武略,他认为沿用“长安”名于战不吉,于是既撤奉元之名,亦弃用长安之名。由于长安在过去曾称为西京,且明军起于淮西,改叫“西安”,朱元璋认为徐达讲的有理,最终定名西安。

向往远处的风筝
「向往远处的风筝 」发表看法
2023-03-01

“长安”,寓意“长治久安”,《汉书》中说“建久安之势,成长久之业。”

西汉初立,一是秦朝都城咸阳已被项羽一烧毁,二是汉高祖刘邦认为秦二世而亡,定都咸阳不吉利。

所以他把都城设置在原镐京地区,就是西周的都城附近,并取名“长安”,就是希望汉朝能够长治久安。

历史上共有有十三个朝代先后在长安建都,尤其是后来开创过辉煌盛世的唐朝也在这里建都。

而且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世界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一直到明代开国之时,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和常遇春率军杀长安城,击败了元朝残部,朱元璋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将当时元朝统治之下的奉元路改名为西安路,象征“安定西方”。至此“长安”就变成“西安”了。

不过我也觉得“长安”这个名字比“西安”这个名字好听。

执言历史
「执言历史 」发表看法
2023-03-04

把长安改西安可不是一般人,谁?朱元璋!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很多地名也发生了改变,长安变西安只是其中一个。感觉还是长安好,好听,意境也好,那朱元璋怎么把长安给改成西安了呢?

我们先了解下西安这座古都的历史变迁吧。

关中地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富饶富足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朝代来此建都,总共有13家之多,所有西安有13朝古都之称。

最早在西安建都的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西安地区建都(建都史积年为1077年)。

中国历史上定都西安的朝代:

1. 西周,称为镐京,从周武王到幽王,一共12王,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2. 秦朝,称为咸阳,从秦孝公到子婴,共历经6个帝王,从公元前350年到公元前206年;

3. 西汉,从这时称为长安了,从汉高祖到孺子婴,共经历12个帝王,从公元前前200年到公元前9年;

4. 新,王荞篡汉,改长安为常安,公元9年到23年;

5. 东汉,汉献帝改回长安,公元190年到195年;

6. 西晋,长安,晋愍帝,公元313年-316年;

7. 前赵,长安,刘曜,公元319年到328年;

8. 前秦,长安,从苻健到苻坚,经共4帝,公元352年到385年;

9. 后秦,长安,从姚苌到姚泓,历经3帝,从386年到417年;

10. 西魏,长安,从元宝炬到元廓,经共3帝,从公元 534年到557年;

11. 北周,长安,从周闵帝到周静帝,共5帝,从 557年到581年;

12. 隋朝,改名叫大兴,隋文帝隋恭帝,共3帝,从581年到618年;

13. 唐朝,改回长安,从唐高祖到唐昭宗,历经共20帝,从 公元618年到904年。

以上是13朝把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西安历代名称:沣京(周)、京(周)、咸阳(秦)、长安(汉)、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兴(隋)、长安(唐)、长安(后梁)、长安(后唐)、长安(宋:注"永兴")、奉元城(元)、西安(明)、西安(清)、西安(中华民国)、西安(中华民国)、西安(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上可见,从明朝开始,长安就变成了西安,朱元璋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到明朝的时候,陕西和关中地区的地理位置已经不再险要,长安城失去了作为首都的条件。朱元璋带着很大的希望派遣长子朱标来到西安,尽力修缮了长安城,也希望把这里作为帝都。结果朱标英年早逝,使得明朝定都长安的计划破产。

朱元璋定都长安没能成功,但是却把长安改成了为西安。公元1369年的时候,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和常遇春率领明朝大军杀入今天的长安城之中,击败了元朝余孽。朱元璋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战争,将当时元朝统治之下的奉元路改名为西安路,象征的就是安定西方。所以说后面的长安城变成西安城,其实就是因为朱元璋的一句话导致的结果。要不,谁有那么大的能量把千年古都的名给改了,还不是仗着自己是皇帝。

自明朝开始,长安改成了西安。

还是长安好啊,多唯美,多有意境的名字,改叫西安,感觉土里土气的,能改回去不?

呼啸山庄老酒香
「呼啸山庄老酒香 」发表看法
2023-03-05

西罗马,东长安。这是世人对两大古都的肯定和喜爱。

遥想罗马帝国时代,其都城罗马市是何等的富饶、繁华,里外弥漫着贵族的气息。据记载,在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图拉真在位时(公元98年-公元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控制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长安,别名咸阳、常安、镐京,今叫西安,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古都。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长安为陕西省省会,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汉唐盛世,长安均为京师,你能想像一个比罗马更早的、最繁华的都城是什么样吗?李白诗句:“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就是李白笔下长安的热闹繁华。丝绸之路打通后,多少西域、西方国家使者来到古老的东方朝拜汉唐皇帝。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现西安城墙,西安也由此而来。

时光荏苒0o
「时光荏苒0o 」发表看法
2023-03-02

很多人都不了解长安改名的事情。

西安是世界历史名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它不仅是古代朝代中的政治要地,也是各个朝代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西安原名长安,寓意为统治者麾下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古人非常重视地区的名字,每个名字都带有一定的含义,西安名字的每个演变都有一段故事,长安明明比西安好听一百倍,注重寓意、重视押韵的古人为何要把长安改名为西安呢?

西安从西周的沣镐到汉朝的长安,均有幸福安康之意,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沉淀后,长安名声已享誉世界,改名的最大原因是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在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作为起点城市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中心,以至于当时流传“西有罗马、东有长安”的说法。

在元朝的时候,元世祖不喜汉人习惯的首都长安,将其迁出,为了稳定长安的统治,他安排自己的儿子去长安镇守,将其改名为安西,意思是希望儿子可以安定西方、稳固统治,可惜安西王辜负了这个美名,他发生叛乱后,安西国随后被取消。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安西更名为西安,他一直怀有迁都之意,他的爱子朱标经过各种对比考察后,向朱元璋献上自己的心血“陕西安图”,他们决定把首都定在长安,大将徐达将奉元路改为西安路,准备迁都之际,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不幸病逝,朱元璋悲痛不已,关于它的名字“西安”就未曾变过!

人物工坊
「人物工坊 」发表看法
2023-03-02

谢邀,我有靠谱的答案!

长安这个名字一直存在,西安和长安是并行的两个存在。

1、

从古至今,“长安”这个名字(地名)就一直存在于西安,也是西安的一部分。

长安的由来:

秦朝末年,秦始皇的弟弟“成蟜(音同绞)”在长安乡一带有一片封地,管理着这一方天地的安危,深受当地老百姓拥戴,因此,他被称作“长安君”。

在秦朝灭亡,楚汉争霸之后。刘邦决定将都城设在秦都咸阳这里。因为长安有长治久安之意,于是这座城市被称为长安。其中就包括长安君成蟜所在的这块封地。

后来历经两千多年,长安君成蟜所在的这块封地的名称就一直没有变过,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被设为长安县。

只是最近这些年,随着西安市区的不断扩大,长安县有了新名字长安区。但“长安”二字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2

在明朝之前,西安一直以长安自居。因为在秦、汉、唐时期,无论是帝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以长安为最,所以名声赫赫。

然而在经历了五代十国、两宋以及后来的元之后,长安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已经偏安一隅。而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却突飞猛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富庶之地。

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在明朝建立的初期,朱元璋以南京为首都,地盘和势力也仅限于长江以南的苏浙地区。

而长安却还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相对明朝而言就是西边边陲之地。

而在明朝崛起的那些年,蒙古势力退出了中原。在朱元璋头号大将徐达的指挥下,最终攻克了长安,收复了失去近两百年的失地。

朱元璋作为新生帝国的统治者,斟酌许久,下诏将长安改为西安,我觉得他应该有两层考虑。

第一层考虑是长安在南京的极西之地,又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要点,是控制西北的最重要的门户。所以改名为西安,有着西边长治久安的意思。

第二层考虑是长安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帝国首都,在古人的观念中有龙兴之地的意味。而他本身却在南京建都。天不可有二日,人不可有二主,如果恢复了长安的名称,兴许会对自己的统治不利。所以就没有恢复原有名字的可能。

之所以这样说,其实在朱元璋后来的行为中可以找到答案。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西巡西安,考察西安的实际情况。其实说明了朱元璋是有心想迁都西安的。

但天不遂人愿,不久太子朱标去世,让朱元璋没有了心境,加上手头还有胡惟庸、蓝玉这些手下功臣需要处理,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这件事情。

等一切都处理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也一命呜呼,西安也就失去了最后改天换命的机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历史只能追忆,不能重塑。但也能促进奋发向上!希望如今的西安能更上层楼,成为一个文化更昌盛,经济更发达,老百姓更幸福的宜居都市!

跟不上的时代TKE9
「跟不上的时代TKE9 」发表看法
2023-03-04

真正让"西安"这一名称搬上历史舞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名称即是由此而来。

徐达之所以改这个名字,应该既是借鉴了原先"安西"的名字,同时又有希望西边保持长治久安的意思。而且朱元璋的治国理念是"封建制",就是让儿子们分守各地,为国之屏藩。太子朱标坐镇南京,四子朱棣守北平为燕王,次子朱樉守西安为秦王。洪武三年,1370年,朱樉封为秦王。但当时他年纪还小,8年后才去西安就藩。

朱元璋也十分看重西安的地理位置,曾经一度也想要迁都到此。在朱元璋看来,长安是历朝历代中原王朝的古都,就文化底蕴来说,完全能匹配大明王朝的气质。同时,长安地处中原的中西部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有山川之险峻,是"王气"之所在。

因此,朱元璋早早便派人在长安修筑起了工程浩大的城墙,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朱元璋派濮英都督增修西安城,其西、南两面仍保留韩建新城的位置不变,北、东两面向外扩展了约四分之一左右,朱元璋甚至还派出过长子朱标亲自考察西安,也算是为迁都做足了准备。但是天不遂人愿,朱标风尘仆仆来到西安,进行考察。结果发现西安气势挺足,但关中早不是汉唐的粮草丰足之地,需要大量从江南运粮草到西安。这就需要长年累月的巨大运输成本,明王朝未必能承受得起。关键是太子朱标身体不太好,刚从西安回来不久就去世了,所以朱元璋迁都西安的计划便被一再搁浅,一直到他死去,这个迁都计划都没有被实施。

等到朱棣登基之后,由于退回北方草原的蒙古人依然对明朝有很大的威胁,最终朱棣决定迁都地理位置更为重要的北平。虽然北平同样不产粮食,但江南粮食到北平,可以走漕运和海运,运输成本比西安更有优势。在加上北平又是他的龙兴之处,所以他把都城迁到那里,改北平为北京。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但大顺朝终归是昙花一现。至公元1645年,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后向南方转移。

到了清朝时期,继续沿用西安府名,辖长安、咸宁等15县,1州,孝义(今柞水)、 宁陕(今县)等2厅,1913年, 民国政府在关中地区设立关中道,辖长安等14县。1914年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结束了汉代以来一城由两县分管的局面。

1928年,国民政府将长安县城及城关一带划出,设立西安市。1930年,撤销西安市,原西安市区域仍然归长安县管理。民国21年(1933年)西安改名西京,由于此时已经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国民政府把西安定为中华民国陪都。

后来为了对抗经长征抵达陕北的红军,1935年蒋介石在西安设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并自任总司令。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多次建议不成后,同杨虎城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使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得以达成,对东亚及我国的现代史影响深远。

建国之后,西安的名称被得到了沿用。

所以长安县的名称其实一直没有变过,到现在还有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就是从长安县变来的。很多人之所以想把"西安"改为"长安",是因为古代"长安",乃是六朝古都,长安作为好几个大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广大人民心中,有着很高的位置。提起长安那就是盛世都城,眼前便是一片繁华。

而西安现在的发展虽然也很不错,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但毕竟还是要落后于沿海一线城市的,所以人们对于"长安"的追忆满满,大概也是希望西安也可以像"长安"那样繁荣昌盛的基础上,再增加点政治地位吧。

东山轩雨
「东山轩雨 」发表看法
2023-02-25

1.明代形成了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元朝改长安为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摘自《百度百科》

2.徐达改名为“西安”原因:长安在宋代曾用名为永兴军路、京兆路;元代安西路、奉元路。徐达占领奉元路后取名西安,应当既是效仿了原来“安西路”的名字,另外长安在明都城南京西北方向,有希望西北面维持长治久安的含义。

昆仑神风
「昆仑神风 」发表看法
2023-02-27

长安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明太祖朱元璋改名为西安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非常不喜欢长安这个都城才能拥有名字,于是就把自己的二儿子朱樉分封在那里做藩王,建立安西王府,后来朱樉治理无能导致关中叛乱,朱元璋又将安西王府给裁撤了,平定叛乱之后,把长安改名为西安。

西安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流苏的过去
「流苏的过去 」发表看法
2023-02-24

不是古人改了,应该说是我们现代人没用用长安这个名字。长安最早起源于秦长安君的封地,汉代兴建长安城。这就是长安这个名字的来历。

那么现在关中这片土地就一直叫长安吗?其实不是,从西周开始,先后建立沣京,镐京二城。注意在春秋之前,我国地名就是城名。但是到了战国后,随着土地的开发,城名和地区行政名称逐步分离了。

以汉代长安城为例,长安城为城名,长安城附近土地为京兆府管理。到了隋代,新建大兴城,随后唐代又改名长安城,当时隶属关系是,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长安城(长安城分属两县,朱雀大街以西属长安县,朱雀大街以东属万年县)。到了元代,改京兆府为奉元路,到了明代改为西安府。所以大家在称呼名称时,就开始称呼西安了。就像古代所谓进京,指的是进京兆府,古代除了辽金少数民族政权称城为京,明以前的其他朝代几乎不称京。

所以随着行政区划分逐步细化,长安这个名称一直留在长安县身上,而长安县的县址其实也一直都在现在的西安城里,也就是省府县同城。一直到了近代,西安市独立成为直辖市,长安县被分离出城区,县政府到了现在的西安市南部。后来又被西安市取消直辖,最终形成新的省,府,县格局。这也彻底的由西安城取代了长安城的称呼。至此城墙内就变成西安城了。大家也不会再称呼为长安城,因为长安就指代长安县啦。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