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八里桥之战中假如清军防守而不进攻会不会战争结果会好一点?> 正文

八里桥之战中假如清军防守而不进攻会不会战争结果会好一点?

  • 用户2526266655用户2526266655
  • 2023-05-16
  • 10
  • 共3人回复
禅茶一味是清欢
「禅茶一味是清欢 」发表看法
2023-05-17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8000人进攻到北京郊区的一场战争,清军的指挥官是僧格林沁,清军有25000到30000人,其中蒙古骑兵部队有一万人。

战争的结果是清军死亡1200多人,英军死亡两人,其中一人还是印度兵,法军死亡三人。

从战争的结果看,曾格林沁号称是清朝的名将,简直就是对"名将"二字的侮辱。

僧格林沁的战绩放在中国历史上任何年代,任何朝代都是杀头的罪。但他老人家还是获得了"巴图鲁"和"名将"的称号,可见,当时的清廷多么的腐败,多么的无能。

艾迪特
「艾迪特 」发表看法
2023-05-25

我认为不会。八里桥之战清军的主力是蒙古骑兵,善攻而不善守。其次八里桥之败的主因是冷兵器对热兵器、旧战法与新战法的对决,无论清军攻还是守,免不了失败的结局。第三八里桥之败损失大的原因不是英法联军的杀伤,而是清军溃败的踩踏和逃离。

西山驿磐石
「西山驿磐石 」发表看法
2023-05-23

作为清朝再英法联军面前,最重要的作战行动,八里桥之战的结局奇葩是很难避免俄,无论清军防守还是进攻都很难避免最后崩溃的结局。

当然这不是说,所谓落后的农业国军队,就无力战胜英法联军这样的强兵,而说日薄西山的清王朝,确实不是英法列强的对手而已。

其实对于清军来说,用什么战法才能打败英法联军不是重点,重点的是能不能有一只精锐的军队,采用类似投名状电影里那样的战法,冒着巨大伤亡不惜代价的冲击英法联军的阵地,只要进入白刃战至少拥有大规模骑兵军团的清兵,至少能够给联军巨大的杀伤。

至于说这种战术的麻烦,就在于清军至少是早期八旗那样的精兵,能够在伤亡和火器面前阵脚不乱,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毕竟冷兵器对火器的对决,在明末清初就开始不断上演,在清朝攻打准格尔时期,清军德优势火炮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只不过那时候,吃亏的是装备了火器的但已经腐朽的明军,或者是有沙俄帮助但仍然无力抵挡的准格尔骑兵而已。

但八里桥之战的清兵不是早年的八旗,蒙古马队也不是曾经的成吉思汗铁骑,一个见识了英法联军坚船利炮的大清朝,也变不出一只骁勇善战的清军,如此种种之下,是进攻还是防守真的很重要吗?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