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方式不同
父母那个年代收音机都没几个台,电视也不是家家都有,没事做只能谈恋爱结婚。
我这个年代看不完的电视剧和小说,可以朋友同事聚餐还能去旅游。有更多的机会面对面认识异性。
现在人天天不是捧着手机傻笑,就是拿着电脑网游,再要么网购买买买。翻短视频看到一堆已婚人对婚姻的吐槽,最后留下一句“所以婚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别说认识异性的机会,看到“婚姻"二字就立刻能喝“坟墓"联系起来。连恋爱都没谈过就知道养孩子很贵,鸡娃很难,生孩子漏尿,怀孕性格会变奇怪。最后想想还是游戏更好玩,别结婚了。
现在人成熟的越来越晚。
我妈说她14岁的时候就背着我两个小姨给全家做饭。
我14岁的时候就知道去菜场买菜和肉中午一个人在家涮火锅
现在的孩子14岁放学还要家长骑着电瓶车接
所以30岁的时候我妈生二胎,我准备结婚,以后的孩子还在玛卡巴卡。
时代赋予的压力不同
我妈24岁的时候已经生了我姐,工作安稳,房子单位分,进大工厂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我24岁的时候毕业准备创业,那时候创业是一件光荣的事。意味着有钱有闲有人脉。没时间结婚,但有时间谈恋爱。房子努努力还是能买的。
现在24岁的时候准备埋头苦学考编上岸,做公务员是很光荣的事,意味着工作稳定,旱涝保收。但没时间谈恋爱,至少在上岸之前不确定未来的另一半可以选什么阶层的人,买房子真是一言难尽。
交友方式不一样
我妈那个年代同事介绍亲戚,同学介绍同事,去公园跳个交谊舞都能认识另一半
我这个年代人与人相对还是比较真诚的,社交软件多,身边总有几个是网恋修成正果。
现在年轻人五步一个骗子,十步一个渣男渣女。打开社交软件不是招P就是杀猪盘。十个人有八个人社恐。网络的言论自由让更多人看到了婚姻缺点。
忍耐力不同
我妈那一代人一家好几个孩子,没人会多重视一个孩子的感觉。到岁数就结婚,结了婚就生孩子,公婆就是要忍的,这是约定成俗的事情。
我这一代开始计划生育,男女平等,都要高考,都要工作。女性不愿意去忍耐一个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外加保养的好,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人到中年。
现在年轻人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别说忍耐婆婆讨好老丈人。连对另一半的包容都很难做到,不找到一个“完全"合适的另一半是不会结婚的。在家里父母照顾的无微不至,不用养家还能啃老,真的不愿意去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赚钱要上交或者承担家务,承担怀孕生子的风险。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当下婚育年龄是两个极端现象,要么很早结婚,要么就很晚才结婚。
不想结婚是假的,但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要等到那个对的人,余生很长,也很短,要跟最爱的人在一起。现在的婚姻不再是一纸契约,不再是传宗接代的任务,而是两个人爱情最完美的归宿。爱情,才是真正的追求。在遇到那个对的人之前,宁可单身也不愿将就。
现在的女性越来越独立了,可以一个人熬过所有的难过,所有的不开心,能够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吃火锅,适应了单身的生活,甚至是享受单身生活。
微博上有人说,单身久了真的会上瘾。当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时,不可避免的其中一人或者两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磨合,去适应。明明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为什么要两个人一起生活呢?所以,比起结婚,他们更享受单身生活。一个人,太非常自由了!
在我看来从来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人;没有爱的婚姻,还不如单身来得幸福。
电影《剩者为王》中女主的爸爸说:“她不应该为父母结婚,不应该到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
本文由作者:她的故事汇 于 2023-12-21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24824858269948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