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也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有杨洪基主唱,我们的现代农民歌星朱之文也是因为这首歌一炮走红,为家喻户晓。
杨慎,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其中三大才子为,解缙、杨慎及徐渭。 明朝三大才子 评选标准是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著作《升庵集》。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在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时,杨慎上疏抗谏。明世宗继位,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七月六日(8月8日),杨慎在昆明病逝。
欢迎关注欣赏,如果你有什么高见请发表意见评论留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但这首词并不是罗贯中所写,而是“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所作,是他《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全词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要理解这句词中的人生态度,先得了解词人杨慎。
“大礼议”后,杨廷和被迫辞官,杨慎便再三上书辞职,言不愿与张璁、桂萼等“无耻小人”共事。世宗怒极,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认为这于礼不合,便“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世宗震怒,下令“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便集合了二百多个官员跪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抗议,最后被廷杖两次,发配充军。
触皇帝逆鳞,杨慎的政治生涯走到了尽头。他被放逐后,总共遇上六次大赦,却终不得还,年满六十后按律可赎身归家,但无人敢受理。最终,他死在了戍所。
正面跟皇帝刚,除了魏征,古来怕也没有几人,杨慎是其一。他忠诚正直,却执拗固执,在被放逐后宁愿寄情山水,也不向世宗低头认错。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这句诗既有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也有看淡世事后的豁达,同时,全诗蕴含哲理、耐人寻味。
临江仙· 杨慎 〔明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临江仙广为传颂,《水浒传》就曾引用其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豪放不失委婉,意境深远含蓄而又深沉,是这首词的特色,也是杨慎的写作风格。
我们研究一首诗,就要弄清楚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诗词背后的含义。杨慎作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从小便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他自幼爱好读书,据说,在他七岁的时候,便能背诵唐诗。
少年杨慎文思泉涌,随口吟诗一首: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他的父亲和叔父,无不拍手称快。一家人都为这个少年骄傲。白居易少年成名,轰动京城。杨慎也和白居易一样,十三岁时就因为一首《黄叶诗》,让京城的文人们震惊不已。
1511年,23岁的杨慎参加科举考试,取得殿试第一名的好成绩。1524年,36岁的杨慎因为直言不讳得罪皇上,被贬至云南。在云南的那些日子里,远离家乡的忧心,官场不得志的郁闷,常被杨慎写在诗词里。云南美丽的风景,不同寻常的风土人情,给了他创作诗词的动力。才子总是惺惺相惜,很快,杨慎便和云南当地的诗人成为好朋友,一起游览,一起读书论诗、谈古论今,生活过得很充实。
这首广为流传的临江仙就是写于云南,这首咏史诗和苏轼诗词的风格颇为相似,词风豪迈,意境深远。但是又不失含蓄,既有对人生的感慨,又蕴含哲理,耐人寻味。
白居易曾说,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黄庭坚在诗中写道: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这两种说法,都有一种悲凉之感。而杨慎在这首词里对人生的感悟,深刻却不凄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似写景,实则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慨:无论历史怎样变迁,青山一如既往,山前的夕阳日日落下,洒落红色的霞光。诗人仿佛发出一声叹息,往日的一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有眼前的青山、夕阳见证了历史的更迭,默默无语。
词的下片,诗人怀古追今,发人深省。“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一句里,诗人化身白发渔樵,站在江边,看滚滚江水奔流不息,看春花秋月,季节交替,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杨慎,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不禁感慨万千。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短暂,人生的沉浮,成功与失败,在生命结束的瞬间都烟消云灭,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不如珍惜当下,有三五知己谈心,每日有一壶浊酒相陪,足矣。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的故事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非成败,转眼成空。
看来世宗朱厚熜比他的哥哥爱学习,但是自己读书太麻烦,有人给自己讲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博学多才又出身官宦人家、世代书香的杨慎,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刚开始的时候,杨慎和世宗相处融洽,一个认真讲解,一个仔细聆听,很多官员都对杨慎羡慕不已。
杨慎喜欢在讲书的时候引经据典,联系现实,教育世宗。你想啊,皇上会乐意接受吗?有一次,宦官张锐、于经等人因为作恶多端被判了死罪。因为种种原因,世宗赦免了他们的死罪,这种案例从未发生,是世宗自己为之。至于收受财物之事,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但是谁也不敢明说。杨慎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应该提醒皇上。
杨慎在讲课的时候,引用《尚书》里的内容,对世宗说,“圣人赎刑之制,用于小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皇上听了,能开心吗?世宗渐渐地疏远了杨慎,连课也不让他讲了。渐渐地,世宗对待杨慎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耿直的杨慎失去皇上的宠信,一心报国的他在当时的环境下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世间的一切,都不会永恒地存在。最疼爱我们的父母,我们最疼爱的孩子,都不能永远陪伴我们,父母会提前离开我们,而我们也不可能永远爱护孩子。曾经的失意,所有的伤悲,都会成为往事,随风而去。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春去冬来,花谢花开,所有的人都会老去,想到这些,人生何必强求?一切随缘,一切顺其自然。忘了昨天的伤痛,珍惜今天,迎接明天。
感谢邀请!你能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中悟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个人感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蕴含着珍惜时光,善待生活的人生态度!这句诗字面意思为:当年的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跟时光相比,名与利都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人争来争去的意义又是什么?还是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过随心所欲的生活!
我们都要善待生活,珍惜时光和一切所拥有的,看开,看淡人生,别留下太多遗憾!
总的来说,人生不易,短短几十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切名利皆为虚幻,善待生活,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朋友们有什么想法或看法,欢迎留言评论探讨!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当明代的杨慎写下《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非常著名的词的时候,我觉得他内心里真正的落脚点,应该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就是我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中悟出的人生态度。
怎么说呢?
千百年过去,青山依旧,可当初这人,现在又在哪里?这不明了了吗?
所以,这人都得活得洒脱一点、宽容一点,都别计较太多、别苛求太多。否则,难受的还是你自己,并不是别人。
因为青山依旧在,才没空理你高兴不高兴,没空理你开心不开心,才没空理你过得好还是不好。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现实中,我们很多人是没法做到这样的。不少的人基本上是该争的争,不该争的也争,该抢的抢,不该抢的也照抢。似乎这天底下的好事、这天底下的功劳,都应该有他的一份似的。
说白了,你争了、抢了,该得到的得到了,不该得到的也得到了,那又怎么样?你吃得比别人胖?睡得比别人好?我看也未必吧?再说了,就算是比别人吃得好、睡得好、穿得好,你的一辈子是一辈子,人家的一辈子就不是一辈子?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突然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揭示了同样的一个道理。只不过这后一句说得更现实、更接地气而已。
但,即便话说到如此地步,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人,依然还是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很多人在位时,是从来不会去想到自己迟早是会有离开位置的那一天的,他们更不会去思考和理解,位置其实是营盘,并不属于自己,自己只不过是那营盘里的一颗棋子、一名流水的兵而已。
其实,这就是人生。既是棋子,就干好棋子应该干好的事。至于营盘,那就不是自己应该去考虑的事了。这就如那千年的青山,夕阳一度度红过,但青山,依旧还是那青山。
附: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不管“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是出自《临江仙》的开篇词?还是出自《廿一史单词》,但它出现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其中的两
句唱词,我就直接对这句词作个人的解悟。“青山依旧在”意即青山长在不老,“几度夕阳红”意即人生只有几十年,你就是再高上,再权贵,最终都要如夕阳一样要下山了。作者只是提出俗世历史的现实,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做解释,自己去选择人生。作者的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进一步充实了“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涵义。出问题的友友只提整诗的其中两句词作为问答,很难让读者作出较系统地回答。整句诗是:滔滔长江东逝去,浪花涛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过,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告诉我们时间的短暂,生命的宝贵,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就可以了。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把时间都用在刀刃上,不要虚度光阴,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浪费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
不要等我们到了夕阳红的时候,看到那满目的青山在感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更不要去“空悲切”可以平静的对自己说:我人生每一步都坦然走过。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出自明代才子杨慎的《临江仙》,这首词的全文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大概意思是: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
在这凝固的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江湾之畔意趣看惯了秋月春风,也习惯了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第二种:豁达大气,当看淡名利。
在历史长河中,再伟大的人物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实在是渺小至极。中国历史几千年来,出了多少英雄人物?每一位英雄人物当年是何等威风?何等荣耀?但即便是改天换地的英雄人物,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终究还是湮没不见。所以,我们一方面既要努力奋斗,又不要太苛求自己,对待名利不能看得太重,不能为名利所累,应当豁达大气。
且看三国,东汉权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曹丕篡汉创立魏国;曹魏权臣司马懿操控政权,其孙司马炎篡魏创立西晋。整个封建时期历史就是如此循环往复,张三家的王朝被李四篡了,李四家的王朝又被王五篡了……王朝更迭只是这些权贵们争夺荣华富贵的戏码,芸芸苍生沦为刀俎之肉,每个王朝的更替都是以尸首堆积如山、新鬼烦怨旧鬼哭为代价的。
追名逐利,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意思是时光变换沧海桑田,青山不变,夕阳几度。充满了一种对人生对历史沧桑无常的感慨。略带伤感,还有深远的意境。本意就是那青山多少年了仍然不动地矗立在那里,而多少次的傍晚夕阳西照已经过去了,表示很多时间过去了,人事转换,物是人非。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意思:滚滚长江,汹涌东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飞溅,千古英雄在个中湮没不闻。对也罢,错也罢;成也好,败也好,功名,事业,一转眼的工夫就随着江水流逝,烟消云灭,不见踪影。只有青山仍旧矗立眼前,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夕阳西下。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短暂,活在当下,功名利禄皆为浮云。地球亘古存,太阳永恒陪?意愉是山河永存,我们人类只是过客而已。只争朝夕酬壮志,释怀人生未展眉。
温馨提示:文丑,慎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词,而非诗。
如果不是毛宗岗父子点批校注《三国演义》时的临时移置,我想《临江仙》可能还埋没在明朝第一才子,杨慎那等身的故纸堆里;
如果不是作曲家谷建芬女士沧海拾珠,谱了厚重雄浑的一曲,再加上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先生的完美演绎、以及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和后来大衣哥朱之文的推波助澜,我想《临江仙》可能还停留在高校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的象牙塔里。
可能是历史偏爱天府之国四川吧?
唐代有诗仙李太白,宋代有坡仙苏东坡,明代200余年间也出了一个“仙”,这个“仙”就是戍仙杨慎。这个戍,乃戍边之意,更多的则是谪戍。
他们三个人有个两个共同点,第一,他们都是四川人。而且杨慎也是四川人在明朝出的唯一一位状元。第二,他们都曾遭到了流放(或贬谪)。
是非成败转头空。
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成与败转头皆成空。
世人忙忙碌碌,追名逐利,蝇营狗苟,转头来如同那飘忽不定的过眼云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巍峨的青山依旧,夕阳却几度变换。
其实,变与不变都在世事的无常里交替演进,这就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人亦如此,不必纠结于过往,也不必患得患失于眼前。
一壶浊酒喜相逢。
老朋友啊,今日相逢于江湖,啥也不说了,都付给这一壶浊酒吧?
古人常以清酒指代圣人,浊酒指代贤人。相对而言,清酒酿造工艺复杂,酒体纯净,价格稍贵;浊酒酿造工艺简单,酒体浑浊,价格便宜。在杨慎看来,友谊的珍贵,不在乎酒的清浊贵贱。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往今来,有多少穷困潦倒的人孤独终老,有多少富贵显达的人名重一时,到头来,不过是世人茶余饭后的助酒谈资罢了。且尽眼前一杯酒,何愁身后千载名?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的生命就是短短的一瞬间。与大自然相比,显得十分渺小。人生的日出日落是有限的。四季的轮回,昼夜的交替,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大自然而言是无所谓。人类有与无,根本影响不了青山绿水。影响不了日月星辰,有规律地运转。人类的几十年,必须看透,看淡,看开。什么功名利禄。人们富贵荣华。都是人生的附属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吉凶祸福,都是生命演绎的一个过程。人生能够每天看到日出日落。欣赏着世界上万事万物,给视觉上的一个盛宴。吃到口里,给味蕾一个快乐。人的生命当中求什么都没有用。欲望越多,反而更加烦恼。人生没有欲望了。反而心里更清静了。几千年以来的各路豪杰。他们当年风光无限。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今天的青山绿水,仍然是昨天的青山绿水。今天的太阳与昨天的太阳一样,仍然在发光。地球上没有了谁还是照样转。《金刚经》告诉人们释怀了。就是过去心不可有,现在心不可有,未来心不可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心的话就是执着了。没有的话就是怀了。自然界也好,人身心也好,这个相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何必执着于所有自然之相呢?
在谈论这句诗的人生感悟前,首先要大略了解明朝有名的《大礼仪》事件。1521年,明武宗去世。由于他没有儿子,只好兄死弟继,让堂弟朱厚熜继位。朱厚熜的父亲是蕃王也刚死不久。朱厚熜15岁进京继承大统。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提出:朱厚璁必须继嗣,入武宗大宗。也就是改换父母。朱厚熜不干。这时,新科进士张璁提出继统不是继嗣。没有必要更换血亲父母。为朱厚熜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以杨廷和为首的继嗣派,和以朱厚熜为代表的继统派争论斗争了3年。最终,杨廷和罢黜,他的儿子杨慎被下狱流放戍边云南。一直没被赦免,死在流放地。
《大礼仪》实质是15岁的明世宗朱厚熜与内阁首辅杨廷和为代表的武宗旧部争夺权利的斗争,也是皇权向世宗过度的过程。这也就是杨廷和与其儿子杨慎和大臣跪谏哭仪的内幕所在。其实没有什么正义可言。
正是由于杨慎在政治斗争中惨败,被流放,所以才感悟人生,咏史明志,在《二十一史弹词》中,写下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也就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功名利禄若长久,汉水亦应西北流!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在遇到人生磨难,仕途坎坷后,看破红尘情寄山水。有的是迫不得已。杨慎就是出于无奈,李白赐金放还,永王兵败被拘流放,孟浩然落第等,多是受挫之后的看破红尘。而不是高人的急流勇退,如范蠡挂帆而去,桃园五柳门开三径外,许由挂瓢洗耳,张辑的鲈鱼可脍,嵇康不仕等。
我们要区别的看待超尘脱俗,才能汲取积极的人生意义。参与积极的社会生活中,顺势而为,不做无意义的斗争,不争名夺利,做一个淡泊名利又积极向上的人。
看到这两句诗,想起了另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清代康熙年间张英大学士给家人回信所附的一首诗。家人因三尺宅基地和邻里起纷争想利用张英疏通关系,施展影响力,打赢官司。
张英的回信家人看后,不仅不与邻居争了,还主动让出三尺,邻居见了也主动让出三尺,这样就有了六尺巷的故事。
其实,古往今来的是是非非,争争斗斗都是因为固执、傲慢、偏见所造成的,这是人类灾祸和不幸的根源,放下固执、傲慢、争斗,许多事情,是非成败输赢稍纵即逝,也经不起时间历史的考验,有时回过头去想想还有点滑稽可笑,最终都是过眼云烟大梦一场。
人生不是战场,不必把自己看得过重,看看青山、绿水、夕阳,豁达一点,从容一点,欣赏身边的美好和那些恒古不变的真理和风景。
青山历经千变万化,屹立不倒;明月、阳光万水千山依然照耀,自然的精神是人类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悟之无边的源泉。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淡世事,清静自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本意就是青山多少年仍然不动的矗立在那里,而无数次的夕阳西照已经过去了。时光变换沧海桑田,青山不变,夕阳几度。充滿了一种对人生历史沧桑无常的感慨。略带伤感,有深远的意境。“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临江仙”全文用自写草书一首咐上!谢邀[作揖]
本文由作者:高级花猫Ooo 于 2024-03-01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34095298660668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