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小米的营收暴增到1000亿,雷军还是输给了董明珠,因为当时和格力公司的营收额还差一截。当然,后来的形势反过来了。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事件。
2013年12月12日,CCTV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这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一项评选,被誉为“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雷军、董明珠等十人同时获得“年度人物奖”。
这是雷军第二次获奖。在上一届的2012年,他获得唯一的“新锐奖”。
在这次的颁奖现场,董明珠和雷军为企业发展模式产生了争论。
在“赌气”之下,雷军提出:五年之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你就输给我一块钱!而董明珠当场自信地反击:我跟你赌10个亿!
在这样万众瞩目的场合定下十亿的豪华赌约,可见董明珠和雷军各自的巨大信心。
格力公司成立于1991年,当时早已是国内的空调龙头企业。在刚过去的2012年,格力电器的营业为1000.84亿元。
在当时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中,格力电器是空调行业唯一实现逆势持续高增长的企业,而且2012年营收比上一年增长19.84%,成为中国首家依靠单一品类产品实现营收破千亿元的家电企业。
而小米公司在2010年4月才成立,依靠新的商业模式,从零开始,仅仅短短两年时间,在刚过去的2012年,销售额暴增到了126.5亿元人民币,成为明星企业。
一个是树大根深的老牌企业,一个是刚成立的新生企业,如同青壮年人和婴儿。两个企业的年营收相差八百多亿元!这得万达集团老板王健林的八百个小目标才能达到啊。
因而,稳坐钓鱼台的董明珠,才会随口把赌言一下子提到10个亿的超豪华档次。
那么谁给了雷军敢挑战巨头格力的勇气?
格力公司的经营模式是传统的“制造+销售”模式,而且产品基本是空调这项单一品类。
但是,当时格力电器已是业内龙头企业。其成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研发,二是营销渠道。
格力电器的“股份制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被赞誉为“21世纪最经典的营销模式”。这个模式,把经销商与格力电器的利益捆绑,大经销商可以参与销售公司的分红,从而格力也就加强了对经销商及营销渠道的控制。
而小米公司走的完全是另一条新路子,依靠“成本价的硬件+免费的基础软件+增值的互联网服务”的商业模式,通过“社会化营销+限量预售”的销售模式。这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的商业模式,而且是轻资产运营,不用承担沉重的生产制造成本。
而且,当时小米主要研发和销售智能手机而一战成名,但在雷军的规划里还有相关数码产品。
因而,雷军的自信心爆棚,踌躇满志。
这个豪华赌言此后的五年里,小米公司的销售额一路攀升,2018年全年实现营收1749亿元,比五年前增长了逾1600%!
按理说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然而格力公司也没睡大觉,2018年的营收比五年前增长了近100%,达到了2000.24亿元。
也即小米的营收比格力少了二百多亿元,显然雷军输给了董明珠。
这次看似是雷军和董明珠在赌,实质上是传统模式和互联网模式这两种商业模式的竞赛。
接下来的2019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为2005.08亿元,比上一年只有微小的增长;而小米集团达到了2058亿元,反超了格力,但是晚了一年时间。
到2021年,格力电器全年营业收入1878.69亿元,而小米集团全年营收达3283亿元,比格力多了近1400亿元!
显然,雷军足以笑傲董明珠了。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小米的商业模式完胜格力?
其实格力电器公司近些年业绩停滞,并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原因。
早在2015年,格力电器就进入了《福布斯》“世界500强”榜单,而且此后一直“榜上有名”。在《财富》公布的“2019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中,格力电器位居全国第三,蝉联家电行业第一。
而且,小米和格力两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进化,与当初相比已有很大变化。
例如靠互联网销售起家的小米,产品线已经拓展到智能音箱、手环 、电动滑板车、扫地机器人、智能电视等,而且这些年也在积极布局线下实体渠道。小米这些年能取得持续性高增长,线下渠道功不可没。
而格力电器公司,则在空调连续十多年排名全国同行业第一的基础上,产品线已延伸到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
而且,格力还推行“线下+线上”的新零售模式,积极拓展线上电商渠道。
董明珠还亲自上阵,玩起了直播带货。她的首场直播带货销售额只有23万元,而到了2013年,直播一天竟然大卖65.4亿元!
所以说,企业之间并不能仅仅比拼商业模式,毕竟行业、企业、产品等实际情况不同。
何况,董明珠只是拿格力电器公司的营收与雷军赌。还有个格力集团,已经形成了工业、房地产、石化三大板块综合发展的格局则是巨头。
所以,小米和格力的商业模式之辩,董明珠与雷军的个人故事,都是说不完的话题。
今年的8月11日晚,小米公司创始人CEO雷军在小米科技园的十周年演讲,雷军用1个多小时道出了创业的艰辛、挑战、压力以及成果。细数如何突破当时的困境,最终实现年收入2000多亿。
演讲过程中,雷军还不断地展现自己的“雷式幽默”,首次在公开场合回顾与格力董明珠的赌约。雷军说当时其实只想赌1块钱,却在上台后遭遇董明珠的反击,赌注从1块钱变成10亿元。雷军承认是小米输了。但是时间再长点的话,结束打赌的第二年,小米是赢了。
“十亿赌约”的来龙去脉
在2013年12月12日。在CCT第14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现场,格力电器负责人董明珠和小米公司负责人雷军就“十亿赌约”达成一致。当时雷军提出,如果小米5年内营业额超过格力,董明珠将输给雷军1元,董明珠当场不甘示弱,说“不可能”,并回应:“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
对此,雷军表示:“你是中国制造,我们则是中国创造,所以10亿人民币,我们赢定了”。
雷军谈到小米“零工厂、 零渠道、重用户”的盈利模式的三大特点时,被董明珠呛声,说自己做得好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厂家。雷军则回击说:“发展到今天,强调专业化分工,做工厂的人专心把工厂做好,做产品的人专心做产品。”
最后事实证明董明珠赢了赌约,但是小米真的输了吗?
格力以250亿元的收入差距赢了这场赌注。对于近年来营收一直徘徊在2000亿元左右的格力来说,面对小米在过去5年里从200多亿元增长到1749亿元的竞争对手,如果把赌博时间延长一两年,谁赢谁输都无从谈起。
在我看来,小米的净利润与格力还有很大差距。从小米的增长速度来看,未来其营收规模可能超过格力。只是单从规模和利润率来看,小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超越格力格力。
在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互联网产业的较量中,没有真正的输家。在此期间,小米加大了与富士康的合作,在印度建立了6家生产工厂,格力专注于拓展在线渠道,两种不同的企业模式正在走向融合。
格力和小米十亿赌约的话题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
早在2013年,格力电器(36.980, 0.47, 1.29%)董事长董明珠与雷军因一句玩笑话,立下了5年10亿人民币的赌约,赌小米的营收五年时间能不能超过格力。
五年下来,小米营收从200多亿涨到了1749亿,涨了8倍,堪称奇迹;再看看格力,从1200亿涨到1980亿,涨了60%,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企业,表现也非常杰出。
但按照赌约,小米还是输了。比较戏剧的是,结束打赌的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小米就赢了,以2060亿的总营收盖过了格力的1982亿。
在此期间,小米于2018年风光登陆港交所,给外界打开了一个深度了解这家年轻的千亿巨头的窗口。
雷军有一句名言,叫“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抓住风口的小米飞的极快,据测算,成立至今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112%,目前已发展成一个集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为一体的集团。
从收入结构看,公司试图突破公众对其“手机厂商”的惯性定位,展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一般来说,单一业务占比过大,意味着市场竞争风险越大、潜在增长空间越小,小米为此做了诸多努力。其核心业务智能手机在营收中的占比已从2015年的82%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61%;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对应的营收占比逐年抬升,从2015年的13%提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28%;以广告和游戏为主的互联网收入同样呈上升趋势,其占比从5%扩大至12%。
但从本质上讲,当下的小米还是更贴近于一家手机生产商,或者是一家兼具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的硬件厂商,而非官方宣称的互联网公司。
分区域看,海外市场已成为近些年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小米早期以国内市场为主,2015年以后开始大力布局海外市场,随着华为、OPPO、 vivo 等品牌激烈逐鹿国内手机市场,小米海外市场营业收入的不断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保障了其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
一,不过是两位优秀企业家彼此戏言,茶余饭后多个八卦新闻而已,不影响彼此品牌价值。对两位而言,我更多是佩服,但谈不上有多尊敬,大概是谁输谁赢这十亿,真心与你我无关吧。但能否换个赌约,比如谁输谁捐100座希望小学?谁输谁负责100个农村扶贫项目?落到实处,必有回响。 二,几年前和朋友吃饭,他拿出小米手机向我们演示开啤酒瓶盖,同桌无不惊叹。但没有人羡慕,更没有人因此而入手多一台,平时开瓶盖依然喜欢轻薄简单的开瓶器。前些年格力空调说一夜一度电,但我和身边一些朋友怎么用都不止一度电,不知道是被商家误导还是我不会使用空调,无法考量。有朋友买电器问意见,我只是笑笑,不置可否。实实在在为民生着想,创下一个个新,自有口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华为的人才管理模式,创新思想,为我们津津乐道,经常有身边朋友创业,开口常有像华为一样,我不招员工,只招伙伴,职位分红。。。,期待格力与小米,在这个新时代,也能有更多的好思想大放光芒。提起格力与小米,能让你我肃然起敬,两位优秀企业家,期待能更进一步成为时代的商业思想家。
其实吧,我们也要承认。互联网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智能化互联网时代!总会有一些产物诞生的!而小米就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他是有趋势的,而且也是有着向上的推动力的!因为小米不仅仅是有硬件赚钱,有手机、空调、电脑、洗衣机、厨卫等等系列的产品!甚至格力有的小米逐渐也都开始有了,所以在营销端小米逐渐通过智能家居在覆盖我们身边的人群!在硬件方面小米已经形成了智能化物联网时代,达到了设备与设备的互联,迎合了年轻人便宜实惠科技范的消费习惯,所以小米的产品能够大卖!
当然小米强大的地方不仅仅是在硬件和硬件生态上,还有软件方面,无论是MIUI的系统广告价值,还是小米生态的APP价值,都能够达到很好的营收效果,这个是格力不具备的!而且小米的创始人雷军还是天使投资人,他可以关联周边的资源很多!
也就是说小米的生态链产品通过小米的软件互联和小爱同学智能语音互联,已经孵化了很多小的格力公司,也培育出来了很多家电企业从不知名,逐渐成为小米米家生态的一部分。虽然我可能一两家公司没有你牛,但是我旗下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家电企业!
这就是趋势的力量,小米通过软件驱动,硬件打市场,孵化企业成为他们的生态链一环。必然造成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因为无论是生态链企业的成长提升空间,还是对于小米本身来说成长和提升空间都比较大!
所以董明珠和雷军的赌约,雷军赌的是未来的成长价值。而董明珠更多赌的是现有的实力,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实力!但是中国制造企业不止是格力,还有很多企业。最关键的是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企业,大家都不看好,但是小米却团结起来了,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小米的战略吧!所以在这场赌约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结果,格力更胜一筹!
但是未来的价值,小米是绝对有着很强的生产力和爆发力的。因为小米从中国制造到加上翅膀,打造中国智造。都在为生产赋能,这样的情况下,小米的从硬件和软件的实力,营销销售实力,甚至在蔓延到中国的制造企业领域!而这两年小米还在计划进入汽车领域,虽然格力早早地就进入了!
但是按照成长价值来说,小米绝对是在一直不断地超越着,领先者,这个是很多的企业无法匹敌的,所以我觉得我看好小米的爆发力。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谢邀!
五年前董明珠雷军立下十亿赌约,而今小米公司成功突破1000亿。
从小米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结果并不会让人感到震惊。
毕竟小米自从打着“为发烧而生”的口号以后,一直致力专注于生产性价比极高的手机,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国人的认可,对于公司自身的文化,雷军曾表示小米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不仅如此,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我们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这也使得小米一直保持着活力。
除此之外,小米独特的“粉丝经济”对于小米获得这个成就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话说回来,这个过程并不简单,此前雷军曾发表过关于创业小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东西并非是我们常人就能所能承受的。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有不足之处望能批评指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由作者:侃家秀 于 2023-04-05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653302755160490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