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刘备举兵征讨东吴时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正文

刘备举兵征讨东吴时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 东方子义东方子义
  • 2023-12-30
  • 18
  • 共14人回复
东方子义
「东方子义 」发表看法
2024-01-08

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起兵七十五万征伐东吴。自刘备聘用诸葛亮无论外事,战事,内事,军事无不请教诸葛亮,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博古通今,堪为千古第一奇人也。但为何刘备打东吴这么重要军事行动,没带诸葛亮呢。史献记录刘备忘了。

当时刘备只是一味的为关羽,张飞悲伤,一面积极筹备军马,文武百官的建议刘备也是充耳不闻。当时诸葛亮每日在剑阁屯田查账,对朝廷举动一无所知。一日,有小兵报诸葛亮:近闻陛下,征伐东吴,军马齐备,克日进军。丞相可知朝廷军事?诸葛亮:无妨,陛下用兵,必有亮随军而行。不出二日,诏书即达。

三日后,刘备起军,随军有谋臣:黄权、程畿、马良和陈震。武将有冯习、张南、傅肜、沙摩柯、向宠以及吴班。军马七十五万。刘备出军,在马上悠闲自得,十日后,大军进入吴地,统筹军马进兵,黄权:何不请丞相共同商议?刘备以手拍额:出军太速,忘了。

诸葛亮在剑阁查账每每回看汉中:以时间来记,陛下应当下诏唤我才对,一连十多日,如何没有声响?

sunjin6278
「sunjin6278 」发表看法
2024-01-08

三国时期,荆州之战,关公为东吴俘斩,荆州丢失,本橫跨荆益的蜀汉国土一下子少去了一半,举国震惊。刘备更是痛不欲生,一来荆州重地丢失,让自己完美的战略规划丧去一半,另一个就是与自己恩若兄弟的关公被杀,此仇不报,其心怎消?更会被天下人耻笑。蜀汉与东吴不可调和的仇恨算是结下了,征伐东吴报仇雪恨,是刘备板上钉钉的事。

那么刘备讨伐东吴,诸葛亮为什么没跟着去呢?就当时情况看,原因还是很复杂的,最主要的可能有以下几点:其一,大本营需要一个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人来镇守。在前方奋战的将领,都知道自己后方大本营的重要性,一旦后方出了问题,那可就成了无根之水,釜底抽薪,那可是致命的。因此,刘备出征在外,一般都是让诸葛亮代自己镇守后方,诸葛亮是自己最信得过的人,诸葛亮也是具有独当一面能力的人,在后方他不但能镇守好,还能足食足兵供应前方打仗。这次刘备出征东吴,自然仍会留诸葛亮镇守益州大本营了。其二,诸葛亮对征伐东吴态度暗昧。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这时他的思想也很矛盾,荆州是实现他隆中对策的重要战略要地,是蜀汉重要的兵源地人才地和产粮地,对蜀汉意义非同寻常,是必争之地;同时呢,东联孙权抗曹也是隆中对策的重要一环,曹魏太过强大,没有东吴的配合,灭曹魏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正鉴于这两点,诸葛亮在刘备讨伐东吴这件事上,不支持也不反对,沉默暗昧,自然也不会积极跟随刘备出征了。其三,避亲嫌疑。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官居要职,他曾写信劝阻刘备讨伐东吴,这时如果诸葛亮也劝阻刘备东征,就有和诸葛瑾相互串通的嫌疑。诸葛亮有至亲在东吴,不跟随刘备征东吴,也有避嫌之意。其四,刘备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刘备在日,诸葛亮主要显示的是其治国理政才能,战场经历很少,又鉴其比较年轻,刘备有意锻炼培养其治国守成才能,对诸葛亮战场过于谨慎不冒险的思想不认可,因此不刻意让诸葛亮跟随自己去征伐东吴。

正是由于这四点主要原因,刘备不强,诸葛亮不愿,征伐东吴的刘玄德,在没有谋主跟随的情况下,就独自奋然带锐卒东进,失败的前兆,其实从此时已显现。借荆州,取益州,夺汉中,一路顺风的刘备没有仔细考虑以前为什么会如此顺利地取胜,带着傲视天下的得胜余威,悍然与蓄谋已久又以逸待劳的东吴兵对峙,惨败已不可避免,蜀汉的命运也由此定格。

中正娱乐
「中正娱乐 」发表看法
2024-01-06

因为诸葛亮叫他不要去。他自己不听,执意要去。也有人在背后离间她跟诸葛孔明要叛国,自己称帝 ,而且刘备这件事情是意气用事。他觉的,二弟三弟死了,诸葛孔明不了解他们的情谊,不为他们兄弟报仇。而且他觉得自己兵强马壮,可以一个人单独去。可以一个人杀过东吴去。其实也是一种意气用事,狂妄自大,刘备是势力最强的那是,那时候兵强马壮,服的y有是有天险,所以没有带诸葛亮就是他最大的失败。有事发生不可能改变的现实,我遇事要冷静

历史百家争鸣
「历史百家争鸣 」发表看法
2024-01-01

事情发展超过了刘备的预料,刘备也是不得已才御驾亲征。

刘备自从得到诸葛亮以后,如虎添翼,各种事情走向了正轨,刘备也开始翻身了,先是和孙权联合,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占了荆州三郡,并以此为基础,攻下益州,获得一州三郡之地。

在法正的建议下,刘备高歌猛进,攻下汉中,并自称汉中王。

可以说如果没有关羽失荆州这事,可能蜀国会更强,可惜关羽孤军深入,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是这不是孙权和曹操想要的结果,曹操和孙权必然联合,所以有了关羽被杀,荆州尽失。

请注意,无论是攻打益州还是攻打汉中,刘备都是亲自带兵前去,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却是一直在带兵,另外一方面也是要身先士卒。刘备不能因为有了地盘就开始享乐。

刘备自称汉中王,正是志得意满之时,结果关羽大意失荆州,虽然荆州只有三郡,但是对于蜀国来讲,那绝对是伤国本的事情。况且关羽和刘备的关系非常好,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桃园三结义。但是在描述他们三个关系的时候用的是行则同车,寝则同床。可见三人的关系之好,情同手足!

关羽被杀,刘备理应当亲征,攻城略地的时候,刘备亲自去,现在兄弟死了,哪有不亲自去的道理。如果刘备不亲自去的话,会失去仁义的这个招牌,刚刚聚拢的人心也会受到影响。

自从得了荆州,攻打益州和汉中,刘备都比较顺利,他稍微的有点骄傲,没有了周瑜的东吴,刘备认为可以去打一下,并且能打得赢,顺利的话,还可以把荆州给夺回来。

但是因益州刚刚得到,大本营需要有人看守,所以他这次亲征没有带诸葛亮,是因为他需要诸葛亮,震慑益州的宵小,让他们不要乱来。

刘备御驾亲征,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骄傲,大多数是迫不得已,是为了人心!

神舟六
「神舟六 」发表看法
2024-01-05

刘备伐吴不带诸葛亮,有以下原因:

一、从一开始诸葛亮就在《隆中对》中定下战略,”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可以联合,而不是对抗。所以因政见不同而未随刘备伐吴。

如果不是信任的人坐镇根据地,不管伐吴胜与负,万一后方丢失,岂不是象在徐州一样,张飞守徐州让吕布占了去,刘备的老婆全部落入吕布之手。

烟青北
「烟青北 」发表看法
2024-01-09

刘备东征是气数已尽!因为宴桃园桃园三结义是编者罗贯中埋下的伏笔。就是“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三国西蜀一方是兄弟义气结盟,占据三版图。刘备的朋友是手足.妻子是服饰是当世的成语,与曹操镇守北方华夏九版图,求贤若渴兵强马壮有远大的抱负不同,刘备三兄弟是义气结盟,感情大于国情,心胸狭窄,在使用赵子龙和魏延上刘备和诸葛亮如出一辙,显然不是真正能夺取全国政权象刘邦曹操那样的大气一方。书归正题如果罗贯中写刘备带上诸葛亮肯定能赢东吴陆逊夷陵之战,刘备也不能劳累吐血而死,是不是有悖“同生死”共患难?所以《三国演义》只要有三兄弟一方之死,就是刘备一方的终结,桃园三结义的劫就是躲不过,所以当然不能带上诸葛亮了!

第一军情
「第一军情 」发表看法
2024-01-09

夷陵之战是三国的最后一场战役,当时刘备倾尽举国之力,率领50万大军踏上东征之旅,那么他东征孙吴究竟有哪些原因?

最后,因为刘备是在荆州起家,所以荆州地区对刘备来说无论是感情一面还是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夺回荆州,他争霸天下就难上加难。

而对他如此重要的夷陵之战,他为何没有带上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一同讨伐东吴呢?有诸葛亮岂不是胜算更大?

都书华
「都书华 」发表看法
2024-01-05

刘备征吴只是一场战役,一场战役输了还可以重来,但是后方的“根据地不能输”,如果丢了立脚之地、那一切便完完!所以刘备想得比较“缜密”、比较“长远”!要想后方保靠、非得有智谋之人不可!可是,蜀中可用的“智谋”之人非常有限,有点捉襟见肘的感觉,这时也就只能启用诸葛了,这是唯一的选项!启用诸葛、刘备放心!如果刘备带着诸葛去伐吴,估计结果不会损失惨重,最多也就是无功而返!但是,刘备伐吴历经好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一旦丢了“老巢”、那西蜀的损失便大了!总之,过来的也就过来了,这就是“蜀国运气”,不管是历史、还是“演义”结果都是合理的,从来没有假如和如果什么的,因此对此类的故事只能抱着“笑谈”的态度!

ZXJ张
「ZXJ张 」发表看法
2024-01-06

这个很简单,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刘备只带了蜀国部分人马,在三国中蜀国最弱,曹操带几十万大军都没有灭了东吴,最后以和平退兵,就是刘备带上诸葛亮把东吴灭了,自己也只是曹操口中食了,带兵打东吴只是为了一个义,以张显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深,也想把荆州夺回来而已,因为荆州对西蜀来说是很重要。但是事情不是刘备所想的那样,最后不但仇未报,还打了败仗,更致使西蜀大伤元气,又和东吴大伤和气。不带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是蜀国三分天下的缔造者,万一在阀东吴时失败,损失了诸葛亮,蜀国再无人主持,事实也证明刘备是对的,是诸葛亮又让西蜀延续了几十年。

趣说历史的土豆
「趣说历史的土豆 」发表看法
2024-01-04

首先,诸葛亮是不赞成和东吴决裂的,当时隆中对时就说了,先争取三足鼎立,再图中原。只是刘备飘了,野心勃勃,找个为关羽报仇的借口,对东吴下手了。

其次,刘备那时在川的根基还不是很稳,益州集团力量随时蠢蠢欲动,刘备走人,诸葛亮再走,后方肯定出乱子。所以,诸葛亮留在后方坐镇了,他派了个马良跟着刘备。

茫茫长夜
「茫茫长夜 」发表看法
2024-01-06

有些事情不是诸葛亮也能料到的

就算夷陵大战能逃过那把火,却也改变不了三国归晋的历史巨轮

就算孔明防过了陆逊的这把火,却又岂能避开上方谷的那场雨

滚滚长江东逝水

千年万象何问谁

自乘岁月转瞬间

只慰人生这一回

想不透

你也来喝一碗吧[捂脸][捂脸][捂脸]

秋山三国
「秋山三国 」发表看法
2024-01-06

原不想答。但见点赞最多的回答后觉得还是有些手痒。

原文总的来说堪称详尽,本文主要以驳斥里面的一些观点并予以补充。

关于刘备东征

1、论正史,史书之说刘关张以兄弟相称,没给排名,有史料称关羽甚至可能比刘备还年长。故而那些什么征讨荆州“为二弟报仇”之类的不成立。但却可以说“为关羽报仇”。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情感因素,后者强调的是孙吴的不义行径。关羽当时威震华夏,正在巅峰,结果孙吴用卑鄙的手段“白衣渡江”偷袭江陵,按理说,击败关羽就可以了,关羽依然可以从上庸退军,可是孙吴没有止步,而是围杀关羽一众于麦城。这样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孙权在杀了关羽之后,将头送给曹操而不是归还刘备了吧?他是想通过这个行为,告诉刘备,是曹操指使我对关羽斩草除根的。曹操一眼识破,厚葬了关羽,告诉刘备,孙权小儿是想栽赃嫁祸。刘备也不傻,看完战后的荆州划分,他一眼就明白了孙吴在这次偷袭行动中的角色。毕竟早年就曾因鲁肃吕蒙夺荆州,双方在公安剑拔弩张,但是那次双方重新修订盟约,平分荆州。也正是有这份新的合约,关羽才敢放手北伐,不必提防孙吴。只是没想到孙吴竟这般无耻,这才没多久就撕毁了盟约。故而“为关羽报仇”是有国家大义名分的。

2、从战略角度上讲,荆州是不能丢的。还记得《隆中对》吗?诸葛亮和刘备的战略规划是建立在益州、荆州地盘之上的,然后益州取长安,荆州取洛阳,从而光复中原。荆州的丢失对于蜀汉的打击不管是在实力上还是战略上都是巨大且惨痛的损失。毕竟此时刘备手下荆州系的文臣武将也太多了。相比益州,荆州更像是蜀汉政权的老巢,老巢被人端了,刘备集团能够坐视?还记得当年孙刘对峙公安,那时候刘璋刚投降,一听说孙权派吕蒙袭击了荆州三郡,连军事地位极其重要的汉中都不管了,亲帅大军杀回荆州,可见荆州在刘备集团心中的重要程度。故而刘备建国后第一大征伐就是收复失地,完全不出乎意料。

3、支持者与反对者。支持征伐的恰恰应该是荆州人,尽快收服故土,尤其是军心!当时镇压益州靠的就是张飞赵云诸葛亮带入益州的荆州军,此时他们应该是最想收复荆州的人群。诸葛亮是高明的战略家与外交家,他的反对实明智的。可是在旁人眼里,很可能是半个荆州人的他可以抛下乡情,弃万千同胞于不顾而已。另外荆州土著门阀,尤其是那些家人还在荆州的普通人群,他们不会坐以待毙,如此下去,很可能会造成军心哗变。刘备也是个政治家,他肯定也知道王朝初建就去和孙吴撕逼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儿,可是他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又不能不管那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荆州战将士卒,哪怕是做做样子,他也得去教训一下孙权。这也很有可能是为什么刘备东征过程中坚决拒绝东吴的议和意愿的原因之一——被军心所挟持。第二个重要原因是,从永安出来到夷陵战败,这一段领土其实并不多,假设目标为光复之前丢掉的半个荆州,这个战绩也远远达不到预期值。

4、个人猜测啊,刘备的原计划应该是凭着返乡团的高昂士气,一口气夺回半个荆州。在没有了鲁肃和吕蒙的情况下,东吴能放他刘备眼中的将领也的确不多了,如果运气好,夺回整个荆州,然后再和东吴谈和平。他就不担心曹魏吗?担心又不担心,当时曹操已死,刘备为了缓和魏蜀关系,还派了一支吊唁团去魏国,这是摆明了要搞外交战。策略比较成功,曹丕坐山观虎斗一直到最后。然而你说什么刘备想“划江而治”,我的天,就别再吹牛皮了,曹操当年数十万不一样在荆扬交界上被孙吴几万人给击溃了?就算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都死光了,刘备这边关羽张飞庞统法正也没了啊,一样是不占优势。最关键的是,刘备带的并不是全部精锐,这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关于不带诸葛亮

1、首先是定位,诸葛亮在刘备这里优先是个“萧何”。没错,萧何能打仗也能参谋,但是他的主要任务是理政。诸葛亮的治政能力是得到贾诩刘晔敌对集团的认可的,外交能力也是深得东吴信赖的。这个人一定会被优先留在后方。就好像当年入蜀,若非庞统阵亡,军队遇挫,怎么会召张飞、赵云、诸葛亮三个驻守荆州的军团入蜀?相比于随刘备出征,诸葛亮还是留在后方的作用更大一些。换种更好理解的类比——就像是荀彧与曹操之间的那种关系,曹操带着荀攸与袁绍对峙,荀彧坐镇许昌保证后勤。

2、最受不了那篇文章中关于“内部斗争”的观点。新建国,内部有什么争的?原本刘璋时代,土著和东州的确是两大势力,东州占了上风。但是刘备带着荆州人来了之后,排名自然是先荆州,再东州,再土著。可是矛盾能有多激烈?可以看看奏请刘备登基的奏章署名顺序,和谐到一点毛病都没有。什么“让荆州人统治益州,让益州人治理荆州”。。。大哥,我读书少,你就这么诓我?这么搞内部矛盾不更大了?。。。“所以诸葛亮这个荆州系头领肯定不宜随军”。。。我还是那话,请看一下署名顺序,再查查这些人的背景,诸葛亮虽然被委以重任,但在当时摇大旗是不太可能的。正儿八经的荆州派系那是在丞相府建立之后的事儿。

3、总结一下,不带诸葛亮很可能是这几点考虑。

(1)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治理后方更重要也更适合诸葛亮,人尽其才。

(2)为自己战后留条退路,不论胜败,总得有人来收拾残局。

(3)刘备出征,太子监国,没有能臣辅佐也是不能放心的。

(4)刘备亲征本身就是为了压制反对声音,表明决心,如果还要带上带头反对的诸葛亮,于情于理也不太现实。

(5)(脑洞一下吧)要知道刘备有魔咒,荆州时的军师徐庶跑了,平定荆州入侵益州的军师庞统阵亡了,法正跟着刘备夺取了汉中结果没多久就死了,这次马良跟着他出征荆州也挂了。。。所以作为军师跟着刘备上前线是很有风险的一件事儿。。。刘备这是对诸葛亮的爱护啊。

石邑张哥40911
「石邑张哥40911 」发表看法
2024-01-07

刘备举兵征讨东吴时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由于关羽攻取襄樊失败,荆州丢失,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捕获将其杀害。

刘备闻关羽被东吴杀害,悲痛欲绝,欲起兵伐吴,此时诸葛亮,赵云等力劝刘备不住,起全国之兵伐吴,半途刘备又闻张飞遇害,更坚定了伐吴决心。

伐吴刘备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诸葛亮一生的战略就是联吴抗曹,不是蜀国的战略决策,所以诸葛亮不会去,再说还有汉中要塞,只派了马良配合刘备,并与马良说明刘备的安营扎寨,画成图形报回成都,结果诸葛亮一看画图大吃一惊,已料到刘备必有危险,急派赵云从江州去救刘备,此时东吴陆逊已经追至近白帝城付近,蜀军基本上全军復灭,又伤了大将黄忠,刘备此时病恨交加,死于白帝城。

许科云
「许科云 」发表看法
2024-01-02

1⃣️古人讲究的是忠肝侠胆,情和义是立命之本,刘备有桃园三结义,他们异姓兄弟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生死之交的誓言。

2⃣️当孙权将关羽人头献于曹操后,对刘备来说就是不共戴天之仇,古人有此仇不报非为八拜之交情份,会无脸面见兄弟,江湖兄弟都有个信念,凡是无情无义三人就不为贵。古人直肠子皆出手时就出手,没有当今抗战时期汉奸的鬼点子多,这就是如今的人们总是不理解古人的生死之交,甚至说古人太愚忠。

3⃣️关羽之死使刘备失去了理智,便不顾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不顾孔明及重臣的劝说阻拦,刘备认为你孔明不肯伐吴为二弟报仇,我自己去。因为报仇雪恨而怒发冲冠丧失了理智,结果被火烧连营七百里,折了张飞,又丢了荆州,结果才有了白帝城刘备托孤。

4⃣️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孔明看得很清楚,也尽到了直谏之力,因为古人有君臣之道,不可过于犯上,否则孔明就有挟天子令诸侯之嫌。刘备报仇心切,他也顾不上曹操会乘虚而入,孔明只能接受刘备御驾亲征。但是,后方不能无人掌管,必须留下孔明。由于刘备犯了盲目冒进战略方针的严重错误,使力量分散,敌人乘虚而入各个击破才失败告终。

5⃣️成事者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当今世界,我们在战略上还是借鉴了三国鼎立方针。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