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 正文

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

  • 何处有芳草何处有芳草
  • 2023-07-07
  • 23
  • 共16人回复
雪飞扬的读写世界
「雪飞扬的读写世界 」发表看法
2023-07-10

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在以前同村、同乡等同地的情况下,肯定是不正常的,但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妈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远嫁外地,亲家之间别说走动、通电话,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我姐和我姐夫是大学同学,1993年结婚的,姐夫家在本省另一个县城的农村,是地道的农民,家境贫寒,条件特别差,据说要上个厕所都得跑到2里外的学校去上。我家住在县城,条件相对比较好,我姐夫父母性格内向,可能也有些自卑,再加上我妈并不满意这门婚事,而且我妈也晕车。最后决定在我姐夫家和我家各办一场婚礼,亲家并没有互相参加两边的婚礼。所以我父母和我姐夫父母并没有见过面。

因为我父母曾经干涉过我姐的婚事,但最后发现家长越反对,反而越加速孩子要走在一起的决心。后来父母伤心了,干脆对我和我妹妹的婚姻不再发表意见。

我是1995年远嫁到哈尔滨的。当时从江西到哈尔滨是火车,去一趟要三天两夜,中途还要在南京转车,双方父母都在上班,根本也没法见面。我年轻时属于离经叛道之人,对一切形式上的东西不在乎,没要彩礼、没有陪嫁,也没有婚礼,两人打了个结婚证就算是把婚给结了。

我妹妹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在北京工作,在北京认识我老家山东的妹夫。还是因为相隔甚远,交通不便,双方父母也没有见面。好在双方父母都不多事,彼此谁都没有挑过理。只要孩子生活幸福,他们就很满足了。

我们姐妹仨都是上世纪90年代结的婚,当时亲家不来往、不走动的现象还不是很多。不过在我们老家,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基本上都住在一个县城或一个村或邻村,大人们本来就认识,这样的亲家自然走动要多些,平时生活中也能互相帮衬。如果同地的不走动,那双方肯定是有水火不容的过节在里面。

也许我父母本身就比较开明,而我们姐妹仨个偏偏都嫁给了外地人,正巧我们夫家的父母也很明事理,大家都没有为所谓的风俗啊、面子啊争执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没把见不见面当回事,县城里的人也比较开化,没有谁因此而议论我们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加剧,现代人择偶早就不局限于本地了,跨县、跨省甚至跨国婚姻都比比皆是,地域遥远、风俗差异,再加上年轻人婚姻的不确定性,亲家不认识、不走动的现象就更普遍了。很多亲家最多是婚礼上见一面,平时基本没有任何来往,即使有事,也是通过孩子们两边串联解决。

我一直觉得亲家的关系很尴尬,本来生活毫无交集的两对家长,因为孩子们的婚姻而被迫成为亲戚,但说是亲戚,又没有血缘关系,而且双方还经常各自站在自己子女的立场上指责对方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甚至为了利益之争几挥老拳,大打出手,实则可笑。而孩子们一旦离婚了,那亲家立刻摇身一变为陌生人,若是外地的几乎不会有任何交集。

我表弟自己是江西景德镇的,他娶的老婆是四川的,两人在美国结婚生子,双方父母都没参加婚礼,后来知道我堂弟和他媳妇离婚了,我姑姑还很感慨自己亏大发了,说当初儿子儿媳新婚燕尔回国时,自己为了示好,还特地让儿媳妇带了5瓶茅台送给亲家公。现在人家把婚离了,我这五瓶茅台也白送了,一点儿响都没有!

好在现在很多家长都活得比较通透,对亲家这层关系的分寸也把握得比较到位。如果地域比较远,那干脆糊涂一些,能避免交往就避免,实在避不了,也尽量保持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互不打扰、互不干涉,这样大家都轻松!

珊桃和露
「珊桃和露 」发表看法
2023-07-14

说起和亲家来往这事,我就是一肚子气。儿媳妇和我儿子从认识到结婚已经十年,我们和亲家两口子只见过四次面,且最后一次和他们在一起都不超过十分钟。却发生了一件事,我决定从此不和亲家他们来往了。

儿子上大四的时候,国庆节放假回来,故作神秘地给我们说有女朋友了,我和老公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吱声。

他很奇怪我们俩的这个态度,我告诉他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他问我们怎么发现的。

因为他过年回来的时候,我们买的零食,他带了很多去学校,这不是他的风格,男生有这么喜欢吃零食的吗?我们猜他只能是拿去讨好某个女生了,只是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女孩。

我们就等着他多要点生活费的时候,然后揭穿他。结果,他一直没有要求我们涨生活费。当时我和老公就说,应该是个不错的女孩,至少没有在物质生活上要求太多。

然后,我们就有意无意地提醒他,找女朋友就找那种父母婚姻幸福,在家庭氛围和谐的环境中生长的女孩,她们相对来说责任心强,家庭关系单纯容易相处。

然后大四放假回来,老公陪儿子和几个侄子喝酒,期间说到关于谈对象的事情,侄儿们开始说自己谈恋爱的情况。这时候儿子忍不住了:“你们为什么不问问我有没有对象?”

我和老公故意不搭理他,只和其他侄子说笑,然后儿子忍不住就“坦白”了,主动说了姑娘的情况。

女孩是另外一个城市的,距离我们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她家是农村的,五六岁的时候父母都出去打工,她和弟弟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听儿子说她学习很勤奋,是个学霸级的女孩。

过年的时候,儿子把女朋友带回来了。果然,女孩看着很清纯的学生样,普通的穿着打扮,我和老公很满意。

转眼儿子大学毕业,两人虽然隶属本省,但是路途较远相当于异地。我让他们干脆先把婚结了吧。这样有利于找工作和安家,不是说“成家立业”嘛。

要结婚,就必须要和亲家打交道。这才有了我们后面的事情:

第一次见面

我当时请大姑姐和我们一起去,大姑姐临时有事去不了,就让姐夫开车送我们。

开了三个小时我们才到亲家居住的县城,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亲家公接到我们,找到了停车位,停好车就去了亲家家里。

一个百平米的小三室,由于我们的到来,显得有点挤。亲家母倒好茶。我们把带的酒,水果和其他礼物放在了茶几上。

第一次见面,大家很拘谨不知道说什么。儿子是提前就到了他们家里,简单几句客套话以后。亲家母提出出去转转,看看他们县城的公园。

前后坐了不过几分钟。我们电梯下楼,基本没有什么话。到了楼下,儿子和女孩走在一起,我们五个长辈走在一起,全是哼哼哈哈的话。

可能亲家两口子不好意思,就说让我们随便转转,他们请了几个亲戚一块吃饭,去看看饭点准备得怎么样,然后就儿子和女友陪我们三个。

这一次见面没有聊到10分钟吧!

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们准备了二桌。基本就是男同胞坐一桌,女同胞们坐一桌。

然后就是男的那一桌,闹酒可热闹了。女的这一桌,相对比较拘谨冷清。

她们几个熟悉的女亲戚,叽叽喳喳地说着我完全不懂的人和事情,我也插不上嘴,只能边看手机边吃饭。女孩偶尔过来打个招呼,亲家母不时地招呼我挑菜。

下午,我们就说上午开车累了,想休息,儿子和女友就去给我们订酒店。一觉醒来三点了。想着起来也没有意思,不如就在酒店的房间里看电视玩手机。

晚上依然是二桌,吃的火锅。气氛依然是那样客客气气的,不咸不淡地坐着,吃着。

结束后,大家就出来遛弯,到处走走看看,全国的城市都差不多。要说看,真没有啥看头。

客气了一番,又回酒店休息了。

第二天,我们索性就给儿子说我们不去她家里吃早饭了,就在外面吃点米粉或者稀饭包子之类的吧。

在酒店挨到十一点,亲家两口子邀请我们去家里吃午饭,我们才动身准备吃了午饭就回去。

吃午饭的时候,我们三个和儿子和女友以及亲家两口子共七个人,也算围了一桌吧。

期间也都是姐夫他们三个男士聊的多,儿子和女友聊的欢,我和亲家母只是客气地哼哈,招呼着吃菜,没有真正地聊过天。

这就是我们的初次见面,大家都为了给对方留个好形象,全部在客套和相互恭维中结束,我们和亲家两口子都没有正式坐下来聊过十分钟。

接着就是儿子和女友开始了实习期,他们的爱情会怎么样,我和老公一直抱着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干涉的态度。

第二次见面:

直到有一天,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亲家两口子要来我们家里看看。我除了说欢迎,还真是没有其他话说。

我和老公商量怎么给他们见面礼,房间肯定还是我们街上的宾馆,也和城里的酒店差不多。

他们也是女孩的姑妈和姑父开车来的,路不熟找了很久,接到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客套一番以后,儿子和女孩主动带着她爸妈在我们的三层小楼里看了一遍,他们指指点点地边走边议论。

晚上吃饭依然在火锅店里,吃完饭,我安排儿子去取了钱,亲家公和亲家母各1200元,给她姑父和姑妈各600元,说了一下孩子们的事情,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还好双方都挺满意,然后就是看孩子们自己决定啥时候结婚了。

他们回去后过了二个月,亲家母给我打电话说,眼看着孩子们大了,不能由着他们啥时候结婚,让我们催催,都已经是二十六七的人了,如果哪天俩人吹了,我儿子还好办,她女儿成了大龄女生,不好谈婚论嫁的。

听她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开始了催婚模式,并且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准备好了,只等他们结婚。

一番催促之下,儿子他们准备结婚了。本来应该儿媳妇呆在娘家等着我们去车子接的,可是她直接来到我家里不走,还说不愿意回去。

她爸妈打电话让她回去,说结婚前夜不能住在新郎家里,这样会妨碍弟弟,对娘家不好,可她说自己会在宾馆住下,不住我们家里。反正一句话就是,结婚前不回娘家。

我问她这么做的原因,她说“我怕我妈到时候要上车了,再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家里亲戚多,挑理的人也多。”

我对儿媳妇印象真的越来越好了,做事情很理性,分的清楚轻重。

我们还是包了一个客车去接亲家两口子及其亲属,准备第二天的婚礼,也给亲家两口子准备了各六百元的下车费。

第三次见面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快中午十二点,距离婚礼开始还有十几分钟,开始我们征求过儿媳妇的意见,万一她爸妈不能准时到,怎么办?

儿媳妇说照常进行,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父亲送她这个环节改成伴娘送。

不过幸好她爸妈按时到了,虽然仓促但是婚礼总算如约举行了。

然后就是上台,行礼等等,我们和亲家两口子没有机会聊天,我要招呼我家的亲朋,他们家里也来了二桌多亲朋需要应酬。

晚上我把宾馆的整个住宿部全部包下来,安顿亲家两口子以及亲友,街坊们各种闹洞房,我也没有找到机会和他们好好坐坐。

第二天,他们又坐上我们包的客车回去了,这一次见面可以说是很匆忙,就打了个招呼。

现在来说说引起矛盾的第四次见面,就是这一次,我才真正看清楚了亲家母两口子,遂决定不再和他们来往。

平时儿子儿媳妇有假期的时候,我劝他们回娘家看看父母,我们天天在一起没关系的。

我和亲家母也有过电话,微信联系,也就是问候一下,客套话多。虽说是亲戚,但是没有深交,相互之间不了解,也没有什么话题说,加上语言方面也不怎么听得懂,一年到头也就联系二三次,就是问候孩子。

这不是儿媳妇年假因为学驾照用了,没有假期回娘家了,就打电话让她爸妈来玩,我也明确表示欢迎。

亲家两口子来了,我却没空陪他们,我一个人要置办伙食。早上送完娃去幼儿园,就开始买菜,计划吃什么菜,还要做家里卫生。

他们就由儿子和儿媳妇相继带出去玩,到点就回来吃饭。每天换着花样地弄,怕他们吃不惯,还要根据他们的口味。吃完饭他们就由小两口陪着,不是休息就是聊天,我就收拾厨房。

家里的事情,说多不多,就是各种程序做下来大半天就没有了。

到第四天的时候,他们决定要回家了,看挽留不住,儿媳妇只能送他们去搭长途汽车。出门的时候还喜笑颜开的。

可是儿媳妇回到家里,就满脸的不高兴。我还以为是舍不得她爸妈,还对她说,没事,现在车方便,下次让他们多玩几天。

儿媳妇哼了一声,径直走进自己房间,关上门不吭声了。

我也没有在意。可是她一连几天都这样对我爱搭不理的。“不会是以为我慢待了她爸妈吧,”我心里有些疑惑。可我已经尽力了呀,每天三顿饭,每餐几个菜弄下来,我也不轻松呀,心里当时就有些委屈。

又过了几天,儿媳妇还是这么说话阴阳怪气的,脸色也难看,饭端到桌子上了,还是爱搭不理的。

我心里就有想法了,一向沉不住气的我就直接问儿媳妇,“有啥不舒服的,就说出来,别每天都怎么绷着脸,我又不是来受气的。”

儿媳妇问我“你为什么给我妈说我太坏了,又说我是心里特别怪的一个人?我坏在哪里,怪在哪里?”

我一下就懵了,我问她“从你爸妈进家门,你啥时候看到我坐下和他们聊过天?况且我要说你坏话,心里再大的委屈,也不可能去给你妈说,我又不傻,明知道这是要吵架的事情。”

儿媳妇不吭声了。我又继续说道:“我和你在一起生活五六年了,你在哪里听过我说人长短,别人我都不会说,会傻傻地说自己家里人坏话吗?你仔细想想那几句话像是我说的吗?你又有啥值得我说的?”

看儿媳妇不再说什么,我又说了两句,“算了,你觉得是啥就是啥吧!我不想多解释,实在不行从今以后,你妈来我就走,不来往,避免产生矛盾。”

这时,儿媳妇脸色有所缓和。她走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说:“对不起,我妈这人就是喜欢说长道短,在农村呆惯了,不说不舒服。我以后不再听她胡说了。”

儿媳妇是道歉了,可是我心里的疙瘩却解不开了:“我好吃好喝地招待你,忙得团团转。你不说感谢我,还在你女儿面前挑拨是非?从今以后别来往了。这种是非婆,少来往免得惹麻烦,这次在女儿面前说,下次不知道去哪里折腾呢!

我对亲家两口子心里当时就有些反感了,“这是隔的远,如果离的近,还不得天天吵架呀?”

现在快一年了,我们俩亲家之间没有打过电话,互不来往,甚至没有一句问候。

也许,这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挺不正常的,但是我觉得也要和自己处的高兴的才来往,就像朋友一样,处处找事的人,就没有来往的必要了。

我在儿媳妇面前也从不提起他们,就当没有这个亲戚。

以前,我还天真地想“可以和亲家过年的时候,相互聚聚,今年你来我家,明年我去你家,就当作旅游。”

现在看来不来往是最明智的,大家边界感明确点,少给儿子找麻烦。做个和亲家不来往的亲家也蛮好的,至少太平。

朋友们,你们理解我的做法吗?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们的留言!!

但涅槃而来
「但涅槃而来 」发表看法
2023-07-09

以前会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就自己亲身经历,觉得可以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就太好了!

在我的老家,绝不是这样的,既然是亲家,那就是亲人一家。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感情不光是血脉才能带来的吧!在我的亲人中,亲家有事,好事坏事,都是会第一时间分享或者分担!

当然,可能也会有个别不是很亲近的。

于是,带着这样的文化,裸婚远嫁到了一千多公里外。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亲家的(我的公婆)。可惜,真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十几年,也是热脸贴冷屁股够了!越是对他们好,他们越骄傲。真不知道这对没有礼貌的老太太老头儿哪儿来的自信!只讲一个例子,老头儿病了,第一时间不给他俩儿子打电话,反而是给我爸打电话,要我爸去“帮他”,说的是帮,大家可以脑补[抠鼻]。

人都是相互的,如果他们也是这么多我们,当然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到这边十多年,还没遇到过什么麻烦事,他们平时高傲,也不觉得有啥,就想也许是这边整体的人文吧。所以,只要他们遇到什么事,我爸妈都会甚至会主动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但是,今年,家里出了好多不太好的事。其中,我爸三天内做了两次手术。在这里,除了他们,我们再没其他亲人。老公在医院康复,自然没有办法兼顾。老爸做手术,只有我和老妈在医院。因为疫情,老家亲人也过不来。孩子没人带,也只能请朋友帮忙带。而他家就在离医院走路只要20分钟的地方。中间别说看望,就是一个电话也没有问候一下。

以往的冷漠,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理解为,人文,相信他们人还是好的,心还是好的。这次,明明貌似应该有亲人,但却感受到举目无亲的无助!

现在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人只想占便宜,从不愿意付出。谁都不是傻瓜,跟这样的人交往,宁愿老死不相往来!

人与人之间,来往不来往,真不是社会给了你们什么关系(工作方面除外),而是,是否值得彼此去维护。

杯水明月
「杯水明月 」发表看法
2023-07-11

“你那个穷婆婆”!老妈冷哼一声!老妈与婆婆只见过2次面!一次是我和丈夫结婚!另一次,是我出了车祸!正因为那次车祸,让老妈的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变,一直说要去探望一下我的公婆。

不得不说,老妈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都多。我和丈夫大郎谈恋爱,老妈不同意!因为大郎家在农村,且弟兄三个,他是苦哈哈的老大。

公婆没有退休金。第一次去他家,真被惊到了,从没见过这么穷的人家。

家里三间摇摇欲坠的正房,里面连白灰都没有粉刷过。吃的是清水煮面条,穿的是从集市上买的衣服鞋子,也就几块钱。

那次,见婆婆洗头,我心里极难过,婆婆一辈子没用过洗发液,竟然用洗衣粉洗头。擦脸毛巾又旧又破,像极了蜘蛛网。

家里两个破旧的暖壶,连个像样的水杯都没有,经常用碗喝水。家里只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这样的公婆不可能给我们买车买房,恐怕以后会是永久的负担。还有两个没出息的弟弟,更是我们的拖累。

我们两家的条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老爸是食品厂厂长,老妈是小学教师,他们都是公家的人,都有退休金。

我家虽然安在农村,但八间正屋冬暖夏凉,三间东屋宽敞明亮,还有两间厨房。阔气的两扇大铜门外,贴一幅龙飞凤舞的对联儿,彰显着我家的书香门第。

我不顾老妈的反对和冷眼,毅然跳进了火坑。事实证明,老妈是对的,我们的经济负担异常沉重。

尽管大郎的爹妈穷得叮当响,但也是大郎的亲爹娘。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何况大郎一直对我很好,一直纵容我睡懒觉!买菜是他,做饭是他,洗衣是他,跑腿是他,日夜抱着淘气的闺女哄睡觉,也是他。

爱屋及乌,我对公公婆婆一向舍得花钱。每年为两边的妈妈买新衣,平等对待,绝不厚此薄彼。夏日买棉麻衣裤,冬日买羽绒大衣。甚至经常给两边的妈妈买纯棉的内衣和袜子。

老妈却十分不满!“你那穷婆婆”她经常用白眼儿斜我!觉得农村老妇穿亲闺女买的高档新衣,十分不配!婆婆也的确每次都诚惶诚恐,说自己有衣服穿。

爸妈和公婆第1次见面,是在我和大郎结婚的第2天。结婚当天,我们去公园逛一逛,便算旅游结婚了。第2天,两家人在学校食堂吃个团圆饭,就算正式见面了。

没想到那次见面,还极不愉快。大郎的大舅有一些身份,是某个部门的小领导。找了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带了两个司机,拉着公公婆婆,来到了我们学校。

没想到这个破旧的吉普车罢工了!眼看中午即将开席,司机是父子俩,没吃中午饭,就闹着要去修车。

大郎没有办法,只好陪同他们去修车。新郎官没影了!将爸妈和老哥晾到了宴席上,十分尴尬。

这还不算,车一时半时没修好,他爸娘、他大舅、两个司机、共5个人。需要我这个新娘,亲自安排他们的食宿。

别人都是欢欢喜喜,等着做新娘就好,我却因为结婚,亲自收拾学校分的破烂小院,买东买西,整整瘦了十几斤!

老妈盯着我,越发觉得闺女不争气。真是丢她老人家的脸!爸妈与公婆第一次见面,也没说几句话,场面冷得能结冰。

女儿4岁时,我遇到一次特大车祸。我坐的校车与对面的大卡车迎面相撞,起火爆炸。我挣扎着从烈火熊熊的小窗中跳了出来。

大难不死,却伤得极重,在ICU整整躺了45天。爸妈老哥都赶来了,公公婆婆与大郎的小弟弟也赶来了。

从此,就是一场我与伤痛之间的马拉松赛跑。我做过无数次手术,换药、护理、喂饭,复健,锻炼。每一样都需要陪护人员巨大的耐心。

老妈有洁癖,看着血肉模糊的伤口,就皱着眉头,根本下不去手抹药。用一个细小的棉签抹呀抹。吃饭喝水的杯子,她要洗10遍。看着她伺候我,我的心太累。

最后,让爸妈回家帮忙看闺女了!婆婆和小叔也在医院伺候了我一个月。只有丈夫大郎,始终如一,伴在我身边。

医生说,我的伤太重,可能会留下残疾。以前高高在上的老妈有些慌,担心她的丑闺女被退货!看到大郎对我一直很好,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想想大郎以前对我的好,我真的不该矫情,埋怨他的暴脾气,埋怨他花钱如流水 ,埋怨他无限度贴补他家的无底洞。

后来,我鞭策大郎去读博士,去评职称。我只是个硕士,职称也比大郎矮了一截儿。老妈看女婿的眼光才不那么挑剔。又患得患失,担心女婿变心。

事实证明,大郎是个厚道人!对我没有半丝嫌弃,反而经常受我的气!大郎爹娘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不知从何时起,老妈不再用言语讽刺我的婆婆,因为婆婆教导出个好儿子。

婆婆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善良贤惠,既要拉扯三个孩子,又要去地里干活,回家还要做全套的家务,公公这一辈子没做过一顿饭。

婆婆有严重的腰椎病,腰快弯到了90度。请她来我们家住了一冬,闲不住的婆婆非常局促不安,一开春就闹着回老家了。

听说我婆婆身体不好。老妈开始唠叨,“你婆婆这辈子真不容易,啥时候带着我去看望看望她”。还让我打电话,她要跟我婆婆通话,无奈我婆婆耳朵聋的厉害,老妈只能叹息。

题主问,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

不正常!只能说,人情淡薄。现在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要想通话和见面,非常容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结婚是结两性之好!小夫妻两个只要琴瑟和鸣,不离不弃。爱屋及乌,双方亲家应该相看两欢喜!

亲家可以多走动,多通话,多见面。本来是同龄人,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

如果两边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可以搬到一起,方便双方儿女照顾。两个大家庭和谐共处,幸福美满!也省去了小夫妻两边奔波,岂不美哉乐哉!

汶水田野
「汶水田野 」发表看法
2023-07-16

我和我的亲家,基本上是几年互不走动,互不通电话,更是见不上一回面。不是不走动,也不是不想通电话,更不是不想见面,而是有原因的,我们彼此都很理解。

尽管这样,但我们的友谊,那可是要比海深,比天还要高。无论是他们对我们,还是我们对他们,那感情是没的说的。我经常在众人面前夸我的亲家公母,天底下,我就佩服人家二位,不为别的,就为人家那干事创业的精神。

我是一名泰安的,在乡镇上班工作的公务员,只有一个儿子,儿子于二00七年考上的大学。大学期间,不但完成了学业,还谈了女朋友。一一年,大学毕业,就一同地未来的儿媳妇带回了家,让我们老俩口先一睹为快。

初次见面,姑娘给我们的印象还蛮不错的,感觉和我的儿子也算般配。简谈中,当得知她们家有兄妹四人时,心里多多少少有些犯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家庭不怎么样,摊上位比我还差的亲家,这可怎么办。

儿子他俩很快便在城里找到了工作,那就先过一段时间看看再说吧。经过了大半年的观察,我对亲家那边的情况,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亲家公母比我要小,四个孩子,前两个是女儿,后两个是儿子,两个女儿已大学毕业,两个儿子还正在读。

亲家公是济宁的,没有多大文化,但从改革初期就是生意人,现在夫妻俩各开各的店,门生做的还很大,都佣着店员帮忙照顾,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了。这样看来,穷的不是亲家翁,而是我,我心里这么想着。

一年后,我把婚房搞定,装修完毕后,我想,是时候两亲家坐下来谈正事的时候了。于是,就选了个日子,一个电话,人家两口子就来了。我们俩家,就象是上天早安排好了做亲家似的,初次见面,就象是塾人一般,从一进门,到中午吃饭,到下午送走,都没有把话说完,那个亲切劲,都别提了。

通过这次相聚,我对亲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文化的确不高,小学三年级,八十年初期,他就开始独自创业,干买卖,后滚雪球式越做越大,先后开了几家分店,佣用员工,两口子分别独立经营,加之后来城效折迁,补偿了相当的资本,买卖就更大了,资产达千万元。

亲家是富翁,我是穷公务员,儿女们的婚事,我们两边的大人都没什么意见。就这样,亲家也是位通情达理,性格豪爽之人彩礼都没要一分钱,还陪送了辆好车。而我也选择了镇上的一家很红火的生态园,风风光光的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偌大的场面,亲家真的是没得说,直喝的自己慌来慌去,似醉非醉,真是个好洒量,我只能甘拜下风。

亲家是个场面上的人,很看重面子,虽然没多大文化,但人家的理论水平和头脑的智慧,那是没得说的,说么么一套,干么么内行,我是暗自佩服。为了自己的生意,天天忙的是,早不见太阳,晚不见月亮。而且,这些年,他又扩了生意,看准时机,啥挣钱就干啥,无论是赃、累,全然不顾。这一点,也是我佩服的。

我对亲家的佩服之处还有就是,他对岳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虽是女婿,就像亲生儿子一样,几十年来如一日。女亲家就妹俩,婚后,父母就一直跟着他过。虽然两位老人现在年过九旬,记忆力基本丧失,跟前也离不开人了,但他俩口子一点也嫌弃,像照顾小孩样,尽心尽力,很受邻居的夸赞,我也是佩服的不得了。

儿子婚后的当年的春节,儿子去拜见了岳父,亲家礼节性的来了一趟,从那时起,至今十多年了,就再也没来。后来我才知哓,他们那边,按习俗是不回礼的。因此,两亲家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至于电话,有事才通一次,没事也没那功夫闲聊。

有一条需要说明,亲家泰安这边是有业务的,大概2年的时间,他就回来一次,有时待一两天,有时当天就回去,有时儿媳提前告诉了我,我才电话好说歹说,他才进家,我们一起去酒店吃顿饭。这么多年的交往,我知道,他不是那种好事的人。从这一点,我也是很钦佩的。

十多年来,我也感受不少,从亲家的做人风格,也就能看出未来儿媳妇,在这个家庭中的所做所为。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尊敬老人的人,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是没的说的,儿媳也就对公婆、家庭很是不错的。相反,这个家庭肯定消停不了,会战事不断。

所以,生活中,有些婆媳不和的家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亲家的关系来往,也就从心里不怎么喜欢来往了,见了面,大家都觉得比较尴尬,也没多少话可说,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见面了。

而我是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我们双方都是喜欢见面的,而见面后也是有说不完的话,喝不尽的酒。而我的亲家总是在我面前数落自己的闺女,一定要知道孝敬老人,勤快干事,也总是问我闺女是不是表现如何?我觉得这就很好,是个合格父亲,有这样的亲家,谁不愿意经常见面,拉呱聊天呢。

斌辉775
「斌辉775 」发表看法
2023-07-17

亲家亲家,各有各家,女婿媳妇,虽是一家,其实心里,各有各妈。表面女嫁男,其实并不然。媳妇一生子,全家都欢喜。公婆当保姆,丈夫成侍卫。一切围着小孩转,媳妇娇横不敢言。无论怎么来表现,媳妇处处把你嫌。饭菜不可口,卫生不干净,带娃不科学,经验不能用。公婆心里很为难,到底媳妇要咋办。思来想去才明白,媳妇虽然进咱门,其实她是外姓人,公婆再把心来掏,她只相信娘家人。媳回娘家骂公婆,娘家混账没好人,不分青红与皂白,兴师问罪生事非。从此亲家不再亲,从此婆媳矛盾深。儿子左右不是人,管不了媳妇怕丈人,为讨媳妇心愿意,断绝亲娘间联系。孙子不让婆婆带,非要化钱找保姆。绕来绕去没结果,最后亲娘接了手。本来也非不可以, 话说明白谁反对。媳妇心里主意多,儿子无脑瞎胡搞。免费保姆你不要, 命中注定不会好。人生儿女代代相传,遗传基因骨肉相连。恶媳用尽万千手段,难拦儿子孝敬祖先。亲家之间关系恶变,恶媳作梗最终根源。

勇敢的芒果T
「勇敢的芒果T 」发表看法
2023-07-17

①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特别是男方这一边,更要主动一些。②双方的子女,要主动引线答桥,找出适当时间让双方父母多找机会,见见面,联络感情,再说了,亲家之间也要经常的走动走动。③也有特殊情况,在外省,经常走动有困难,也不现实,也就考验子女们的智慧和能力了。④亲家之间也是亲如兄弟姐妹,有问题,有茅盾,都要迁让一步,让一步海阔天,都是为了子女,多一些忍耐,多一些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⑤现在亲家之间比亲戚走的都很亲切,这也是一种趋势。

藏象
「藏象 」发表看法
2023-07-15

不正常,但是大量存在。比如我就是这样的。

当年在孩子成家之前,双方父母在第三方城市见了面,正式商讨决定了孩子结婚的事。

后来,孩子旅行结婚。我作为女方的家长没有得到孩子的结婚通知,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南方老家办理了仪式。

再后来,女儿不接电话,微信拉黑。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交集。我个人与亲家公保持了几年的理解性问候。不谈孩子的事。后来,我主动的发发微信之类的问候,他也就敷衍一下。觉得女方父母,感觉我是过于主动了,也就减少了问候。亲家公也就断了问候。

女儿与我们都这样,怎么去要求女婿?怎么去与亲家保持联系?

唉!

现在的人太淡了。老一辈对下一代太宽容了。他们结婚好像是给老人面子;他们生不生子,老一辈无权干涉!

小一辈这样处,上一辈能好到哪去?

今后也只有各顾各!

难道这个是孩子,父母,岳父母的关系?

沙漠里的胡杨树
「沙漠里的胡杨树 」发表看法
2023-07-09

别说一年,我们家七八年、一二十年不联系、不走动。

我和娃她爸结婚20多年,我妈妈到过公婆家一次。16年清明节前,娃她爸邀请我妈妈和我二姐夫妇到他家上坟,我妈听说我公公身体不好,顺便就一并去探望他。早上去,晚上吃过饭就回去了。

我公公婆婆到我妈家去过两次,第一次是我俩订婚时,她们一起去。第二次有一年春节,我回娘家,就邀请她们跟着我去我妈家。

因为我妈家和公婆家隔得远,以前交通不变,没有车子到不了,也没有电话。现在交通便利了(都有电话了,可是也不联系),我们家也有车了,可是她们年纪大了。平时两家人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两边的哥哥姐姐去。

我妈妈和我二嫂的父母好像都没见过面,我哥和我嫂子结婚26年了。她们结婚时,我妈好像没去,后面我妈也没见过她亲家母和亲家公,更别说联系了。假如现在在路上碰到,应该彼此不认识。

其实现在大部分亲戚,经常走动或互相电话、视频联系的本就不多,更何况是亲家之间(如果不是因为子女的婚姻,彼此就是陌路人)。

流川花语
「流川花语 」发表看法
2023-07-17

正常现象,很正常!有些亲戚真还没有朋友交往联系多的。有些几乎断亲一样不联系更不走动。

加上微信一年也难说句话。亲戚也只有谁家有红白事才有联系!

现在外面工作的安家的,天南海北哪里都有!就是在一个地方生活的也很少交往联系。

鼻子流嘴里各吃各的。

柳乡人
「柳乡人 」发表看法
2023-07-13

有人说,亲家亲家,各有各家;有人说,亲家进门,不值半文;有人说,亲家就是冤家。那么,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柳乡人觉得这不正常,甚至反常。

做亲是一家。男女双方的父母能够成为亲家,不仅因为儿女的姻缘,也因为双方父母的缘分。既然能够走到一家,说明两家的条件比较相当,双方父母在三观上得到了比较好的统一,可谓门当户对。

想当年,为了孩子的婚姻大事,提亲、看门、送礼、定亲、婚礼,双方父母可谓操碎了心,跑断了腿,费尽了口舌,最终促成了孩子们的婚事,成了儿女亲家。因此,亲家亲家,亲上加亲。

为什么儿女结婚后,亲家之间很少来往了呢?一是双方父母受传统礼教的束缚,认为“亲家”非亲家,没有必要走近;二是为了面子,认为去亲家走亲戚,是向对方低头;三是亲家各自都有工作,不愿打扰。

其实,柳乡人认为,因为儿女婚姻,双方父母成为亲家。儿女们组成的是小家,而双方父母应该组成一个“亲如一家”的大家。父母和,则大家和;父母和,则儿女和。这样的家庭才能和睦相处,兴旺幸福。

家和万事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独生子女必然要承担起赡养双方父母的义务和责任。终有一天,亲家母、亲家公必然会走到一起,锅碗瓢盆,居家合伙过日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趁年轻的时候,亲家之间适当地走动走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在儿女的陪伴下,打一个电话,做一顿美食,买几件衣服,送一些礼物,看一下风景,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和谐而又温馨的家庭和睦图呀!

结语:摒弃礼制,打消顾虑,放下架子,拿出真心,捧出真情,走进家门,走动的次数多了,见面的次数多了,相处的时间多了,亲家之间才会真诚相待,相敬如宾,亲如一家。“亲家母,你坐下,咱们坐下拉一拉......”后面怎么唱来着?

幸福姐和田玉
「幸福姐和田玉 」发表看法
2023-07-12

我女儿今年结婚,我也是第一次去武汉,亲家对我们很好,包括亲家的亲戚,因为女儿结婚,加上新疆有疫情,本来计划是四天三晚,害怕隔离,就改变了行程,提前过来了,我们过来亲家很辛苦,每天酒店接送我们去饭店吃饭,带我们去吃武汉特色小吃,包括他们的亲戚,他们都在上班,说心里话,心意领了。

孩子结完婚,第二天,我们晚上的飞机票,就是这一天,也没有闲着,亲家母的父母又请我们吃饭,吃完亲家又带我们去东湖公园去玩,下午女婿开车送我们去飞机场。

我的原则是没有啥事,少打扰,如果需要帮忙我就去,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少打扰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淸风拂山岗
「淸风拂山岗 」发表看法
2023-07-13

马上端午节了,又开始为怎么和亲家相处纠结。俩孩子过完春节回到他们的城市,之后和亲家再没见过面,也没打过电话。作为男方,一方面觉得双方疏远自己有责任,但又发自内心的认为,其实这样相安无事对彼此都挺好。

两家相距不过几站地,走路也就十几分钟,但真的不属于同一个圈子。那两口子是典型的社会人儿,性格豪爽,嗓门大,听起来交游广泛,好像没有不认识的人,没有办不成的事,总让人感觉有点吹。我和老婆恰恰相反,在气场上每每被人家压制。

照例传统节日要一起吃顿饭,基本都是我发起,不过也很没意思。俩男人一杯接一杯喝酒,俩女人则违心的互相吹捧,丈母娘夸姑爷,婆婆夸儿媳。可每次最后都不知不觉形成共识:儿媳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姑爷笨手笨脚榆木疙瘩不开窍……真替儿子亏得慌!

犹豫再三终于拿定主意,这回找个理由把俩老娘儿撇开,单独和亲家公吃顿饭。饭店不必太豪华,但酒一定是茅台,尽可能营造一种既亲热又尊重的气氛。不知道儿子能不能理解他老爹的苦心!

宏志123
「宏志123 」发表看法
2023-07-17

谢谢邀请:

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

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没有什么正常不正常的(┯_┯),只要小夫妻两个人过的好,比什么都强。

亲家即便是走的再近,就是天天在一起又能怎么样?这都是表面现象,双方父母是围绕着儿女的小家庭为轴心的,只要小两口恩恩爱爱,不要在于其他的表面形式,小两口过不好一切都是多余的。

现在的儿女亲家大多数是先由儿女认识以后,亲家双方才有互不相识到初次见面,他们根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和爱好。

如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思维和观念不在一条线上是很难在一块沟通的。再加上本来就对儿女这段婚姻就不怎么赞成,只是考虑到儿女的感受才免强同意了,这种情况家庭的组合,互相不见面才是最合适的,也是正常的。

有的家庭老人去儿子家的时候,都是在亲家不在的时候才去,而女方父母同样也是如此。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就明显的可以看出来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即便是坐在一起,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如这样还真的不如少见面是非少呢。

这只是我见过家庭真实的情景,也许是个例吧!

喧嚣角落
「喧嚣角落 」发表看法
2023-07-12

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

这有什么不正常的。本来两家人就因儿女而结缘,相互之间又不了解,各方面也不一定合拍,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儿女成家过日子,而不是他们处成亲戚或朋友。只要儿女过得幸福,他们之间到无所谓。

还有一开始不是朋友的两家处成了亲家,一般也不会主动去走动。在一起难免会谈到自己对小辈的不满,这样双方都护子心切,难免会心生不满,时间一 长矛盾就会加剧,最终影响小两口的生活就麻烦了。

其实两亲家相互之间连个远亲都不如。你见过有多少远亲间平凡走动的,也只有生日满月办酒时,上门请一下(现在好多都是电话☎通知了)。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也有这么点意思吧。邻居之间的往来要比远出处的亲戚多得多。

幽默的知足长乐
「幽默的知足长乐 」发表看法
2023-07-08

:正常,,亲家之间也没这个必要去走动,见面,,老话说,亲家是冤家,,特别小辈有了孩子后,二亲家为了孩子而矛盾重重,,甚至导致子,女,一代分离也常见,,所以,亲家之间保持距离,没有什么不好,,不来往是很正常,也是普遍性的存在。当然,也有互相来往,好的亲家,可能农村多些,城里可能很少吧

欢迎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