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元帅,号称“红军之鹰”,红军时,曾任红一军团军团长,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和长征,屡建战功,但他真正成名的是平型关大捷,一战封神,名扬天下。
1937年9月25日,时任115师师长的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共歼日军1000余人,烧毁100余辆汽车,缴获了一批辎重物资。日军在一次战斗中惨败损失一千多人,是没有先例的,而这次战斗也是日军名将板垣征四郎参战以来为“皇军辉煌的战史”屡创纪录而留下的一次惨败记录的一笔。
平型关战役,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毛主席、朱德都给予了充分肯定,祝贺大捷。蒋介石先后两次致电祝贺嘉勉。数日内八路军总部收到贺电贺信百余封,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及英国、法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林彪的威名一下子名扬世界。
当然, 在解放战争中,林彪还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还有解放海南岛等,这些也都是他的经典战役。
林彪,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功勋、元帅、战神,他的威名,是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战斗中打出来的,可以说林彪指挥的大多数战斗,都可以彪炳史册。
1,井冈山时期。林彪1928年上井冈山时,只不过是个连长,1932年,在短短四年时间之内,参加了文家市长沙、吉安、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金溪资溪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曾多次指挥所部担任,战役战斗的主攻任务,成为红一方面军能征上战的,高级指挥员之一,完成了从连长、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的飞速提升,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绝无仅有,有趣的是,林彪在红军时期没有当过师长,到八路军时期,当了师长。
1932年,林彪才25岁。我记得我以前在部队,25岁,是个军医,副连级。
2,红军长征,林彪和彭德怀双星伴月。长征途中,中央红军的血战、恶战、大战、神战、胜战,都是林彪、彭德怀打的,举不胜举。
3,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石破天惊。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此时,林彪是115师师长,平型关大捷的主要实施者。
4,辽沈战役,林彪封神之战。林彪在东北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战斗、战役,辽沈战役的时候已经瓜熟蒂落,林彪一举荡平东北,国民党军队开始军心动摇,闻风丧胆,解放军摧枯拉朽,一举解放全中国。
综上所述,林彪是军神。个人感觉,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林彪的贡献仅次于伟人。彭德怀元帅排在林彪之前,那是因为彭德怀的资历,和彭德怀在抗美援朝的贡献。
在党史和军史上,林彪只是“军事家”。或许若干年以后,林彪的战功会更加彰显。
应该是龙岗伏击战,也是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之第一战,开始于1930年11月5日,当时年仅2 3岁的林彪在此战役中指挥红四军进行战斗,此次战役共历时60天,歼灭敌人1.2万余人,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少歼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数量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这一仗打出了林彪的军威,让敌人胆寒。
林彪的成名之战,是一场战斗和一次演讲。
前者让朱老总对他欣赏,后者让他认识了毛主席。
一、攻打耒阳县一战成名
林彪性格内向,早年在黄埔军校和红军中都不算出名,职务也比较低,仅仅是连长而已。
在1928年的湘南起义后,朱老总率领林彪等人在湖南郴州地区转战,为向井冈山转移争取机会。
队伍走到耒阳时遭到了地主武装的袭击,他们抢走了物资,打伤了红军战士,林彪回去后发誓要报仇雪恨,他摸清了敌人的情况后乔装打扮,向耒阳县城进发。
县城里的地主武装不知是计,以为是来“剿匪”的正规军援兵,于是打开大门放林彪等人进来,还摆了丰盛的宴席为他们接风。
林彪在酒桌上说:明天再摆一个宴席,要开庆功大会!要让全县的军官都来参加!
第二天下午庆功宴上,众人吃的酒足饭饱后,林彪脸色一变,摔杯为号!
顿时从两侧冲出数十名红军战士,将宴会厅内的地主头目、军官全部消灭,还俘虏了上百名地主家丁,缴了他们的械。
但城里响枪、大闹宴席的事情很快传了出去,国军正规部队一个师兵临城下,林彪见实力悬殊遂撤出耒阳县城。
撤退时部队乱哄哄的,林彪和上级首长走散了,林彪看着身边的一百多号人,果断决定打伏击。因为一味躲是没有用的,必须主动出击才有机会活下来。
敌人害怕中埋伏,只派了一个营的兵力来攻打林彪连队,自然就成了林彪的“经验包”。
全连官兵士气大振,林彪下令乘胜追击,又歼灭了敌军两个营。
林彪此时心情很好,下令继续作战,这一次不仅要打退敌人,还要收复耒阳县城!
一百多红军战士和两千多赤卫队员在林彪的安排下攻城,采用声东击西、里应外合的战术很快拿下了耒阳县城。
惊慌失措的敌人以为遇到了红军主力,在逃跑的途中又损失了大半人马。
就这样,林彪用一个连歼灭了敌军一个团、打退了一个师,收复了一座县城,把“灵活机动、乘胜追击、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的游击战法发挥到了极致。
这场仗后,再也没有人敢小看这个文弱内向的年轻人了。
二、演讲引起毛主席关注
林彪真正进入毛主席的视野,是在上了井冈山以后。
当时毛主席对红军的发展和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他日夜思索该如何打退敌人、如何在山区站稳脚跟。
对此毛主席写了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等文章,反复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广大红军指战员也都在阅读学习这两篇文章,其中学得最认真的当属林彪。
史料记载,有一次毛主席路过一个小土坡,看到一位年轻的连长正在给新兵做思想工作,这位连长说:
毛委员的书里说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有枪的人能坐天下,我们红军有枪,是穷人的队伍,将来我们也能坐天下!
毛主席听到这话愣了一下,问身边的随行人员:这个娃娃是谁啊?
旁人回答说是林彪,红28团的连长。
毛主席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这么认识了这位“娃娃连长”。
这也是毛主席与林彪的第一次交集,此后28团团长王尔琢牺牲,毛主席和总司令商量让林彪担任28团团长,半年后他又升任师长。
林彪就这样成为了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他的名字由此开始进入近代中国的史册。
就是当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共同合作打击日本侵略者。林彪元帅是一一五师师长,为了打击日本的侵华的嚣张气焰,林彪元帅在平型关一带,通过仔细观察地形,一场精心筹备的山地伏击运动战,在心中运筹而成,经过周密部署,排兵布阵,一场威震四海的伏击战,设圈套让日军的板垣师团进入了埋伏圈。
林彪元帅指挥勇士们拦头截尾,分割敌人,各个击破,战士们居高临下,用手榴弹炸敌人的汽车,汽车坏了开不动,道路又狹窄。敌人的进退两难,以车作掩护,全力反抗,这时战士们冲进敌群,两兵短兵相接,拼刺刀,杀得敌人难以还手。
平型关大捷,首次与日军正面作战,缴获了大批的军用物资。消灭日本的板垣师团,获得了大胜,这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勇气。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直到把我日军赶出中国。
林彪元帅英名扬四海,威震全国,各地纷纷上街游行,表示祝贺,全国的优秀青年学生,革命青年,奔向延安,投身到革命队伍。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势力不可。
平型关战役,此战震惊中外,当时林彪年仅29岁,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特别是未婚姑娘,闻其名求爱信如雪片,从全国各地发出。祸福相依,林彪穿上缴获来,日本军官服装佩刀战马,奔驰到阎锡山防区,山西多雾,被一位士兵误以为日本人,一枪打在脑壳上,因此到苏联治病
我认为是龙岗伏击战,1930年11月5日,林彪在此战役中指挥红四军歼灭敌人一个师部和三个半旅的兵力共1.2万余人,是我军以少胜多经典战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数量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这一仗活捉了敌人十八师师长张辉赞,打出了红军的军威,让敌人胆寒,这一年的林彪23岁。
毛主席都高兴的即兴赋诗:
雾满龙冈千嶂暗,红军怒气冲霄汉。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声唤,前头活捉张辉瓒。
第一战、龙岗伏击战。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之第一战,开始于1930年11月5日,林彪在此战役中指挥红四军进行战斗。此次战役共历时60天,歼灭敌人1.2万余人,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少歼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数量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这一仗打出了林彪的军威,让敌人胆寒。
第二战、黄陂草台岗伏击战。红军歼灭国民党军约3个师、俘虏上万人,战役开始于1933年2月9日,林彪在战役中指挥红一军团进行战斗,战斗开始仅用3个小时敌军的52师就宣告覆灭,师长李明被击毙。接着林彪指挥战队向敌军59师发起进攻,一夜激战59师师长陈时骥被俘,短短两天,国军就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蒋介石称林彪为“战争的魔鬼”,这场战役首创了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经典范例,林彪也在此战役中被誉为“常胜将军”。
第三战、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这两场战斗是林彪在万里长征中指挥的许多战役战斗中最为经典的一场,当时的林彪只有28岁,任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被毛主席称为“娃娃军团长”,此次战役共历时371天,辗转了两万五千里。
第四战、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战役开始于1937年9月25日,林彪在此战役中获得“抗日英豪”、“常胜将军”的雅称,他在此战役中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所辖部队是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此次战役仅用一天时间就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我军以弱胜强的杰出战役,也是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让侵华日军见识到了中国是不可侵犯的巨国,中国的军队才是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五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是林彪从常胜将军变成“逃跑将军”的一次战役,但林彪是有策略地撤退。此次战役开始于1947年12月17日,林彪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先后和国民党交战4次共历时108天,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力挫了敌军的机动力量,林彪在东北已经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第六战、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林彪元帅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次战役。共历时52天,最终我军以伤亡6.9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林彪在此战中一战封神,成了真正意义上统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克的一代战神。
第七战、平津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此战开始于1948年11月29日,林彪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指挥作战,最终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国民党军52.1万人。
第八战、衡宝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后的三大战役之一,与海南岛战役和西南战役并称,此役是1949年9月13日开始到10月16日结束,是横跨开国大典的唯一大战。此役用了33天就歼灭国民党军共4.75万余人,收复县城24座,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以来华中最大的一次战果。
第九战、广西战役。实现了在广西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的计划,开始于1949年11月6日,林彪在此战役中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历时39天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17.29万人,解放了广西全境,加速了解放新中国的脚步,可以说现在的林彪是无往不利、出师必捷,一代战神之名让敌人畏惧。
第十战、海南岛战役。是林彪指挥第四野战军的最后一战,此次战役开创了陆军乘木帆船且成功突破敌人海空封锁的一次渡海作战。此战开始于1950年3月5日,前有金门失利,后有国民党军队装备精良的海军和空军,对我军毫无经验的陆军作战十分不利。在此情况下,我军以伤亡4500余人的代价成功解放海南岛,可以想象我军的作战指挥及作战战略有多杰出。
平型关亮剑,林彪一战扬名!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28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沦陷;8月13日,日军开始向上海进攻;9月11日,太原会战打响……正当日寇长驱直入,而国军不堪一击、节节败退、一溃千里、此时的国人普遍认为中国将亡而悲观失望、意志消沉之际,有一支部队却在山西东北部的崇山峻岭、长城脚下逆向前行,迎敌而上.领兵的“这个人”,就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出手亮剑了!
林彪首先在平型关布阵。
据林彪警卫员杨兴桂回忆,为了熟悉作战地域地形,打一个有准备有把握之仗,林彪曾三次亲自到平型关及东侧的乔沟一带进行实地勘察。
第一次是从大营乘第二战区平型关前线指挥部的吉普车,带着参谋人员和电台去的。
第二次是化装侦察。为不暴露身份,林彪身穿一件破大褂,腰扎布腰带,头戴毡帽,随行参谋也是如此打扮。他们不会说本地话,不便到村里买东西吃,饿了就从地里抠出些生土豆生吃,临走时还留下点钱用土块压在抠出土豆的小坑里。这次重点野勘察了老爷庙前的地形和乔沟南侧山地地貌,一个完整的伏击战计划在林彪脑海里基本形成。
他深谋熟虑布阵平型关,大胆而果断的决定:集中兵力打一场主动出击的伏击战.
大战前夜,这位鄂东黄冈籍将军一反湖北人性格中特有地只做不说、孤言寡语“常态”,挥着拳头慷慨激昂下达了任务:“我们要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要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给日寇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
听听他连着说的这“四个一”,是何等的铮铮铁骨,何等的血性赤诚,何等的担当敢为,何等的充满了民族大义!
9月25日清晨7时,战斗打响.激战至下午4时许,全歼日寇一千多人.自此,日军锐气大挫,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样长驱直入.此役,是抗日战争以来打的第一个胜仗,因此前中日对阵的伤亡比:皆是国军以几倍牺牲杀一个日冦,而平型关大捷首开了灭日一千,自己伤亡三、四百的记录。而且也一雪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与外敌交战屡战屡败之百年耻辱!
日军又是怎样评价这场战斗的?
日军在《关于参加平型关作战的战斗详报概要》中也提到:“当面之敌几乎均为20岁以下少年兵,作战勇敢,这非以前所遇之敌可比。”再者,其战术类似苏军之战术,显系在其指导之下。
日军突围人员形容“红军”(即八路军)作战与国民党军不同,他们子弹不多,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打出三枪就冲锋。因此与日军很快进入白刃战,八路军使用的白刃战武器除了刺刀,还有“青龙刀”等冷兵器。
日军《第十一联队战史》中,有着比遭到打击的日军部队对此战更详细的记录。从中文史料看,日军在平型关之战中的状况,是一个典型的口袋之战,也就是日军钻进中国军队布置的口袋阵,然后被全部歼灭.而且“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登阵亡者,被烧焦的尸体躺在驾驶室里.一片惨状,用了3个小时才把一辆辆烧焦的汽车拖到公路的另一边.所有的士兵意志消沉,仿佛置身地狱之中。”
毫无疑问,平型关战役给日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日本人都没有想到,他们的灭亡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可以说林彪这一战,别看打掉了日军的辎重队,其实就是端掉了平型关日军的饭锅,尤其是打掉了日军的摩托化部队,就是打断了平型关日军的腿,这一击,实实在在地打在了日军的软肋上。林彪从此一战成名,一夜之间捷报传遍整个神州大江南北和他的故乡荆楚大地.
尤其是1938年当武汉会战前夕,江城三镇在沸腾满城高歌“风在吹,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群情激愤之际,激奋人心的平型关大捷消息传来大家奔走相告——
原来这场全歼鬼子的八路军115师指挥官林彪,还是从我们武昌共进中学毕业后去的黄埔军校!更是激起了千层浪,人们争相传颂这位浓眉、帅气、年轻的抗日英雄美名.自古美女爱英雄,林彪正值30岁,他顿时成了全国少女心中的偶像.据说当时大江南北“林粉们”的情书,如漫天飞雪般飘向八路军总部……
林彪后来怎么样了?后来他被一个晋绥军士兵误伤……再后来,这些恐怕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不再累絜了。
就说两件鲜为人知的事吧——
其一,平型关这一战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后来鬼子打到林彪的湖北黄冈老家——林家大湾“报复性”烧毁了林宅。多亏林彪父亲林明卿心里明白,林彪名声大振,惹恼了日本人,日本人早晚会疯狂报复,决不会放过林彪家人的,看样子在家乡呆不住了。于是家人们提前就逃难了……
但不幸的是,林彪母亲林陈氏在兵荒马乱中。逃到广西柳州时,心地善良的她因可怜一位被遗弃的病中妇女,把仅有的一点稀饭喂给她吃。她不知道那个妇女得的是霍乱。就这样被传染上了又拉又吐得很快死去了。
去世前林陈氏已经讲不出话了,她泪流满面,伸出两个指头。林明卿明白,这是想二儿子林彪。因路上林家人曾看到过国民党放的电影,上面有林彪指挥打仗镜头,林陈氏都看懂了,并且百看不厌。本来一路吃了这么多苦就是投奔老二的,却再也见不到了,一家人跪在地上哭成一团。
后来林彪父亲经历了千辛万苦,总算打听到儿子的消息,于是马上给林彪拍了个电报:“敌伪侵袭,故土沦陷,家人逃难在黔,母病逝,亟盼援救,父。”这才终于在延安团聚了。(1956年林彪与父亲林明卿合影)
其二,平型关大捷,是一场造就新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战斗。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决策、指挥和参加平型关战斗的各级指挥员,有278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3人,大将1人,上将11人,中将36人,少将227人。
1930年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然后对入侵之敌,实施伏击的战法,取得了龙冈大捷。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部和三个多旅,共计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一万多件。并生擒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师师长,兼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我军历史上一次著名的经典战役。
毛泽东同志在知道到了龙冈大捷的消息后,欣然提笔写下了"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著名诗句。这也是伟人少有的因某次战役胜利而挥毫作诗,足见他对这次战役的认可。
龙冈大捷(伏击战)是中央苏区,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中,最著名的战役。由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四军担任主攻,林彪是红四军军长,也是此次战役的主要指挥员。当然,林彪也因此一战名扬天下,成为国民党军闻风丧胆的名将。
不容否认的是,林彪是我军最能打仗的战将之一,他一生经历无数的战役,很多都是经典。南昌起义时,林彪只是一个连级指挥员,不过他对指挥作战极具天赋。因战功卓越,从而升迁很快,在长征前就已经是红军的军团长了。
他历经了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发生的所有战役战斗,在这些战役战斗中,他指挥的往往都是主力中的主力,打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他从来没有让领导失望过。
国共联合抗日时期,他出任八路军115师师长,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之后不幸受伤,而缺席了抗战。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出任四野(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并且他所领导的四野,从东北打到东南,为全国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林彪成名之战是平型关大捷,这一战,彻底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揭示出了中国人民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也一定能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林彪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中,打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几乎震惊国民党高层。
从东北一直打到南边的海南岛,几乎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国民党军一听到东北野战军南下时,几乎是望风溃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解放了沿线国民党占领区。
第一战、龙冈伏击战。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伏击战中红一方面军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林彪所部第10师俘获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这是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林彪任军长的红4军担任主攻。
第二战、黄陂草台岗伏击战。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中在黄陂伏击战、草台岗伏击战中红一方面军共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3个师,俘虏官兵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军用物资。俘获敌主力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击伤王牌第11师师长肖乾。首创了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林彪为战场总指挥
第三战、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红军长征中飞夺泸定桥和激战腊子口两场战斗,是林彪在万里长征中指挥的许多战役战斗中最为经典之战。飞夺泸定桥一战,红4团一昼夜高速行军240里,仅以22人便夺取了泸定桥,越过天险大渡河,堪称奇迹。激战腊子口一仗,红4团强攻“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一样的天险,惊心动魄,奇险无比,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通路。
第四战、平型关伏击战。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后勤部队,歼敌1000余。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图为:115师师长林彪(左一),副师长聂荣臻(左二)在作战指挥部。
第五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战。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力量在民主联军的不断打击下遭到严重削弱,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守。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六战、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辽沈战役结束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
第七战、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同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个“剿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共52.1万人。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成为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的基本方式。东野与华北军区联合完成三大战略决战的最后一战。
第八战、衡宝围歼战。1949年9月13日至10月,林彪指挥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以两翼大迂回,正面大突破,前后只用33天,就歼灭了白崇禧赖以起家的第7、48军的四个精锐师,并消灭了湘系惟一美械的第62师,给湘系战力最强的第10师以歼灭性打击。
龙岗伏击战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之第一战,开始于1930年11月5日,林彪在此战役中指挥红四军进行战斗,当时的林彪与黄公略、伍中豪并称为毛主席麾下“三骁将”。
此次战役共历时60天,歼灭敌人1.2万余人,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少歼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数量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这一仗打出了林彪的军威,让敌人胆寒。
本文由作者:探索历史真相的江道仁 于 2023-05-03 发表,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本文链接: https://app.yangtata.com/question/7189930282747953463.html